• 沒有找到結果。

本行動研究的目的主要在解決教學者進行科學閱讀教學活動時可能面臨的 問題,並希望藉此增進教學者在科學閱讀教學方面的知能。在本章中,研究者 以參與者的角色對行動研究過程中所蒐集的資料進行質性分析,行動研究結果 將依三個循環的歷程分成三節呈現,並於第四節中呈現教學者在科學閱讀教學 的省思成長。

第一節 第一循環之科學閱讀教學活動歷程

本節以科學閱讀教學活動行動研究的第一循環進行討論,討論內容包含三個 部分,第一部分為行動研究之準備階段,第二部分為教學活動實施過程與過程中 的省思,第三部分為完成整個循環科學閱讀活動後的省思檢討。

在第一部分中,先呈現教學者對研究情境之分析,再說明教學者對於科學閱 讀活動進行策略的準備,準備的項目包含:選擇科學閱讀文本、設計學習回饋單 及選擇閱讀理解教學策略;在第二部分中,呈現教學活動進行時,行動策略的實 施情形與省思;最後一個部分是呈現循環教學活動後教學者的教學省思檢討。

壹、行動研究之準備階段 一、研究情境

因學校職務安排,我開始接任高年級級任導師職務,在此之前,我已有六年

選擇在班上進行科學閱讀活動的另一個因素是,我在接任高年級級任導師職 務時,同時也向學校申請上該班的自然課,因此我能清楚的掌握學生在課堂上學 習的內容,在選擇科學閱讀文本的主題時,將自然單元中的知識與生活中接觸到 的訊息相結合。

二、選擇科學閱讀文本

在確定要進行科學閱讀活動之後,我開始尋找適合學生閱讀的科學文本,然 而這項工作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我必須先列出自然科的單元主題,檢視單元中 是否有適合學生閱讀的題材,或是可以延伸為課後補充的部分。另一方面,我也 翻閱近期的報章雜誌以及上網搜尋科學相關網站,查看是否有和單元主題相關的 報導或文章。從下列的省思札記中,可以看到我對這項準備工作的想法,以及初 步採取的做法。

在設計科學閱讀活動時,文本的選擇工作是比較花心思的,文本的來源多元,

但要找到適合學生閱讀的內容,十分不容易。除了要確定適合的科學閱讀主題,依 主題挑選的文本也需要檢視內容再逐一篩選。為了避免文本內容過於枯燥或是超出 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挑選文本時,我會以適合兒童閱讀的報章雜誌為首要考量。 

(省思札記 1­1­2) 

在五年級兩個學期的自然科課程中,天文的主題就占了兩個單元,五上「太 陽的觀測」和五下「我們來看星星」,雖然在單元裡知識性和操作性的內容很多,

但卻不減學生對宇宙星體的好奇,他們時常會提出問題和我討論,也對我在課堂 上補充的內容十分感興趣。因此,在第一循環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我選擇以「天

個難題。

指導教授:「你可以先想一下,你讓學生閱讀這些科學文本的目的是什麼?」

指導教授所拋出來的問題,讓我開始思考我在科學閱讀的教學目的。我想透過 閱讀活動讓學生從這些科學文本中獲得什麼呢?除了增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 外,在另一方面,我也想讓學生藉此接觸科學新知、科學史,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認 識觀,這樣的想法讓我在選擇文本時有明確的方針。 

(省思札記 1­1­3) 

和指導教授討論之後,我覺得自己在找文本方面比較有概念了。我從近期的 新聞中找到幾篇與小行星有關的報導,對報導的內容評估過後,我選定了「嘉義 小行星 臺灣星發現」這篇科學新聞報導。

此外,教授也提醒我可以注意的一個資訊:太陽系的行星數量的改變。雖然 這是 2006 年的資料,但也是一則震撼人心的訊息,讓我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因 為我們從小到大接觸到的天文資訊都是「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然而如今改為八 大行星,這變動的過程很值得讓學生深入了解,於是我選擇了台北市立天文館發 布之新聞稿「太陽系行星之戰落幕,確定只剩八大行星」,讓學生也能有機會接 觸這則科學訊息。

最後一篇閱讀文本「伽利略發明望遠鏡 400 年」是選自於科學雜誌,正巧在 這學期國語課本的選文中也有提到伽利略的事蹟,所以剛好可以結合了新聞時事 和科學史,讓學生對伽利略的事蹟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三篇文章是我在第一循環閱讀教學活動中使用的科學閱讀文本,在選擇 時我也以這些科學文本是否能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為重要考量,希望透過這些科 學文本的內容知識來影響學生對科學的觀點。確定科學文本後,我以 Wu  與  Tsai 

(2011)的「學生科學認識觀問卷」中的四個科學認識觀的面向來分析這三篇科 學文本的內容,分別是:來源(source)、確定性(certainty)、發展(development)和驗 證(justification)。這四個科學認識觀的面向說明敘述如下:

1.來源(source):評估學習者對於科學知識存在於外在權威之中的信念。 

2.確定性(certainty):評估學習者對於科學知識是否具有正確性的信念。 

3.發展(development):評估學習者對於科學知識是不斷發展和改變的信念。 

4.驗證(justification):評估學習者對實驗在科學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觀點,以及 個別學習者如何評判科學知識。

三篇科學文本依文本的類型及科學認識觀的四個面向進行分析,結果如表  4­1­1。

表 4­1­1  第一循環科學閱讀文本分析

科學文本篇名 文本類型 內容分析(包含科學認識觀的面向) 

1.嘉義小行星 臺灣星發現 新聞時事 驗證  (justification)  2.太陽系行星之戰落幕

確定只剩八大行星 新聞時事 確定性  (certainty)  發展  (development)  3.伽利略發明望遠鏡 400 年 科學史

新聞時事

來源  (source)  發展  (development) 

三、選擇閱讀理解教學策略

以往在班上進行共讀活動時,我只需要將共讀書本發給學生,讓他們自行閱讀 就可以了,同時我也會配合學校的宣導活動,鼓勵學生在閱讀之後到指定的網站上 做閱讀認證測驗。但我發現這套線上閱讀認證的系統,其實只有針對書本中知識性 的內容去設計題目,而且全都是選擇題,因此這對於要提升學生閱讀理解方面的能

技巧,並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活動。 

(省思札記 1­1­4) 

在上述的省思札記中可以知道,我希望能在班上進行有別於以往的閱讀教學 活動,讓學生不單只有進行文本內容的瀏覽活動,或只用線上認證的選擇題答題 方式進行閱讀成效的評估。在將進行的科學閱讀教學活動中,我希望可以透過安 排的閱讀理解教學策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理解歷程,也希望這些 閱讀技巧能在往後的閱讀活動中幫助他們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以往在課堂上進行的閱讀教學活動,如國語文的學習活動中常進行的字詞教 學、文章內容深究(大意、主旨)及文章形式深究(文體、修辭)等,這些在大多被歸 類為促進學生表面理解的學習,因此當我在進行科學閱讀教學活動時,我試著教 導學生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並加強他們在深層理解及理解監控這部分的學習,

讓學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使用這些閱讀策略。

除此之外,指導教授也提醒我,在安排科學閱讀的教學策略時,應該要考量 一般閱讀活動與科學閱讀活動的差異之處。我認為在科學閱讀活動中除了要讓學 生從這些科學文章中獲得科學知識,也要讓他們知道生活中的科學訊息與課堂中 學習的科學學習知識是相連結的,因此我想我所使用的閱讀教學策略應該是要讓 學生學習在閱讀科學文本時可以使用的閱讀技巧,使學生可以從科學文本中獲得 更多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訊息。

為了達到這樣的想法,於是我綜合了國內外多位學者所提出之閱讀策略,並 依據科學文本的內容和教學的目的,選擇了六個閱讀教學策略來進行科學閱讀活 動。科學閱讀活動中所使用的閱讀教學策略與說明詳見第三章。

四、設計學習回饋單

在科學閱讀的教學活動中,我期望學生可以從我為他們挑選的科學文本中獲 得知識,也能學習更深層的思考文本中的訊息。但是要如何才能看到學生閱讀的

表現(成果)呢?為此,我參考 PIRLS 的題型來設計問題,從學生回答不同層次的 問題來看學生對科學文本的理解層次。在下列的省思札記中有我對於設計學習回 饋單的想法與做法:

關於設計學習回饋單這個部分,一開始我是抱持著自己想瞭解學生在閱讀科學 文本之後,對文本的內容達到哪些層次的理解。因此在確定科學文本之後,我除了 進行文本內容的修改工作之外,也要開始依文本內容來設計問題。在此之前,我必

須先瞭解PIRLS中提到的閱讀理解歷程包含哪些面向,並自己練習能夠從PIRLS 

的範本題目中,判斷問題的敘述是屬於哪一種閱讀理解層次,然後再試著依據科學 文本的內容來設計問題。 

(省思札記 1­1­5) 

依據科學閱讀文本的內容設計問題,目的是為了檢視學生在不同層次閱讀理 解的能力(PIRLS,2006)。而我就以 PIRLS 四個閱讀理解層次作為科學閱讀活動 的閱讀理解評量指標,在設計科學文本的附加問題時以此作為準則。

以下是我參考了 PIRLS 2006 報告以及由秀朗國小教師團隊所編寫的閱讀理 解文章與試題範例(陳欣希等人,2011),對四個閱讀理解評量指標作簡單說明,

並且附上問題範例: 

並且附上問題範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