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文部分:

王芸芾(2009) 。兒童報紙媒體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科學學習態度之影響(未 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李正聖(2006)。不同型式的前導組體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科學性文章閱讀理解之 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吳宛真(2007) 。不同形式的科學文本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以太陽能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潔蓉(2010)。運用交互教學法促進國小學童科學閱讀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林世偉(2007) 。閱讀科學書籍與摘要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科學創造力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容妃(2005) 。兒童科普讀物的閱讀理解教學為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林煥祥主編(2008) 。臺灣參加 PISA 2006  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 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5­2522­S­026­002)。

林清山(1991)。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林淑美(2004)。交互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在科學性文章閱讀理解之研究(未

林樹聲(2009)。國小教師於自然科教學採用媒體科技訊息之教學需求、判讀與 應用。中華民國第 25 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 。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06  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6­MOE­S­008­002) 。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洪敏怡、黃萬居、彭彥璟(2008) 。閱讀科學讀物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批判思考能 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51,1­33。

胡淑美(2006)。互動式繪本電子書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探究-以形形 色色的動物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洪蘭(2004)。閱讀決定思想。教師天地,129,4­7。

高涌泉(2010)。教育必須注重閱讀與敘事能力。科學人,100,34。

教育部(2008)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我國參與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09結果。取自  http://www.edu.tw/PDA/news.aspx?news_sn=4113 

陳月雲(2006)。互動式繪本電子書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探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陳世文、楊文金(2006)。以系統功能語言學探討學生對不同科學文本的閱讀理 解。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51(1,2) ,107­1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2010)。科普閱讀五大宣言。取自: 

http://popsci.lib.ntnu.edu.tw/declaration/declaration1.jsp 

陳欣希、劉振中、連瑞琦、許育健、林冬菊、吳燕燕(2011) 。閱讀理解-文章 與試題範例。台北市:教育部。

陳秀芬、洪儷瑜、陳慶順(2008)。國小一至三年級讀寫字困難學童基本字讀寫 能力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2) ,31­60。

陳美鳳(2004)。閱讀科學普及讀物教學對閱讀理解能力與自然科學習成就之影 響(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陳景輝(2007)。SQ3RD科學閱讀教學活動對學童科學文章閱讀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張菀真(2006)。國小學童圖文閱讀的理解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 大學,桃園縣。

張德銳、簡賢昌、李建民、丁一顧、李俊達、高紅瑛、林芳如、高敏麗、張淑娟、

鄒小蘭、蔡美錦、王永進(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 北市:高等教育。

馮奇偉(2010) 。閱讀科學新聞文本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科學認識觀與對科學態度 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靳知勤(2002) 。 「有素養」或「無素養」?—從非科學主修大學生對三項全球性 環境問題之敘述表徵解讀。科學教育學刊,10(1) ,59­86。

靳知勤(2007)。科學教育應如何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臺灣學術精英的看法。

科學教育學刊,15(6) ,627­646。

黃俊儒 (2003)。通識課程中科學/社會議之選擇及提問。通識教育季刊,10 (3,4) , 19-38。

黃俊儒(2008)。構思科技社會中的即時學習:以學生及專家對於科學新聞文本 之理解差異為例。科學教育學刊,16,105­124。

版之碩士論文)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楊芳欣(2009)。繪本導向句型教學對國小寫作困難學生之句型寫作成效分析(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葉宛婷(2005)。互動式繪本教學提升國小學童科學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楊麗美(2008)。多元科學閱讀融入海洋教育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

─以海洋生物資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鄭湧涇(2005)。我國科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科學教育月刊,284,2­22。

劉兆文、陳怡欣(1999)。從閱讀的認知歷程—談有效教學策略。教師天地,102,

78-85。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懿萱(2008) 。圖文提示對學童閱讀科學說明文記憶與理解之影響(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賴慶三 (2006) 。國小職前教師科學閱讀教學模組發展之研究。國民教育,46 (3) ,  3­8。

謝美寶 (2003)。國小學生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 (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英文部分: 

AAAS (1989). Project 2061. Science for All America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ybee, R. W. (1997). Achieving scientific literacy­­From purposes to practices. 

Portsmouth, NH, USA: Heinemann. 

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2th ed.). New York:McGraw­Hill. 

Durant, J. R. (1993). What is scientific literacy? In J. R. Durant & J. Gregory (Eds.),  Science and culture in Europe (pp. 129–137). London: Science Museum. 

Gagn'e, E. D. (1985).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Graesser, A., McNamara, D., Louwerse, M., & Cai, Z. (2004). Coh­Metrix: analysis of  text on cohesion and language. Behavioral Research Methods, Instruments, and  Computers, 36, 193­202. 

Hines, P. J., Wible, B., & McCartney, M. (2010). Learning to read, reading to learn. 

[Special section]. Science, 328, 447. 

Hurd, P. D. (1998). Scientific literacy: New minds for a changing world. Science  Education, 82, 407­416. 

Krajcik, J. S., & Sutherland, L. M. (2010). Supporting students in developing literacy  in Science. Science, 328, 456­459. 

for PISA 2006. Paris: Author. 

Ozuru, Y., Dempsey, K., & McNamara, D. S. (2009). Prior knowledge, reading skill,  and text cohesion in the comprehension of science texts.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9, 228­242. 

Shamos, M. H. (1995). The myth of scientific literacy.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Snow, C. E. (2010). Academic language and the challenge of reading for learning  about science. Science, 328, 450­452. 

van den Broek, P. (1994).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 of narrative texts: inferences  and coherence. In M. A. Gernsbacher (Ed.), Handbook of psycholinguistics (pp. 

539­588). London: Academic. 

Veel, R. (1997). Learning how to mean—scientifically speaking. Apprenticeship into  scientific discourse in secondary school. In F. Christie, & J. R. Martin (eds.), Genres  and institutionssocial process in the workplace and school. London: Cassell. 

Wu, Y.­T., & Tsai, C.­C. (2011). High school students’ informal reasoning regarding a  socio­scientific issue, with relations to scientific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cognitive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3, 371­400. 

Yarden, A. (2009). Reading scientific texts: Adapting primary literature for promoting  scientific literacy.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39, 307–3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