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結論

遠距健康照護在台灣的發展是由經濟部及衛福部的計畫開始,從 2006 年經濟部提出「銀髮族 U-Care 旗艦計畫」,2007 年開始由衛福部主導的試辦 計畫至 2014 年持續與縣市政府合作的計畫,雖然目前還沒有發展出適合台灣 的商業模式,然而曾參與過政府遠距照護計畫的醫療機構,也嘗試發展獨立 營收的遠距照護中心。從對北區、中區三間遠距照護中心的訪談發現,遠距 照護中心都面臨人力成本高及收費困難的問題。如何發展出一個讓政府、民 眾、醫療機構三贏的策略,還需要這三方面持續不斷的溝通,讓政府更多瞭 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醫療機構需要放下以盈利為唯一考量的觀念;民眾自 我健康管理的責任。

從整理訪談記錄中發現台灣遠距健康照護發展的困難包含法規政策不 完備、醫護跨科缺乏合作、未建立使用者付費觀念、裝置成本過高、民眾缺 乏自我健康管理觀念、商業模式仍不成熟、以及全民健保不給付這七大問題。

遠距照護在台灣仍然是一種創新的照護模式,目的是為了維護民眾及病患的 健康,增強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升生活品質。前述七項因素追根究底,最 重要的因素還是民眾缺乏自我健康管理的觀念。在目前全民健保制度底下,

無法對於需要自費的遠距照護產生使用動機。民眾的健康是自己的責任,還 是政府的責任?如何透過多元管道提升民眾對遠距照護健康價值的認知,是 政府未來推廣遠距照護最重要的挑戰。

5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從訪談的結果發現主要核心問題歸納於民眾及病患缺乏自我健康管理 的觀念。Janz 等人(1974)指出健康信念模式解釋健康相關行為的改變與維 持健康行為涉入的引導架構。未來的研究建議使用健康信念模式,針對不同 遠距照護需求的族群做問卷調查,利用健康信念模式的變項做量性研究的探 討。

第三節 研究限制

由於南區、東區的遠距健康照護中心拒絕受訪,雖然嘗試以各種聯絡 方式如寫信、電話、網路、登門拜訪方式邀請,但是拒訪的單位因為要經過 醫院高層的核可,才決定是否接受訪問。而且,每間醫院要求接受訪問的條 件不一致,申請程序繁瑣複雜。本研究只有訪問北區、中區三個單位的遠距 健康照護中心,所以對於南區、東區的遠距健康照護中心發展情況無從了解,

也無法推論他們是否與北區、中區推動過程時面臨相同的問題。此外,本研 究也缺乏對於使用者端、家屬端及遠距照護服務提供者端進行調查,所以無 法全面推論面臨的問題與其它使用端的關聯性。

53

參考文獻 1、 中文部分

大紀元(2003)。工研院啟動遠距居家護照服務計畫。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3/3/25/n291632.htm

內政部社會司(2007)。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之旗 艦計畫。取自:

http://mit2.meiho.edu.tw/onweb.jsp?webno=3333333771&webitem_n o=293

內政部統計處(2014)。103 年第 3 週內政統計通報(102 年底人口結構分 析)。取自 :

http://www.moi.gov.tw/files/news_file/week10303.pdf 尹祚芊、馬秀如(2014)。遠距健康照護調查報告。取自監察院:

http://www.cy.gov.tw/sp.asp?xdUrl=./di/edoc/eDocForm_Read.asp

&ctNode=910&AP_Code=eDoc&Func_Code=t01&case_id=103000274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6 月底我國 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 11%。

取自:

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3108161445H1A3FB2M.pdf 衛生福利部(2011)。遠距居家照護發展計畫。台北:衛生福利部出版

品。

何定為、賴才雅(2008)。衛生署遠距照護試辦計畫服務架構介紹。

護理雜

誌,55(

4

,17-23。

54

余家杰、徐業良(2009)。國內外遠距居家照護發展之現況與挑戰。社區教 育暨老人福祉學術研討會。2009 年 4 月 16 日,桃園縣。

吳淑瓊(2007)。數位健康產業發展計畫-遠距照護試辦計畫之遠距照護成 效指標建置及評估-世界主要國家之數位健康照顧服 務發展趨勢。行 政院衛生署委託之專題成果報告。臺北:行政 院衛生署。

李卓倫、陳文意、陳慈純、洪弘昌(2013)。台灣發展這距健康照護的現況 與挑戰。

醫學與健康期刊,2

(2),1-10。

沈政雄、陳丁章(2012)。遠距健康照護法規研議案專家座談議題說明。

取自:sites.mc.ntu.edu.tw/sys/read_attach.php?id=1653

周春珍、張蓓莉、李冠慧、李亭亭(2009)。科技始於人性—淺談遠距醫療 於老人健康照護之應用。

護理雜誌,56

(6),76- 80。

林玉惠、謝輝龍、蔡味娟、莊碧焜(2013)。遠距健康照護介入措施對門診 醫療利用之影響-以「銀髮族 U-Care 計畫」為例。

長期照護雜誌,

17

(3),297-314。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

戶外遊憩研究,72

(2),25-35。

韋淑玲、蔡宗宏(2012)。遠距照護於高齡化社會之運用。

領導護理,13

(1),14 - 20。

55

凌華技術論壇。救護車遠距醫療救人零時差。取自:

http://www.adlinktech.com/big5/solution/industrial/Ambulance-based_Telemedicine_Saving-Real-Time.php

徐業良、黃于珍(2014)。善用資通訊科技協助高齡者照護-從遠距家照護 到溝通與關懷。

公共治理季刊,2

(2), 58-68。

涂秀美(2013)。應用遠距居家照護在糖尿病病患自我照顧行為之成效研究 -以新北市某區域醫院門診病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所,台北。

高雄市鳳山區第二戶政事務所(2013)。102 年度人口統計分析報告:高齡 化社會問題之探討。取自:

cabu.kcg.gov.tw/images/reportUploadFile/20130815144907.doc

健保署(2010)。全民健康保險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取自:

http://www.nhi.gov.tw/Query/%E7%B3%96%E5%B0%BF%E7%97%85.htm

國發會人力發展處(2014)。聯合國世界人口高齡化趨勢分析。取自:

www.ndc.gov.tw/dn.aspx?uid=34420

許哲瀚、唐憶淨(2008)。遠距居家照護的現況與未來。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

年學雜誌,3

(4),34-47。

56

郭彥宏、鄭思裴、簡怡光、陳綾穗、劉景寬(2015)。活動理論為基礎的服 務設計研究:以遠距健康照護服務推廣為例。

電子商務學報,17

(3),315-344。

陳亮恭、楊惠君(2015)。無齡世代專題-當自己慢慢老去,誰在身邊說愛 你。康健雜誌。取自: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410

陳曉宜(2005)。報社記者抵抗資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台北。

彭心儀(2010)。由法律角度看寬頻遠距照護。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簡 訊,13 。取自:

http://www.sypeng.idv.tw/law2/pages.php?ID=plan

黃于珍、徐業良(2013)。以社群網路為基礎建構個人化遠距居家照護統。

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 1

(2), 71-80。

黃玉枝、趙海倫、傅一帆(2012)。影響民眾購買遠距健康照護商品意願之 因素探討。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30

(4),7 - 17。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7)。醫療保健及照顧服務產業分析。台北:行政院 衛生署出版品。

57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

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37

(4),17-23。

廖千瑩(2014)。壽險業搶保單爭相與遠距照護機構合作。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breakingnews/1068488

蔡坤哲(2007)。台灣寬頻影音匯聚網站之核心資源與競爭態勢分析。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蔡宗宏、莊碧焜、藍毓莉(2010)。遠距照護的發展與效能評估之探討

-技術、人性、管理的整合觀點。

護理雜誌,57

(4), 83-88。

蔡宗宏、謝輝龍、莊碧焜、蘇素匹(2011)。遠距健康照護評估量表之發展 與驗證。

電子商務學報,13

(2),435-464。

彰化基督教醫院(2015)。為什麼需要遠距健康照護? 彰基院訊電子報。

取自:www.cch.org.tw/edm/edm_2_1.aspx?oid=52&pid=6&id=629

衛生福利部遠距健康照護服務(2013),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發展計畫。

取自:http://telecare.com.tw/tamecareservice.aspx

鄭智銘(2012)。遠距健康產業的現狀與未來。智齡聯盟。取自:

http://www.tedu.tw/369603631720581242472998626989303402969429 376332872641020358.html

58

蕭乃彰、劉育辰、李文義、楊枝哲、蔡語涵、廖婉儒(2012)。運用遠距照 護機制提升長期照護機構住民持續性照護、衛教、及 用藥安全等整體 醫療照護品質。

醫療品質雜誌,6

(4),92-97。

龐欣新(2009)。從公共政策執行的角度分析新醫改方案的落實。澳門 : 澳門大學 : 澳門區域公共管理研究學會。提昇公共管治能力,強化區 域行政合作 : 兩岸四地慶祝澳門回歸十週年學術研討會文集,澳門區 域公共管理研究學會主編。

59

二、英文部分:

Andrew, R. (2012). The top three barriers to telehealth adoption. mHealth News.

http://www.mhealthnews.com/blog/top-three-barriers-telehealth-adoption?single-page=true .Accessed: October 2014

Avery, S. (2015). Telehealth: Current Barriers, Potential Progress. Ohio State Law Journal, 76 (2), 409-439.

Botsis, T., & Hartvigsen, G. (2008).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t elecare for elderly people suffering from chronic diseases. 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 14 (4), 195-203.

Chiang, K., Wang, H., Chien, I., Liou, J., Hung, C., Huang, C., & Yang, F. (2015).

Healthcare providers' perceptions of barriers in implementing of home telecare in Taiwan: A qualitativ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84 (4), 277-287.

Demiris, G. (2006). The diffusion of virtual communities in health care: Concepts and challenges.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62 (2), 178–188.

Durrani, H., & Khoja, S. (2009).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use of telehealth in Asian countries. 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 15 (4), 175-181.

60

Hu, P., Chau, P., & Sheng, O. (2002). Adoption of telemedicine technology by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12 (3), 197-221.

Janz, N., & Becker, M. (1984).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 Decade Later.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 11 (1), 1-47.

Norris, A. (2002). Essentials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 (1st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Respexi (2015). How are telehealth and telecare services impacting patients?

http://respexi.me/blog/?p=97 .Accessed: September 2015

Tsai, C., Kuo, Y., & Uei, S. (2014). Influences of Satisfaction with Telecare and Family Trust in Older Taiwanese Peo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1 (2), 1359-1368.

Tsai, C. (2014). Integrating Social Capital Theory,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Explore a Behavioral Model of Telehealth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1 (5), 4905–4925.

61

附錄一:訪談大綱

1)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是什麼模式營運?

2)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主要的照護對象?

3)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的照護人數?

4)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由哪些醫護人員提供遠距照護服務?

5)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的醫師、護理人員工作負荷如何?

6)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曾經參與過哪些政府的計畫?

7)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如何提供機構式如:安養護中心遠距照護?

8)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面臨哪些困難?如何因應?

9)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提供哪些遠距照護服務?使用頻率如何?

10) 請問對於台灣遠距照護推動的前景有何看法?

11) 請問對於遠距照護的永續經營看法如何?

12)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如何處理會員的生理監測數據?

13)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是 24 小時運作嗎?提供哪些服務? 如何收費?

14) 請問貴醫院對於使用者選擇遠距照護服務看法為何?

15) 請問貴醫院對於遠距照對使用端,醫療單位有哪些好處?

16)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有提供遠距服務給外島偏鄉地區嗎?

62

17)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採用哪些指標來評估遠距服務成效?

18)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認為有哪些可行的營運模式?

19)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設備建置是否面臨技術層面問題?

20)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對於遠距醫療合法化有何看法?

20) 請問貴醫院遠距照護對於遠距醫療合法化有何看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