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台灣事故傷害之狀況

自從民國五十五年以來,意外事故一直位居台灣民眾十大死因的 第三至五名,而在四十歲以下的族群中,意外事故更是導致死亡的第 一名。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民國九十六年的統計資料,事故傷害死亡雖 然降為國內第五大死亡原因,但全年因事故傷害死亡的人數仍有 7,130 人,為全年死亡人數的 5.12%,平均 1 小時 13 分就有 1 人死於 事故傷害。另外,自殺與自傷也多以外傷為表現,與事故傷害之間的 差別主要在於其動機屬於蓄意與非蓄意。光去年自殺人數就為 3,933 人,加上事故傷害死亡人數,總數高達 11,063 人(衛生署全國衛生統 計資訊網,2009)。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民國九十六年的統計資料,健保耗用於外傷醫 療的金額達兩百四十七億元,其中因損傷及中毒而至急診就醫共有 1,457,265 件 數 , 約 佔 急 診 總 件 數 的 25.17% ; 至 門 診 就 診 共 有 6,385,644 人數,約佔全年門診總人數的 30.72%;因而住院的共有 291,522 人,約佔全年住院總人數的 16.43%。這些統計數字顯示現階 段台灣的外傷醫療業務量是非常龐大的,同時也耗用了相當大的健保 醫療資源。此外統計資料也顯示,70 歲以下人口十大主要死亡原因 之潛在生命年數損失(Potential Year of Life Lost, PYLL),事故傷害與 自殺之平均生命年數損失分別為 28.6 與 26.5 年,高居第一與第二位 (衛生署全國衛生統計資訊網,2009)。事故傷害多為突然發生,對病 人和家庭中的成員而言,不論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都會形成重大的傷 害,影響層面甚大。多數事故傷害是可以預防的,亦或是經過適當的

2

醫療處置後能夠康復,若是病人預後良好則可以對社會增加三、四十 年的貢獻,提供大量的生產力。因此如何在制度上設計讓整個創傷醫 療更加進步及完整是所有外傷醫療人員應該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二、醫院處理創傷能力分級制度之推行

相較於北美地區已經推行了約三十多年後,我國的衛生行政 部門於近年來也開始重視這個議題。行政院衛生署為建置我國醫 院處理創傷能力分級制度,透過完善的嚴重創傷病患轉送適應症 及標準流程,使得病患在獲得初級照護後,皆能轉送至適當創傷 中心接受完善的治療,以發揮各級創傷中心的最大效益。因此委 由台灣外傷醫學會於民國九十七年協助各級醫院辦理「醫院創傷 緊急醫療處理能力分級試辦計畫」,於民國九十七年下半年開始推 動此分級制度,此計畫內容包含外傷中心評鑑、建置外傷登錄系 統、完整登錄外傷病患、依據本計劃訂定之「外傷病患轉送外傷 中心之適應症」及「外傷病患院際間轉送標準流程」執行外傷病 患之轉送、並願將其成果與過程公開與各醫院分享(台灣外傷醫學 會,2008)。

此分級試辦計劃之醫院處理創傷能力分級標準乃是參照美國 外科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ACS)設立之醫院處理 創傷能力分級標準,透過專家會議達成共識,將我國醫院處理創 傷能力分級標準分成第一級和第二級。依各醫院之意願決定想加 入之級別,之後由台灣外傷醫學會派審查委員至該院做創傷中心 評鑑。分級標準涵蓋十一個構面,有機構部門的組成、臨床人力 配置、外傷小組醫師的能力、嚴重創傷病患數量、各部門之醫療 儀器設備、品質監測和外傷醫學教育,依各項指標能力的有無來 區分醫院之創傷處理能力,並以此做為分級之依據(詳見附錄一)。

3

「醫院創傷緊急醫療處理能力分級試辦計畫」是相當有意義 的,能將醫院創傷緊急醫療處理能力具體量化,而且有相關機制 可以監督和進行改善。對民眾而言,醫院可以提供較好之處理創 傷能力,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對醫院而言,有個依循標準,可做 為改善自身醫院處理創傷能力不足之處;對衛生署健保局而言,

可以減少不必要之醫療支出和浪費。此外對於第一線的緊急醫療 救護員(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s, EMT)而言,有了創傷中心 分級制度和創傷病人轉送之適應症之後,在事故現場的處理和病 人運送將會更有效率。

三、外傷登錄作業系統

台灣外傷醫學會於民國九十一年起配合台北市「創傷中心建置輔 導計畫」,設立網路版外傷登錄系統以施行外傷登錄作業;民國九十 四年配合國民健康局「事故傷害住院病患受傷機轉、外傷登錄作業及 資料庫之建立與推動計畫」研發單機版台灣外傷登錄系統,開始進行 登錄作業之後。同時台灣外傷醫學會持續改良原有之外傷登錄系統,

建構完成將外傷登錄與醫院資訊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結合的登錄系統,有效縮短外傷登錄作業的時間與人力(台灣外 傷醫學會,2008)。

登錄於外傷資料庫的病人主要有四類,包括所有因外傷而死亡的 病人、因外傷而住院、因外傷接受手術、和因外傷轉診之病患。其登 錄的資料要項有基本資料、受傷機轉、到院前狀況與處置、轉診之醫 院與處置、到院狀況與急診處置、住院診斷、過去病史、入院處置(包 含手術)、併發症、住院結果(預後)。

4

提升外傷醫療品質是每位從事外傷醫療人員持續努力的方向,但 是唯有透過完整的資料收集及分析系統才能達到此一目的,外傷登錄 正是整個外傷中心資料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環。如何經由實證之方式建 立標準化外傷病患的治療流程與外傷醫療品質之控管,端賴完整外傷 登錄資料庫之建制。就外傷登錄於醫療機構之功能來說,它除了可以 幫助建立外傷醫療之臨床標準流程,從而提升外傷醫療品質之外;更 能增進外傷醫療資源之運用及降低外傷醫療之費用。

台灣外傷醫學會於民國九十七年承接衛生署「推廣創傷照護服務 外傷住院登錄與訓練計劃」,將外傷病患資料登錄作業的方式逐漸標 準化,藉由標準不間斷的教育訓練課程,減少人為因素對於資料登錄 正確性之影響。更重要的是,經由外傷登錄系統成立後所建制之外傷 資料庫,定期發表外傷報表,回顧外傷住院病患之特性與治療之成 績,以利於計畫後續外傷醫療發展與提升醫療品質之方向 (台灣外傷 醫學會,2008)。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