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因素、自覺健康狀況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不同背景因素、自覺健康狀況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 18

在Pender的健康促進模式中,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或行為的決定因素被分 類為認知—知覺因素、修正因素二類,包含自覺健康狀況、不同背景因素,而不 同背景因素係經由影響認知-知覺因素,而間接地影響健康促進行為,為進一步釐 清不同背景因素、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係,本節就針對不同背 景因素、自覺健康狀況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進行探討,有關國、內外相關 研究,茲分述如下。

一、不同背景因素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

(一)人口學特徵

人口學特徵包括年齡、性別、族別、身體質量指數等因素,是否會影響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茲探討如下。

國內以國軍人員、公共衛生、學校護理人員為對象所進行之研究,結果發現 年齡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顯著差異(李雅欣,2004;林女理,2002;吳采蓉,

2005;陳進生,2004;陳純珣,2006;彭鳳美,2001;鄭小玉,2005;蕭順蘭,

2002)。但是宋素真(1998)針對南部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之研究,卻發現年齡 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沒有影響。此外,也發現性別、身體質量指數與健康促進生 活型態之間並無顯著差異存在(林女理,2002;林美聲;2004;陳進生,2004;

蕭順蘭,2002)。但是Johnson, Rather, Bottorff, and Hayduk(1993)針對成年人所 進行的研究,卻發現身體質量指數正常者會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另外陳進生

(2004)針對大高雄地區國軍人員研究發現族別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無顯著差異 存在。

而就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六個層面探討,自我實現方面,國內以國軍人員、公 共衛生護理人員為對象所進行之研究,結果發現年齡、身體質量指數與自我實現 方面呈顯著差異(陳進生,2004;蕭順蘭,2002)。性別與自我實現方面呈顯著 差異(陳純珣,2006)。

李雅欣(2004)針對入伍前新兵之研究結果發現年齡與人際支持方面呈顯著 差異。蕭順蘭(2002)針對台北縣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研究結果發現身體質量指 數與人際支持方面呈顯著差異。李雅欣(2004)之研究結果發現年齡、身體質量 指數與壓力處理方面呈顯著差異。

國內以護理人員為對象所進行之研究,結果發現年齡與健康責任、營養、運 動等方面呈顯著差異(林美聲,2004;蕭順蘭,2002)。陳進生(2004)之研究 結果發現年齡、身體質量指數與健康責任方面呈顯著差異。陳純珣(2006)針對 台北某醫學中心員工之研究結果發現性別、身體質量指數與營養、運動等方面呈 顯著差異。

由以上探討可知,本研究有必要進一步釐清年齡、身體質量指數,是否會影 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二)個人社會性因素 1.家庭狀況

家庭狀況包含有家庭收入、婚姻狀況、子女數、居住地區、居住狀況等因素,

至於是否會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茲探討如下。

家庭收入、婚姻狀況方面,Johnson et al.(1993)以隨機取樣的方式,調查3,025 位64歲成人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彭鳳美(2001)針對新竹科學園區內的員工診 所或園區內各公司員工之研究,結果均顯示收入會影響健康生活型態。Wickrama and Conger(1995)以抽樣的方式,探討居住於美國中西部男性320位之工作、婚 姻、生活型態與健康的關係、鄭小玉(2005)對花蓮縣、台東縣公私立國中小及 啟智學校護理人員之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已婚者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較佳,其原

因乃因配偶之支持與督促。

子女數方面,彭鳳美(2001)、蕭順蘭(2002)之研究結果發現有子女者其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較佳。但是宋素真(1998)之研究結果顯示無子女者其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較佳。

居住地區、狀況方面,李雅欣(2004)之研究結果發現居住地區對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並不會造成顯著差異。宋素真(1998)、彭鳳美(2001)、鄭小玉(2005)

之研究結果均發現居住狀況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並不會造成顯著差異。

就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六個層面探討,陳進生(2004)、陳純珣(2006)之研 究結果發現家庭收入與自我實現、壓力處理、健康責任等方面呈顯著差異。此外,

陳純珣(2006)之研究結果發現婚姻、家庭收入亦與營養方面呈顯著差異。

蕭順蘭(2002)之研究結果發現有子女者與自我實現、壓力處理、健康責任 等方面呈顯著差異。陳純珣(2006)之研究結果發現有子女者與營養、運動等方 面呈顯著差異。

彭鳳美(2001)之研究結果發現居住狀況與人際支持、營養等方面呈顯著差 異。李雅欣(2004)針對入伍前新兵所進行之研究,結果發現居住狀況與健康責 任、運動等方面呈顯著差異。

由以上探討可知發現除家庭因素之不同子女數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有 不一致的結果,須進一步釐清外,家庭收入、婚姻狀況等均會影響健康促進生活 型態。

2.與工作相關的因素

與工作相關的因素包含工作年資、工作特性、服務單位、職別等。至於是否 會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茲探討如下。

工作年資方面,彭鳳美(2001)之研究結果發現工作年資的長短會對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產生影響,而其他的研究也有相同的結果(吳采蓉,2005;陳純珣,

2006;鄭小玉,2005;蕭順蘭,2002)。工作特性、服務單位、職別方面,陳純

珣(2006)之研究結果發現工作特性、服務單位不會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但 是發現職別不同,會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執行,與其他研究結果相同(Lusk, Kerr, & Ronis, 1995;Nourjah, Wangener, Eberhart, & Horowitz, 1994)。

蕭順蘭(2002)之研究結果發現工作年資與自我實現、人際支持、壓力處理、

健康責任、營養、運動等六方面呈顯著差異。陳純珣(2006)之研究結果發現工 作特性與人際支持、營養、運動等方面呈顯著差異。此外,服務單位與營養、運 動等方面亦呈顯著差異。陳進生(2004)之研究結果發現職別與自我實現、健康 責任、營養等方面呈顯著差異。

由以上探討可知,工作相關因素除工作年資、職別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產生 影響,其餘變項並不會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3.教育程度

李雅欣(2004)、吳采蓉(2005)之研究結果發現教育程度會影響健康促進生 活型態的執行,亦即是說教育程度愈高,愈能力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陳純珣(2006)之研究結果發現教育程度與自我實現、人際支持、壓力處理、

運動方面等方面呈顯著差異。李雅欣(2004)之研究結果亦發現教育程度與自我 實現、人際支持、壓力處理、營養、運動方面等方面呈顯著差異。

綜論不同背景因素會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產生影響,除年齡、身體質量指數、

不同子女數有不一致的研究結果外,工作年資、職別、家庭收入、婚姻狀況、教 育程度等因素,均會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執行,故本研究將作進一步釐清警 察的不同背景因素是否會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二、自覺健康狀況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

在Pender的健康促進模式中,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或行為的決定因素中認 知—知覺因素是指採取或維持健康促進行為的主要動機,包含:自覺健康狀況等。

更指出自覺健康狀況會影響一個人從事健康促進的行為,而且自覺健康狀況其主

要是個人對自己的健康情形之評價。另外Frank-Stromborg, Pender, Walker, and Sechrist(1990)認為自覺健康狀況是個體對自我健康現況的主觀評價。本節就針 對歷年來國內、外對此方面的研究來探討自覺健康狀況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影 響,茲將其整理如下。

陳進生(2004)之研究結果發現自評目前的健康狀況介於普通與良好之間,

而其他的研究也有相同的結果(宋素貞,1998;吳采蓉,2005;林女理,2002;

林美聲,2004;鄭小玉,2005)。

Pender, Walker, Sechrist, and Frank-Stromborg(1990)針對美國中西部六家工 廠589名員工的研究發現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正相關且為重要的 預測因子,而其他的研究也有相同的結果(宋素真,1998;林女理,2002;蕭順 蘭,2002;吳采蓉,2005;鄭小玉,2005;陳純珣,2006)。

綜論自覺健康狀況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影響的相關研究進行探討,指出自 覺健康狀況大部分自評目前的健康狀況介於普通與良好之間,且在每一篇選用的 研究中均達到顯著性,且是重要的預測因素。證諸自覺健康狀況會影響健康促進 生活的執行,但警察自評的自覺健康狀況為何,是否會影響健康促進生活的執行,

值得藉由本研究加以探討。

第三節 警察人員的工作壓力及對健康的影響

政府部門對警察人員一向將重點置於裝備的精實、績效的追求,而忽略了工 作對個人心理衛生的影響及預防。本節就警察人員工作壓力及來源、警察的工作 特性、工作壓力對健康的影響等來進行探討,茲分述如下:

一、工作壓力及來源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欲克服壓力必先對壓力有正確的認知,方能加 以辨識並思索出解決之道。何謂工作壓力,Beehr and Newman(1978)認為工作 壓力係指與工作相關之因素和工作者互動之下,改變個體生理、心理狀況,迫使 工作者身心偏離正常運動的一種情境。Greenberg and Baron(1997)則認為壓力是 個體面對外界壓力源之時,其情緒、認知及生理三方面之交互作用所產生的一種 反應模式。葉兆祺(2000)指出個體面對工作情境,因應工作環境要求與自我期 望,其生理、心理產生失衡的狀態。翁萃芳(2002)乃提出凡與工作相關之因素 所引起的壓力。綜合以上諸說,個體面對與工作相關的因素,致生理、心理產生 失衡狀態,而產生的反應謂之。

那麼警察的工作壓力從何而來?它的來源又為何?就心理學家的觀點而言,

對壓力的界定,大致分為下述三種取向來界定,從壓力刺激(壓力源)的觀點、

從壓力反應的觀點、視壓力為歷程等。持刺激觀點的Morris(1990)認為壓力即視

從壓力反應的觀點、視壓力為歷程等。持刺激觀點的Morris(1990)認為壓力即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