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全球經濟貿易發展朝向全球化自由競爭,不僅東歐國家已採取自由市場經濟 政策,西歐國家的政策也不斷轉型,中國大陸地區亦已開放門戶,以因應市場機 能變化。世界關貿總協(GATT)在多次協商後,世界貿易組織(WTO)於 1995 年成 立,而台灣亦於 2001 年加入 WTO,得以在國際間提升國際競爭地位。在民國七 十年代,台灣地區勞動成本大幅增加,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外移,但在當時積體 電路等電子產業於台灣興起,使得台灣地區由勞力密集成為科技密集的國家,經 濟成長快速,產業分工日益精密,社會多元化發展,在經濟及貿易規模皆以高於 世界平均速度成長。在現今國際化自由競爭的市場下,許多國際性企業為提升競 爭力,在衡量運送距離、時間與品質等因素後,愈來愈多廠商選擇以空運方式運 送商品,使產品得以快速、安全且便捷地運送至顧客手中。世界各國愈來愈重視 高科技產業之發展,就台灣而言,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半導體與電腦零件等電 子產業等質輕價高的產品為主要出口貨品,再加上生鮮產品或報章雜誌等具有保 存期限限制之產品,為使此類貨物能在短時間內運送至世界各地,託運者大多選 擇運輸速度快的航空貨運方式運送,使台灣地區對於航空貨運量的需求逐年增 加。

波音公司世界航空貨運(World Air Cargo Forecast 2004/2005)預測報告指出,

2001 年經濟不景氣與恐怖攻擊等事件,使得全球航空貨運量銳減 5.8%,但 2002 年之貨運量則增加超過 7%,而 2003 年並未受到 SARS 之衝擊,全球年貨運量成 長率約為 4%。該報告預測航空貨運量在未來 20 年增加為目前之三倍,平均年成 長率約為 6.2%。近年來,亞洲航空貨運市場帶動全球空運市場之發展,在亞洲 地區內部平均年成長率為 8.5%,而中國國內空運市場年成長率為 10.6%。根據 財政部 2005 年之統計資料顯示,1999 年美國為台灣主要出口地區,其貿易額約 占整體之 25.41%,但到了 2004 年則減少為總出口貿易額之 16.16%,在 1999 年

台灣出口總額在亞洲地區約為 48.69%,而 2004 年台灣之出口地區以亞洲區域內 貿易為主,約占總出口貿易額之 62.04%,其中香港與中國大陸約占總出口貿易 額之 45.89%。在 1990 年台灣地區之紡織業出口金額占總額之 15%,機械及電機 產品出口金額占出口總額之 34%,而 2004 年紡織業減少為 7%,機械及電機產 品金額則超過出口總額之一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1999 年與 2002 年之資料顯示,中國與香港地區 1980 年出口商品比例農業原材料占 2.3%,製造 品占 70.9%,而在 2001 年,農業原材料減少為 0.9%,製成品增加為 88.6%;日 本地區農業與食品業在 1980 年出口比例為 2.4%,製成品為 94.7%,2001 年農業 與食品業只剩 1.3%,製成品為 96.9%;美國地區 1980 年農業與食品出口比例為 23.3%,製成品為 65.5%,但 2001 年農業與食品業出口減少為 10.2%,製成品增 加為 82.1%;可看出各國產業分工情形不斷變化。

台灣之地理位置為東亞地區之樞紐,鄰近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等市場,有完善 的對外經貿路網,且擁有較高素質之勞動力,加上積體電路等高科技產業蓬勃發 展,有堅實的工業基礎和新技術與科技的研發能力,愈來愈多跨國企業在台設置 分公司。另外政府積極推動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等政策,期望吸引國外與國內廠商 皆以台灣做為發展據點,並推動台灣自由化的環境,使各國企業以台灣為根據 地,台灣更於 2001 年加入世界經濟貿易組織,對外貿易之重要性逐漸提高,顯 示出台灣為東亞地區重要之貨物轉運中心。由於政府積極推動發展為亞太營運中 心,開放自由化的市場,因此不論國內或是國外航空貨運公司,有愈來愈多的航 空貨運業者加入競爭;另外政府為達成海運中心的目標,因此提出多項政策,如 放寬境外航運中心不通關的限制,開放高雄直航上海等,更造成對航空貨運業的 威脅。託運者可能因為海運服務限制較少,使得對於航空貨運需求量減低,因此 瞭解國際航空貨運量的動態變化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並分析託運者在選擇運具 時,因為費率、產品價值或航空貨運業者所提供之航班頻次而做的決定,進而可 使航空貨運公司規劃決策做參考衡量依據。

航空貨運業者的航線頻次規劃為中長期的規劃,規劃的結果影響航空貨運業 者的利潤多寡,也就是說頻次決定影響了航空貨運業者的總營運成本,更影響其 所能提供的容量以及服務水準,進而可能改變貨主的選擇行為。當航空貨運業者

規劃較多的航班頻次時,造成航空貨運業者航機飛行次數多,提高燃油費用以及 其他營運成本等,但是對於貨主而言,可以使得貨品在集貨點等候運送的時間縮 短,能夠減少貨主所需要承擔的存貨成本,因此可能提高貨主選擇此航空貨運業 者的機率;相反地,當航空貨運業者規劃的頻次較少時,除了飛行次數可減少,

甚至航空貨運業者的機隊數可以減少,使得供給者的總營運成本較少,但是對於 貨主而言,則因為貨品在機場等候安排被運送的時間拉長,所以需求者必須要承 受較高的存貨成本,而降低選擇該空運公司的機率。因此航空貨運業的需求量以 及航空貨運公司的航班頻次規劃之間,存在供需互動的抵換關係,所以更期望藉 由這樣的概念與觀點,探討分析航空貨運市場需求量之分析,進而建構航空貨運 業者頻次規劃與最適單位基本費率的數學規劃模式。

在需求面,各廠商會以航空貨運公司所提供服務之費率、運送時間與頻次,

並衡量欲運送之距離、運送貨品之數量與產品價值等因素作為選擇貨品運送之運 具考量原因。當需求者所欲運送數量多,總運輸成本大,在不急迫的情形下,貨 主則偏好選擇單位基本費率低的空運公司;而運送數量少時,由於總運送成本 低,貨主此時可能認為運費差異不大時,則選擇不須等候、頻次高的空運公司運 送貨品。當產品運送目的地有所不同時,同樣會影響運具選擇,當貨品迄點為香 港時,廠商可能會因為運送距離較短,而願意以低運費、運送較久的方式運送該 產品;當迄點為美西地區時,以低運費的貨運業者所提供運送與處理貨品時間運 送可能時間過長,因而選擇以頻次高但運費也高的方式運送。而航空貨運業者所 提供之頻次影響廠商的存貨成本,存貨成本又受到產品價值影響;當貨品產品價 值高,如高科技產業之產品的產品價值高,或具有時間限制的產品,如生鮮、蔬 果與報章雜誌等,若供給者所提供頻次較少,造成貨品在集貨點等候時間長,使 廠商的存貨成本提高,因此託運者選擇頻次高的空運公司機率增加。供給者必須 衡量需求面之變化與要求,考量其所應提供之服務屬性,以因應需求之改變。

運輸為衍生之需求,國內生產毛額之多寡,影響廠商對於運輸之需求,航空 貨運服務績效亦影響廠商選擇使用航空運輸的意願,進一步影響航空貨運公司利 潤。根據許多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由勞力密集之國家,轉變為科技導向,甚至多 數廠商外移設廠於中國大陸地區,全球產業結構不斷改變,各國分工逐年變化,

使貨品運送至各國之比例每年不一。因此,各產業有其航空貨運需求量之循環變 化,且各產業在整體市場中所占之比例同樣不斷改變,在加總各產業後,可進一 步分析出整體貨運市場需求量之逐年變化。而航空貨運需求量之變化,影響航空 貨運業者的運費、頻次與投資等決策。故進一步以供需互動角度,考量全球產業 結構以及航空貨運需求量的變化,構建航空貨運公司基本費率與航線頻次規劃模 式,提供航空貨運業者於各航線的費率、頻次或投資等決策之重要參考依據。

就供給面而言,實務上航空貨運業者在預測航空貨運量後,考量其容量利用 率,並決策其頻次以及運費。頻次的更改以兩地協商方式,就台灣地區而言多委 派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與他地進行會談,決定是否增加航線;而根據民 用航空法第五十五條,民用航空運輸業客貨運之運價,其為國際定期航線者,應 報請民航局轉報交通部備查。因此本研究期望提供航空貨運公司在將來規劃之參 考依據,基本概念為貨運業者考慮需求面產業結構變化、市場需求以及貨運公司 本身營運情況,以決定各航線之費率、頻次與機型等服務屬性。由於全球分工不 斷變化,各國的主要產業逐年不同;在過去台灣的電子產品主要貿易國為美國,

但因為日前許多廠商將工廠設立於中國大陸地區,使得主要貿易國有逐漸轉移至 中國大陸之趨勢,此現象影響航空貨運公司衡量各航線所應提供之頻次,而其需 求量亦影響航空貨運業者決定各航線的機型與機隊數量。當該航線提供較多的頻 次,減少貨主等候運送時間,使託運者存貨成本降低,但貨運業者卻必須要承擔 較高的營運成本;相對地,若貨運業者為降低營運成本,減少該航線飛行次數,

卻使得貨主必須要承擔的存貨成本增加,廠商即可能降低選擇該航空貨運公司的 意願。因此航空貨運業者所提供的頻次與託運者需求量間,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

卻使得貨主必須要承擔的存貨成本增加,廠商即可能降低選擇該航空貨運公司的 意願。因此航空貨運業者所提供的頻次與託運者需求量間,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