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與目的

臺北市基督教青年會(YMCA)體育運動之發展歷程

(1945-2019 年)

序章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第一項 研究背景

15、16 世紀起,文藝復興思潮對中世紀歐洲的宗教社會產生了兩大衝擊。其 一,由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等人引領的「宗教改革」,使原先掌握在教會 組織的知識權與聖經詮釋權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放,民眾得以自行閱讀聖經,研究 聖經的風氣蔚為流行,加之 17、18 世紀英國福音派興起,與英國國教分裂及衰 弱,福音派教會也紛紛衍生如浸信會、長老會等分支,自此英國教會進入福音主 義抬頭及狂熱時期。然而,福音主義的倡行,雖掀起海內外宣教之熱潮,卻也受 到宣教地區傳統宗教的競爭與排斥,使各教派深感合作之必要性,於是基督教在 19 世紀的傳教事業上,產生許多跨教派之組織,由之影響到教會之合作和合一 運動。1

其二,「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現代化的工業國家,城市經濟發展飛速,不 僅提高了社會整體的生產力,也為日後造就「日不落」帝國提供最為厚實的經濟 資本。話雖如此,工業革命所衍生的成本也同時不斷地衝擊著英國社會,城市興 起的拉力吸引農鄉村人口大量湧向都市,進入工廠謀求生計,使城市治安低下。

資本主義與工廠制度亦產生婦工、童工被剝削,年輕人失業、道德低落、身無居 所四處遊蕩之現象。2故引得19 世紀初,英國社會及基督教會不得不重視和關切 工業社會衍生的社會成本,而後更產生基督教社會福音主義運動,致力於慈善、

社會改革與青年靈性發展等運動,基督教青年會(簡稱青年會)也正是在此社會 背景孕育而生。

青年會創設於 1844 年 6 月 6 日的英國倫敦,由英國人喬治威廉(George Williams)發起,加上 11 名志同道合的基督徒青年友人共同成立。由於這 12 名

1 黃德成,《YMCA 理念.使命.實踐》(臺南:臺南市基督教青年會,2005),16。

2 張磊,《英國工業革命 : 改變世界的工程》(臺北:莎士比亞文化,2009),35-36。

2

創會成員分屬於4 個不同教會,3以《約翰福音》第17 章 21 節作為精神主旨,4 願青年會不僅超越英國主教派,更是超越國家及人種差別的組織,並宣揚「非以 役人,乃役於人(Not to be served, but to serve)」之理念,強調青年會的服務精 神,乃效法耶穌為世人之奴僕的精神,鼓勵更多的人以義工精神來服務社會,5進 而裨益青年會的蓬勃發展。其後,藉由 1851 年於英國倫敦舉行的萬國博覽會,

青年會會友紛紛向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外國遊客傳遞其理念價值,致使日後在 世界各國迅速擴展。現如今,青年會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世界五大洲皆有其承 認的分會,且在全球119 國開展服務事業,會友約達 5,800 萬人,6早已成為不容 忽視的宗教組織。

圖序-1:喬治.威廉

資料來源:社團法人臺中市基督教青年會,〈關於我們〉,<https://www.tcymca.org.tw/ >,2020.08.01 檢索。

其次,青年會與體育運動的關聯,可謂是淵遠流長。1851 年,基督徒蘇利文

(Thomas Valentine Sullivan)因受到英國青年會設立之文章的啟發,對於青年會 的理念深感認同,遂與友人於波士頓成立美國青年會,開始在年輕人間進行傳道 工作。為呼應青年會會徽在「靈(Spirit)、智(Mind)、體(Body)」全人發展之

3 分別為英國聖公會、衛理公會、公理會、浸信會。黃德成編,《台南YMCA 五十年史》(臺南:

臺南市基督教青年會,2008),7。

4 新約聖經之約翰福音第 17 章 21 節記載:「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 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基 本用語簡介(摘譯自日本YMCA 基本用語小辭典)》(臺北:臺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未出 版),1。

5 黃德成,《YMCA 理念.使命.實踐》(臺南:臺南市基督教青年會,2005),18。

6 World Alliance of YMCAs: Home - YMCA International,〈Who We Are〉, <http://www.ymca.int/who-we-are/>,2019.12.15 檢索。

3

理念(如圖序-2),7美國青年會除在宗教上關心會友靈魂與精神層面,亦開放圖 書館,閱覽室及社團活動等,使會友在智識層面有擴展的機會。另外,身體層面 的均衡發展,美國青年會於1856 年設立體育事工(按:詳見名詞解釋),將青年 會的事業範圍延伸至體育運動領域,除研擬了游泳教學與水上救生的指導方針,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兩項球類運動——籃球及排球,即是由其所發明和推廣。8而 後,隨著美國在向世界拓展的進程,青年會也同時將其理念和體育運動廣布各地,

連遠在太平洋對岸的中國及日本也是其傳播對象,不僅深深地影響現代體育運動 的發展,也樹立其在近代世界體育運動史的指標性地位。

圖序-2:基督教青年會全徽

圖片來源:臺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 會徽意義〉,< https://www.ymca-taipei.org.tw/>,

2020.08.01 檢索。

接著,若將焦點匯聚於臺灣。1895 年,清廷在日清戰爭中戰敗,依據馬關條 約將臺灣和澎湖群島割讓予日本,成為日本帝國在完成明治維新後,第一個海外 殖民地。自此,無數的殖民者移居臺灣,原先在日本內地發展的宗教,也紛紛隨 其步伐,來到這片土地傳播信仰或福音,9青年會也稱此機會由日本進入臺灣。初 步查閱文獻後可得之,日治時期的臺灣青年會乃是由土屋龜太郎等人於 1898 年 發起成立,10其事工內容包含德、智、體、社交等各方面。從1915 年設置專任主 事(按:幹事)一職起,至1945 年為止,共歷經 3 任專任主事。其中,第 2 任

7 臺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 會徽意義〉,<https://w.tw.mawebcenters.com/ymcataipei/>,

2020.04.15 檢索。

8 黃德成編,《台南 YMCA 五十年史》(臺南:臺南市基督教青年會,2008),8。

9 增田福太郎,《臺灣本島人の宗教》(臺南:臺南市臺南州衛生課,1937),4。

10 牧尾哲,《臺灣基督教傳道史》(臺北:不詳,1932),123。

4

專任主事櫻井齊在任期間,興建了臺灣首座人工水泳場(按:游泳池),11及舉辦

「全島中等學校體育教師講習會」,12更是將籃球、排球等青年會發明之現代運動 帶入臺灣。13此間種種,足以顯示青年會相當重視體育運動的推展,無論是日治 時期的臺灣青年會,抑或是戰後旋即成立的臺北市青年會,均將體育事工視為是 重要的服務項目之一。

圖序-3:日治時期臺灣青年會水浴場

圖片來源:〈左圖は明日から開場する府中街の水浴場〉,《臺灣日日新報》,1921.08.02,07 版。

圖序-4:臺灣最初的排球競賽

圖片來源:竹村豐俊,《臺灣體育史》(臺北:臺灣體育協會,1933),471。

11 〈青年會水泳場開場式 本日午後二時より〉,《臺灣日日新報》,1921.08.03,07 版。

12 竹村豐俊,《臺灣體育史》(臺北:臺灣體育協會,1933),250。〈體育講習會 閉會式と 競 技演習會〉,《臺灣日日新報》,1922.11.20,05 版。

13 竹村豐俊,《臺灣體育史》(臺北:臺灣體育協會,1933),502。

5

現如今,臺北市青年會自1945 年成立起,業已延續了 75 年的光陰,在大臺 北地區共設置12 處發展據點(含運動中心),乃是臺灣推展社會教育與體育的重 要據點之一(詳見附錄七)。社會體育層面,臺北市青年會設有體育部,並從事 各項體育事工活動的推廣,尤其在1964 年起發展的游泳運動,與 1972 年起開創 的幼兒體育方面深具代表性,至今仍是臺北市青年會最為人所知體育項目。

圖序-5:臺北市青年會服務據點分布圖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臺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台北 YMCA 各會館事工服務項目〉,《台北青 年》,2019.4(臺北,2019):28-29。

可惜的是,初步查閱臺灣有關青年會體育運動史之研究,前人的成果多匯聚 在民國初年的大陸地區,考察基督教青年會對當時中國體育運動的影響,並從中 探討其發展原因、條件及所遭遇的困境等。 至筆者撰寫本文為止,對仍置於日 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青年會,或 1945 年政權轉移後在臺灣各地萌發的青年會組 織均未有涉及,略為觸及的研究則僅著墨在組織變遷或策略變革等議題。 然而,

臺北市青年會一方面作為戰後臺灣第1 個青年會組織,為現今臺灣各地青年會之 濫觴,一方面也是自戰後初期起,至今仍是大臺北地區發展社會體育的中心之一,

而缺乏相關研究探討臺北市青年會對臺灣體育運動之影響與重要性,對於瞭解臺 灣社會體育的發展將有所欠缺。

基於此,筆者認為,臺北市青年會在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上,佔有相當重要 的地位,在體育運動史的研究裡,亦應是深入著墨的一環。欲瞭解臺灣體育運動

6

的發展,對於臺北市青年會在臺灣的歷史,實有加以研究之必要。故本文即針對 臺北市青年會在臺灣的體育服務事業之發展情形作為探討重點,並就其創建背景、

發展脈絡與體育事工之內容進行論述與描寫。當然歷史事件的發展脫離不了政治、

社會、教育、經濟等時代背景的因素,且組織發展亦會左右從事事工活動的方針。

是以,本文在鋪陳臺灣政治社會、基督教會發展、體育政策等背景後,將側重於 探討戰後臺北市青年會的會務發展與推展體育事工之歷程,最後再進行歸納與統 整,進而瞭解臺北市青年會在臺灣體育運動史上的歷史定位與貢獻。

7

第二項 研究目的

臺北市青年會業已存在70 餘年,在此期間,臺灣社會歷經相當程度的鉅變,

而在時代洪流的影響下,臺北市青年會如何在臺灣發跡、其發展與脈絡是如何演 進?而在不同時期的社會概況下,在會務與體育事工層面表現出何種形式與樣貌?

均值得深入探討。為釐清上述問題,應先就臺灣的政治與體育等背景著手,接著 再從基督教會和臺北市青年會會務之發展進行探討,進而切入臺北市青年會在體 育事工活動的推展與變化,究明臺北市青年會的會務發展歷程,及體育事工之樣 貌。鑒於上述的背景及問題,本文之目的如下:

均值得深入探討。為釐清上述問題,應先就臺灣的政治與體育等背景著手,接著 再從基督教會和臺北市青年會會務之發展進行探討,進而切入臺北市青年會在體 育事工活動的推展與變化,究明臺北市青年會的會務發展歷程,及體育事工之樣 貌。鑒於上述的背景及問題,本文之目的如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