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主要在說明研究的設計與實施的情形。全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研 究架構,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研究工具,第四節實施程序,第五節資 料處理與分析,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首先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並參考有關文 獻、相關資料,所擬定之研究架構,如圖3-1-1國中生對網路溝通工具應用 研究架構圖,藉以分析國中學生對網路溝通工具應用狀況,並探討不同背 景變項的學生對網路溝通工具應用是否產生差異情形。

圖3-1-1 國中生對網路溝通工具應用研究架構圖 背景變項

1.性別 2.年級

3.家中有無電腦 4.家中有無網路 5.居住地區

對網路生活適應 影響

1.個人身心 2.家庭生活 3.自我學習 4.人際關係

網路溝通工具 使用狀況

1.年資 2.時數 3.地點 4.動機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生使用網路溝通工具的現況,及其使用狀況與生 活適應之相關情形,並根據研究結果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溝通工具做出建 議。由於研究上的財力、物力、時間、資源等限制,研究僅能受限於台東 縣公立國中,以下就預試樣本與正式樣本分別做說明。

壹、預試問卷受試對象與抽樣方法

本研究問卷經參考相關文獻,並與指導教授評定後,進行本問卷預 試。問卷採便利取樣的方式,選取市區、關山區、成功區學校各1所,隨 機抽取每校兩班學生,總共六個班級,研究者估計每班學生約35人,因此 發出210份預試問卷,為預試樣本進行預試。

貳、正式問卷受試對象與抽樣方法

本研究乃以台東縣政府教育局全球資訊網(2007)所列之22所縣立國 民中學(不含國立台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私立育仁高級中學)為調 查範圍,研究母群為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在學國中生。抽樣方法主要以 分層比例隨機抽樣,將台東縣國中分為台東市區、關山區、成功區、大武 區與離島,再依各區學生人數多寡,按比例隨機抽取學生總數。共發出1262 份,總共回收問卷1170份,剔除廢卷107份後,得有效問卷1063份,有效 回收率為84.2%,再從中取得有使用E-mail、MSN、Blog、BBS、Skype等 軟體之學生為研究對象。正式施測樣本區域學校分佈情形列於表3-2-1。

表3-2-1 各區學校、學生總數與抽樣摘要表

合計 8862 100% 1262 1170 92.7% 1063 8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學生網路溝通工具使用行為、網路溝通工具 使用行為與網路生活適應的關係,根據此一目的,使用研究者自編「國中 生網路溝通工具使用行為問卷」作為量化資料收集之工具,主要內容分為 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網路溝通工具使 用調查」;第三部分為「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以下針對問卷如何編 製,與預試實施過程和信度、效度的鑑定分析,以及正式問卷如何實施,

詳述如下。

壹、預試問卷之編製

問卷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學生性別、年級、

家中是否有電腦、家中電腦能否上網、居住地區、上網時段等。

第二部份是網路溝通工具使用調查,主要針對國中生使用E-mail、即 時通(MSN)、部落格、BBS、Skype等軟體,與他人實際產生互動溝通的 情形而言,包括他們的使用年資、使用的地點、每次使用時間、使用頻率、

每週使用時數、使用的對象、使用動機、最常使用的方式而言。

第三部份是網路生活適應量表,本研究網路生活適應量表,由研究者 根據文獻探討,及參考王秀燕(2001)編製「網路使用問題量表」、陳冠 名(2004)編製「網路影響量表」、薛秀(2001)編製「電腦網路親子互 動量表」等人之問卷,加以修訂而成。量表分成「個人身心」、「家庭生 活」、「自我學習」與「人際關係」四個層面。所謂「個人身心」乃指使 用了這些網路溝通工具之後,對個人身、心是否獲得滿足感。「家庭生活」

係指父母與兄弟(姐妹)是否會一同使用網路溝通工具,並討論上網方式。

「自我學習」係指國中生是否會透過網路溝通工具,與同學討論功課,因 此學得更多東西。「人際關係」是否會因為網路溝通工具的使用,而增進 與朋友互動關係。

一、量表內容

量表的內容包括:「個人身心」層面10題,「家庭生活」層面10題,

「自我學習」層面10題,「人際關係」層面10題。

二、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李克特式(Likert-style)填答計分,以國中學生為測量對象,

受試者依其在生活中對於活適應各層面(包含個人身心、家庭生活、自我 學習、人際關係四個層面)的感受,直接於每一題圈選代表適當的數字。

1表示「從未如此」;2表示「很少如此」;3表示「有時如此」;4表示「經 常如此」;5表示「總是如此」。此五點量表計分,分別計1分、2分、3分、

4分、5分。當受試者各層面得分越高,表示網路生活適應程度越高。如表 3-3-1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預試問卷各層面題目分配所示:

表3-3-1 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預試問卷各層面題目分配

層面 題數 預試題號

個人身心 10 1、2、3、4、5、6、7、8、9、10

家庭生活 10 11、12、13、14、15、16、17、18、19、20 自我學習 10 21、22、23、24、25、26、27、28、29、30 人際關係 10 31、32、33、34、35、36、37、38、39、40

貳、預試分析

預試量表回收後,即進行選題,本研究所用的選題方法有:

一、項目分析

本研究以項目分析法求出各題項的決斷值(critical ratio,CR),當 t 值大於 2 且達差異顯著水準,就表示該具有鑑別力(吳明隆,2006)。本 研究先算出「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的總分,再依量表總分最高分的 27

﹪定為高分組,最低分的 27%定為低分組。以 t 考驗進行高低分組的平均 數差異比較,求出決斷值,將 CR 值小於 3.0 的題項刪除,保留具有鑑別 力之題項。此階段「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中刪掉 5、6、7、8、16、17、

20、23、28、34、36 共 11 題,故得問卷題目 29 題。茲將其結果整理如表

3-3-2 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所示:

表3-3-2 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續) 的「取樣適切性量數」(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KMO)值的大小來判別,當KMO值在.90以上時最適合因素分析,KMO值 在.60以上還勉強可進行,在.60以下就不適合因素分析(吳明隆,2006)。

以下就「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進行因素分析檢測,由表3-3-3網路生活 適應狀況量表因素分析KMO及Bartlett檢定結果得知,KMO值為.877,表示 該量表變項間有較多共同因素,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表3-3-3 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因素分析KMO及Bartlett檢定結果表

Kaiser-Meyer-Olkin 取樣適切性量數 .877

Bartlett 球形檢定 近似卡方分配 2487.608

自由度 406

顯著性 .000

本量表採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 factor analysis)及 最大變異數法(varimax),採正交轉軸法進行分析量表的因素結構。經由 不同因素層面逐一進行分析,並將因素負荷量小於 .45及歸因不明的題目 刪去。分別刪去15、18、29共3題。故得問卷題目26題。分析結果四個因 素,分別佔總變異量的15.023%、14.521%、11.621%及8.786%,其建構 效度符合理想。如表3-3-4所示:

表3-3-4 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題號 人際關係 個人身心 自我學習 家庭生活 共同性

38 .745 .128 .185 .065 .609

31 .716 .198 .084 .120 .573

40 .673 .396 .002 .152 .633

35 .666 .061 .094 -.032 .512

37 .636 .315 -.076 .043 .458

32 .582 .144 .013 .159 .384

39 .524 .447 .362 -.021 .606

33 .484 .348 .435 .085 .551

表3-3-4 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續)

題號 人際關係 個人身心 自我學習 家庭生活 共同性

1 .270 .747 .163 .037 .658

4 .377 .671 .132 -.188 .623

3 .285 .600 .083 .177 .479

9 .358 .588 .301 -.205 .606

19 .332 .550 .438 -.119 .385

10 .360 .543 .174 .101 .465

2 .085 .524 -.062 .317 .416

25 .180 .506 .197 .298 .618

27 .306 .483 .362 -.019 .458

26 .110 .207 .755 .095 .634

24 .114 .225 .693 .152 .567

22 .037 .030 .664 .042 .445

21 .144 -.048 .595 -.106 .388

30 .037 .301 .519 .198 .413

11 .168 -.097 .216 .752 .650

12 .102 .017 .246 .747 .630

14 .111 .044 -.079 .684 .437

13 -.032 .240 -.037 .614 .488

特徵值 4.357 4.211 3.370 2.548 解釋變異

15.023% 14.521% 11.621% 8.786%

累積解釋 變異量

15.023% 29.544% 41.165% 49.951%

49.951

三、信度分析

在因素分析完成之後,為進一步了解問卷的可靠性與有效性,必須 進行信度考驗分析,通常在李克特態度量表法中常用的信度考驗方法為

「Cronbach α係數」,即是內部一致性分析法。如果Cronbach α係數越高,

表示該因素內部各項間相關性越大,內部一致性越高,一般而言 α係數 達.80以上(Bryman & Cramer,1997)表示量表有高信度(吳明隆,2006)。

根據學者Gay(1992)觀點,任何測驗或量表的信度係數如過在.90以上,表

表3-3-5 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續)

項目分析 5、6、7、8、16、17、20、23、

28、34、36

第四節 實施程序

為完成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流程依序為:蒐集相關文獻資料、撰 寫研究計畫、編製問卷、預試問卷的施測、發表研究計畫、正式問卷的施 測與資料蒐集、正式問卷資料分析、歸納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壹、閱讀文獻資料,確定研究主題

再著手進行本研究之初,先廣泛閱讀期刊論文資料,就自己感興趣的 研究主題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確定研究範圍與研究問題,並確定研究題目。

貳、蒐集相關研究文獻,撰寫研究計畫

確定研究題目後,研究者即開始蒐集、閱讀有關研究主題的期刊論 文,根據文獻探討整理,擬出研究變項與研究架構。

參、編製問卷

研究者在決定相關變項後,即根據文獻資料的結果,編製「網路溝 通工具使用調查問卷與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研究工具,期以瞭解國民 中學學生在網路溝通工具使用行為與網路生活適應之差異性。

肆、 預試問卷的施測

本研究擬將研究工具再做調整、修飾後,在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選取 預試樣本進行試測,並依據施測的結果刪題,編製正式問卷。

伍、正式問卷的施測與資料蒐集

擬於正式問卷編製完成後,採分層抽樣方式,選取台東縣公立國民中 學的樣本學校,並以電話連繫樣本學校之教務主任或聯絡教師,再以郵寄 或親自施測的方式蒐集資料。

陸、正式問卷資料分析

問卷回收後,即將有效問卷資料輸入電腦並建檔,以 SPSS 統計套裝 軟體開始進行研究結果之統計分析。

柒、歸納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統計分析後,擬根據數據,歸納、解釋研究發現,進行比較,補充相 關文獻,最後依據研究主題,為教育及未來相關研究提供建議,撰寫完整

之研究報告。 研究流程圖,如圖3-4-1:

確定研究主題

蒐集文獻資料

擬定研究架構

編定預試問卷

問卷調查實施

資料整理歸納

資料分析討論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