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學生網路溝通工具應用與網路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中學生網路溝通工具應用與網路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Copied!
16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 教育行政碩士班

國中學生網路溝通工具應用與 網路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研 究 生:袁萬恩 撰 指導教授:蔡東鐘 先生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2)
(3)
(4)

謝 誌

能回到校園重新拾起書本當學生,是件幸福的事,結識了許多的師長 與同學,拓展了我的視野與生活,但是為了前面的目標,又必須儘快完成 學業,現在終於要寫謝辭了,心中充滿感謝,若沒有您們的協助與鼓勵,

這條路不會這麼順利。

衷心感謝指導教授 蔡東鐘老師,對學生觀念的啟發與指引,每每在 學生困惑時都能指點出正確方向;嚴謹與認真的治學態度,是學生最好的 榜樣;以及對學生耐心的說明,並且不厭其煩的加以指正,這本論文才得 以順利完成。

感謝口試委員 張美珍老師與 鄭承昌老師,對我的論文提供許多寶貴 的修正意見,讓這本論文能夠更加完善。還有所上所有的老師們,親切和 藹的叮嚀與鼓勵,讓學生無懼於論文的艱難。

感謝辦公室同仁的幫忙,讓我在這段期間能致力於學業;也感謝台東 縣所有國中協助完成問卷作答。

最應該感謝的老婆,是我最好的後勤支援,是我能夠全力衝刺、專心 寫作的能量來源。謹以此文獻給所有關心我的人。

萬恩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5)

國中學生網路溝通工具應用與網路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指導教授:蔡東鐘

研 究 生:袁萬恩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網路溝通工具應用狀況,及是否會因不同的使 用情形,造成他們在網路生活適應上的差異。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用

「國中生網路溝通工具使用行為問卷與網路生活適應量表」為研究工具,

以台東縣各國中1063名學生為樣本進行分析。所得資料以卡方考驗、 t考 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台東縣國中學生「家中有電腦」者佔81.0%,「家中有網路」者占68.1

%。網路溝通工具的使用以MSN最多,佔92.1%,其次是E-mail的88.1%,

部落格使用佔48.7%,BBS與Skype的使用者很少,只佔4.9%與5.9%。學 生最常上網的時段是晚上6點到12點(66.0%),其次是下午12點到6點(46.0

%),很少在午夜凌晨上網。使用地點最多都是在家裡,佔65%左右;其 次是網咖,佔15%左右;再其次是學校佔10%左右。「休閒娛樂」是使用 這些網路溝通工具的最大動機。

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網路溝通工具使用「年資」上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在網路溝通工具使用「地點」上有顯著差異。女生在自 我學習上優於男生,男生在人際關係上優於女生。家裡有電腦網路的學 生,在網路生活適應各層面都優於家裡無電腦網路的學生。居住在市區的 學生,在網路生活適應各層面都優於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學生。

關鍵詞:網路溝通工具、網路溝通工具使用情形、網路生活適應

(6)

A Study of the Impacts between Applications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Tools and Network Life Adjust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using situation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too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ether different background has different using conditions or not. Does it make different impact in network life adjustment because of different tools using?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instruments for this study includ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Communication Tools Us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and Network Life Adjustment Scale. The subjects were 1063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ampled from 22 schools located in Taitung County.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analyzed by frequency, percentage, Chi-Square Test, T-test, and One Way ANOVA.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expounded as follows:

The students in Taitung county who has a computer at home take 81.0%, and the ones that can surf the Net in the family account for 68.1%. Using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ool is most with MSN, accounting for 92.1%;

secondly it is 88.1% of E-mail, dose use and account for 48.7% in the Blog, there are few the users of BBS and Skype, only accounts for 4.9% and 5.9%.

The most often period that student surf the net is 6 o'clock to 12 o'clock in the evening (66.0%). Secondly it is 12 o'clock to 6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46.0%).

Seldom surf the Net before dawn mid-night. The most use places are all at home, accounts for about 65%; secondly it is the cyber café, accounts for about 15%;

secondly it is the school accounts for about 10%. Recreational use of the internet communication tool is the greatest motivat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sex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us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tool on “the using tenure”.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ra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us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tool on “the place”. Girls are better than boys on

“self-learning”, and boys are better than girls on “human relationship”. Students who have computer network at home, adapt to every aspect and superior to students without computer network at home in network life adjustment.

(7)

Students lived in urban area, adapt to every aspect and superior to students lived in remote area in network life adjustment.

Keyword: network communication tool, the using situ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ool, network life adjustment

(8)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 … 4

第 三 節 待 答 問 題… … … 5

第 四 節 名 詞 釋 義… … … 6

第 五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 ……… …… … 9

第一節 網路溝通工具之比較……… 9

第 二 節 網 路 溝 通 工 具 使 用 之 探 討… … … 23

第 三 節 國 中 生 生 活 適 應 問 題 探 討… … … 33

第四節 網路溝通工具使用與網路生活適應之關係………… 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57

第 一 節 研 究 架 構… … … 5 7 第 二 節 研 究 對 象… … … 5 8 第 三 節 研 究 工 具… … … 60

第 四 節 實 施 程 序… … … 6 8 第 五 節 資 料 處 理 與 分 析… … … 7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1

第 一 節 國 中 學 生 網 路 溝 通 工 具 使 用 現 況 分 析 … … … 7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學生網路溝通工具使用差異性分析… … … … 7 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學生網路生活適應差異分………… 99

第 四 節 不 同 網 路 溝 通 工 具 使 用 行 為 之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差 異 分 析…… … …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3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 … … 131

(9)

第二節 建 議… … … 13 5

參考文獻 ……… 139

中文部分 ……… 139

網路部份 ……… 143

英文部分 ……… 144

附錄……… 147

附錄一 預試問卷……… ……… ……… 145

附錄二 正式問卷……… ……… 149

(10)

表 次

表2-1-1 網路溝通工具應用之比較……… …… … …… … ……… 22

表2-2-1 最 常 使用 之 網 路 功 能 … …… … … …… … … 27

表2-2-2 國 中 生每 週 上 網 時 數 … …… … … …… … … 28

表2-2-3 網 際 網路 使 用 地 點 … … …… … … …… … … 30

表2-2-4 網 際 網路 使 用 動 機 … … …… … … …… … … 31

表3-2-1 各區學校、學生總數與抽樣摘要……… 59

表3-3-1 網 路 生活 適 應 狀 況 量 表 預試 問 卷 各 層 面 題 目分 配 … 61 表3-3-2 網 路 生活 適 應 狀 況 量 表 項目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62

表3-3-3 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因素分析KMO及Bartlett檢定結果 64 表3-3-4 網 路 生活 適 應 狀 況 量 表 因素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64

表3-3-5 網 路 生活 適 應 狀 況 量 表 信度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66

表3-3-6 選 題 過程 … … … …… … … …… … … 67

表4-1-1 基 本 資料 分 析 表 … … … …… … … …… … … 72

表4-1-2 學 生 最常 上 網 時 段 … … …… … … …… … … 73

表4-1-3 家中電腦網路設備比較表……… …… ………… …… … 73

表4-1-4 網 路 溝通 工 具 使 用 狀 況 …… … … …… … … 74

表4-1-5 各 網 路溝 通 工 具 使 用 年 資… … … …… … … 75

表4-1-6 各 網 路溝 通 工 具 每 週 使 用時 數 … … … …… … … 75

表4-1-7 各 網 路溝 通 工 具 最 常 使 用地 點 … … … …… … … 76

表4-1-8 各 網 路溝 通 工 具 使 用 動 機… … … …… … … 77

表4-2-1 不 同 背 景 E-mail使 用年 資 差 異 性 分 析 …… … … 80

表4-2-2 不同背景MSN使用年資差異性分析……… 81

表4-2-3 不 同背 景Blog使用 年資差異 性 分析 … ……… … … … 82

表4-2-4 不 同 背 景 B B S 使 用 年 資 分 析 … … … 83

表4-2-5 不 同 背 景 Sk ype使 用 年 資 分 析 … … … 84

表4-2-6 不 同 背 景 E-mail每 週使 用 時 數 差 異 性 分 析 …… … … 86

(11)

表4-2-7 不同背景MSN每週 使用時數差 異性分析……… 87

表4-2-8 不 同 背 景 Blog每週 使 用 時 數 差 異 性 分 析 … … …… … 88

表4-2-9 不 同 背 景 B B S 每 週 使 用 時 數 分 析 … … … 89

表4-2-10 不 同 背 景 Sk ype每 週 使 用 時 數 分 析 … … … 90

表4-2-11 不同背景E-mail使用地點差異性分析……… 92

表4-2-12 不 同 背 景 M S N 使 用 地 點 差 異 性 分 析 … … … 93

表4-2-13 不同 背 景 Blog使用 地 點 差 異 性 分 析 …… … … 94

表4-2-14 不 同 背 景 B B S 使 用 地 點 分 析 … … … 95

表4-2-15 不 同 背 景 Sk ype使 用 地 點 分 析 … … … 96

表4-2-16 居住 地 區 與 有 無 電 腦 網 路 交 叉 表 … … …… … … 98

表4-3-1 不 同 性 別 的 國 中 學 生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之 差 異 分 析 … … 100

表4-3-2 不 同 年 級 的 國 中 學 生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之 差 異 分 析 … … 101

表4-3-3 家 中 有 無 電 腦 的 國 中 學 生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之 差 異 分 析 102 表4-3-4 家 中 有 無 網 路 的 國 中 學 生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之 差 異 分 析 103 表4-3-5 不 同 居 住 地 區 的 國 中 學 生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之 差 異 分 析 105 表4-3-6 各 背 景 變 項 對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量 表 的 差 異 性 … … … … 105

表4-4-1 E-mail使 用 年 資 對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的 差 異 分 析 … … … 108

表4-4-2 MSN使用年資對網路生活適應的差異分析………… 109

表4-4-3 Blog使用年 資對 網 路生活 適應 的差 異 分析… ……… 111

表4-4-4 BBS使 用 年 資 對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的 差 異 分 析 … … … … 112

表4-4-5 Skype 使用年資對網路生活適應的差異分析……… 113

表4-4-6 網路溝通工具使用年資對網路生活適應的差異分析 113 表4-4-7 E-mail每 週 使 用 時 數 對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的 差 異 分 析 … 116 表4-4-8 MSN每週使用時數對網路生活適應的差異分析…… 117

表4-4-9 Blog每週使 用時 數 對網路 生活 適應 的 差異分 析…… 119

表4-4-10 BBS每 週 使 用 時 數 對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的 差 異 分 析 … … 120 表4-4-11 Sk ype每 週 使 用 時 數 對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的 差 異 分 析 … 121

(12)

表4-4-12 網路溝通工具每週使用時數對網路生活適應的差異分析 121 表4-4-13 E-mail使 用 地 點 對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的 差 異 分 析 … … … 124 表4-4-14 MSN使用地點對網路生活適應的差異分析………… 125 表4-4-15 Blog使用地 點對 網 路生活 適應 的差 異 分析… ……… 127 表4-4-16 BBS使 用 地 點 對 網 路 生 活 適 應 的 差 異 分 析 … … … … 128 表4-4-17 Skype使用地點對網路生活適應的差異分析………… 129 表4-4-18 網路溝通工具每週使用時數對網路生活適應的差異分析 129

(13)

圖 次

圖2-2-1 2005網 路 使 用 年 齡 分 布 … … … 24

圖2-2-2 2005網 路 使 用 居 住 地 區 分 布 … … … 25

圖2-4-1 溝 通 的 互 動 模 式 … … … 45

圖3-1-1 國中生對網路溝通工具應用研究架構圖… … … 57

圖3-4-1 研究流程……… 69

(14)

第一章 緒 論

本章在內容部分包括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待答問題、名詞釋義、研 究範圍及限制等。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溝通,是人們生活作息中與他人交換訊息最頻繁的行為,它是傳達個 人意念、想法的一種與人互動的最基本模式,更是在社群與組織的整體 運作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良好的溝通是一種雙向的過程,雙方可藉由 此來傳遞彼此的態度、事實、和情感。古早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 式,除了面對面談話之外,就必須依靠書信往返,書信的傳遞方式可以 有許多不同的工具,包括快馬傳遞、飛鴿傳書、機械動力,利用人力、

獸力或機械力來達成傳播訊息的目的。到電腦發明之後,數位化的資訊 逐漸改變了人們處理資料的思考模式,然而單機作業卻無法達到資源共 享的目的,於是網路的需求將電腦的應用拉高到另一個層級,不斷創新 的結果,終於造就了網路時代的來臨。

台灣網際網路使用人口,於政府NII資訊通信基本建設計畫方案全力推 廣下,爆發驚人的成長潛力。根據資策會FIND/經濟部技術處「創新資訊 應用研究計畫」(2007)統計資料發現,到2007年6月底止的統計,商用 網際網路帳號數達1,573萬戶,其中有線寬頻用戶佔453萬戶,估算我國經 常上網人口為999萬人,網際網路連網應用普及率為44%。梁朝雲(2001)

談到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面向,爲 社 會 的 互 動模式、生活方式、技術創新,以及人際關係帶來劇烈的改變。因此進步 的現代化社會,電腦網路的普及與個人使用網路的能力,幾乎成為衡量一 個國家及個人是否進入資訊時代的指標,學會如何使用網際網路也就成為 現代人必備的工具之一。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許多人社會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也是資訊社會不可 或缺的基礎建設與象徵。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各種軟體、硬體與應用,也

(15)

如雨後春筍般接踵而來(王佳煌,2003)。電腦網路的發達改變了我們的 溝通方式,在數種常用的溝通工具中,包括BBS、E-mail、即時通訊、Skype 網路電話與部落格,根據蕃薯藤全球資訊網(2005)所作的統計調查,在 網際網路上最常進行的活動是「收發E-mail 22.5%」、「使用搜尋引擎搜尋 資料20.0%」,其他還有「聊天交友5.3%」、「使用網路電話0.8%」。除WWW 以及E-mail之外的主要功能,則有「即時傳訊軟體42.0%」、「部落格8.5%」、

「網路電話3.9%」、「BBS3.7%」。可見對於經常上網的使用者而言,網路 不僅是便宜且快速的傳播工具,更是一種重要的溝通工具,對於我們的影 響力不可小歔。有人認為,網路溝通時看不到對方的容貌、聽不見對方的 聲音,這樣的溝通反更真誠,因為不會以貌取人。然而事實上,人的聲音 和表情,往往能表達許多心理狀態,純文字的溝通,則可能使欺騙變得更 容易,或至少使傳遞的訊息容易被誤解。國中時期的青少年涉世未深,是 否會一時不慎而落入不肖網友的網路陷阱中,造成身心殘害,因此國中生 在使用網路溝通工具時,他們常會使用的工具為何,以及溝通的對象為 何?此為研究者之研究動機之一。

然而在各種讚揚網路使用便利與優點的背後,也已經發覺一些因網路 而帶來的負面影響,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網路使用對於青少年而言並非百 利而無一弊(施香如,2001),重度使用電腦對孩童的課業成就、自尊及 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影響是弊大於利。針對全國國中、高中職學生的研究,

彭郁歡(2004)發現,青少年休閒特質有所改變,網路使用成為主要休閒 活動之一。顯示網際網路發達後,讓網路交友蔚為風潮,於是在現實生活 中得不到的需求,會轉向由網路上尋求滿足與成就感,尤其近年台灣掀起 連線遊戲的熱潮,青少年容易在此結交同儕,發展人際關係,建立另一個 虛擬社群。另外韓佩凌(2000)指出,一些具社交功能且互動性高的活動 如:E-mail的使用、聊天交友活動、情色網的使用則較容易造成網路沈迷 傾向的不同。陳冠名(2004)則發現就學階段越高者,其網路使用的時間 及網路沈迷有越嚴重之傾向。例如許多學生的生活、上課、交友等都與網

(16)

路結合,學生放學回家就坐在電腦前上網,或是半夜趁著家長睡著後,偷 偷起來上網,如此自然排擠了他們原本應該讀書與睡眠的時間,使得隔天 上課精神不濟,造成學業成績下滑、身體精神狀況下降,如此日復一日惡 性循環,造成生理與心理的某些狀況而影響健康。此為研究者之研究動機 之二。

台東縣一直被稱為後山,由於地理環境的阻隔,使得交通不方便,往 往限制了經濟、教育等的發展。台東縣內有七成七是偏遠或特殊偏遠地區 國中,其比例為台灣本島之冠(劉秀娟,2002)。相較於台北高雄等都會 區無論在硬體建設、資源獲得等各方面,明顯地有著相當大的落差。如果 能讓偏遠地區學生多使用網路在課業相關方面,是否能彌補地理環境的阻 隔,跟上都會地區的腳步。研究者本身服務於台東縣的一所國中,因此以 台東縣國中學生做為研究的對象,希望透過對國中生的研究,讓更多的家 長及教師同仁了解國中生在網路溝通工具使用的狀況為何,對於學生網路 生活適應造成的影響如何,以便在往後的教學和輔導學生上更能掌握學生 動向,引導學生朝正向的使用,而不僅用於娛樂活動,同時提供本區與鄰 近區域之教師同仁們在教學上的一些建議。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在資策會FIND(2008)最新調查報告中,我國使用網路人口已達1,476 萬人,個人連網普及率為64.4%。在家連網人口中,有45%是每天使用2 小時以上的重度網路使用者。在這些網路應用服務中,以「網路電話」、

「部落格」及「即時傳訊」等項目,近年來的成長率在兩成以上,發展潛 力不容小覷。在在顯示網路對我們生活影響力之大。

隨著生活週遭的親戚朋友,都在使用網路作為溝通工具,許多人也因 受不了成為「摩登原始人」而加入使用行列,正值學習能力最強的國中生 從小就是生長在網路的環境中,他們到底會使用些什麼樣的工具,作為科 技時代的溝通工具?而使用這些溝通工具,是否會不自覺的陷入虛擬的網 路關係中,因而造成實際生活上的困擾?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研究問題,本研究的目的在於:

一、瞭解國中學生對網路溝通工具的使用狀況。

二、比較不同背景國中學生對網路溝通工具使用的差異情形。

三、分析不同背景國中學生,使用網路溝通工具對網路生活適應差異情形。

四、分析國中學生使用不同網路溝通工具對網路生活適應的差異情形。

(18)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歸納如下:

一、國中生對網路溝通工具的使用情形如何?

(一)、國中生使用網路溝通工具的年資為何?

(二)、國中生使用網路溝通工具的時數為何?

(三)、國中生使用網路溝通工具的地點為何?

(四)、國中生使用網路溝通工具的動機為何?

二、不同背景國中生對網路溝通工具使用情形是否有差異?

(一)、不同「性別」國中生在「網路溝通工具使用」是否有差異?

(二)、不同「年級」國中生在「網路溝通工具使用」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家庭環境」國中生在「網路溝通工具使用」是否有差 異?

(四)、不同「居住地區」國中生在「網路溝通工具使用」是否有差 異?

三、不同背景國中學生,對網路生活適應影響是否有差異?

(一)、不同「性別」國中生在「網路生活適應」上是否有差異?

(二)、不同「年級」國中生在「網路生活適應」上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家庭環境」國中生在「網路生活適應」上是否有差異?

(四)、不同「居住地區」國中生在「網路生活適應」上是否有差異?

四、國中生不同網路溝通工具使用狀況對網路生活適應是否有差異?

(一)、不同「網路溝通工具使用年資」對「網路生活適應」是否有 差異?

(二)、不同「網路溝通工具使用時數」對「網路生活適應」是否有 差異?

(三)、不同「網路溝通工具使用地點」對「網路生活適應」是否有 差異?

(1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壹、網路溝通工具

本研究所指的網路溝通工具,是指利用電腦及網際網路作為訊息傳送 與接收的設備,藉由電腦中的應用軟體程式,讓使用者彼此產生實質的溝 通互動,這應用工具指的是所使用的E-mail、即時通訊(MSN)、部落格 (Blog)、BBS、Skype等軟體。

貳、網路溝通工具使用情形

本研究所指的網路溝通工具使用情形,專指國中生使用E-mail、MSN、

Blog、BBS、Skype等軟體,與他人實際產生互動溝通的情形而言,包括他 們的使用年資、使用的地點、每次使用時間、使用頻率、每週使用時數、

使用的對象、使用動機、最常使用的方式而言。

參、網路生活適應

係指使用網路溝通工具,對國中生在個人生活、家庭生活、自我學習 和人際關係等面向的適應影響。

在本研究中,係以受試者在研究者參照文獻、相關評量工具所改編之

「網路生活適應狀況量表」上的得分而言,包括個人身心、家庭生活、自 我學習及人際關係等四個層面,呈現於問卷第三部份。

(一)個人身心:使用網路溝通工具之後,個人身心是否獲得滿足感。

(二)家庭生活:父母與兄弟姐妹是否會一同使用網路溝通工具,並討 論上網方法。

(三)自我學習:是否會透過網路溝通工具與同學討論功課,因此學得 更多知識。

(四)人際關係:網路溝通工具的使用,是否增進與朋友互動關係。

(2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以台東縣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在公立國民中學就讀的學生 為研究之母群。

二、就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網路溝通工具使用行為對網路生活適應之 影響。學生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級、家中是否有電腦、家中是否有網路、

居住地區。在網路溝通工具使用行為,包括網路溝通工具使用年資、每週 使用時數、使用地點及動機,根據學生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及網路溝通工 具使用行為,探討其在網路生活適應上的差異情形。

貳、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地區而言:

限於時間、現實條件與研究者本身之能力,本研究僅就台東縣之國中 學生進行研究,無法顧及其餘縣市,所以在研究結果的推論與解釋上需特 別謹慎,推論的範圍也僅及於台東縣。

二、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主要係採用量化的問卷調查法,以探討、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 國中學生在網路溝通工具使用與網路生活適應的差異情形,只能就整體的 現象來做瞭解,無法深入分析個別狀況。且抽樣方式必須同時考量研究目 的、學校數目、受試者作答意願等人力與物力各方面的限制與因難,故研 究結果必有測量誤差之存在。

(21)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簡單介紹網路溝通工具之比較;第二節探討網路溝通工具的使 用狀況;第三節是國中生網路生活適應的探討;第四節是網路溝通工具應 用與網路生活適應相關理論探討。

第一節 網路溝通工具之比較

網際網路(Internet)是這幾年來迅速發展的一種傳播系統,只要有一 部電腦,一台數據機及電話通訊線,就可讓坐在電腦前的個人與全世界連 結。它提供了許多的功能,無論是與他人互動或傳遞資訊,一但進入網際 網路的世界,就再也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所有的參與者都在同一個電 子空間(cyberspace)中漫遊,在這個電子空間中,所有的使用者就如同置 身於一個虛擬社會中,可進行類似於真實社會的活動(戴怡君,2002)。

在兒童與青少年的認知中,使用網路,滿足他們對虛擬世界的好奇,不僅 擴大視野,同時也是建立交往互動關係的新方式(謝明達,2004)。

人們使用語言及肢體動作進行面對面的互動,長久以來一直是唯一的 溝通形式;文字發明後,人們透過文字進行互動,例如以書信傳遞訊息,

達成溝通。而後,電子通訊設備的發明,人際互動可透過聲音、影像傳輸 而進行溝通,例如以電視、電話進行訊息傳送。如今網際網路的興起,其 具有的互動性、匿名性、多元性、時空壓縮性及階段性,似乎在某種程度 上可以滿足人們為達成相互瞭解的而進行的溝通,因身處其中,他們可以 保有原先的身份認同,並且強化自己溝通互動上的遊戲規則。在電子網路 逐漸滲入人們生活的各個面向之同時,一個新的文化於焉形塑而生,形成 了另一新的溝通文化,有人稱之為e 文化或網路文化。無疑地,隨著電子 網路的「生活化」,人們的心理空間所迎接的是,一連串科技的、快捷的、

擬像的、非傳統的刺激(陳淑惠,2000)。

在網際網路應用層面上,分成了許多不同形式的應用,以下就以 BBS、E-mail、即時通訊、Skype、部落格等幾種大家比較常見的溝通工具,

(23)

做個分析比較。

壹、BBS

BBS就是Bulletin Board System(電子佈告欄)的簡寫。

一、BBS發展史

最早的BBS系統是1978年初,在美國芝加哥地區由一個電腦使用者團 體設計發展出來的一套介面,即CBBS(Computerized BulletinBoard

System),而台灣則是在1983年引進。最初的BBS在網路中開闢出一塊“公 共”空間,爲 所 有 用 戶 提 供 消 息 傳 遞和 閱讀 功 能 ,不過這些資訊都比較專 業,所以使用者通常是些電腦愛好者。除了專業資訊,最初的BBS也用來 發佈股市價格等資訊,與一般街頭或校園內的布告欄性質相似,所以被命 名 爲 “佈告欄”或“公告版”。

二、BBS特性分析

BBS之所以稱為「電子佈告欄」,是因為它以張貼文章在各分類佈告欄 中以進行討論活動為主要功能,再配合上許多傳送訊息、電子郵件、聊天 室…等功能。可供使用者閱讀或發布消息,其重要功能包括:1.送/收電 子郵件;2.佈告欄之閱讀/發佈;3.兩人線上對談;4.多人線上交談;5.

檔案傳輸;6.線上選舉(劉明洲,陳龍川,1995)。基本上BBS是一個提供 各種分類討論區的電子訊息(message)或文章交流的虛擬空間,可以吸引 有特定興趣的同好針對各自有興趣的幾項議題進行某一種程度的持續討 論,有點類似平面報紙裡面的論壇(forum)現象。一般人只要連上網路,

利用BBS程式連到遠端的BBS主機位址,就可以看到其他人所留下的各種 訊息、文章,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撰寫文章,發表支持或反對的各種意見。

BBS站除了有「站長」這個「控制中心」掌握著站上所有使用者生殺大權 的角色以外,在每個站裡面許多不同分類的板中也會有個「版主」的角色,

來作為版上各種事務仲裁、版內文章性質制定的中心人物。

BBS的優點是很快速,因為 telnet 的傳輸方式不需要大量的網路頻 寬,這種文字模式之BBS,在台灣的大專院校中異常興盛,這使得各種知

(24)

識、技術文章能以最快、最經濟(Telnet 服務加上文字模式,對頻寬的要 求很低) 的方式迅速散佈。而各種新的整合功能也不斷地開發出來,面 對這種成本低(低頻寬、低軟硬體需求)、娛樂性高的網路服務,使BBS 也是大學生最常使用的網路交友與資訊交換媒介(蕭銘鈞,1998)。舉凡 校園資訊、電腦技術、休閒娛樂、人文社會活動都盡收其中,使用者在不 同的討論區中,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容易就形成社群概念。

三、BBS相關研究

游康婷(2002)發現認識網友幾乎是所有BBS 使用者的共同經驗,然 而每個人的網路交友經驗卻因其不同的交友動機、不同的使用介面及不同 的滿足感受,造成行為上的差異,也創造不同的網路交友經驗。一座BBS 站是否受歡迎,不僅與架設者有關,更與參與BBS活動的用戶素質有關,

時間長了以後,有的BBS站會彙集一批忠實的用戶,有的站卻面臨人氣不 足的窘態。

陳雅玲(2006)表示,在2005年,台大批踢踢實業坊的同時上線人次 甚至可以維持在兩萬人以上。也就是說,在同個時間之內,有兩萬個使用 者正在批踢踢BBS站上,看板總計6800多個,熱門看板同時間有上百個、

甚至上千人正在瀏覽,數量與規模均相當龐大。

四、小結

BBS在大學校園中行之多年,許多大學生從BBS站上知悉學校事務,

與志同道合的網友聯繫,但是BBS只能提供文字模式,無法處理影像、聲 音檔,如果要刻意模擬一些顏色變化及閃爍的視覺效果,必須有比較強的 電腦基本概念。當WWW流行起來的時候,曾有人質疑BBS是否會因此被 取代,經過數年市場的考驗,使用BBS功能的網路人口仍然維持穩定,可 見是有它的魅力在。

貳、E-mail

E-mail是Electronic Mail(電子郵件)的縮寫,有很多種寫法:email、

(25)

E-mail、Email、e-mail,最原始的用法是 "e-mail"。

一、E-mail 發展史

E-mail,是應用於Internet上最廣泛、最受歡迎的網絡功能,電子郵件 之歷史可溯源自網路的發展。1968年受僱於美國國防部(the United States Defense Department)之BBN(Bolt Beranek and Newman)公司發展出後來 演變成網際網路的ARPANET,其主要目的是使訊息的傳遞路徑能依當時 的情況動態調整。BBN 電腦工程師雷‧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之前 曾撰寫可在同一台機器上互傳信息至不同郵件信箱的程式,名為

SNDMSG。而後在1971年湯姆林森延伸SNDMSG的功能,利用CPYNET之 檔案傳輸系統,使電子訊息除了在同一台機器中傳遞以外,還能傳遞至在 ARPANET上的任一電腦,此即為網路型電子郵件(network-based email)

之由來(朱筱琪,2004)。

1972年時,湯姆林森正在撰寫在不同電腦間一個傳輸檔案的小程式,

突然想到,如果可以傳輸檔案,為什麼不能傳輸「訊息」?訊息其實也不 過是另一個文字檔案。湯姆林森很快把這個送信的小程式寫好。1973年,

湯姆林森決定用"@"符號(唸做at)放在電子郵件地址中間,分隔使用者 名字跟主機名稱。他會選用"@",只是單純地想到:他從來沒看到有誰的 名字中有"@",所以可以拿來當成分隔線。他的一念之間,從此讓"@"成 為網路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符號,創造了一頁歷史。

二、E-mail 特性分析

E-mail透過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易郵件傳輸協 定),負責主機間的郵件傳送;以及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郵局通 訊協定第3版),接收郵件的通訊協定;在電腦網路上傳遞訊息。類似於 傳統的郵件一般,使用者在電腦上書寫信件,完成後指定好地址,再藉由 網路將信件寄送出去,由於整個過程都是經由電腦及網路,因此通稱此類 郵件為電子郵件。

E-mail的使用率越來越頻繁,甚至超越了傳統的寄件方式,因為E-mail

(26)

有一些傳統溝通工具無法比擬的功能(朱筱琪,2004):

1. 個人郵件信箱(mail box):這是電子郵件系統最基本的功能。個 人可在電腦主機上設定自己的郵件信箱,用來儲存發送出去及接 收到的電子郵件。

2. 附送郵件(attachment):可將現成的文件(如文字檔、圖形檔、

聲音檔等)以附加檔案的方式一起傳送給接收者。

3. 訊息編輯和處理:使用者可將要發送的訊息,以電子郵件的方式 傳遞,或將收到的訊息加以編輯、修改後,再轉寄給其他人。

4. 檔案傳輸:電子郵件的訊息,本文中可以是一般文字檔,也可以 是二進位檔案,也因此等於是提供檔案的上傳與下載功能。

5. 多址傳送:訊息的傳遞可選擇一次傳給一至多個收件者。

6. 通訊錄管理:使用者可建立每位收信者的基本資料,包括姓名、

郵件地址、電話等聯絡人之相關資訊,只要輸入聯絡人之名字,

就可以找到完整郵件信箱,節省時間。

7. 遞送的回條:某些系統會在收到信時自動產生回條,通知發信者 信件已安全送達的訊息;也有些系統會把已經傳送出去的信件也 存在自己電子郵件中,使得收件者沒有辦法否認收到信件。

8. 訊息的等級:和傳統郵件一樣,有些電子郵件系統提供平信、限 時專送、和掛號信函等服務,讓送件者標明郵件之重要性,亦可 提醒收件者依信件之等級優先處理信件,以免耽誤了緊急信件。

9. 不同的傳遞方式:除了透過網際網路傳給另一台郵件伺服器以 外,使用者還可以將訊息傳送至傳真機、呼叫器、手機等設備上。

10. 郵件查閱功能:當郵件抵達時,會有訊息通知收件人員有新的郵 件存放在信箱中,等待收件人來查閱信件;若是使用者沒有刪除 舊有的信件,則信件會一直保持在信箱內,也可以把信件另存放 在檔案中。

11. 其他附加功能: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而設立增加。例如加入個人電

(27)

子簽章;在信件內容的編排上,因應個人化的需求,個人可選擇 其偏好的信箋、文字、顏色等。

三、E-mail 相關研究

Bell(2000)說E-mail是人類歷史上成長最快速的溝通工具之一,這項 資訊科技很明顯地影響了現代的組織。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之後,它現在已 經演變成為一個更加複雜並豐富得多的系統,可以傳送聲音、圖片、圖像、

文檔等多媒體信息,以至於如數據庫或帳目報告等更加專業化的文件都可 以電子郵件附件的形式在網上分發,它讓人際溝通的方式往前跨一大步,

也改變了許多人的溝通方式。E-mail 的往返時間甚至比傳統書信往返還要 快速便利許多,這樣即時互動或是具時效性的好處在於,溝通的雙方可以 快速得到回饋(Feedback),並加以判斷接下來回應的方式,較能達到有 效的溝通。

四、小結

但是E-mail的發達也使得我們的信箱充滿垃圾郵件,增加訊息負擔;

另外人們必須花更多的時間處理信件,而可能減少了真實人際關係的互動

(Bell,2000)。蕃薯藤(2006)調查發現,收發E-mail是網際網路上使用 最多的活動,佔22.5%,比搜尋引擎的20%還要多。幾乎所有使用電腦網 路的人都會用E-mail作為溝通工具,其中將近63%是各大入口網站的免費 帳號,因為方便性高,不再受限於特定場所,只要有一部能夠上網的電腦,

就可以隨時隨地收發E-mail,與各地的朋友溝通,毫無疑問地,E-mail已經 成為最常使用的網路溝通工具。

参 、即時通訊

即時通訊(Instant Messenger,簡稱IM),即時通訊的發展歷史並不 久遠,但是一推出就很快地受到網友們的喜愛並席捲全球。

一、即時通訊發展史

即時通訊的發展,是由四位以色列籍的年輕人Yair Goldfinger、Arik

(28)

Vardi、Sefi Vigiser 與Amnon Amir,於1996 年成立了Mirabilis公司,並於 同年11月推出了即時通訊ICQ,取意為我在找你“I Seek You”,簡稱為 ICQ,讓個人電腦在連線上網的狀態下,透過直接、簡單的點對點連接技 術,與朋友做即時的互動與對話,是第一個全球性的即時通訊。1998年 Mirabilis公司被AOL(American On-Line,美國線上公司)收購,AOL在2001 年11月時宣布ICQ用戶突破1億1600萬名註冊戶,在當時無疑是全球使用人 數最多的即時通訊(古明泓,2004)。

雖然ICQ推出較早,但是在微軟的強大背景之下,將MSN Messenger 作為Windows XP的一部分,整合了作業系統的許多功能,如多種形式的聊 天選擇、多人的單窗口討論式的交流以及充份的檔案與桌面共享功能等。

根據蕃薯藤(2005)台灣網路使用調查,MSN使用率87.3%,Yahoo即時 通使用率48.6%,ICQ使用率6.7%。整體來說,即時通訊的使用顯然已經 成為繼WWW和E-mail之後第三大主力應用。

二、即時通訊特性分析

即時通訊可謂是目前成長最快的通訊媒介,而「即時通訊軟體」,例 如:ICQ、Yahoo Messenger、AOL Instant Messenger、MSN Messenger等,

它可以讓身處世界各地的朋友,在彈指間即可彼此聯繫,比電子郵件更快 速、更即時,因此吸引愈來愈多的用戶使用(蔡燕平,2004)。

所謂即時通訊軟體,即是讓您與您的同事、朋友、親人之間透過網路 即時溝通,而為了通訊方便,可建立自己的親朋好友名單,當名單上的連 絡人上線時,您可以立即得知,彼此可以立即傳送訊息、照片或檔案,透 過耳機麥克風交談,甚至透過網路攝影機看見彼此。加上豐富多變的表情 符號讓你能更生動的傳達你的情緒,即使親愛的朋友或家人遠在他鄉,也 可以保持密切聯繫(蔡燕平,2004)。此類新科技的發展普遍之後帶來很 大的影響,主要是打破時間與空間的距離,並節省費用,尤其與國外聯繫,

節省了實際往返時間與電話通訊花費。

從受歡迎的幾個「即時通訊軟體」提供的服務來看,即時通訊必須擁

(29)

有下列9項基本功能:1.文字聊天;2.語音聊天;3.檔案傳輸;4.撥打電 話;5.遠端協助;6.視訊會議;7.郵件輔助;8.發送簡訊;9.資訊頻道瀏覽

(古明泓,2004)。因此,即時通訊是一種特殊的溝通媒體,包含有E-mail、

電話及面對面等不同媒體的溝通方式。

三、即時通訊相關研究

即時通訊軟體,它的社會臨場感、豐富性皆較高,它不僅採用文字交 談、甚至可以透過語音交談,亦提供了許多表情圖示,彌補表情訊息提供 不足之問題,更提供即時影像,宛如面對面一般,使它成為扮演網路無國 界零時差的即時溝通角色,更具有娛樂、情感聯繫和個人化風格的特色。

蔡燕平(2004)組織中使用即時通訊軟體建立的人際網路與實際生活中的 人際網路是相符的,因此,當生活周遭親朋好友都使用即時通訊時,你亦 會受此影響,考慮使用它的,不然怎麼跟朋友聯繫呢。

魏碧梅(2004)認為,系統穩定性直接影響即時通訊之實際使用,對 即時通訊用戶而言,即時通訊最主要的功能是隨時隨地讓使用者能夠和線 上朋友交談,若在交談過程中,因為系統不夠穩定,如連線速度過慢、經 常斷線或容易登入失敗,而使得交談無法順利進行,容易讓使用者的使用 意願降低,在即時通訊服務提供者百家爭鳴的情況下,轉而投向其他競爭 者的懷抱。

根據古明泓(2004)的研究發現,即時通訊使用者的使用動機是以和 朋友聯絡、文字聊天、分享檔案和照片為主。除了即時通訊所具有的人際 互動性是使用者接觸使用的原因之外,即時通訊所能提供的消遣娛樂性、

生活便利性,亦是使用者主要的使用原因之一。即時通幾乎已成為在青少 年族群中,僅次於行動電話的通訊工具,在學校,沒有即時通訊的同學,

幾乎無法與同學聯絡或是認識更多的人,即時通訊已成為青少年間必備的 網路溝通工具。

四、小結

綜上所述,隨著寬頻網路的普及,功能也越漸多元,從單純的文字通

(30)

訊,增加成可以傳輸圖片、影音檔,甚至可以立即視訊交談。在各家平台 業者競爭激烈的態勢下,許多加值服務及外掛程式不斷推出,甚至兩大競 爭對手之間新版本的MSN和Yahoo!即時通也將互通有無,更造福廣大的使 用者。未來的即時通訊軟體甚至能與手機互傳訊息,整合各種網路需求,

成為人們進入各種網路活動的入口。以上也反映即時通訊軟體的確已經成 為探討網路生活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中生會喜歡使用,甚至因使用 不當深陷其中,也就不足為奇。

肆、Skype

網路電話服務(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簡稱VoIP)一般是指利 用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技術經由網際網路(Internet)所建立 的電話(Voice)連線服務,MSN Messenger、Yahoo Messenger 以及Skype 都支援網路電話的使用,但是設計架構理念不同,本節針對Skype作一介 紹。

一、Skype 發展史

網路電話迅速發展的背景,從最初的免費PC to PC 語音應用(1995年 以色列Vocal Tec公司率先推出網路電話軟體產品)到可以利用一般電話實 現通話,網路電話在短短的幾年間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

Skype原創作者為瑞典人,一名網路鬼才詹士莊(Niklas Zennstrom), 在2003年8月所發明的,總部設在盧森堡,技術中心在艾沙尼亞的首都塔 林(Tarlin),行銷中心在倫敦。2003年8月Skype推出的電話服務,透過點 對點(peer to peer)的語音封包壓縮技術,提供音質更好、費用更便宜的 服務優勢,在全球造成一股旋風,才剛滿1年,就已吸引全世界超過1600 萬人次下載,其中有600萬人使用它。免費電話對經常出國的移動工作者 來說,特別有吸引力,前中華電信董事長毛治國提醒,傳統電話公司必須 認真面對Skype衝擊,免費電話普及後,電話公司將有3至4成收入被蒸發 掉,永遠不會回來。2004年7月由PChome Online引進台灣,短短半年內異 軍突起,註冊使用人數已突破百萬人,而2004年11月開始營運的付費服務

(31)

「Skype out」,也有約四萬六千人購買通話點數(數位時代雙週刊)。

二、Skype 特性分析

Skype是一種專為網路語音通話的即時通訊軟體,它的系統架構是採 點對點(P2P)的傳輸原理,讓在線上的使用者同時提供頻寬,只要登入 Skype伺服器後,就會連通所有的使用者進行通話傳輸,所以Skype的語音 技術與品質,是目前可用的軟體中數一數二的。Skype和其他即時通最大 的不同點,就是可以直接和市話、手機相通,而一般的即時通,只能和自 己系統內的友人相通,以致可以讓商務人士節省大量的通這費用。因此,

如果要用語音通話,用Skype是正確的。另外Skype也不會因為中介機房當 機而令用戶溝通中斷。

三、Skype 相關研究

近年來,寬頻網路逐漸普及,相關軟硬體也有業者研發出新產品,並 積極行銷,網路電話似乎又有再度盛行之勢。網路電話也許不像電子郵 件、BBS那麼便利,可以傳輸檔案,但網路電話語(影)音通訊的優勢卻 非電子郵件與BBS 所能及。雖然電子郵件可以傳送影音檔案,雖然電子郵 件與BBS 可以用文字表情與各種符號,傳情達意,但網路電話能夠讓使用 者在線上同步、即時對話,甚至看到對方的影像。

四、小結

Skype的推出,對傳統通訊業者造成衝擊,以分或以秒計費的通訊收 費模式將成為過去式,在新科技不斷推陳出新下,業者也不斷推出新資費 方案,Skype以「通」計費的方式,使用者將可在沒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 與親友聊天,不必再擔心過高的電信費用。另外還有一些輔助程式,比如 SkypeOut是一種從Skype打電話到普通電話和行動電話的方式。SkypeIn是 一個電話號碼,您的朋友可以從任何電話打給您,而您可以從 Skype接 聽。您可以在一處或多處提供這種電話的地方取得號碼,並在世界各地接 聽 Skype的來電。對於經常使用國際電話的人來說,是個非常值得一用的 工具。

(32)

伍、部落格

部落格,英文為Blog,大陸地區稱作博客,台灣地區有人稱做網誌,

近來則普遍直接稱呼為部落格(蕭家福,2006)。

一、部落格發展史

根據周立軒(2005)的說明,Blog 這個字彙,是由Web log 這個名詞 所衍伸而來。Web Log 原本指的是網路伺服器記載的訪客造訪記錄檔,其 功能是用以了解伺服器的流量與訪客活動情形。在1997 年時,Jorn Barger 提出「Weblog」這個字眼,此時「Weblog」實質意義是指「以網頁(Web)

為呈現媒介的個人紀錄(Log)」。到了1999 年,Peter Merholz將「Weblog」

拆開唸成「We Blog」,此後「Blog」成為一種新的說法,不僅可代稱Weblog 這個名詞,也可將之視為動詞,其延伸單字「Blogger」則用以泛指Blog使 用者。

蕭家福(2006)研究部落格,發現自2002年底開始在台灣萌芽,至2005 年開始百家爭鳴;部落格的種種特點,讓使用者愛不釋手,部落格的使用 人數與瀏覽人數,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中;至2006年4月全世界已經有3千 4百萬個部落格,平均每天約有1200萬篇新文章出現。

二、部落格特性分析

藝立協(2003)針對現今部落格歸納六個基本特性,分別為:

1.文章標題:每一篇部落格上的文章都存在一個標題,提供瀏覽者得以 在閱讀本文前先自我篩選,標題亦能提供他人引用文章與檢索時使用。

2.通告:指的是當使用者的部落格文章引用他人的部落格文章時,系統 會送出一個訊號給對方的系統通告對方。

3.連結:如同全球資訊網中的連結一般,部落格強調分享的精神,因此 必須適當的提供文章中對於消息、資訊來源的連結網址,讓瀏覽者可 以進一步追蹤及確認消息來源。

4.日期或是時間戳印:文章必須標出日期標頭,意味其有時序性,內容 與時空背景有一定的關聯,且必須要紀錄書寫的時間作為時間戳印。

(33)

5.彙整:文章以特定方式進行整理分類,可能以時間或者其他方法分類。

6.靜態連結:文章公開於網路上,讀者可以經由網址直接讀取。

Blogger 將建立部落格的過程簡化,甚至一個完全不熟悉電腦程式語 言,或是檔案上傳的人,只要跟著指示,不用多久時間就能擁有自己的部 落格,做出充滿自我風格的網頁,他們只要將精神專注於文章的撰寫,就 可以很簡單的展現出自己的文章、圖片、聲音和影像。

三、部落格相關研究

部落格可以說是網路社群的另一種型態的呈現,和其他網路媒體,如 BBS、網路討論區比較起來,部落格具有以下的特性(陳雅玲,2006),1.

強調個人主義;2.具有時間順序;3.形成小眾市場;4.作者與讀者可直接 互動;5.網網相連。

周立軒(2005)直接在他個人部落格中以問卷抽樣573人,研究部落 格使用者特質發現,男性比女性略多,30歲以下年輕人佔80%,而且90%

以上是大專程度,又有長期使用網路與網頁設計經驗的人。蕭家福(2006)

認為部落格充滿商業利潤,對企業而言,網路上可能有上萬名消費者在部 落格上討論他們的品牌形象、產品使用心得,甚至是串連抵制產品,因此 部落格社群的力量是企業絕對不能忽視的。但是在各家平台業者努力簡化 操作介面,與媒體大力鼓吹之下,幾乎很多小學生都會使用部落格,放上 幾段文字、貼上幾張照片,很快就可以建立自己的部落格,成為新一代網 路溝通工具。

針對國小教師而言,沈容卉(2006)以台南縣、市、高雄縣、市與屏 東縣國小,有實施部落格或學校論壇使用部落格機制者為研究對象,共抽 樣600名國小教師研究,結果顯示部落格實施後,對於內部溝通的表現優 於部落格實施之前,亦即表示部落格的實施有助於學校內部的溝通。換句 話說,欲提升學校內部溝通,可考慮架設學校部落格,因為部落格的互動 性特質,也就是說部落格中的互動性愈高,則內部溝通也將提升許多。沈 容卉同時指出,欲提升學校認同感,應使學校內部溝通順暢,學校的任何

(34)

政策都應使學校每位成員清楚明瞭,成員才會支持學校的決策,進而認同 學校的做法、凝聚向心力。可見得學校部落格目前雖仍在萌芽階段,但對 於學校內部溝通已有相當的影響。

羅依理(2007)以滾雪球方式,在網路上抽樣研究國中小教師部落格 使用行為,經4個月調查149位受訪者,發現經營部落格的國中小教師中,

將近7成的人認為書寫部落格不是因為工作需要,而是一種休閒活動;年 齡層主要分佈以25到31歲居多。因為部落格具有連結迅速穩定、免費及功 能多樣化等特徵,所以部落格書寫,成為國中小教師生活上重要的,傳遞 自己心中想法,及與他人交流週遭所發生趣事的休閒活動之一。

四、小結

總括而言,部落格的興起造成了另一股網路使用風潮,它簡單易用的 特性,讓所有的入口網站架起平台,吸引使用者建立自己的部落格,也使 許多藝人與政治人物為了知名度紛紛建立自己的部落格,希望與網友有雙 向溝通的管道。對於學校教師而言,柯重吉(2007)認為教學還可以引入 部落格教育方面主題,以專題式學習結合部落格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主 動學習,建構自己的知識。如果教師能輔以部落格等工具,與學生做雙向 溝通,師生之間關係也許可以更密切。

結語:湯瑪斯(2005)指出,因為網路的進步發達,把世界的實體距 離拉近了,把世界抹平了,這是全球化的趨勢,也是不可擋的結果。俗諺 說:「需要為發明之母」,電腦從早期單機 DOS 作業系統,只能使用文字 指令;到圖形介面的 Windows 作業系統,將電腦帶入多媒體的境界;再到 現在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能想像 3、5 年之後,電腦應用會是如何情形 嗎?年輕一代的大學生,對於這些新的溝通方式駕輕就熟,因為網路就是 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只有一路跟著潮流學 習進步才能讓我們不致被時代淘汰。

這一世代的國中生從小就生活在網際網路的環境中,如果僅因為某些 負面影響,就限制他們不准使用網路是不明智的,身為家長與老師反而應

(35)

該多鼓勵孩子使用網路,尤其是身處偏遠地區的學生,更應該使用網路以 拉近城鄉差距與數位落差,唯一的重點是要督導學生正確、正向的使用,

不要被網路上的不良資訊迷惑了身心,如此才能增強學生未來的競爭力。

梁朝雲(2001)說因為資訊教育的影響力將觸及人類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教 師及都需要投注更多的心力來學習科技應用,以陪伴孩子成長。

就上述幾種網路溝通應用工具,綜合整理成表 2-1-1。

表 2-1-1 網路溝通工具應用之比較

軟體名稱 說明 使用特性

BBS 電子佈告欄、分類討

論區

1.主要觀看文章、發表評論、交友 2.討論區比較專業並具備主題性 3.只有文字

4.硬體需求簡單,網路頻寬需求也比較少 E-mail 傳送訊息、檔案 1.不受時間限制,信件可保留在信箱中

2.可以傳送任意格式的檔案 3.比較無法即時回應

4.幾乎所有的網路使用者都會使用,可說是 目前最多人用的工具

即時通 Yahoo!發展 1.可以線上即時聊天、傳檔、視訊等

2.語音較弱

MSN Microsoft 推出 1.可以線上即時聊天、傳檔、視訊等 2.語音較弱

Skype 國內由Pchome 推出 1.高音質網路電話,可以直接撥打市話或手 機,國際電話超便宜

2.在網路電話的領域一支獨秀

部落格 新時代的寵兒

各大入口網站必爭

1.存放文字、圖片,打造個人部落格

2.討論區是很個人風格,文章發表是跟著感 覺走,是比較自由的

3.可說是網路的當紅炸子雞,讓人很容易入 門建立自己風格的部落格,但是之後的維護 與充實,就要看個人功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歸納整理。

(36)

第二節 網路溝通工具使用之探討

本節針對網路溝通工具使用情形,分別就使用人口特性與使用行為加 以探討。

壹、網路溝通工具使用人口特性

在民國七十年代早期,大學校園建築物內,就有零星的區域網路建設。

七十五年前後,電信局在新竹地區鋪設光纖電纜,將交大、清大、科學園 區、工研院連結成一個電腦網路系統。其後數年,國立大學的校園網路與 校際間網路計劃(即台灣學術網路的前身)幾乎同時進行。七十九年,教 育部提撥八千萬元經費補助十二所大專院校校園網路建設的工作。學術界 的兩個重要單位--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教育部,開始為台灣學術界的電腦網 路環境開闢一片新天地。所以早期國內的電腦網路使用者以學術網路用戶 最多,其中以大學在校學生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為了找尋資料或上網討 論,常常接觸電腦網路,出社會工作之後將這股世界風潮帶動社會的進展。

以下就一些媒體報導及現況調查的研究報告,針對與本研究相關之電 腦網路使用情形加以探討。

一、性別

在網路使用者的性別部份,比較早的資料,如1995年到1997年間所做 的調查,男性使用者約有六到七成多左右(蕭銘鈞,1998)。在不同的研 究樣本所做的研究(黃紹烈,2000;韓佩凌,2000;薛秀,2001)中都有相 似的結論,指出男生使用電腦網路比例較女生高。

顧為瑾(2002)以台北市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 的國中生,在網路的使用時間、頻率及常從事的活動上有統計上的顯著差 異:男生花在線上遊戲的比例是女生的五倍;習慣在網咖上網的比例,是 女生的三倍。黃玉蘋(2004)以高雄市公立國中七、八年級學生為研究母 群,發現女生在低使用時數的比例上高於男生,而男生則在高使用時數上

(37)

的比例高於女生。男、女生都使用休閒娛樂類活動,但比例上男生占了近 九成,女生則是七成七;男生與女生都有使用通訊交友類的活動,但是女 生高達九成,而男生則占了六成左右;男女生有明顯的不同。因此,青少 年的電腦網路溝通工具使用情形是否因性別不同而有差異,值得探討。

二、年齡

根據蕃薯藤 2005年調查顯示,以25~29歲佔27.6%最多,10~14歲佔1.3

%,15~19歲佔4.2%,青少年的比重不是很高(如圖2-2-1)。另外財團法 人網路資訊中心(2007)的調查中,12~15歲的族群中有94.65%的比例有 上網經驗,僅次於16~20歲的94.74%,比21~25歲的92.10%還要多。

彭郁歡(2004)調查全國國高中學生1913名,統計青少年半年來有使 用網路的佔97%,時下青少年幾乎都有使用網路的經驗。

近幾年來教育部大力推動資訊教育,讓所有中小學生都會上網的政策 成效有關,九年一貫課程也將資訊能力融入各科教學中,所以預見未來使 用網路的年齡層應該會再下降,幾乎國小低年級學生就會使用網路。

圖2-2-1 2005網路使用年齡分布(資料來源:蕃薯藤2005台灣網路使用調查)

(38)

三、居住地區

蕃薯藤2005年調查報告,以居住地點來分類(如圖2-2-2),台北市23.1

%,台北縣22.6%,桃園縣7.3%,光北部這3個地區的使用就佔了全國的 53%;台東縣只有0.5%。若以人口比例來推估,台東縣在2006年7月有 234455人(台東縣政統計,2006),佔全國22911292人(中華民國統計資 訊網,2007)的1%,很明顯台東縣上網人口是比較少的。

圖2-2-2 2005網路使用居住地區分布(資料來源:蕃薯藤2005台灣網路使用調查)

劉秀娟(2002)在「偏遠地區學生資訊素養現況探討研究─以台東縣 國中生為例」的研究中,依分類標準將台東縣國中細分為「一般地區」、「偏 遠地區」、「特殊偏遠地區」三類,選取89學年度台東縣國中全體應屆畢業 生為施測對象,得到2667份有效樣本,結果分析顯示一般地區學生其整體 及各層面之資訊素養知能較強,且與特殊偏遠地區學生之差異性很大。但 偏遠地區與特殊偏遠地區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較小。也就是說較為偏遠的學 生運用資訊素養相關設備的經驗較少,學習資訊搜尋及多元化學習的機會 也比較少。

由上述結果得知台東縣的偏遠地區學生,其網路使用率偏低,但是經

(39)

過這幾年實施的資訊教育,學生在網路應用情形是否會有所改善,也是本 研究所想要了解的目的。

貳、網路使用者之使用行為

近年來,電腦越來越普及,功能越來越強大,幾乎成為家庭的必需電 器用品,加上政府的推廣和通訊業者相互競爭,使網路從學校走入了每個 家庭,更加速了業者投入大量經費改善網路品質,家中由傳統撥接方式邁 入寬頻固網,傳輸速率不斷提升,使電腦網路應用從文字檔升級到聲音 檔,再升級到影音檔,與線上遊戲等等,都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現 代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電腦了。現代人到底如何使用電腦網路,根據一些 研究結果來說明。

一、網路使用種類

根據蕃薯藤全球資訊網(2005)所作的統計調查,在網際網路上最常 使用的功能是「收發E-mail 22.5%」、「使用搜尋引擎搜尋資料20.0%」,其 他還有「聊天交友5.3%」、「使用網路電話0.8%」。除WWW以及E-mail之 外的主要功能,則有「即時傳訊軟體42.0%」、「部落格8.5%」、「網路電話 3.9%」、「BBS 3.7%」。

國內外研究皆顯示,電腦網路使用情形與年齡有相當大之關係。年齡 較大的社會人士與大學生,使用網路主要以「搜尋資料」為主,「通信」

其次;年齡較小之中學生,使用網路主要以「打發時間」為主,其次為「搜 尋資訊」及「聊天交友」。Liftig(2007)則建議教師應該多使用E-mail和 學生及家長聯繫,以增進親師與師生溝通的管道。

茲將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結果,整理歸納成表2-2-1 。

(40)

表2-2-1 最常使用之網路功能

研究者 研究對象 最常使用之網路功能

蕭銘鈞(1998) 全國大學生 「BBS」、「WWW」、「E-mail」、

「網路連線遊戲」。

大學生尤其最常使用BBS 韓佩凌(2000) 台北市、台北縣、

桃園縣六所公私立 高中職

「BBS」、「E-mail」、「WWW」

薛秀(2001) 台北市國中生1139 人

「WWW,72.5%」、「E-mail,

57.4%」、「聊天室,44.7%」、「網 路連線遊戲,39.4%」

張仁獻(2003) 台南縣國中學生 910人

「網路連線遊戲,24.8%」、「資訊 查詢,18.6%」「E-mail,13.8%」、

「聊天交友,13.4%」

陳怡君(2004) 台北縣國中生1105 人

「資料查詢,61.4%」、「玩線上遊 戲,54.8%」、「下載軟體,50.5%」、

「E-mail,43.5%」、「聊天、交友,

40.5%」。 黃玉蘋(2004) 高雄市國中生666

「E-mail,62.2%」、「使用搜尋引 擎尋找資料,48.9%」與「玩線上遊 戲,48.9%」並列,「下載軟體,35.4%」

與「聊天、交友,33.0%」。

彭郁歡(2004) 高中職學生 「E-mail 佔23.1﹪」、「搜尋引擎 WWW 佔17.7﹪」

盧浩權(2005) 台中市高中生 「搜尋引擎找資料,89.2%」、「下載 軟體,83.7%」、「上網聊天交友,82.5

%」、「使用電子郵件與朋友連絡,

81.4%」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歸納整理

本研究只針對網路溝通工具而言,因此線上遊戲、搜尋資料等其他功 能均排除不計,則可以發現最常使用之網路溝通工具依次是E-mail,然後 是聊天交友,以及BBS。以學生族群為例,E-mail幾乎是所有學生族群都 會使用的工具;即時通訊用來聊天交友,在中學生使用比重較多;BBS則 是大學生使用較頻繁,這應該與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建有BBS站,學生可以 由此獲得許多校內的訊息有關。比較少見Skype與部落格的相關研究,也 許因為這還是比較新的溝通工具,還沒有針對青少年所做的使用報告。

(41)

二、網路每週使用時數

游森期(2001)對大學生做調查,平均每天上網時間164分鐘,1週以7 天計算就是1148分鐘,折合為19.13小時。隨著網路越來越便利,人們的生 活越來越依賴網路,因此網路的使用時數會日漸增加。柯慧貞(2005)針對 全國大學生所做的調查,平均每週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為22.45小時,換算 成每天,大概比游森期的結果增加了28分鐘。然而進一步分析,其中因課 業、學業或研究所需要的上網時間,平均每週僅只有6.89小時;非學業的 網路使用時間卻有15.56小時。

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生活比較自主,高中生的使用網路的情形如 何,彭郁歡(2004)的研究顯示,青少年平均一週的休閒時間有25.1小時,

而青少年平均每週上網時數是12.27小時,其中週一到週五是5.07小時,週 六週日則高達7.2小時,幾乎占據一半的休閒時間。盧浩權(2005)以台中 市高中生490名研究,全體研究樣本的每週上網時數以「五小時未滿十小 時」為最多(34%);但是每週平均上網時數在「十小時以上未滿十五時」

的比例也不低(26.7%),甚至有將近一成(8.3%)的研究樣本每週上網 在40小時以上。

至於國中生部分,茲將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結果,整理歸納成表2-2-2。

表2-2-2 國中生每週上網時數

研究者 研究對象 每週上網時間

薛秀(2001) 台北市國中生 1139人

學期中週一~週五

0-1小時,35.1%;不上網者,24.1%;

1-2小時,20.5%;2-3小時,10.3%。

學期中週六、日

1-2小時,23.3%;0-1小時,21.8%;

2-3小時,17.3%;5-5小時,11.3%。

寒暑假期間

5-6小時者,24.5%;2-3小時,18.3%;

1-2小時,17.7%;3-4小時,13.4%。

顧為瑾(2002) 台北市國中生478 人

學期中

1-3小時,30.1﹪;0-1小時,17.5﹪;

3-5小時,16.6﹪;12小時以上,16﹪。

(42)

表2-2-2 國中生每週上網時數 (續) 張仁獻(2003) 台南縣國中生910

5小時以下,77.4%;5-10小時,13.4%。

陳怡君(2004) 台北縣國中生 1105人

1小時以內,34.8%;1-2小時,21.3%;

4小時以上,20.0%;2-3小時,15.0%。

黃玉蘋(2004) 高雄市國中生666 人

0-2小時,46.4%;3-10小時,37.7%;

11小時以上,15.8%。

王淑秋(2005) 台南市國中生610 人

1-10小時,52.6%;1小時以下,22.5%;

11-20小時,9.7﹪;41小時以上,7﹪。

王銘輝(2005) 高雄市國中生 1255人

5小時以下,47.9%;5-9小時,19.8%;

10-14小時,9.2﹪;55小時以上,4.9﹪。

廖思涵(2006) 高雄市國中生978 人

7小時以下,45.3%;7-15小時,19.3%;

15-25小時,14.7%;25-40小時,14.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歸納整理

由上述可知,國中學生在平常上網的時間,多數在每週 5小時以內,

因國中學生每天仍須在校上課八小時,每天能上網的使用時數仍有所限 制;但是到了週休2日或長假期的時候,學生上網的時間亦顯著提升,隨 著假期愈長,上網時間亦愈長。甚至有不少青少年每週使用時數超過40小 時,是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因為使用網路時間越長,越容易造成網路沉迷 的傾向,對國中生的身心發展有不良影響。

三、網路使用地點

根據蕃薯藤(2006)調查擁有個人電腦的佔87.7%,筆記型電腦的佔 42.8%。王銘輝(2005)研究高雄市國中生家庭中,有電腦設備的佔94.8

%,有網路的佔90%。黃嘉如(2005)研究宜蘭縣壯圍國中,家中有電腦 設備的佔91.6%,有網路的佔77.9%。許永諒(2004)研究嘉義縣中埔國 中,家中有電腦設備的佔90.6%,有網路的佔88.4%。王淑秋(2005)的 調查也顯示台南市立國中學生家中擁有網路的比例將近九成,其中七成七 的學生中家採寬頻上網。這些研究顯示現在國中生家裡,90%以上都擁有 電腦,超過80%都可以上網。

蕃薯藤(2006)調查結果顯示,連上網際網路的地點,以家中(57%)

居多,其次為利用公司(31.2%)或校園網路(6.5%)。其他研究者的報 告也大同小異(王秀燕,2002;張仁獻,2003;許明遠,2005;陳怡君,

(43)

2004;黃玉蘋,2004;薛秀,2001),都是家裡佔多數。茲將這些研究結 果整理如表2-2-3。

表2-2-3 網際網路使用地點

網路使用地點 (%)

研究者 研究對象

家裡 學校 網咖 親友家 其他

薛秀 (2001)

台北市國中生 1139人

76.3 10.9 8.7 2.0 2.1 顧為瑾

(2002)

台北市國中生 478人

74.1 10.2 10.6 7.2 2.8 王秀燕

(2002)

台北縣國中生 963人

60.5 13.9 14.3 張仁獻

(2003)

台南縣國中生 910人

52.9 16.9 18.5 7.5 4.3 陳怡君

(2004)

台北縣國中生1105 人

54.9 12.5 13.9 7.3 5.1 黃玉蘋

(2004)

高雄市一、二年級國 中生666人

76.7 9.6 10.5 3.2 王淑秋

(2005)

台南市國中生 610人

85.1 3.4 6.7 3.6 0.8 黃嘉如

(2005)

宜蘭縣壯圍國中492 人

78.7 4.3 5.8 5.6 4.9 王銘輝

(2005)

高雄市1255名國中 生

86.01 6.48 5.13 2.38 廖思涵

(2006)

高雄市978名國中生 89.1 4.0 6.9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歸納整理

由上述資料中顯示,學生最常上網的地點為家中,人數均超過五成,

其次才是學校或網咖。應該與電腦、網路設備的普及有關;同時,父母對 於孩子上網的態度是鼓勵居多,可能也是寧可讓孩子在家上網,比較看得 到,不希望孩子到網咖比較複雜的地方上網。黃玉蘋(2004)有五成八的 家長是鼓勵並加指導的;王淑秋(2005)父母對孩子上網抱持鼓勵態度的 達五成七。可見有一半以上的家長同意、知道子女使用網路,也能從旁協 助、瞭解子女使用網路的情形。

數據

表 4-1-5 各網路溝通工具使用年資 網路工 具 1 年以內 1~3 年 3~5 年 5 年以上 缺 漏 値 有效樣本 E-mail 69 266 339 248 14 936 7.4% 28.4% 36.2% 26.5% 1.5% 100.0% MSN 87 378 340 153 21 979 8.9% 38.6% 34.7% 15.6% 2.1% 100.0% Blog 115 294 74 19 16 518 22.2% 56.8% 14.3% 3.7% 3.0% 100.0% BBS 20 28
表 4-1-8 各網路溝通工具使用動機 網路 工具 休閒娛樂 紓解壓力 吸收新知 資料交換 感情交流 有效樣本 707 354 312 362 385 936 E-mail 75.5% 37.8% 33.3% 38.7% 41.1% 100.0% 812 535 222 272 633 979 MSN 82.9% 54.6% 22.7% 27.8% 64.6% 100.0% 413 261 157 178 265 518 Blog 80.1% 50.4% 30.3% 34.4% 51.2% 100.0% 3
表 4-3-1 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網路生活適應之差異分析 項目 性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雙尾) 男生 542 28.09 8.04 個人身心 女生 521 27.67 7.16 .887 .374 男生 542 5.85 2.83 家庭生活 女生 521 6.14 2.93 -1.631 .103 男生 542 11.81 4.03 自我學習 女生 521 12.64 3.97 -3.398 ** .001 男生 542 21.29 7.67 人際關係 女生 521 20.35 6.8
表 4-3-2 不同年級的國中學生網路生活適應之差異分析 項目 年級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事後比較 (1)七年級 324 27.91 8.29 (2)八年級 371 27.82 7.61個人身心 (3)九年級 368 27.92 7.03 .017 (1)七年級 324 6.38 3.35 (2)八年級 371 5.92 2.69家庭生活 (3)九年級 368 5.73 2.57 4.694 * 1>3 (1)七年級 324 12.69 4.30 (2)八年級 371 12.19 3.90自我學習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In different gender、time for study、time for cram、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household incom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some aspects of the academic stress we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I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authentic English learning adjust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area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isothermal and anisothermal mechanical behavior were analyz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in this study to simulate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the solder ba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