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的主要目標是嘗試給出一個將數學閱讀理解融入一般數學課的方法,由於以 往的研究極少就國中的課程說明實際的教學方法,因此研究者以探索的方式進行,希望 能在教學中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並提昇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研究進行的過 程中,研究者時時會根據學生的表現及師生的互動,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除採用行動 研究法外,也配合質性探究更深入瞭解學生透過閱讀學習的歷程。

一、 研究設計

圖 3-3-1 行動研究環

本研究預計進行三次行動,三次行動的過程如圖 3-3-1 所示,每次研擬教學方案時,

會依據前一個行動環的反思來進行,並依序加入行動者將數學閱讀理解融入教學時所設 定的三個目標,其目標分述如下:

(一) 提供學生親近數學課本的機會

所謂的提供學生親近數學課本的機會,指的是讓學生有時間且有目標的閱讀數學課 本,藉以理解課本的結構,讀懂新名詞、符號、概念、定理、性質、公式、例題、算式、

圖形等數學語言的記錄方式。此外,在課程中融入兩種提問的方法以協助學生學習及思 考,另外也會透過做摘要的練習,協助學生統整所學。

15

兩種提問方法一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時的「QAR 技術」(Pearson & Johnson,1983),

另一是學生在監控自我學習時的「提問策略」(Wong, 1985)。「QAR 技術」是一種依照 閱讀理解層次所提出的提問技術,Pearson 與 Johnson(1983)兩人所提出有關閱讀理解三 層次的理論架構,針對問題、答案與讀者之間的關係(QAR),將閱讀後提出的問題分為 三類,「答案直接能於文本找到的(Right There Questions)」、「答案間接於文本找到的 (Think and Search Questions)」、「答案結合了學習者已有知識以及文本內容(Author and You Questions)」,教師可藉由依序提出這三類問題,與學生一同探討課文中各插圖、

文章或活動所要表達的意義,達到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及思考的目標,並藉此引入課程內 要的部分,Brown 和 Day(1983)指出摘要是一種很重要的閱讀技巧,它可以知道讀者 是否能精確地描述文章中重要的概念,找出文章中重要的訊息,幫助讀者釐清文章的意 義和主旨。邱上真(民 80)指出摘要是學習者將文章中重要的材料,擷取精華或重點用 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說出來。Foos 和 Fisher(1988)指出摘要是檢索文章中重要的訊息,

練習檢索有助於不同情境的類化。在本研究課堂中的摘要以相似定義、定理的比較為

16

主,並藉由舉出正、反例的活動釐清觀念;而課後的摘要則以統整小節學習重點為目標,

學生可以利用條列、概念圖或心智圖等模式呈現。

(三) 融入預測、澄清、反思等閱讀理解策略

在閱讀的過程中,所謂的預測是指在看到文本內容後,猜想一下所閱讀到的內容代 表的是什麼意思,或是它接下來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在預測之後,搭配學生練習過 的提問策略,詢問自己有關先前看到的內容,並透過澄清的步驟,繼續閱讀文本其他的 內容,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進一步甚至可以反思現在所閱讀的內容與以前所學有 何關係,或是有哪些可以加以延伸。在閱讀及思考完整個段落後,也可再利用練習過的 摘要策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寫出、畫出整個內容的摘要。透過預測、提問、澄 清、反思和摘要等策略,都有助於學生建構和思考課文所傳達的意義,而且理解程度也 會加深加廣。

二、 研究實施與調整

雖原本只預計進行三個循環,但學生在第三次的行動循環中明顯地缺乏閱讀的動 機,因此增加了第四個循環,其主要的目的為:

(四) 提供多樣性的樣本,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所謂的多樣性文本是指課本之外與課程學習內容相關的其他文本,例如漫畫、繪 本、報章雜誌等,再嘗試將閱讀理解教學結合玩遊戲、唱歌、看動畫等活動,進行與以 往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1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