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進行中有部分限制,以下分述說明:

一、受訪者的回答態度

教保服務人員對卑南族文化不甚了解,訪談結果不具真實性。

二、時間上的限制

訪談對象包含家長、部落耆老、教保服務人員,需要的時間較長。

三、研究結果無法外推

結果無法外推至其他學校,但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日後相關研究之參考。

47

中文文獻(論文期刊)

王茜瑩(2004)。幼兒園教師專業自主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62,118~125。

朱正雄、林俊瑩(2010)。追求卓越精進的動力來源──學前教師參與專業成長 活動的影響機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42(1),125-156。

朱建民(1992),「專業倫理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通識教育,3 卷 2 期。

朱惠慧(2017)幼兒園實施布農族文化適性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利一奇(2001)。國小教師實施同儕教練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1989)。課程決定的理論探討。教育心理研究 12,199-229

吳清山、林天佑(2007)。教育名詞─全球在地化。教育資料與研究,78,249-250。

宋銘豊(2003)。建構同儕合作情境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壬癸、章英華、林季平、劉彩秀(2015),《族語保存現況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 告》。

李臣(2001)。學校本位課程實施與教師專業成長。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 學會舉辦「兩岸三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55-169),

台北市。

李芳菁(2008)。幼稚園輔導方案與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花蓮縣。

沈連魁(2007)。幼兒體能教師教學信念及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 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市。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質的研究方法:中正大學八 十九學年教育學門研究質的研究方法研討會

林佩璇(2002)。課程統整在九年一貫課程革新中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資訊,

10 (4),99–120。

林思騏、郭力平(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課程施行之教學歷程~以在 地化課程實踐為例。兒童照顧與教育,(6),35-51

48

林梨容(2010) 。卑南花環的榮耀與驕傲-一位原住民女性國小教師專業發展之敘 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清章(2012)。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幼兒教保研究期刊,8,53-79。

邱馨儀(2006)。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教學檔案管理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組,臺北市。

侯雅婷(2009)。幼教師進行在地化課程之歷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高陳宏芸(2011)。南排灣族家長對幼兒教育課程與教學之期望~一個部落的田 野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教育部(2015)。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教育部(2015)。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施行細則。

教育部(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許修嬋、楊美華(2009)。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臺灣圖 書館管理季刊,5(1),97-113。

郭志安、李文清(2009) 。高中職商業類科教師之財金專業能力研究。教育研究 與發展期刊,5(2),113-140。

郭李宗文(2010)。原教評論-國幼班與原住民幼兒教育願景。原教界,31,6-7 陳幼慧(2012)。文化學習理論與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學刊,9,47-68。

陳淑琦、鍾雅惠(2013)。淺談幼兒園在地文化課程設計。國教新知,60(4),41-48。

陳瑞堂,2008,《教師全球化認知與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小學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碩士 論文。

陳箐繡(2003)。職前藝術教師之學科教學知識發展之研究:以六位嘉義師院美 教系幼兒為研究對象。國民教育研究學報, 10,45-69。

曾彥哲(2014)。在地化教學歷程探究以一所鄉立幼兒園為例

黃鳳俞(2009)。情境學習理論在教學上的啟示。北縣教育,69 期,60-63。

楊淑朱、林春妙(2005)。幼兒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兒童與教育研究,1,55-84。

賈美琳(1992)。幼稚園教師角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

49

熊召弟、王美芬(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劉曉帆(2017)。從失語到說唱:文化融入拉阿魯哇族沉浸式族語教學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台東市。

劉燕雯、鄭束芬、張耀宗(2007,12 月)。幼稚園實施「布農族文化教育」之 歷程研究。載於嘉義大學舉辦之「台灣原住民族教育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頁 201-220),嘉義市。

歐用生(1996)。培育多元文化觀的教師。國民教育,36(5),2-6。

盧美貴、蘇雪玉(1999)。臺北市幼稚園與托兒所整合規劃研究專業知能。臺北 市教育局委託專案研究。臺北市:教育局。

駱盈方(2013)。以有意義學習觀點探討幼兒園在地化課程之實施。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台東市。

戴文青(2001)。幼兒單元活動設計。載於陳淑琴(主編),幼兒活動課程設計

-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偉華。

謝臥龍(1997)。優良教師特質之德懷術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3),14-28。

謝譯瑩(2003)。學校本位音樂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以臺中市一所小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民雄鄉。

顏惠君 (2016 )。文化回應的差異教學。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臺灣教育評論 月刊, 5(8),162 -165 。

文文獻(專書)

Eva L. Essa(2011)。幼兒行為與輔導:幼兒行為改變技術(四版)(What to do when:

Practical guidance strategies for challenging behaviors in the preschool, 6th ed.)(周天賜譯)。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08)

方德隆(2001)。課程的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2016)教保資訊網 (http://www.ece.moe.edu.tw)。

吳錦惠、吳俊憲(2009)。新移民子女課程與教學。臺北市︰五南。

宋龍生(1997)。卑南族的社會與文化。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莎莉 (2005)。〈活化原住民文物館-整合地方造景、造產與造人資源〉,《學 林佳芬(2016) 。幼兒園、家庭與社區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50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臺北:五南。

林瑞榮(2011)。海洋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初版。

姜祝山、孫民英孫民英、林娜玲(2016)。台東南王社區發展史。台東,南王社區 發展協會

施翠峰(2004)。臺灣原住民身體裝飾與服飾。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原住民族委員會、玄奘大學推廣部暨教資系主編。臺北:師大書苑。

夏林清(2008)。實踐取向的研究方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 例。 台北:巨流。

張哲豪(2001)。協同教學模式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 化大學,臺北市。

張素貞(2004)。接軌—課程、教學、評鑑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師大書苑。

習型部落理論與實踐》,行政院

陳千惠、曹瑟宜、魏誌中(2007) 。幼兒教保課程設計。臺北:群英。

陳其南 1989 《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

陳美玉 (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

陳美如(2007) 。課程理解-教師取向之研究。臺北:五南。

陳美如、郭昭佑(2003) 。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理念與實踐反省。臺北:五南。

陳淑琦(1994)。幼兒教育課程設計。臺北:心理。

陳惠邦(2003)。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薏如、劉菊枝(2010) 。幼兒教育概論。臺北:心理。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清秀(2005)。國中教師的課程取向、課程決定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學校 本位課程的實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黃意舒(1997)。幼稚園開放課程與師生認知互動研究。臺北:心理。

黃意舒(2014)。幼兒科學課程活動設計。台北:華騰。

黃瑞琴(2001)。幼兒遊戲課程。臺北:心理出版社。

賈馥茗(1976)。教育與文化-上。臺北:五南。

51

達西烏拉彎.畢馬(2007)認識台灣原住民族. 卑南族(Puyuma) : 喜愛花環的美麗 民族

劉慈惠(2007) 。幼兒園家庭與學校合作關係: 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蔡敏玲、陳正乾譯(1997)。社會中的心智:高層次心理過程的發展。臺北:心 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蔡清田 (2001)。課程改革實驗。臺北:五南。

鄭束芬、劉燕雯、張碧如 (2012 )。社區資源融入幼兒園方案教學 -理論與實 務。台北:心理。

盧美貴(2005) 。幼兒教育概論。臺北:五南。

謝明昆(2009)。主題開放教學-幼兒與社區融合的課程教學。台北市:華藤。

韓景春(1996)。實用主義的教育哲學。載於邱兆偉主編,教育哲學,55-80。台北:

師大書苑。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西文文獻

Becker,w.c(1974)parets are teacher.champaign,IL:Research press.

Bennett, C. I. (1995).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practice (3rd ed). Boston: Ally & Bacon.

Bronfenbrenner, U.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wey, J. (1915).The school and society. Chicago, 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oll, R. C. (1974).Curriculum improve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process, (3rd ed.). Boston: Allyn & Bacon.

Duke, D. L. (1993). Removing Barriers to Professional growth. Phi Delta Kappan,74(9), 703-712.

Giulianotti﹐R.﹐& Robertson﹐R.(2006).Glocalization﹐globaliation and Migration.

International Sociology﹐21(2)﹐171-198.

52

Guskey, T. R. (2000).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Jackson, A. W., & Davis, G. A. (2000).Turning points 2000: Educating adolescents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Marsh, C., Day, C., Hannay, L., & McGutcheon, G. (1990).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Oberg, A. A. (1991). Curriculum decision. In Lewy, A.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pp. 302-303. N. Y. :Pergamon press.

Piaget,J., Duckworth E. (trans). (1970). Genetic epistemolog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owers, A. L.(2004).An evaluation of four place-based education program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5(4), 17-32

Short, E.C.(1991). Introduction:Under standing curriculum inquiry. In E.C. Short

(Ed.), Forms of curriculum in inquiry(pp.1-25). 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

網路資源

http://www.dmtip.gov.tw/web/page/detail?l1=2&l2=61&l3=28&l4=143 台灣原住民文化知識網

http://tcgwww.taipei.gov.tw/ct.asp?xItem=1001101&CtNode=17414&mp=cb01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53

附錄

Puyuma 花環實驗小學附設幼兒園進行在地文化程設計訪談大綱

研究目的 訪談大綱 家長1 106.03.03

一、實踐 1 .請您談談實施「幼兒園在地課程設計」的動機與理念為 何?

讓小孩了解卑南族的文化與族語

一、實踐 2 你認為文化是什麼?您有察覺到自身或幼兒園所在地的 文化嗎?是什麼?

文化就是從以前到現在流傳下來的傳統,學校附記的文 化就是卑南族文化

一、實踐 3 在你心目中對幼兒園進行「在地文化教學課程設計」需 考慮的面向與方式是什麼?

主要還是要看學校跟老師要推動的事情,但是要考慮的 是小孩和家長及部落能接受,也就是說如果老師要教在 地文化,卻對我們沒有深入了解,只教表面的東西,就 會失去意義。

一、實踐 4 就以你擔任的角色來看,「在地文化課程教學」幼兒、

家長、社區參與的情形為何?

小孩就是學習者,家長的部分如果我們可以有能力協助 我們就可以幫忙,社區部落的部分我就只有了解有

小孩就是學習者,家長的部分如果我們可以有能力協助 我們就可以幫忙,社區部落的部分我就只有了解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