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整理與分析

幼兒作品 品 105.10.01 105 年 10 月 01 日幼兒作品 訪談 訪 105.10.01 105 年 10 月 01 日訪談紀錄

(二)資料分析

將所有資料整理完成,由研究者分析並結合文獻,透過本身的省思與詮 釋提出新的主張,與專家、指導教授對話做適當的覺知判斷,請其驗證研究 者的詮釋觀點,形成三角驗證確定研究主題的信實度,加以撰寫論文結果。

28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四章

在本章節中,研究者將針對訪談與幼兒學習歷程所收集之資料,進行分析與 整理探討花環國小附設幼兒園在進行在地文化課程當中,幼兒、教保服務人員、

學校行政人員、家長及部落的態度對實施卑南族在地文化課程相關的觀點,分為 三節,第一節為花環國小附設幼兒園在進行在地文化課程之實踐歷程,第二節為 花環國小附設幼兒園在進行在地文化課程之困境,第三節花環國小附設幼兒園在 進行在地文化課程未來之展望。

第一節 幼兒園實施在地文化課程之實踐歷程

花環國小附設幼兒園在民國 104 年開始承接原住民族委員會「沉浸式族語教 學幼兒園計畫」,開始進行在地文化課程的實施,由幼兒本身經驗出發設計螺旋 式的族語融入課程,在課程中以華語主題課程搭配族語學習,主題課程又以卑南 族在地課程為概念發想,華語老師和族語老師倆倆相輔。

本研究幼兒園 105 學年度(105.08.30~106.06.30)進行的統整課程分述如下:

一、課程萌發期:依據幼兒經驗加入文化及族語學習,從認識自己開始探索 首先介紹幼兒的族語名字讓剛入學的幼兒熟悉,利用遊戲讓幼兒學習簡 單的族語,並且安排幼兒走進部落與耆老們一起進行課程,老幼共學的方 式,讓部落的長輩們知道我們即將帶著幼兒一步一步的認識長輩的智慧,讓 文化的種子深植在每個幼兒的心裡,在接下來的課程幼兒漸漸地喜歡學習族 語,也會將學校教的族語帶回家裡教給其他的家人。

以簡單母語歌謠引起學習動機 知道自己是卑南族 圖 4-1-1 在地文化課程萌發

在這充滿原民氣息的花環部落,我們讓孩子們認識屬於自己的卑南族族 名,也透過族名來玩鬼抓人的遊戲,寶貝們到了卑南文化公園,各個都 玩得不亦樂乎呢!除了大肌肉活動,也讓孩子用貼紙貼出自己族語的羅

29

馬拼音,透過撕貼的動作訓練孩子的小肌肉能力。認識完族名,我們還 學習了卑南族歌謠和傳說故事,孩子們親自走進部落裡拜訪耆老,聽 mumu 說《風箏石》的故事,星期四、星期五孩子們也彩繪了風箏,並 且到卑南文化公園親自體驗放風箏的樂趣。(日 105.09.20)

小孩回來會將學校教的族語單字教給我們,簡直比我們還厲害。(饋 105.10.15)

老師我回家都會跟我的 mumu 說卑南語喔!mumu 說我學得很好。(幼 K11 105.10.14)

二、探索前期:課程脈絡由認識自己轉向家庭層面

顏惠君(2016)提到要解決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文化斷層,並且使學校教學 內容與學生的文化經驗達到連結,可以由學生的家庭經驗與文化知識來為學 生搭建文化鷹架做為學習資源,使學生產生高層次的學習。教師開始將課程 的脈絡轉向家庭的面向,從稱謂到家庭的關係,再到卑南族傳統的家庭關 係。首先和孩子們探索家庭的型態與多庭的多元結構,再邀請部落的長輩們 進班來跟幼兒分享在卑南族文化中家人關係連結的意義。

我覺得是找到一個有特色的方向,也是因為我和媽媽都認同讓孩子從小 就學習跟民族文化相關的知識,所以我們就選擇來這裡就讀(訪家長2 106.03.10 )

請幼兒分享和家人相處的情景,再透過《福氣大家庭》帶著孩子認識家 庭樹,了解自己所處家庭中有哪些成員以及成員間彼此的關係為何;在 紹過家庭樹後便讓孩子們操作『一家人』自製族語教具(日 105.10.17) 我很喜歡來跟孩子們說我們卑南族過去的習俗,可以讓現在的小孩子更 了解卑南族,也要繼續把這樣的文化傳下去。(訪耆老 1 105.10.20)

用母語學習家庭稱謂 族語學習應用在自發性的戲劇活動 圖 4-1-2 課程脈絡漸漸由認識自己轉向家庭層面

30

開學將近 2 個月後,班上幼兒情緒皆穩定下來,老師也觀察到幼兒漸漸 整上課時間,一起參加部落的 mangayau(大獵祭),在這之前,幼兒們都有參 加過年祭的經驗,但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參加年祭,只知道那天全部的家

由第六年級的「malatawan」統籌整個少年會所。(訪耆老 2 105.12.16) 其實在進行這樣的在地文化課程會讓我有點擔心跟壓力,因為我不是 卑南族人,甚至不是原住民,我擔心我對於在地文化的解讀不夠敏銳,

以至於傳達的錯誤的文化訊息給幼兒,所以在備課上會有些微的壓力。

(T 106.01.20)

31

長老訴說少年會所的生活 長老說明少年會所的階級

少年會所的搭建 少年祭草猴的製作

少年祭草猴的製作 戶外教學—認識卑南王

戶外教學—迎獵場的搭建 戶外教學後迎獵場的探究

32

戶外教學後迎獵場的探究 搭建自己的迎獵場

大獵祭的感動 一起參加大獵祭

圖 4-1-3 脈絡轉向部落的祭典

三、探索中期:接觸部落祭典,幼兒對部落人、事、物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結束了年祭的課程,幼兒們在踏查部落時發現部落 mumu 開始種起了小 米,又提到大獵祭吃的阿拜裡面有小米,所以又開始計劃要探索小米,種植 小米也有許多讓幼兒挑戰的部分,一開始不知道要到哪裡找種子,又沒有農 地可以種,我們一起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找上了校長,校長同意經學校一小 塊地給我們種植小米,加上家長幫忙尋找種子,最後,我們趕在寒假前將小 米種下,寒假期間,住在學校附近的幼兒還天天到學校幫小米田澆水。

老師,我們可以像 mumu 他們一樣種小米嗎?因為小米是我們卑南族以 前的食物(幼 K2 106.01.06)

孩子們提到要種植小米,發現我們沒有小米的種子,他們一起想辦法,

最後決定要回家去問 mumu,Tuwya 的 mumu 知道我們要種小米,表 示願意提供種子還要來幫小朋友上課, mumu 說了一個小米傳說的故 事,讓孩子們對蘭嶼和小米更加好奇,我們約定好要一起找更多的資 料。(日 106.01.16)

Semangal 回家跟我們分享--mumu 教我們先將小米搗一搗,叫做「脫粒」,

還要把外殼搗一搗叫做「脫穗」--這真的是很棒的課程,我雖是卑南族 人,但在我求學階段都不曾學習過,以至於我們這一代對文化的理解

33

是很薄弱的,現在由學校串起孩子與卑南族文化的連結,讓我們做家 長的也可以跟著學,重新學習祖先的智慧。(饋 106.01.18)

圖 4-1-4 開始對於部落的人事物有不一樣的理解

四、探索後期:發現部落的專家,深入了解部落

過完寒假幼兒回到學校後開始天天去觀察小米田,發現問題後幼兒決定 要再到部落去請教 mumu 們,(教育部,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中提 到家庭、幼兒園與其身處之社區環境都屬於幼兒的生活環境,皆為幼兒拓展 其生活經驗的重要來源;透過觀察及參與,幼兒可習得所處環境中重要他人 的價值體系。於是我們又開始回到部落尋找種小米的高手,在部落進行踏查 時,幼兒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看熟悉的街道,他們發現了部落裡有許多特別

小米田整地 小米脫穗、脫粒

播種小米 播種小米

觀察小米田 小米疏苗

34

的專家,建築有很多種類,這些是他們日常熟悉卻又不曾特別注意過的人、

事、物。因此,老師和幼兒決定要開始仔細來找找看部落有趣的地方。

我們到陳長老家去拜訪他,陳長老說卑南族 Temalasaw 和 Tayban 的小 米傳說故事,我覺得很好聽,也很想趕快看到小米長大。(幼 K10 106.02.26)

搭配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指標精神,將領域融入教學,以繪本《江 題可以去問她。(幼 K11.106.06.05)

35

老師發現,只要用適合的工具及引導,其實連小班也可以做得很好,而 且大部份的幼兒完成一個基本工的紙卡作品,十分鐘就可以完成了有點 出乎我意料,或許我太小看幼兒的能力了。

在之後的課程,我將刺繡的困難度增加,從直線-圓弧線-交叉線-十字繡,我發現有紙卡的數字順序引導,對幼兒來說較容易,若是用方 格塑膠板練習,對中小班的幼兒就有困難了,但令我驚訝的是,像是恩 希、芊璇少數中班的孩子也做得很好,大班像是璇樂、鈺霈也很積極的 學習十字繡,多數孩子還會利用午餐後的空檔時間,來跟老師要求要挑 戰更高難度的技法練習,讓我感受到,只要是幼兒有興趣的事物,幼兒 能有耐心的完成,不怕困難,別低估了孩子的潛能。(日 106.06.09) 上週課程我們走到卑南族刺繡,但提到了刺繡就不能不提卑南族編織,

就歷史而言,卑南族編織要再更古老,就卑南族服飾來說,編織品不佔 少數,不過古老的織布機部落裡很少人保存了,但我們還是繼續傳說卑 南族美麗的編織。

我們先從最簡單的紙編織開始,讓孩子認識經緯,也看見一條條交織的 紙條呈現出的作品。雖然我們沒有古老編織器,但我們帶孩子使用信誼 的巧手編織器:兔子編織器,獅子編織器,城堡編,一直到織布機,孩 子是越編越有興趣,看見孩子們十分專注完成挑戰,討論著遇到問題的 解決方法,真的有卑南族編織的血統啊!(日 106.06.18)

拜訪部落的專家

傳統服與十字繡

36

畫出要繡的圖樣 圖 4-1-5 發現部落的專家 五、高峰活動:成果發表

在學期末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以「百變服裝秀」和「愛的饗宴」來呈現 這學期的學習成果,除了展現學習成果之外,更想以這樣的聯展活動來表達

在學期末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以「百變服裝秀」和「愛的饗宴」來呈現 這學期的學習成果,除了展現學習成果之外,更想以這樣的聯展活動來表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