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限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4-6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的方式進行研究,然囿於軍方相關資料多涉及機敏性之故,

因而造成下列研究上限制:

1. 美軍各項模擬訓練成效及相關作法,多為機敏性資料不易取得,以致在資料分析 及探討呈現上略有不足之處。

2. 國軍近年來著手研發訓練模擬器,為免敵國伺機蒐集相關模擬器發展與運用,有 關訓練參數均匡列為機密資料,較無法對各項訓練成效佐以數據提供探討。

參考文獻

王弘仁(2001)。自動化工作站虛擬實境於網際網路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王彥方(2009)。情境學習在課程與教學中的運用。北縣教育季刊,69,69-72。

王強(2009年10月30日)。美國軍事職業教育教學方式探要。河南國防教育網。取自 http://www.hngfjy.com/system/2009/10/30/010163773.shtml.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江淑美、吳伊勻、翁士勛、劉育雯(2000)。89學年度教育研究法專題研究報告—個案 研究。取自http://www.ntnu.edu.tw/faculty/t16/89-phd1-aritle/89-phd.htm.

朱偉(2006年12月1日)。美軍借助電腦遊戲打造模擬真實戰場培訓士兵。中國青年報,取自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6-12/01/content_54 18889.htm.

李岱芳(2001)。情境式學習在「氧化還原」網站之應用與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立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台中市。

李蔡彥(1999)。IEEE虛擬實境研討會。科學發展月刊,28(8),644-645。

李海元(2003年3月12日)。虛擬對抗磨擦戰鬥力—外軍模擬化訓練掃描。解放軍報。

取自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62/20030312/941657.html.

李耀杉(2008年5月15日)。運用訓練模擬器節約成本提升戰訓成效。青年日報軍事新 聞網。取自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nid=43828&rtype=1.

李明城(2005)。虛擬實境技術輔助汽油噴射引擎故障診斷教學系統之研發與成效分 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高雄市。

之旅。取自http://in-depthtour.mnd.gov.tw/history/history_c.aspx?hisid=65.

周宣光(2000)。虛擬實境系統的開發模式與應用。技術學刊,1(15),9-87。

周文忠(2005)。虛擬實境之意義與應用。資訊科學應用期刊,1(1),122。

邱基毓(2003)。電腦虛擬複合材料積層板之疲勞實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 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高雄市。

林英琴(2004)。情境引導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 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林麗惠(2003)。建構主義教學觀之剖析與應用。玄奘社會科學學報,1,1-27。

柯慧青(2008)。組織異常人力發展之探討-以公立醫院護理人員「主動申請降調」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雲林縣。

凃嘉孙(2006)。溫度感測器結合ZigBee技術應用於護理之家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私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台中縣。

吳世光、陳建和(2001)。發展影像式虛擬實境及其在觀光產業上應用性之研究。二十 一世紀觀光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觀光管理學會。

柴惠珍、楊贛彰(2000)。e國軍。國防資訊季刊,10,3-9。

陳郁雯(2004)。電腦模擬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陳世峰(2003)。虛擬實境在測量實習教學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 土木工程研究所,新竹市。

陳姿伶(2003)。研究法訓練班-個案分析。台中市:台灣農業推廣學會。

陳慧珍(2009)。多元文化教育情境教學實例探討。北縣教育季刊,69,92-96。

胡 曉 峰 ( 2 0 0 3 年 1 2 月 2 5 日 ) 。 美 軍 訓 練 模 擬 發 展 概 況 。 全 球 防 衛 網 , 取 自 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1-44217.html.

徐偉程(2002)。應用虛擬實境技術於多軸工具機切削運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台南市。

許紹軒(2006年4月19日)。戰車模擬器訓練費年省 20多億。自由電子報,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pr/19/today-p6.htm.

張敬華(2006)。選民對政府施政表現評價之關聯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 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張敬宜(2001)。多元學習情境教學模組之研發─以「二氧化碳」主題為例,科學教育 學刊,9(3),237-238。

張庭嬡(2008)。網路探究教學策略 e-Learning 教學設計之研究—以虛擬實境科技發展 歷史課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台 北市。

都中秋(2003)。進入策略與市場導向配適對市場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國中、小學教科 書市場為研究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桃園縣。

黃鴻鈞(2004年4月)。網路情境模式在國小藝術鑑賞教學上的應用。數位藝術教育網。

取自http://www.aerc.nhcue.edu.tw/journal/journal5/title.htm.

黃鳳俞(2009)。情境學習理論在教學上的啟示。北縣教育季刊,69,60-63。

黃財官(2005年5月8日)。從電腦兵棋推演想定探討聯戰作為。青年日報,第3版。

黃瑜峰(2001)。科技框架理論於知識管理應用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 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研究法小組報告,台北市。

舒毓聖(2006)。連續性生產事業導入標準成本制度對於績效考核之影響評估-以永豐 餘造紙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管學系,高雄市。

廖玉齡(2004)。以情境學習為中心的成人教導與學習。吳鳳學報,12,491-492。

廖榮利(1992)。社會福利政策與社會工作師之培育策略—推展團體督導制度以厚植社 會行政人員素質。社區發展季刊,58,262-275。

楊裕富(2004)。創意將作。台北:田園城市。

董利雄、劉亞奇(2007年8月10日)。美軍聯合訓練透視。中國公眾科技網,取自 http://210.14.113.18/gate/big5/arm.cpst.net.cn/2007_08/1867254331.html.

歐陽國南(2008)。軍事教育與訓練轉型的時代意義。國防雜誌,6(23),49-53。

劉倢伃(2007)。知識基礎的軍事事務革新(RMA)中資訊科技的角色與功能-以美國 陸軍為例。黃埔學報,52,157。

賴崇閔、黃秀美、廖述盛、黃雯雯(2009)。3D 虛擬實境應用於醫學教育接受度之研 究。教育心理學報,40(3),341-362。

謝馥圭(1996)。「PC 虛擬實境」。台北:儒林圖書公司。

鍾志屏(2010)。射擊訓練模擬器廣泛運用。勝利之光, 662,40。

戴呈宜(2002)。虛擬實境與寬頻網路在空間模擬設計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新竹市。

Applewhite, H. L. (1997). "Position Tracking in Virtual Reality", Virtual Reality'91. The Second Annual Conference, San Francisco.

Bricken, W. (1990).Virtual reality:Directions of growth,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

WAHITL Technical Report R-90-1.

Case, R. (1978). Piaget and beyond: Toward a development -ally based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 In R. Glaser (Ed.), Adances in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1, 167-228.

Ellis, S. R. (1994). What are Virtual Environments? IEEE Computer Graphics &

Applications, 1, 17-22.

Eisenhardt, K. 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4), 532-550.

Heinich, R., Molenda, M., & Russell, J. D. (1985).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of Instruction. Canada: John Wiley & SonsPress.

Kalawsky, R. S. (1993). The Science of Virtual Reality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Leicestershire. UK: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Merriam,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

Jossey-Bass.

Pratt, D. R., Zyda, M., & Kelleher, K. (1995). Virtual Reality: In the Mind of the Beholder. IEEE Computer, 28, 17-19.

Riva, G. (1999). Virtual Reality as a communication tool:a ocio-cognitive analysis.

Presence,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8, 460-466.

Satava, R. M., & Jones, S. B. (1996). Virtual reality and telemedicine: exploring advanced concepts.Using Technology to Teach Clinical Care, 30, 528-533.

Schwandt, T. A. (1998). Constructivist, interpretivist approaches to human inquiry.In N. K.

Denzin, & Y. Lincoln(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118-137.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4-6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