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團的結構與組織型態

第四章 社會基礎與運作情形

第二節 社團的結構與組織型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社團的結構與組織型態

本節以先後主導「臺灣皇漢醫道復活運動」的兩大團體──東洋醫道會臺灣 支部與臺灣漢醫藥研究室為對象,探討團體的組織架構與運作情形。

一、東洋醫道會臺灣支部

(一)支部的組織結構

如前所述,一九二八年二月,臺北漢藥組合及其贊助員等臺灣漢醫藥界,決 定組織團體、成為東洋醫道會的支部。至同年十月一日,陳茂通等人完成支部規 則草稿,隨即召開臨時會,以求認同。該會議的另外一個重點便是選出役員,包 括支部長、相談役和幹事。遂由當日出席會議者投票表決。眾人仍推選陳茂通為 支部長,相談役為葉鍊金、周儀塏、李炳福等三人,幹事為李金燦、楊接枝、林 萬乞、李友寬等四人。十一月二十八日,新任役員召開會議,討論請願書的進行 方針,並增選洪團飛、王成渠、黃耀崑、王天柱為相談役,蘇穀保、黃仁根、周 鴻源、蔡婆、陳培雲為幹事,另置若干名地方委員於各州郡。至此,東洋醫道會 臺灣支部不論在組織方面、人事方面已堪稱完備,「始具體的成立焉」9。往後,

王添灯為支部編寫了〈東洋醫道復興宣傳歌〉(見附錄 4-1)。

東洋醫道會臺灣支部規則的第四條表示,「本會為圖復興東洋醫道並保健衛 生及請願醫生免許續行試驗之起見為目的」,並且「欲計達其目的每月定刊漢文 皇漢醫界雜誌以資研究」(見附錄 4-2)。可見其成立的最大目的在於宣揚漢醫藥 知識、恢復醫生試驗制度,以確保漢醫在社會上的存立。

至於臺灣支部的組織架構圖,如下所示:

9 〈會報:東洋醫道會臺灣支部設立經過〉,《漢文皇漢醫界》,第二號,頁 24-2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1 東洋醫道會臺灣支部組織架構圖

由上圖與附錄表 4-1 可知,支部在創立之初,即有支部長、相談役、幹事與 編輯,隨後新增分部長一職。地方委員於一九二九年一月份新增。顧問一職,則 是於全島大會時所推舉而成,人數多達十五位,且皆為當時的有力者,具有一定 的聲望與地位;只不過這群顧問,若就文獻記載所見,真正出面協助的人並未過 半,僅有辜顯榮、陳天來、黃純青、簡朗山、李崇禮、黃欣。一九三○年十一月,

新增取次人一職,主要是針對高雄地區。

此外,由於發行刊物之故,因此有另立「臺灣皇漢醫界社」10,下轄編輯係、

發送係、會計係、庶務係;編輯係尚分有和文與漢文,王添灯即為和文編輯。至 於會員方面,分有四種等級:第一是正會員,係指漢醫、漢醫術或學理研究者;

第二是贊助員,係指「贊成本會之主旨」者;第三是特別會員,為贊助百元以上 資金者;第四是名譽會員,為對該會「有顯著之功勞或熱心于斯道者」(見附錄 4-2)。

(二)各地方分部的成立 1. 新竹分部

一九二八年十月六日下午,支部派遣代表陳培雲至新竹漢藥業組合,在新竹 北門捷安棧內參與該組合的臨時總會。會中,由陳培雲宣傳醫道會章程,並勸誘 有志者一同加入,而有五十餘名新入會員。隨後,議定於新竹街創設醫道會分部,

並選舉張金柱為委員,負責募集會員11。如此,張金柱理應為分部長。其後,一

10 首見於〈大暴風雨御見舞と拜謝〉,《臺灣皇漢醫界》,第二十二號,和文欄,頁 28。

11 〈新竹:藥組總會〉,《臺灣日日新報》,1928 年 10 月 10 日,夕刊 4 版。按:史料中的「陳 幹事」應指陳培雲,然根據〈會報:東洋醫道會臺灣支部設立經過〉(《漢文皇漢醫界》,第 二號,頁 25),陳培雲於 11 月 28 日甫當選幹事。此事待考。

臺灣皇漢醫界社

編輯係 發送係 會計係 庶務係 支部長

相談役 分部長

地方委員 取次人 幹事 顧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返回臺北,途中經過清水。當地人士聽聞南拜山在清水街的車站後,不僅紛紛 前往歡迎,還立即召集在沙鹿、梧棲與大甲的有志人士,齊聚於藥種商組合長的 住宅,並臨時舉行「皇漢醫道復興相談會」。這個臨時的會議,參加人數有數十 名,其中有一位年齡四十九歲、名叫李許氏卜的婦人,遽聞「婦人參加漢醫復興 之實際運動。以許氏為嚆矢」。南拜山以鍾聰敏為翻譯,於會議開始時,先講述 漢醫復興運動的過程;其次,當地醫生童杏春起而敘禮,並經過在場人士的討論 後,決定通過關於募集東洋醫道會會員、以及協助舉辦全島醫生大會的兩個議 案,另推舉蔡敏庭為清水分部長20

7. 宜蘭分部

一九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南拜山一行人至宜蘭,集合當地醫藥業者、召開 懇談會,討論諸議案;有鑑於蘇璧璋醫生與其子蘇耀邦對於支部會務頗為熱心、

投入,且蘇耀邦本人現為宜蘭農林學校教師,遂推舉蘇璧璋為分部長21。 8. 羅東分部

一九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南拜山一行人於羅東公會堂召開懇談會,討論諸 議案,並推舉陳純精街長為分部長22

9. 海山分部

創立時間不詳。由一九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在臺北市江山樓召開「地方分部 長會議」(或稱「臺灣支部第一回代表者會議」)可知,謝茶和簡林應為分部長23

二、臺灣漢醫藥研究室

如前所述,蘇錦全於一九三三年二月份,承辦會務,續接漢醫復活運動,以

「臺灣漢醫藥研究室」的名義發行雜誌,並改題為《臺灣皇漢醫報》。其章程表 示,「本室以研究漢醫藥學及發行醫報講義並絕秘版漢醫藥籍為主要宗旨」,並強 調「暫為個人事業」(見附錄 4-3)。

事實上,最遲在一九三○年四月,時為浙江中醫專門學校在學生的蘇錦全已

20 〈會報:南理事長一行巡演續誌 所到之處均擧好果 足見漢醫不能滅亡 喚貣民衆頓然覺 醒 深願共貣籌備振興〉,《臺灣皇漢醫界》,第二十一號,漢文欄,頁 35。

21 〈會報:蘭陽中和基隆講演盛況 自西而東到處大受歡迎 男婦老帅莫不欣然賛成〉,《臺 灣皇漢醫界》,第二十二號,漢文欄,頁 41。

22 〈會報:蘭陽中和基隆講演盛況 自西而東到處大受歡迎 男婦老帅莫不欣然賛成〉,《臺 灣皇漢醫界》,第二十二號,漢文欄,頁 41-42。

23 〈會報:初次地方分部長會議 遙自中南部特來協議 各員認眞討論進展策 對病院建設基 金募集二案 共舒卓見誠有意義之會合〉,漢文欄,頁 36-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是「臺灣新漢醫研究室」的一員,地址於臺北市新起町三丁目八十八番地24。就 目前文獻所見,無法得知「臺灣新漢醫研究室」與「臺灣漢醫藥研究室」的關係 為何,但可以確定的是,蘇錦全皆參與其中。而後的臺灣漢醫藥研究室,則位於 臺北市日新町二丁目百四十八番地,又於一九三六年(昭和十一年)一月起,將 地址遷回臺北市新起町三丁目八十八番地25

至於臺灣漢醫藥研究室的組織架構圖,如下所示:

圖 4-2 臺灣漢醫藥研究室組織架構圖

由上圖與附錄表 4-2 可知,在創立之初,即有代表、顧問與役員,後於一九 三三年四月新增外務記者與取次員二職,又於一九三四年二月新增編輯主任一 職,而編輯主任則由蘇錦全兼任。

關於取次所一職,乃是為了擴大報刊讀者人數,加深一般民眾對漢醫藥的認 識與信任,以便早日促進皇漢醫的復興,將招募有酬取次所之職。取次所,即研 究室的地方外交員,或稱代辦人;招募期間自同年(一九三五年)一月起至四月 止,資格須符合:公學校以上畢業、年滿二十歲、有漢醫藥學常識、品行端正且 善外交者;酬勞方面,以募集而來的購讀者多寡為主,例如每募集一名購讀者,

則有其中 20%的報酬,若一年募集五十名以上,再另外贈與該報價總數的 5%,

若達百名以上,則為 10%26

三、其他支持運動的醫藥團體

除了上述先後主導臺灣皇漢醫道復活運動的兩大團體以外,在臺灣醫藥界,

24 首見於〈介紹〉,《漢文皇漢醫界》,第十八號,頁 49。後見於廣告,《臺灣皇漢醫界》,第二十 二號,無頁碼。

25 〈本室移轉公告〉,《東西醫藥報》,第八十六號,頁 13。

26 〈消息通訊欄:有酬取次所募集公告〉,《臺灣皇漢醫報》,第七十四號,頁 48。

顧問 代表

外務記者 取次員 編輯主任

役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