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貳章、文獻探討

在近代農業發展中,農民長期處於弱勢的地位,許多農民因為居地偏遠資源 缺乏且不善於獲取資訊,在貿易過程中長期缺乏議價能力,也造成農民普遍處於 貧窮的狀態,農村缺乏基礎建設。在這樣的情況下延伸出飢餓、疾病、失業、人 口外移等社會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國際上出現許多組織嘗試透過保證收購價格 使農民獲得合理、穩定的收入來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後來演變成當前的公平貿易 原則。而針對社會問題,原本多仰賴政府與公益團體的努力,後來企業也加入行 列,開始重視企業社會責任,之後則出現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的創立的社會企 業。

不論是社會企業或公平貿易在國際上皆行之有年,國內雖起步較晚,但已逐 漸受到重視,本研究希望藉由探討社會企業與公平貿易的精神來尋找解決台灣農 業問題的解決方法,並借鏡國際發展的過程,建構適合國內環境的商業模式。

第一節、社會企業 一、社會企業內涵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一種新型態的商業模式,企業不以追求最大 利益為目標,而是以改善社會問題為出發,近年來在世界全球興起一股風潮,我 國經濟部也於 2014 年在行政院報告中宣示該年為「社會企業元年」。

社會企業的概念是以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並同時兼顧人文、

環境。目前已經從微型貸款延伸至各種產業,而由於各地的人文、自然環境差異,

面對的社會問題與擁有的資源也不相同,因此在社會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演化出不 同的樣貌。因此即使社會企業有著共同的大原則卻仍然難以給出完整的定義 (Borzaga & Defourny, 2001)。

社會企業以創造或維持社會價值為目標,尋找達成目標的機會並在執行上堅 持不懈,持續創新、調整與學習,具冒險精神不受限於現有資源並對提供的服務

4

與產出展現高度的責任感 (Dees, 1998)。社會企業可透過兩種方式運作,對社會 公益做出貢獻的營利目的企業,或非營利公益組織透過商業模式獲得利潤與社會 效益 (Young, 2001)。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ECD 在針對歐洲社會企業的研究中,將社會企業歸類 到第三部門的範疇 (Borzaga & Santuari, 2003),變成只強調社會面的價值。但因 為第三部門習於被視為社會部門的範疇,故常過度偏向以社會部門角度觀察社會 企業的內涵,而忽略企業部門角度的社會企業界定,致使社會企業研究欠缺整體 性,因而欠缺被廣泛接受的定義,當然也無法瞭解社會企業的確實特質 (鄭勝分, 2007)。而當前對社會企業的定義可參考以下。

四個偏向經濟與企業面的指標:

(1)A continuous activity, producing and selling goods and/or services.

(2)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3)A significant level of economic risk.

(4)A minimum amount of paid work.

五個包含社會層面的指標:

(5) An initiative launched by a group of citizens

(6) A decision-making power not based on capital ownership

(7) A participatory nature, which involves the persons affected by the activity (8) Limited profit distribution

(9) An explicit aim to benefit the community (Borzaga & Defourny, 2001)

5

二、社會企業發展

社會企業的發展可追溯至 1970 年代的微型信貸(microfinance)。當時擔任 經濟學教授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 1974 年孟加拉大飢荒中借 出 27 美元給一個團體做為創始基金,從中發現在沒有高利率負擔下,只需要小 額貸款就能讓當地人民擁有生產力,認為透過這種小額貸款的方式將有效刺激經 濟發展改善農村貧困問題,因此成立了格拉明鄉村銀行(Grameen Bank)提供窮 人不需擔保的貸款,目前是孟加拉最大的農民銀行,放款金額在 2016 年已達到 美金 1,290 Millions,被普遍認為是社會企業的先驅。

以下是格拉明銀行的目標:

extend banking facilities to poor men and women;

eliminate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poor by money lenders;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self-employment for the vast multitude of unemployed people in rural Bangladesh;

bring the disadvantaged, mostly the women from the poorest households, within the fold of an organizational format which they can understand and manage by

themselves; and

reverse the age-old vicious circle of “low income, low saving & low investment”, into virtuous circle of “low income, injection of credit, investment, more income, more savings, more investment, more income”.

資料來源:Grameen Bank (http://www.grameen-info.org/history/)

在這之後世界各地因為環境的差異,面對的社會問題、擁有的資源都不相同,

因此各自發展出不同型態的社會企業,共通點則是希望透過商業活動,以企業的 形式來解決社會問題,並在過程中創造處新的價值。

6

歐洲社會企業發展

歐洲社會企業的發展約從 1970 年代開始,當時經濟衰退伴隨著上升的失業 率,使公共收入的增加遲緩,福利支出卻不斷上升,形成巨大的財政壓力,對提 供失業補助與退休金的國家衝擊更為巨大,對此許多國家採取以下的方式應對。

首先重組、減緩或限制公共福利政策試圖減少財政支出,但卻造成總體經濟 失能與就業政策失效。政府的公共福利政策失靈後開始將部份服務外包給私人企 業,這項變革除了減輕財政壓力,也給予非營利部門成長空間,許多公民社會的 理念獲得實現的機會。而 1970 年代以來的危機也因為非營利組織的加入而出現 轉機。在這過程非營利組織開始以新的形態「社會企業」的角色出現。 (Borzaga

& Santuari, 2003)

歐洲國家的社會企業界於合作社(co-operative)與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s)之間有強烈的混合特質,合作社包含了勞動者合作社(workers’

co-ops)與使用者合作社(users’ co-ops),非營利組織則包含生產型非營利組織 (production oriented NPOs)和倡議型非營利組織(advocacy oriented NPOs) (Borzaga & Defourny, 2001)彼此關係如下圖。

圖 1 社會企業概念圖

資料來源:Carlo Borzaga & Jacques Defourny, 2001.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Enterprise (p.22).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7 代的社會環境資料(Anheier, 2005)。鄭勝分將美國社會企業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

非營利組織成長期、福利國家期與社會企業浮現期。 非營利組織開始了「市場化」(marketization)的路程並持續至今。 (鄭勝分, 2005) 目前美國社會企業通常用以指涉商業化的非營利組織 (OECD, 1999)。精神

8

在於以商業模式運作的利潤來支應非營利組織的運作,透過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滿 足社會需求。John Elkington 認為企業要永續發展必須追求企業營利、社會責任 與環境責任的三重底線原則,也成為現今社會企業的追求目標 (Elkington, 1997)。

9

社會設計 Gavin Armstrong(28)

Lucky Iron Fish 創辦人

全球 25 億人因飲食缺乏鐵質造成的健 康問題。Armstrong 發明幸運小鐵魚 (Lucky Iron Fish),只要將其放入鍋內 煮,就能提供每日建議攝取量 75%的鐵

Morgan Snyder(22)

Sweet Bites 共同創辦人

富有潔牙效果的木醣醇口香糖,改善貧 窮地區學童們因負擔不起牙醫與潔牙費 用產生的口腔健康問題。

教育 Christopher Gray(24)

Scholly 共同創辦人

獎學金媒合平台,幫助有潛力的申請者 獲得獎學金贊助。

弱勢就業 Jordyn Lexton(29)Drive Change 創辦人

經營 Snowday 餐車,向當地小農購買原 料,從產地直達消費者的餐車,並提供 少年更生人進入餐飲界工作的機會。

難民 Josephine Goube(27)

Migreat 總監

創立 Migreat,為移民者提供從簽證申請 到新環境適應的整套服務,協助處理難 民安置問題。

飲食 Laura D'Asaro(25)

Meryl Natow(24) Rose Wang(24)

Six Foods 共同創辦人

10

資料來源:World Fair Trade Organization (http://wfto.com/fair-trade/definition-fair-trade)

公平貿易的精神是在消費者的支持下,透過改變貿易的方式,提供更好的貿

1 FINE 是由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國 際公平貿易協會(International Fair Trade Association)、歐洲世界商店連線(Network of European Worldshops)及歐洲公平貿易協會(European Fair Trade Association)四個公平貿 易的主要組織於 1998年組成的非正式連線。

"Fair Trade is a trading partnership, based on dialogue, transparency and respect, that seeks greater equ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t contribute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offering better trading conditions to, and securing the rights of, marginalized

producers and workers – especially in the South.

Fair Trade organisations have a clear commitment to Fair Trade as the principal core of their mission. They, backed by consumers, are engaged actively in supporting

producers, awareness raising and in campaigning for changes in the rules and practice of conven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y can be recognised by the WFTO logo.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