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變遷與藝術教育多元化之關聯性

藝術與社會的關係密切,藝術的發展與時代沿革,都與社會學的領域產生 一種密切的關聯性。每一個時代藝術的創作、風格都脫離不了當時期的歷史文 化背景的影響,並且受到社會各種進化中的種種衝擊。因此,本節探討社會變 遷對藝術教育多元化產生的影響,分述如下:

壹、 藝術與社會之關連性

依社會學的觀點,認為藝術是根基於社會的需要而產生,藝術是社會的產 物,它們深受社會所影響,並適時從當時的社會結構去反應社會文化而孕育出 代表某時代或文化背景的作品。Freedman(2000)主張藝術不僅是社會生活的 必要部分,也是重要貢獻的因素,透過藝術學生才能學到生活。藝術教育之目 的根本上並非僅教人們有關藝術品的技術與形式品質,而是擴展那些品質與藝 術品之意義,以顯示其在人類存在方面的重要性(劉豐榮,2007)。

藝術與社會的關係密切,以音樂為例,音樂的發展與時代沿革,都與社會 學的領域產生一種密切的關聯性。「藝術」已不只是專注於其本身的詮釋問題,

而必須在社會多元文化中去了解藝術生態的問題,例如:藝術的發展過程與社 會文明之進步與變革有哪些相關性?不同地域、族群間藝術文化有哪些特質?

應否納為藝術學科的領域中?藝術是一種社會活動,需要從哲學觀去闡述藝術

對社會學上人類行為的改變及其相關性。藝術藉著文化來表達人類文明,它必 需與社會文化作緊密的配合,然而這些問題得考量科技對藝術文化所帶來的影 響與衝擊。例如:以往音樂家、音樂老師只專注於音樂理論、音樂美學、音樂 心理學等研究,已足以應付教學所需。但現代如果你不懂得數位科技的使用與 應用,已無法勝任二十一世紀的教學工作。

由於社會型態的改變,我們必須面對並重新思考未來教育的新方向,思索 藝術教育應如何去作轉化、調整,使我們不得不重視藝術與社會互動關係的影 響,這也是社會學觀念逐漸受藝術教育工作者重視的主要原因。例如音樂學或 者音樂社會學的研究,必須從更廣泛的角度去探索音樂社會學的價值觀,音樂 社會學已成為社會行為的一種思考模式,而不再是音樂本身的藝術價值加以申 論即可。

藝術教育不應只侷限於藝術本身品質的提昇,它更重要的職責在於必須透 過藝術教育來改善人類的文化水準,因為任何社會藝術文化的素質都會直接影 響到社會的生活品質(姚世澤,2003)。

綜上所述,可得知藝術與社會的關聯性在於,藝術是社會的產物,亦是社 會文明的象徵,而所有藝術的發展是建立在人與人的溝通上,與社會的進化關 係密切。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藝術教育也必須跟著社會多元化轉型,而藝術

隨著時代文明、科技的進步,也漸漸轉形成多元化、多方位的藝術類型。

貳、 社會價值觀對藝術教育的影響

在未來的時代,藝術教育將不再只專注於純屬藝術理論型態之方向,而轉 向與社會文化有較大關聯性的發展,擴展其在應用藝術多角化的層面,而不致 脫離現實社會且能融入生活的實務需要。使得專業領域不再侷限於少數階級作 為欣賞專利,也不是專業為演奏(唱)表演的創作,它除了藝術之外,對於藝術 治療、科技媒體的研發、商業應用等,都能提供專業的研究與服務的觀念。

社會學的論題與相關觀念對藝術教育之整體取向有直接之影響。一些社會 與文化觀點對藝術教育的理論基礎也有相當的衝擊,例如Vygotsky(1978)之 兒童發展的社會透視,深深影響著近年來兒童藝術發展理論,亦即是,社會學 之觀點對於藝術教育會產生多個層面之影響與衝擊。

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藝術教育工作者必須從家庭、生活教育、學校音 樂教育、社會推廣教育所構成之全人教育的整體架構,作全盤性的考量,廣泛 的蒐集民間傳統藝術,以及父母傳授幼童喜歡歌唱的童謠、或是童玩,選擇適 當教材列為藝術課程之教材,才不致於背離學生及大眾的生活經驗。現代的藝 術教育需要有效建構普及性的全人教育規劃,並與媒體傳播事業、民間社團,

建立足以詮釋藝術對於所有人類的反應、行為學之普及性的推廣教育,與終身

學習的目標做密切的配合。

當前社會快速變遷,某些特定的藝術教育課題,實需透過社會學角度方能 窺其端倪、並且適切研判可能方案。社會學對藝術性質之闡釋,也提供一些理 論基礎可作為藝術教育價值論、藝術創作與批評教學、乃至藝術教學評量之重 要參考,而社會學對一般教育目的論與方法論之啟示也同時影響著藝術教育之 理論與實務(劉豐榮,2007)。

由於藝術與文化隨著政治的民主與科技的發展而不斷擴展其範圍,其內涵 也不斷的改變,其演變的過程從傳統精緻藝術(fine arts),包含繪畫、建築、音 樂、戲劇與文學等,逐漸擴大到藝術(arts),包含精緻藝術、通俗藝術、民間藝 術,到現行的文化(culture),即生活方式的總稱。此種演變呼應藝術教育課程,

從兒童中心、學科本位、社區本位,到九年一貫的藝術與人文課程以生活為中 心的發展。

藝術已無法與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影響而分離,也無法跳脫社會演進過程所 受到的影響。教師應重視體制外社會、經濟、科技、媒體的變遷與影響,這些 觀念的改變與共識,是未來教學所需面對的,教師應注意學生來自校外、社會 文化背景的交互依存的影響力,才不至於脫離現實,而陷入作繭自縛的窘境(姚 世澤,2003)。

從社會之價值觀對藝術教育的影響探討中可發現,藝術教育的發展的確受

到社會文化及價值觀之影響。因此,劉豐榮(2007)曾針對台灣藝術教育的發 展取向有以下之建議:

一、 臺灣藝術教育發展方向之釐訂應參酌當代社會與文化之特性,考慮未來 社會與文化之可能發展情況,並以增進社會之和諧與健全發展,以及文 化品質之提升為重要目標。

不同時代與社會對藝術之功能有不同的詮釋,藝術教育為回應其社會與 文化特色特性,也應在目的與方法上因時制宜,以發揮其功能。台灣藝術教 育宜重視如何使學生能適應未來之社會,使其具有能關懷與樂於改善社會之 態度,並培養學生成為既是文化之關注者以及文化之創造者。

二、 臺灣藝術教育實務宜多應用社會文化有關之理論基礎。

傳統的藝術與藝術教育理論往往較少深入探討其社會與文化因素,藝術 教育之實施上應加強應用一些關於藝術性質、學生學習與發展、以及教學與 評量等方面之社會文化之理論。

三、 社會與文化議題宜適當融入藝術課程,文化判斷力應為學習的重要技巧 之一。

面對多元文化之社會與現存的諸多社會問題,藝術課程應提供更多的關 於社會與文化議題之討論機會與條件,這包括充分之時間、適當空間、與鼓 勵的氣氛,惟如此方能培養學生之分析及批判思考能力。藝術課程中可設計

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之學習活動,此亦可統整其他學科(如社會學科),以討 論關於生活、文化與社會等問題。此外,藝術教師應思考在態度上與方法上 如何因應視覺文化,並將視覺文化之內容有程序地融入課程,成為藝術課程 之部分,幫助學生分析視覺文化之議題,理解吾人生活如何反映世界文化與 自己的文化,以及世界文化如何轉化於個人之地區文化,而且透過將世界文 化與地區文化之比較,彰顯地區文化之特質,進而認同自己之文化,同時也 瞭解自己是地球村的一份子。

四、 藝術師資培育應加強藝術與藝術教育之社會與文化相關知識

未來職前與在職藝術師資教育內容宜配合時代趨勢而有所擴展,尤其是 藝術與藝術教育之有關的社會與文化知識須統整於師資專業課程中,以培養 教師社會學知能與文化素養。使其對藝術價值判斷、藝術性質之理解、藝術 教師角色之扮演與調適、藝術學習內容等問題能有客觀而深刻的認識,進而 發展其較健全的藝術教育哲學以及專業能力與態度,使其在新世紀的教育中 具有適應力與開創力。

綜上所述,由於社會的變遷,藝術教育從純屬藝術理論型態調整既有方 向,轉而與社會文化有較大的關聯性,重視藝術教育的普及化、生活化。此 外,藝術教育也會因為社會學的論題與相關觀念而影響到整體之發展取向,

另一方面,政治的民主與科技的進步亦會影響藝術教學的內涵與教學法,促 使教師重視社會、經濟、科技以及媒體的變遷與影響。由此得知,藝術教育 與社會變遷、社會價值觀都有很密切而互為影響的關聯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