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綜合討論

本節針對問卷與訪談的調查結果,就「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規劃與實施效 能、藝術教育與藝術文化的結合、藝術融合資訊科技之創意教學、知識管理與企 業行銷之概念、「藝術與人文」課程發展趨勢等相關問題做一綜合的摘要,分別敘 述如下:

壹、 「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規劃與實施效能

一、 藝術與人文領域結合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為一領域,以培養學生 藝術知能,提昇藝術鑑賞能力,陶冶生活情趣,並啟發藝術潛能為目的

(呂燕卿,1999),但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9.9%的教師認為整體而 言「藝術與人文」實施後之學生藝術素養較以往提昇。其平均值3.22,

表示部分符合。由此得知「藝術與人文」課程須朝著使學生藝術素養提 升之目標邁進。根據訪談資料顯示,受訪學者與教師針對「藝術與人文」

課程實施現況,認為藝術與人文雖有詳細課程規劃,但在能力指標用語 的敘述較簡化,因而教師在解讀能力指標上較不易;教材內容著重在大 單元的統整,縱向的系統性、橫向的連貫性與整體性仍有改善空間,學 生學習到的是片斷的概念,基礎能力需要再加強,因此教學的實施在落

實藝術素養教育目標方面仍待改善。

二、 受訪學者中有兩位參與98 年課程綱要的修訂,新課綱有特別針對教材內 容做大略的規劃,因此應該可改善原課綱過於簡化的問題,使藝術與人 文老師有所依循,盼能促進藝術與人文之實施成效。

三、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64.3%的教師皆認為「藝術與人文」課程實施後,

學生之藝術學習較多元且具綜合性。訪談結果顯示,有部分受訪者亦認 為「藝術與人文」課程比較可以落實「藝術生活化」的目標,其內容也 比較多元、創新,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較全面性的藝術學習,姚世 澤(2003)亦提到,藝術與人文使學生學習創作和表達其觀念與情感,

分析、了解、批評、反省其作品所涵蓋的感受與經驗所象徵的意義,進 而認識藝術作品的文化背景與意涵,並使藝術學習能夠促進、聯結與整 合其他領域的學習。。

四、 部分受訪學者與教師提到,由於教學時數減少,學校對藝術與人文領域 重視程度比較低,因此由導師兼任藝術與人文課程,取代專業藝術與人 文師資的情形普遍,影響教學效能。因此藝術專長的教師應提升自己的 專業知能,使學校重視藝術與人文課程的教學,才能在課程安排方面將 藝術與人文教學的專業性納入考量。此外,藝術與人文的授課老師不論

自己是否具有藝術專業背景,也應利用進修加強其他藝術教學之專業知 能,使藝術與人文課程的教學正常化。李忻怡(2006)指出,教師可透

過閱讀專業書籍、期刊與專題演講的運用來充實及補足教師的專業知能,

進而提昇教學品質與效能。

貳、 藝術教育與藝術文化的結合

一、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73.5%之教師認為「藝術與人文」之教學應 結合藝術文化有關課題,彰顯藝術文化之價值。表示有很高比例的教師 皆認同藝術與人文教學應結合藝術文化以彰顯藝術文化之價值。訪談結 果顯示,受訪學者與教師亦認為藝術教育能傳承、落實與提升藝術文化,

兩者之間是有密切的關聯性。

二、 有88.9%的教師皆認為「藝術與人文」教學應兼具本土藝術文化與外國 之藝術文化。而訪談結果顯示,受訪學者與教師皆強調,藝術教育中的 教材內容必須是兼顧多元的藝術文化,包含傳統的、當代的、精緻的與 國際化的藝術文化。黃壬來(1995)亦提到,在目前講求多元的社會中,

在選擇藝術教材時應包含自我文化和他人文化之文物,因為不同種族或 階層會發展出其獨特藝術,不能忽略其發展才能做到多元文化的藝術教 育。

三、 根據問卷結果顯示,有42.7%的教師經常在教學設計中融入台灣本土藝 術文化相關內容,46.2%的教師只有部分時候會在教學中強調台灣本土藝 術文化之認識,可見得大部分的教師會在教學中落實台灣本土藝術文 化,但仍有少部分教師在本土藝術文化之重視度較低。訪談調查結果發 現現行藝術與人文課程很重視鄉土藝術文化的部份,但是教師對藝術文 化的認同程度、價值觀以及本身具備的專業知能會影響到落實的程度,

因此應加強教師對鄉土藝術文化的認同感。

四、 有55.3%的教師認同「藝術與人文」教學應該讓學生充分瞭解本土藝術 文化之價值,以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訪談結果顯示,受訪學者與教師 認為藝術教育若重視藝術文化的培養,能加強學生對鄉土文化內涵與獨 特性的認識與回饋、認藝術文化與生活之關聯性、提升族群的自我認同 感,並具備尊重多元藝術文化的涵養。

五、 受訪學者與教師認為從本土傳統文化的親近、認識為基礎,使學生對於 土地有認同感,提升基本的藝術表達能力,並且要加入對外來的藝術文 化的認識,將有助益於未來藝術文化的競爭力。觀察近年來的人文藝術 活動呈現「全球在地化」的趨勢,惟有借助兼具歷史傳統與不斷創新的 文化才能為地方創造出屬於自己生命力的文化產業(薛曉華,2003)。

六、 在展演活動的參與度方面,有85.4%的教師經常介紹學生參與校內外藝 術展演活動,其中又以親自帶學生參與活動為最常使用的方式,佔總數 的41.3%;其次為利用網路進行導覽,佔總數的 27.3%;學生個別參與,

但需要檢附證明的方式佔12.6%;其它方式的佔 4.2%。表示大部分的教 師都會利用多元的方式介紹學生參與校內外的藝術活動,這對於提升學 生對藝術文化活動的參與度有所助益,也有助於藝術文化的傳承。訪談 結果亦認為鼓勵學生參與藝術活動有助益於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並 且主管機關主動提供學生對藝術活動的參與機會,更有助益於學生對藝 術文化的接觸與認識。

七、 在「藝術與人文」教學與藝術文化相關議題部分,其總平均值為3.84,

表示大部分的教師認同藝術教學能夠傳承與彰顯藝術文化的重要性,並 能於藝術教學中強調藝術文化的認知與價值,並且重視學生參與藝術活 動的培養。

八、 藝術與人文教師對於台灣傳統藝術特色的熟悉程度,在「傳統戲曲」、「傳 統音樂」、「傳統舞蹈」與「傳統美術」方面,熟悉程度最高的前三項分 別為:

( 一 ) 在「傳統戲曲」方面,以歌仔戲的熟悉度為最高(平均值 2.12),其次 為布袋戲(平均值1.75),第三熟悉的傳統戲曲為皮影戲(平均值0.90),

顯示大部分的教師較熟悉這三類傳統戲曲。

( 二 ) 在「傳統音樂」方面,,以福佬系民歌的熟悉度為最高(平均值 1.53),

其次為創作鄉土歌謠(平均值0.88),第三熟悉的傳統音樂為器樂:鑼 鼓樂、鼓吹樂、絲竹樂、大合奏樂(平均值0.48),顯示大部份教師較 熟悉此三類傳統音樂。

( 三 ) 在「傳統舞蹈」方面,以陣頭小戲舞蹈的熟悉度為最高(平均值 0.944),

其次為原住民的歌舞(平均值0.937),第三熟悉的傳統舞蹈為民族舞蹈

(平均值0.846),顯示教師較熟悉此三類傳統舞蹈。

( 四 ) 在「傳統美術」方面,以繪畫的熟悉度為最高(平均值 1.42),其次為 書法(平均值0.90),第三熟悉的傳統美術為工藝(平均值 0.71),顯示 教師較熟悉此三類傳統美術。

參、 藝術教育融合資訊科技方面

一、 教師皆認為現代教師應具備資訊科技之應用能力佔80.5%的,以因應人 文、藝術與科技結合之趨勢,提昇教學效能。還有76.3%的教師皆認為 藝術教學結合資訊科技可以提昇藝術教師之競爭力與藝術教學之品質。

根據訪談結果,受訪學者與教師皆認為具備資訊素養對於現代「藝術與 人文」教師的專業知能表現具有其重要性,透過資訊科技能夠使教師獲 取更多資訊、建立自我專業形象、作為教學輔助工具、改善教學技術、

提升教學效能,並能跟上時代潮流與時俱進。有相關研究亦強調,將資 訊科技融入或輔助教學,善用資訊科技工具來活化教學,增進教學效能,

提高學習的層次,是教師最迫切需要了解或習得的教育知能。(李堅萍,

2004,謝苑玫、陳虹百,2004)

二、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有81.2%的教師皆認為應用資訊科技做為媒介,可 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有72.8%的教師皆認為藝術教學結合資訊科技可 以滿足學生之個別需求,促進多元學習效果。而大部分的受訪學者教師 認為資訊科技融入藝術課程能夠增加教學的豐富性與多元化、增加教學 的流暢度、促進學生學習動機、增加學生的不同於傳統的學習經驗與能 力,有效提升教學效能。

三、 藝術教學結合資訊科技可以激發學生之創意潛能方面獲得69.3%教師的 認同。訪談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受訪教師認為資訊科技融入藝術課程可以 培養學生透過資訊能力提昇學習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具 備欣賞多元藝術的能力、表達溝通、勇於嘗試的能力,以及應用資訊進 行藝術創作的能力。

四、 有69.3%的教師皆認為藝術教學結合資訊科技可以培養學生藝術科技之 素養,更具競爭力。部分的受訪學者與教師認為從長遠目標來看,重視 藝術結合科技之教育能夠奠定學生創新文化的基礎,培養具備資訊能力 的藝術創意人才,有助益於台灣未來的文化產業發展。

五、 受訪學者認為藝術融合科技可以帶動社會文明與生活品質的提升,以科

五、 受訪學者認為藝術融合科技可以帶動社會文明與生活品質的提升,以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