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除了探討電化學的概念之外,也欲得知不同的動畫使用方式,是否會 對學生的情意層面產生影響,亦即研究問題二,因此以下以科學學習動機量表的 結果進行說明。

本研究將學生所填寫的科學學習動機量表所得的分數量化,並以成對樣本T 檢定分析三組從前測至後測的差異,除了總得分之外,並將量表中各個向度區分,

得表4.3.1。由表中結果,先看至總分,相較於 V 組,VD 組及 VA 組在後測有較 顯著的差異,可推測讓學生在經由畫圖或是製作動畫,整體而言可能會提升他們 對於學習科學的動機,但由於標準差太大,效果量值較低;再看自我效能的向度,

自我效能是有關於學生在此學習情境中對於自我的期望,有信心及有意願能夠面 對課程上的挑戰,會發現到對VA 組而言,前後具有顯著差異,表示讓學生製作 動畫,有助於提升自我效能;主動學習策略及成就目標,三組在前後皆未具有顯 著差異,可能受限於此研究流程的長度,學生在使用此種動畫教學方式的時間還 不夠久,無法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或是產生較明顯的成就感,雖然沒有達到顯著 性,但是可從資料看到,僅有V 組學生在後測的這兩個向度,整體而言是略為退 步的;而在學習環境誘因的向度,本研究期望在提供不同的動畫使用方式進行教

學,能夠營造一個較佳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更投入於課堂當中,但是僅有V 項,可見表4.3.2 調整過後的分數,進行單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ANCOVA),

組 別 V VD VA

來比較三組在科學學習動機量表在總分以及各向度間是否存在差異,見表 4.3.3 的結果。由表中資料顯示,三組之間在總分及各個向度,彼此是無顯著差異的,

因此推測,透過不同的動畫使用方式,在短時間內對於學生的科學學習動機並無 顯著影響。

表4.3.2 各組之調整前後的量表平均分數 平均分數

組別

總分 自我效能 主動學習策略

原始 調整後 原始 調整後 原始 調整後

V 90.79 91.25 21.76 22.09 29.36 29.34 VD 94.00 92.83 23.20 22.59 30.40 30.03 VA 91.31 91.94 22.16 22.37 29.75 30.12 平均分數

組別

成就目標 學習環境誘因

原始 調整後 原始 調整後

V 17.48 17.51 22.18 22.21 VD 18.97 18.66 21.43 21.65 VA 17.75 18.02 21.66 21.43

表4.3.3 三組於後測量表在各向度之主要效果檢定 來源 第III 類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p η2

總 分

修正模型 8119.26 3 2706.42 37.33 < .001*** .552 截距 663.95 1 663.95 9.16 < .01** .091 組別 38.88 2 19.44 0.268 .765 .006 誤差 6596.70 91 72.49

校正後總和 14715.96 94

來源 第III 類

除了量表在前測至後測的分數比較之外,為了瞭解不同的動畫使用方式對於 該組學生在科學學習動機低或高的變化情形,因此以三組在量表前測的總分平均 值(89.03)為標準,高於一個標準差(> 89.03+11.53)定義為科學學習動機高,

低於一個標準差(< 89.03-11.53)則定義為科學學習動機低,得到其高、中、低 範圍的人數,再除以該組總人數,可得到百分比,如圖4.3.1 所示。雖然各組經 過不同的教學設計之後在量表分數上並無顯著差異,但是三組在科學學習動機高 的比例皆有增加,又以V 組及 VA 組的差距較為明顯,但由於 V 組在學習動機 低的比例也提升,如此才導致組內在前後測的分數上無顯著差異。

圖4.3.1 三組在前後科學學習動機的高低比較長條圖

, 12.1 18.2 13.3 10 9.4 低, 12.5

高, 12.1 27.3 16.7 23.3 6.3 高, 18.8

0%

20%

40%

60%

80%

100%

V VD VA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一共分為三節,第一節將根據研究問題所得的結果進行歸納,形成結論;

第二節再進一步將本研究的結果與文獻之間的連結進行討論;第三節則對未來在 進行此相關研究或是化學教學上給予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