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最早源自於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簡 稱 TRA) 是為了瞭解態度與行為之間的關係 ( Fishbein and Ajzen 1975)。

圖 2- 4 理性行為理論

資料來源:Fishbein and Ajzen(1975)

科技接受模式由 Davis(1986)所發表,並將此定義認知易用性(PEU)、

認知有用性(PU) 、態度以及行為意向之間的與感情因子以及使用科技的關 聯性做為目標系統的方向(Davis et al.,1989)。

科技接受模式的目的為提供一般科技接受抉擇的解釋,在廣泛的科技 使用者以及群體中得以解釋使用者之行為。科技接受模式主要目的在於根 據外部因素的影響去提供整個系統內部的信念、態度以及意圖。科技接受 模式為一種可應用在消費者層面的模型(Bruner and Kumar, 2005)。此模型 建議個人的信念決定其自身的對產品或是科技的態度,而態度是一種對於 行為意圖的控制以及高程度的行為意圖控制將會影響意圖進而決定實際 行為。簡單來說,因受到外部因素之影響後,使用者瞭解了科技系統的有

22

用性與易用性,並對資訊科技的整體態度有較正面的評價,因此對資訊科 技產生使用之意圖。科技接受模式為實際使用的系統是由消費者的行為意 圖來決定,而這又會進而影響消費者使用的態度,而使用態度會直接受到 認知易用性(EOU)、認知有用性(U)所影響(Davis,1989)。

圖 2- 5 科技接受模式

資料來源:Davis、Bagozzi 與 Warshaw (1989)

科技接受模式假定兩個主要的信念,認知易用性(PEU)以及認知有用 性(PU),是科技接受程度主要的相關行為。根據上述科技接受模型之說明,

針對知覺易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態度、使用行為意圖及外部變數說明 如下:

(一) 認知有用性(U)

定義為消費者相信使用特定系統可以提升其效率。Davis, 1989 表示 使用者以自己的觀點表達某科技系統對於其所帶來的效用,如履行其工作 任務時,此項科技使用可降低工作時間或提升效能及提高準確性。Davis、

Bagozzi 與 Warshaw(1989)認為知覺有用性近似於 Bandura 在 1977 年自我 效能中行為結果對行為表現的回饋效果,並且定義為使用者使用特定資訊 系統時,系統幫助自身工作績效的程度。

(二) 認知易用性(EOU)

23

定義為使用者知覺對於使用特定系統的容易程度(Davis、Bagozzi 與 Warshaw,1989)。消費者相信使用特定系統可以不需要花費時間去努力了 解,在此易用的定義為在操作困難或是需要很大的努力了解的系統中解 脫。

(三) 使用態度(A)

定義為個人對某一種特形之行為所持有的正面或是負面的看法,使 用者對於該特定系統有利於自己或是不利於自己的感受認知(Taylor and Todd,1995)。

(四)使用行為意圖(BI)

定義為使個人在未來時間使用某一項特定系統或是科技時的意願高 低程度(Taylor and Todd,1995),表示在個人的主觀意識之下,有意要使用 某項科技或是系統知可能性。

(五)外部變數

外部變數會影響使用者在使用特定系統上的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易 用性(Davis、Bagozzi 與 Warshaw,1989)。而變數包含了使用者的特性、

組織結構、操作方法、界面、訓練、信任、主觀規範、風險等。

與理性行為理論相似,科技接受模式假設科技使用是由使用行為意 圖(BI)來決定,但是不同的是使用行為意圖(BI)被視為對個人態度以及對於 認知易用性(EOU)及認知有用性(U)具有影響。其迴歸關係式可以表示 為:

BI = A + U。

科技接受模式假設系統的使用決定於使用行為意圖,同時也受到個人 對於使用系統的態度以及知覺有用性所影響。

24

而使用者使用科技系統的態度,同時受到了知覺有用性(U)以及知覺易用 性(EOU)所影響,其迴歸關係是可以表示為:

A= U + EOU

當使用者觀察到系統有用性越高,則相對對系統所持有的態度會更趨向於 正面。

使用態度(A)以及使用行為意圖(BI)之間的關係在科技接受模式中所 代表的為一個雙向且平等的關係,使用者的意圖對於實際執行具有正向影 響。由 Triandis (1997) 和 Bagozzi(1981)提出使用態度(A)以及使用行為 意圖(BI)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 TRA 與相關模型之上。認知易用性(EOU)

也假設對使用態度(A)有正向的影響,科技接受模式藉由兩個基本的機 制:認知易用性(EOU)影響使用態度(A)以及使用行為意圖(BI)。

科技接受模式的內容重點說明如下列:

(一)「知覺有用性」會受到「知覺易用性」的影響。Davis(1989)認為「知 覺易用性」對「知覺有用性」存在有顯著並且正向的影響,當使用者察覺 了某特定系統很容易被使用操作時,會促使使用者用相同的力量完成更多 的任務工作,以提升或是改善工作績效,因此「知覺有用性」同時會受到

「知覺易用性」的影響。

(二)「行為意圖」主要是受到使用態度的影響,並且也受到「知覺有用 性」直接影響,科技接受模式假設了使用某特定系統時,使用者的「實際 使用」是決定於「行為意圖」,並且認為「行為意圖」將是會受到個人對 於使用科技的「使用態度」與「知覺有用性」所影響。

(三)「使用態度」會受到「知覺易用性」與「知覺有用性」兩個信念影 響。當「知覺易用性」程度越高時,表示使用者認為某特定系統越容易使 用,採用某特定系統的態度就會趨於正向。當「知覺有用性」程度越高,

則表示使用者認為某特定系統的有用程度會越高,所以採用某特定系統的

25

Juan Carlos Roca et al.(2006)

數位學習持續

Jose Manuel Ortega

26

Yung Kyun Choi et al.(2012)

commerce usage activities

2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