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  

因、於歷史中的發展。以研究成果最為豐碩的四方風研究為例,前輩學者們對 四方風信仰所蘊含的理性思維有出色的揭示。例如常正光〈殷代授時舉隅——

「四方風」考實〉、馮時〈殷卜辭四方風研究〉、劉宗迪〈《山海經 · 大荒經》

與《尚書 · 堯典》的對比研究〉等研究,從天文學角度切入問題,考察古人的 授時儀式,認為四方風信仰並非古人毫無依據的幻想或迷信,其觀念的形成蘊 含著深刻的理性思維動機,並包含一種基於生存需要而作出的科學探測行為,

這樣的揭示無疑增進了今人對初民智慧及上古文化的準確了解。但不可否認的 是,這種基於歷史理性、科學理性的詮釋的方式並沒有特別考察四方風模式被 創立之初所具有的神聖意義,四方風信仰所承載的初民深層心靈意識仍有較大 的被討論空間。亦有一些學者的論文或許在觀點的推斷上還需要更嚴密的論證,

但其觀察問題的視角頗具先鋒性,例如張應斌〈「風」與文學發生學〉等,試 圖將風神信仰的意義作更深入的心靈層次的探索,其論點亦值得本文借鑑。

總之,信仰作為一種非理性的集體情感訴求,對其研究的理路不完全等同 於對理性思維的探究,亦不等同偏重個人情感的文學性研究。前輩學者們的研 究已甚為豐富精彩,但也並非完全窮盡,如何能進一步走進古人的真實感受,

描繪出心靈的需求與對時代的回應,是我們後繼學者需要面對的挑戰。

第四節 章節安排

對於自然神的研究,學者們通常會選擇歷時的方式、以不同年代為區分梳 理信仰的發展過程,但本文將依照另一種思路,即將中國風神信仰分為兩種類 型,以類型為章節分界分別進行考察。上文已有言,中國上古風神信仰其實包 含兩塊成因、發展、信仰目的頗為不同的內容,一種是以四方風為代表的風神 信仰,而另一種則是以風伯、風師等風神為代表的風神信仰。四方風信仰突出 的是風對秩序形成的影響,但作為秩序之神的四方風之風在殷代之後神格成份 日漸衰弱,更多時候是以一種神話思維的方式發揮著影響,準確而言它是一種 對具有神聖性的風的信仰;而對風伯、風師等風神而言,它們突出的是風的自 然神屬性,風的自然神格是在後世得以保存及彰顯的,對風伯、風師的信仰更 具有神祇崇拜的意味,這是對作為神祇的風的信仰。雖然這種分類方法難免會 有疏漏,因為具有神聖性的風與作為神祇的風並非總是截然兩分,不過此種分 類方法更有益釐清風神信仰在上古發展的脈絡層次,故雖實不能分但還是勉強 分之。基於上述原因,文章的第二章、第三章將分別處理這兩種不同類型的風 神信仰,第四章將以臺南風神廟為對象,考察上述兩類風神信仰的思維方式如 何體現於近現代風神信仰的實踐之中,以期尋得文化上的融會貫通之處。文章 具體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 緒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  

本章主要說明本研究的問題意識、研究目的,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在此 基礎上對前輩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作出總結及歸納,最後說明論文架構及章節 安排。

第二章 風與秩序:風的神聖性與教化性

第二章以具有神聖性的風為研究對象,探討風所具有的神聖性質及這種神 聖性對中國上古人文化成的影響。本章共有分三節,分別討論在宇宙秩序的建 立、維繫及對其效法的過程中,風的神聖性所在。第一節偏重對風的神聖性本 源的討論,說明風是如何參與宇宙秩序的創立及在其中發揮溝通天人的作用;

文章第二節則從四方風模式中「風」、「鳳」共字同型的現象入手,討論風在 維繫宇宙秩序的過程中具有的天人相應之意;第三節以作為《詩經》六義之一 的「風」為例,探討風的神聖性如何在人文秩序建立的過程中逐漸轉變為教化 性而發揮影響。通過本章一、二、三節的敘述,文章試圖從宇宙秩序到人文秩 序的脈絡,揭示出風所代表的神聖性與教化性對古人思維方式的深層制約與影 響。

第三章 風與神祗:風神形象及風神祭祀的流變

本文第三章以作為神祇的風為研究對象,考察風神從殷代到漢代的發展與 流變情況,同時對漢代之後風神信仰的發展趨勢作簡要的概括。本章共分三節,

第一節以類為分,探討先秦兩漢的風神形象,即人們心中的風神面目。第二節 則側重討論實際生活中的風神崇拜及祭祀情況,對早期風神信仰是於實際生活 中的實踐過程作出分析,並揭示出上古風神信仰內在性質的轉變經過。本章第 三節,將簡要勾畫漢代之後的風神形象及風神神職狀況。

第四章 風與神廟:風神信仰在近現代的實踐——以臺南風神廟為例 第四章將以臺南風神廟為例,探討風神信仰在近現代的實踐情況。本章分 為兩節。第一節在梳理臺南風神廟歷史沿革的基礎上,臺南風神廟的設立目的 及所具有的象徵意義進行討論。第二節則將重點放在對臺南風神廟現有格局、

現有活動及相關口傳敘事的分析,以此揭示臺南風神廟的生存現狀。對臺南風 神廟歷史形成及現實狀況的分析,有利於我們理解近現代的風神信仰是如何既 傳承歷史又順應時代做出改變的歷程。

第五章 結論

第五章的重點在於總結及展望,對文章主體二至四章個章的主要觀點進行 歸納總結。最後本章將正視本文的不足及可供再探討的空間,以期未來能有進 一步的發展或解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章 ⾵風與秩序:⾵風的神聖性與教化性

本章以具有神聖性的風為研究對象,重點在於探討風所具有的神聖性質及 這種神聖性對中國上古人文化成的影響。本章共分三節,分別討論在宇宙秩序 的建立、維繫及對其效法的過程中,風的神聖性所在。第一節偏重對風的神聖 性本源的討論,說明風是如何參與宇宙秩序的創立及在其中發揮溝通天人的作 用;文章第二節則從四方風模式中「風」、「鳳」共字同型的現象入手,討論 風在維繫宇宙秩序的過程中具有的天人相應之意;第三節以作為《詩經》六義 之一的「風」為例,探討風的神聖性如何在人文秩序建立的過程中逐漸轉變為 教化性而發揮影響。通過本章一、二、三節的敘述,文章試圖從宇宙秩序到人 文秩序的脈絡,揭示出風所代表的神聖性與教化性對古人思維方式的深層制約 與影響。

第⼀一節 四⽅方⾵風的宇宙模式性質

⼀一、︑、四⽅方與四⾵風

在探討風的神聖性的相關研究中,被學界關注最多的是殷代甲骨文所記載 的四方風。對於四方風模式最為系統完整的紀錄見於武丁時期的一塊大版牛胛 骨(以下簡稱大骨)及另一塊武丁時期的大版龜腹甲(以下簡稱大龜)。1四方 風大骨為記事刻辭,其釋文曰:

東⽅方⽈曰析,⾵風⽈曰 。︒。

南⽅方⽈曰因,⾵風⽈曰 。︒。

西⽅方⽈曰 ,⾵風⽈曰彝。︒。

﹝北⽅方⽈曰﹞2伏,⾵風⽈曰 。︒。 (《甲⾻骨⽂文合集》14294) 3

                                                                                                               

1 對四方風大龜及四方風大骨為四方風模式最為完整的紀錄已是四方風研究的學界共識,早在上 世紀四十年代就已被胡厚宣先生指出。對於研究四方風的甲骨文材料的相關輯錄情況及學界成 果,可參看魏慈德:《中國古代風神崇拜》(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 年),頁 53-60。

2 括號所括表示實際原文缺失,括號內文字為依據上下文意所增補而得。下同。

3 此處釋文參看:曹錦炎,沈建華編著:《甲骨文校釋總集》(卷五) (上海:上海辭書,2006 年),

頁 17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大骨的刻辭分述東南西北四方,顯示出「四方」與「四風」之間的對應關係:

每一方位配屬一風,且四方與四風各有其專屬的稱謂 。四方風大龜為求年卜辭,

其釋文曰:

……

⾟辛亥⼘卜,內,貞帝於北⽅方⽈曰伏,⾵風⽈曰 。︒。 ﹝年﹞。︒。 ⼀一 ⼆二 三 ⼆二告 四。︒。

⾟辛亥⼘卜,內,貞帝於南⽅方⽈曰 ,⾵風⼫尸。︒。 年。︒。 ⼀一 ⼆二 三 四。︒。

貞帝于東⽅方⽈曰析,⾵風⽈曰劦。︒。 年。︒。 ⼀一 ⼆二 三 四。︒。

貞帝于西⽅方⽈曰彝,⾵風⽈曰 。︒。 年。︒。⼀一 ⼆二 三 四 。︒。

…… (《甲⾻骨⽂文合集》14295) 4

這四則卜辭卜問是否可於四方舉行禘祭,以祈求來年的豐收。雖然大龜中記載 的方名與風名與大骨的紀錄對照來看略有出入及顛倒的情況5,但「四方」與

「四風」的對應關係依舊一目了然。此外,甲骨文中有關四方風的記載還零散 見於如下材料:

卯於東⽅方析,三⽜牛、︑、三⽺羊。︒。(《英國所藏甲⾻骨集》1288)

⼄乙⾣酉貞:⼜又歲於伊、︑、西彝?(《殷契粹編》195)

其寧唯⽇日、︑、彝, ?⽤用。︒。(《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4316)

⾵風,唯豚,有⼤大⾬雨。︒。(《殷虛書契(前編)》4.42.6)6

以上卜辭中對「東方析」、「西彝」、「彝𩎯」、「𩎯風」的記載,顯然亦是 源於四方風模式,和大龜及大骨中的記載一脈相承。此外,見於殷代甲骨文的 四方風模式並非偶然孤立的存在,其在後世有著廣泛深刻的影響。早在發現甲 骨文四方風之初,胡厚宣先生已指出殷代四方名與四方風名在後世《山海經·

大荒經》及《尚書·堯典》這兩部典籍中有系統的保留。7                                                                                                                

4 同上,頁 1701。

5 對照四方風大龜和大骨,除了東、北兩方的方名及風名較為一致外,南、西兩方的方名及風名 均有顛倒及出入。「彝」在大龜中為西方風名,在大骨中為西方名;「 」在大龜中為南方風 名,在大骨中為南方名;大龜中西方名為「 」,大骨中西方名為「 」;大龜中南方名為

「因」,大骨中南方風名為「尸」。

6 此處四則材料最先由胡厚宣先生搜集呈現。詳見胡厚宣:〈釋殷代求年於四方和四方風的祭 祀〉,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6 年第 1 期,頁 52。此處釋文參看馮時:〈殷卜辭四方風

6 此處四則材料最先由胡厚宣先生搜集呈現。詳見胡厚宣:〈釋殷代求年於四方和四方風的祭 祀〉,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6 年第 1 期,頁 52。此處釋文參看馮時:〈殷卜辭四方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