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Ⅵ章、結論

關於《三部抄》的內容以專書或專文的論述居多,但多偏重於某一“部”的內 容進行概括性的研究,徐澤林的《和算選粹》算是完整的提供《三部抄》的原文,

亦提供概略的內容分析,但由於該書的內容安排仍以「導讀」為主,並未對其內 容、題例、時代背景進行全面性的、精確的分析與研究;此外,徐澤林的專文〈中 算數學機械化思想在和算中的發展-解伏題的機械化特徵〉中,對於解伏題的內 容亦只有概略的解釋並無詳細分析,此二份資料雖提供其原術文且給予大略的解 釋,但對於讀者理解關孝和《三部抄》這本著作仍有以下不足:

(1) 《三部抄》的細部內容。

(2) 《三部抄》於其流派內所扮演的角色。

(3) 關孝和的解伏題算則是否蘊含行列式的概念。

也因如此,筆者認為《三部抄》仍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地方。關於細部內容,

請讀者參閱第三、四、五章的內容,筆者於該章節給予細部的解釋,從原術文輔 以現代表示法來詮釋,並確認關氏於該年代是否具有此概念,因此讀者閱讀這些 章節時便能以當時的數學發展背景為前提的理解內容而不會過度詮釋。底下筆者 將針對上述不足的(2)、(3)點給予全面性的探討。

Ⅵ.1 《三部抄》於其流派內的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從關流的免許、內容的分析兩個面向來看這個問題。從免許上來看,關 流內其數學知識通常透過流派內的密傳下進行,而在其傳承中通常會給出傳承的 分段內容,而這些分段的內容具有深淺及次序之分,類似於現今的專業證照,白 話點說,你想進入該流派學習更高深的數學知識,就得拿到其內部鑑定你程度的 證照—免許狀,關流內部在歷代宗統傳人各有其制訂的各種免許,從關孝和「算 學許符」與「算學印可」的兩段免許到山路主住時所制定的「見題免許」、「隱 題免許」、「伏題免許」、「別傳免許」與「印可免許」五段算是免許上的完備,

334關流內部多數的和算家多獲得三段免許:「見題免許」、「隱題免許」、「伏 題免許」,這三段免許狀是以關孝和《三部抄》為基礎內容所制訂的,因此從免 許的角度可看出《三部抄》為其流派內基本知識內以及數學知識傳承中所規定的 最基本數學內容。335

其次,我們從內容的角度來看,《三部抄》的〈解見題之法〉多數問題屬於 求解幾何問題,內容由淺入深,從較為簡單的「加減」到難度頗高的「折乘」,

雖然求面積體積問題的層次(算術層次)沒有解方程式的層次(代數層次)高,

但就筆者內容分析的過程來看,〈解見題之法〉並非如部分學者所說:本章純屬

「簡單」的幾何計算與度量的問題,因為其內容充滿了諸多的創造性,舉例來說:

關孝和不但給出方錐體積的公式而且還給出解術336,亦即求得公式的證明過程,

這在過去的中國數學裡是很少見的。此外,中國劉徽註解的《九章算術》關於方 錐的體積證明公式為將立方體切割成塹堵、陽馬、鱉臑來計算之,且從目前的史 料上來看,其餘的數學家亦不曾使用過關氏的證明方式,由此可看出其證明的獨 特與創新。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關氏在解現題內的題例中已異於過去給出單位的 題例結構,略舉數個原題如下:

原題:假如有方錐,下方若干,高若干,問積。

原題:假如有方切籠,每方若干,問積。

原題:假如有平圓,周若干,徑若干,問積。337

在中國過去的題例求面積與體積通常會給出確切的邊長,如:田廣十五步、

方多少尺等,但關氏在此篇所給的題例其邊長、圓周長等均以「若干」來表示,

由此可知關氏已將問題由「算術層次」提升到「代數層次」,以筆者數學學習的 歷程來說,國小數學會處理諸多「算術」問題,國中數學進入方程式﹙代數﹚以 前會先歷經一個單元:以符號代表數,這是學生學習代數的歷程中抽象化的開

334 參閱自張建成,《將戶時代的和算流派》,天津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頁 18~24。

335 參閱徐澤林,《和算選粹》,頁 93。

336 詳見本論文 11~13 頁。

337 轉引自徐澤林,《和算選粹》,頁 116~118。

三式 二式

一式

丙 己 壬 乙 戊 辛 甲 丁 庚

始,而關氏在此將題目改成以「若干」表示除了提升問題的層次外,筆者認為更 重要的為「教學上的需求」,亦即為後續〈解隱題之法〉的立天元等代數方程問 題預作鋪陳,也從這個小地方就可看出關氏為這本書所下的定調為何。

《三部抄》的〈解隱題之法〉部分關氏開始立天元並處理多項方程式的加減、

乘法等基本運算,而後於「相消」開始著手解多項方程式,並就解多項方程的各 種情況給予說明,如:遇到「實翻」該如何?這部分在整個《三部抄》中亦是為 了後續〈解伏題之法〉的教學所需而寫。〈解伏題之法〉主要處理方程組透過消 元後所得的「結式」問題。但關氏在此處的結式並非是一個數,而是一個多項方 程式,也因此就會面臨解出「真數 x」的需求,由此就突顯〈解隱題之法〉編排 在〈解伏題之法〉之前的必要性。

根據上述的諸點,筆者認為關氏在此三部的教材順序鋪陳上,是經過設計 的,而且也是有意義的編排方式,從內容以及需求上來看,隨意的更動順序都會 導致後面遇到相關的數學知識而無法可解的窘境。正因如此,筆者才會認為此書 為該流派內的教科書。

Ⅵ.2〈解伏題之法〉是否具有行列式概念

歷史上的發明者,往往讓人印象深刻,例如講到「微積分」,我們就會想到 牛頓;談到「行列式」,我們想到的自然會是日本的關孝和與德國的萊布尼茲。

筆者於解伏題的結語曾給出兩人的行列式算法的初步比較,並認為關孝和應為行 列式的創始者。我們回過頭來檢視關孝和的解伏題可知關氏的行列式展開應仍停 留於消元的過程,從原術文來看:

假如

原方程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