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分析

第三節 第三樂章

A 段第一主題(小節 309-331)在此展開,使用的動機為第一樂章的主題二以及 十六分音符的結合(譜例 3-3-1),為貫穿第三樂段的重要樂句。

【譜例 3-3-1:第三樂章 A 段第一主題,第 309-313 小節】

作者在鋼琴上使用大量的音堆,聲響效果非常豐富,宛如呼應序奏的強烈效 果,再加上模進上行的音高,堆砌出緊張的氣氛,為第三樂章揭開序幕,獨奏進 入後再演奏一次相同的主題,加深音樂留在觀眾的印象。音高的模進、亦可視為 中心音的上移,一開始中心音為 C (小節 309-312),再升高為 D(小節 312-316),最 後到達 E (小節 316-324),小號進入後接續以 E 音為發展,E 音為此段最重要的目 標中心音。

B 段(小節 331-353)為一個過渡樂段,最主要是要承接的下一個段落,作為鋪 陳此段的旋律並不明顯,主要是以快速的 16 分音符作為氣氛的疊加,小號的 16 分音符語法大多為圓滑奏加上一些輕巧的斷奏,令本樂節輕盈而不沉重,在整個 緊奏的第三樂章中為一個緩衝,鋼琴以第一主題的重要素材穿插其中,整體音樂 的關聯性在此可以看出來。尾句在節奏上的安排很巧妙,一連串的 16 分音符音群 後,截斷一部分 16 分音符,使之縮短後出現打嗝節奏,後再將其符值拉長,譜出

連續的後半拍,再加上作者特別標示的力度記號,音響效果如電音音樂一般特殊,

最後再以打嗝節奏作為結尾(見譜例 3-3-2)。

【譜例 3-3-2:第三樂章 B 段,第 344-353 小節】

A’段(小節 353-377),再回到第一主題,不同的是,鋼琴演奏主題後,小號穿 插在鋼琴每次音高上升之前的旋律中,演奏上行的十六分符(作者標示需用花舌演 奏),為此段旋律的升高,達到推波助瀾的效果(譜例 3-3-3),僅以簡單的花舌音群,

就達到很好的效果,除了上行的音群,;小號其餘部分皆為留白,是尾段音樂之 中,最多空白的地方。小號尾句(小節 369-377)的旋律,以 PP 力度的 G 音悄然開 始,逐句增加與 G 音之間的音程及力度,直達到力度 ff,為本段高潮的結尾。此 段中心音也是隨著音高的模進,逐段增高,開始音為 C#(小節 353-357),升高後為 D#,再為 E#、F#(小節 362-366),最後達到目標音 G。

【譜例 3-3-3:第三樂章 A’段,第 360-369 小節】

C 段(小節 377-397),在第三樂段中和其他段落反差最大,前段音樂力度已到 達 ff,此段作者標示鋼琴從 ppp 開始演奏,強烈的對比讓音樂充滿緊張感,彷彿是 要為下一個再現的 A 段做準備,一種即將要爆發的氣氛不言而喻,仿佛是暴風雨 前的寧靜。首先鋼琴以 16 分音符做出極長的樂句(譜例 3-3-4),沒有明確主題,只 有迂迴的音程堆疊音高及音量,目的是將音樂的緊湊感拉到最高峰;接續進入的 是小號,再述 C 段,安排小號在鋼琴之後是因為,小號尾句在增高音域後的緊張 感大於鋼琴許多,漸強能夠做的幅度及音量也比鋼琴更有效果,如此才能承接到,

以力度 fff 演奏的再現 A 段。

【譜例 3-3-4:第三樂章 C 段,第 388-397 小節】

A’’段(小節 397-423)經過前面 C 段的發展後,此處的氣氛已經達到白熱化,鋼 琴在此段必須以 fff 的力度演奏,表達即將要爆發的尾段,音樂非常地緊促、激烈,

是作者刻意堆疊出來的效果,目的將整首樂曲帶到最高潮,小號在此段之初以力 度 P 演奏音群,暫且冷卻過熱的氣氛,但隨著音群的模進與增高,氣氛又很快地 被帶上來。然後是 A 段的大齊奏(譜例 3-3-5),小號與鋼琴一起再現主題,這是第 三樂段的主題最後一次出現,從力度 p 開始演奏模進音群,非常迅速的開展到力 度 f 的高音域,結尾再以強烈的花舌技巧,和下行 16 分音符結束此段,接續到 Coda 段落。

【譜例 3-3-5:第三樂章 A’’段,第 406-410 小節】

Coda(mm. 424-472)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三章段為了累積 A 段的能量,從結構 上技巧性的去增高音量及音樂的織度,達到最複雜的音樂線條,讓音樂氣氛逼近 瘋狂邊緣,因此進入 Coda 前已經是很飽滿的狀態,為了讓音樂在這麼高亢的情況

下還有所發展,作者在 Coda 段首先提升了速度,再者以突然的極小聲開始演奏,

意圖從最小聲開始累積後續的爆發力,a.段鋼琴延續的是前段的 16 分音符,以突 然的極弱奏演奏,小號的音符時值從四分音符開始慢慢縮短至八分音符及三連音,

在最末段以 16 分音符瘋狂快速的演奏,最後以極長的兩點 C 華麗的結束此曲(譜 例 3-3-6)。

【譜例 3-3-6:第三樂章 Coda 段,第 424—472 小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