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樂章之探討與演奏詮釋

INTRODUCTION mm. 1-10

mm.25 -46 再現區 III. mm.63-70

I. II.為

第 1-4 小節是一段宛若義大利歌劇朗誦調(Recitative)的獨白橋段,以單簧管獨 奏方式呈現;這是浪漫樂派的慢板樂章中,常用的手法。13第 1、2 小節為規律的 3/4 拍子,只有主奏沒有伴奏,用緩慢的二分音符及四分音符為素材,參譜例 4-1。

譜例 4-1: Mvt. II, mm. 1-2

13 在浪漫派時期,作曲家常在慢板樂章一開始,放入像朗誦調(Recitative)的樂段,一段獨白 的橋段,讓獨奏者自由發揮。例如捷克作曲家 Antonin Dvorak Piano trio in E minor,Op.90,“Dumky”

的第二章慢板,一開始的小提琴獨奏片段。

非常寧靜、空靈又帶著哀傷的一句獨奏,象徵著逝去了一個好友的落寞與孤 單,微弱的以弱音(pp)慢慢出現。作出譜上要求的平靜( Très calme)氣氛,不須 用以誇張的漸強或漸弱來表現,以自然的拱型音型,帶出一個樂句型式,做出漸 強又漸弱的效果;但為了避免因緩慢而造成的停滯不前,吹奏時可在心裏默算八

分音符的小拍子,把二分音符 ,想成四個八分音符 ,如此演奏可讓 長音似的旋律,不會拖拍或減拍,並有前進的感覺。

此素材將運用到浦朗克爾後的雙簧管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開場白,以倒影的 方式出現。參譜例 4-2。

譜例 4-2:Poulenc Oboe Sonata Mvt. I, mm. 1-2

此雙簧管奏鳴曲,同為悼念逝去好友之作,為 1962 年紀念已故好友 Prokofiev

(普羅科菲夫)之作,屬於同樣性質與功能的奏鳴曲。

到了第 3、4 小節,突然急轉直下出現一連串快速三十二分音符的音型,由原 本規律的節奏變成“極自由”(très librement)的彈性節奏;力度(Dynamic)變 化也從第 1、2 小節的最弱音(pp)轉成強音(f);並從垂直的織度上,由只有單 簧管的獨奏,到加入鋼琴四聲部的和弦,造成單一線條突然接到五個聲部,產生

薄到厚的織度變化。鋼琴和絃加入之後,並沒有複雜的後續發展,而是以單純的 和聲長音以加強厚度上的效果而已,並且採用以踏板延音的方式,讓此和弦自然 消逝,如譜上所示(laissez vibrer)。14參譜例 4- 3。

譜例 4- 3: Mvt. II, mm. 1-4

第 3、4 小節一開始前二拍的快速音,是以鄰音式的音型動機為基礎的,15這 個動機至再現部之後的尾段(codetta),於第 71 小節會再出現一次。

在詮釋上:第 1、2 小節要照拍號與節奏,規律的吹出緩慢的速度,進行到第

2 小節的最後一個音符 f2時,此為一個句尾的長音,以一拍半的連結線做收尾及 延長,在此作者並不做整小節的滿拍,而預留了一個短小的空間八分休止符,是

14 法文。原為使之震動,此為自然消失之意。

15 鄰音,原文為 auxiliary tone,又稱助音,為和聲外音中的一種,用來裝飾一個主要和聲內 的音,與此主要音相差一個半音或一個全音。當此鄰音低於主要音半音時,它便具有臨時導音的性 質。

別有用意的,為了預備進入突如其來又截然不同氛圍的第 3、4 小節,這一個看似 毫不起眼的八分休止符,剛好分開了二個不同氛圍的樂句,為接下來直轉而下的 情緒,劃分清楚的界線,並為了新的句子,提前做一個預備、一個令人期待的空 間,因此在演奏時絕對不能忽略而吹了滿拍。

第 3、4 小節強而有力的三十二分音符下方,註明了“極自由”(très librement)

的術語要求,所以在速度上可以作稍慢到急速的演奏;而第一音的突強重音

(accent),要奏出與前二小節不同的強弱對比,產生和第 1、2 小節強烈鮮明的 對比差異(dynamic contrast);此重音(>)放在 G上方,像和聲外音的倚音產 生不和諧的效果,在演奏時需特別強調一下。第 3 小節的二次快速鄰音群中,有

奏旋律;及第 1、2 小節極小聲緩慢又間距較大的音程結構,到第 3、4 小節大聲 及二度音程結構的旋律;二者迥異的差異性,在第二樂章一開始的短短四小節中,

即顯現出強烈的對比張力;有如作曲家接到好友的噩耗,晴天霹靂般的情緒,藉 由其優異的寫作技巧揮毫於音符之間。演奏者須在音樂性、音色、技巧等能力上,

盡其所能的發揮和詮釋。

II. mm. 5-10 小節

前奏的第 II 部分共有六小節,自第 5-10 小節,正式進入了規律的 3/4 拍的節 奏型態,和第 I 部分極自由又具戲劇性的風格形成強烈對比,好像剛從惡夢中初醒,

回到了真實的生活,卻仍縈繞在悲傷的思緒當中。另外,前奏六小節中,第一次 出現的附點音型(第 5、第 8 小節),將預告了接下來呈式部第一主題的複附點節奏 素材。主旋律在連續四分音符規律的爬行一小節之後,接著停在附點節奏動機的 素材中,形成一個小樂句,如此進行了二次,形成四個小節的大樂句,音型呈現 出一上一下的拱型式樂句。參譜例 4- 4。

譜例 4- 4:Mvt. II, mm. 5-8

在詮釋上:隨著這拱型樂句,做音樂的起伏、及力度的收放;從第五小節的 最弱(pp),向前推進至第七小節,拱型的最高點單簧管的 E 音的中弱(mp),然 後順勢漸弱至第 8 小節做收尾。鋼琴的部分,雖然整個音量要求比單簧管多一倍,

從弱(p)開始推進,但由於在音域上,鋼琴部分仍比單簧管低,以及單簧管音色 較鋼琴具穿透力的關係,所以在聽覺上,並不會奪取單簧管主奏的前景(foreground)

16的地位。整體的聲部上,此時鋼琴的右手聲部代表著中景(middleground)的地 位,所以須比左手力度稍強的彈奏。鋼琴的左手低音聲部,有一個固定節奏型,

節奏出現切分音的結構,並以半音關係來回進行著,二小節循環一次,具有不安 定的氣氛,在聲部地位中,扮演著背景角色( background),類似頑固低音的型式,

因此需以穩定、平均的彈奏。參譜例 4- 5。

譜例 4- 5: Mvt. II, mm. 5-8

由於此曲的前景(foreground),大多是在主旋律角色的單簧管聲部,中景

Foreground

Background Middleground

1 2

(middleground)與背景( background)的地位,在全曲的聲部中,輪流的互相交替,

而連續進行的八分音符 …,不管輪到哪一個聲部,都是當背景的角色,

也是持續音樂前進的一個重要地位。此第 5- 8 小節的音樂素材,將成為接下來呈 式部第一主題的主要素材;其中附點節奏動機,在第 11 小節開始的第一主題,則 發展為更緊湊的複附點節奏動機。

接下來的二小節為銜接句,單簧管聲部休息,前景(foreground)的主旋律輪 到鋼琴的最高聲部,為了銜接到下一段落,以下行的音階方式 D-C-Bb-A,連接至 呈式部第一主題的 G 音,並交給單簧管以 a1的音進入。

2、呈式部(EXPOSITION),mm. 11-24,8+6 小節的樂句:

I. 第一主題:I. mm. 11-18。

承襲上一段所提之前奏主題的題材,呈式部以三個四分音符加一個二分音符 的上行及複附點節奏型為主的素材,疊層了三次,至最高點 G 音之後再下行收句 尾,這樣組合成八個小節的一個大拱形樂句,成為第一主題。第 11 小節(très doux

mèlancolique)的法文術語為極輕且悲傷的旋律之意,表示除了最弱( pp )的要求之 外,也要吹得很輕及悲哀,如一縷炊煙裊裊聲起,緩緩帶出對於好友的哀悼之情。

參譜例 4- 6 。

譜例 4- 6: Mvt. II, mm.11-18

此時的鋼琴部分,為營造出一種持續且穩定的氣氛,雖然是弱音,但出現用 很多的踏板(beaucoup de pèdale)的法文術語,用以增加音色上的變化及厚度感。第 一主題的拱形式樂句,不像前奏主題的一樣單純,只呈現一上、一下的方向;第 一主題的上行有三次往上的層次,鋪陳致第三次為最高點,到第四次才落下收尾,

這樣的拱型樂句更具張力,每一次都為最高點儲備能量,因此建議詮釋出三次不 同層次的力度,到第三次為最強。鋼琴的部分,除了採用很多的踏板增加音色的 厚度之外,建議彈出八分音符節奏的流動感,並隨著單簧管的強弱做變化,彈出 四次不同的層次。

1 2

3

複附點動機

4

以下列出第二樂章每段所用到的複附點節奏動機:參譜例 4- 7,a、b、c、d。

譜例:4- 7

a、Mvt. II, Introduction mm.4- 8

b、Mvt. II, Exposition mm.11- 18

c - 1、Mvt. II, Middle Section mm.25- 30

Exposition Exposition

Middle Section

c - 2、Mvt. II, Middle Section mm.31- 46

d、Mvt. II, Recapitulation mm.47- 70

現時,以較平穩式的一個附點節奏方式出現,爾後每一次出現時,均使用複附點 節奏型,都代表著一種更加掙扎、痛苦的氛圍,演奏時須把音樂的情緒表達出來。

此複附點節奏動機,後來也運用到較晚完成的第一樂章,在第一樂章中段的 第 78-104 小節,及浦朗克晚年所寫的其它三首木管奏鳴曲中。如 1956 年先完成的

《長笛奏鳴曲》,採用附點加三十二分音符的素材,在其中段第 73- 98 小節的使用;

1962 年完成的《雙簧管奏鳴曲》第一樂章的整個中段第 48- 53 小節,整段複附點 的旋律題材,(可參譜例 3- 29:a);所以複附點的節奏動機,儼然成為浦朗克的木 管奏鳴曲中的主要素材與特色之一。

II.第二主題 mm.19-24,音階式的快速音(g 小調的旋律小音階上行)所構成。

這六小節雖為第二主題,但卻像第一主題的答句。因為第二主題的快速音在 迅速的上行到達最高音後,隨即由高點走到低點,因為速度很快,並且上行的時 間只有一拍即下行,以整句來看,並不能算是一上一下的完整拱形樂句,而是半 個下行的拱形樂句;在和聲上,第一主題的結尾最後一音,在鋼琴部分為 D 音,

像是 g 小調的屬音,接到第二主題的單簧管一開始的 G 音快速音,即 g 小調的主 音,所以從和聲上的關係來看,屬音到主音的樂句,形成一問一答的樂句,所以 第二主題在這裡為第一主題的答句。參譜例 4- 8。

譜例 4- 8: Mvt. II, mm.19- 24

整個音樂由第一主題一開始,以最弱(pp)的音量走到這裡,進入了張力最 大之處;快速音的節奏,造成了織度上更加緊密,第 19-24 小節在力度上也以強而 有力的大聲(f)呈現,並且以同樣的音型樂句重複了二次,強調這個突然快速音 群突兀的特色,到了句尾第 24 小節才以弱音(p)收尾。

第 19 小節六十四分音符的快速音,其素材動機是從第一主題的第 15-16 小節 的 a1-a2一個八度的音程擴張而來,但在第二主題則擴充為 a-a2二個八度上行,並

第 19 小節六十四分音符的快速音,其素材動機是從第一主題的第 15-16 小節 的 a1-a2一個八度的音程擴張而來,但在第二主題則擴充為 a-a2二個八度上行,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