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樂章 Allegro un poco maestoso

第三章 樂曲分析與詮釋

第四節 第四樂章 Allegro un poco maestoso

終曲:莊嚴的稍快板(Finale: Allegro un poco maestoso)

第四樂章為整首作品最早完成的樂章,亦為此作品最輝煌的部分。曲式一直以來具

當時著名的評論家漢斯立克(Eduard Hanslick, 1825-1904)曾描述此作品給他的感覺:

在舒曼的升F 小調奏鳴曲中,慢板樂樂樂樂章是無可比擬的優美,可說說說是理理想的典範。另 一方面終樂樂樂樂章則是擁有壓倒性的令令人眼花撩亂亂之魄力力。縱使聽者對此曲子已經是非 常熟悉,也不不易易跟得上音樂樂樂樂行行進之腳步。甚至有時還會猜想演奏者到底彈了了些什什麼。

24

23 Op. cit., Niecks, pp. 180. (The Finale is extremely original. Nevertheless, however logical the course of the main ideas, and in spite of the rapture of the peroration, the general effect of this piece is often broken up, interrupted. Perhaps the length of the developments contribute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whole.)

24 Eduard Hanslick, Hanslick’s  Music  Criticisms, trans./ed. Henry Pleasant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50), pp. 230. (In  Schumann’s  sonata  in  F-sharp minor the slow movement was ideally beautiful- an incomparably transfigured image. The Finale, on the other hand, was overwhelmed in such a manner that even listeners thoroughly familiar with it were not always able to keep pace and were often left to guess what he had actually played.)

以下列舉筆者參考兩篇論文所分析之第四樂章架構,一為林伶美於1999 年第 64 期

《藝術學報》發表的〈舒曼升F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11 之研究:影響舒曼創作之因 素及作品中創作新義的探討〉;其二為洪巧如於2006 年發表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 文〈舒曼《第一號鋼琴奏鳴曲》之詮釋與探討〉;最後筆者綜合前人研究資料與第四樂 章情緒術語的轉折提出自身觀點,表列分析如下。

表九 林伶美 第四樂章架構分析表 尾奏(Coda) 397-end virtuosity passage F#

表十 洪巧如,第四樂章架構分析表

化的輪旋奏鳴曲式-即 A(呈示部)-B(發展部)-A(再現部)-B(發展部再現)-Coda(尾奏),與表

minor  /C  major  →Eminor(D# minor)/F# major(可參閱第二章第二節)。a 段的 16 個小節 中,以調性來區分,可對分為兩句,屬雙重調性關係,兩句的開頭皆為小調音響,到終 止式時,均以大調的完全終止來結束樂句,藉此來模糊調性。前句和聲較縱向、以厚重 的和弦進行,力度 ;後句較屬於橫向流動的音型,力度由 p 開始,隨著織度擴張朝 終止式前進,以力度 結束。

譜例三十四:第四樂章,第1-16 小節

第17-24 小節為 b 段,帶有轉折的意味,第四樂章共有三個 b 段,在調性上扮演重要轉調

角色,尤其是三全音轉調關係。三個b 段之調性關係如下:A minor -E major →E minor –A

major →A minor- E♭ major- C major。在 b 段的八小節中,每個小節第三拍的切分節奏,皆於

正拍有重音記號,並標示須強調此節奏(marcato)(譜例三十五);於第 21-24 小節,上聲部加入

力度 f 的附點二分音符長音,以級進下行的方式製造和聲變化,以此轉調至第 25 小節的降 E 大

調五級。詮釋上,須留意句尾漸弱並漸慢(riten.)與下一段落的力度銜接與速度對比。

譜例三十五:第四樂章,第17-24 小節

呈示部第二主題群,以表格九的c1 樂段為例,右手以級進旋律線輕柔的彈奏,有 如棉絮般溫柔飄逸的感覺,左手伴以三拍子的韻律,此節奏型在第四樂章以不同形式頻 繁使用。舒曼在此標示為精緻纖細的風格(delicate),演奏者除了展現右手線條流動感之 外,亦要兼顧作曲者標記的細微表情記號( ),以及整體三拍子的律動感。另筆者在練習 時,亦以跨小節的思維詮釋此三拍子律動,此法可協助音樂更容易往前流動,可參考譜 例三十六所框起之處。

譜例三十六:第四樂章,第25-32 小節

33-38 小節為 d 樂段,標示為有表情的(espress.),以橫向級進的旋律線條為主,

應留意三拍子的律動與聲部之間的銜接,主旋律遊走在內聲部與外聲部之間,最後匯流 至兩個八度齊奏,左手加入和聲音以支撐和聲厚度,音域擴張並突慢(riten.)漸弱,旋即 再回到原速。

譜例三十七:第四樂章,第33-38 小節

第43-49 小節為 c2 樂段,級進旋律線與半音進行為其特色,織度增厚,力度增強至 ff,音響漸豐厚,每一個正拍皆加註重音記號,左手動輒十度的和弦若無法同時彈下,

須以精確快速的琶音執行,可將重心放至左手拇指,較好施力以達突強效果(sforzando);

於短暫的八分休止符後,第46 小節起以相對神秘的力度中強,開始準備醞釀 a 段再現,

以兩階段的漸強,並分別於第47、49 小節的第三拍標示重音,累積張力與力度,迎向 第50 小節的 a 段輝煌再現。

譜例三十八:第四樂章,第43-49 小節

第86 小節,亦為切分節奏型,力度普遍為 ,應強調左手三拍子的韻律,可藉由 手勢的弧度來克服大跳的技巧;此段落可視為第98 小節前的準備,除了需有平穩、輕 柔的觸鍵,也可輔以弱音踏板來營造氛圍與改變音色,在力度弱的樂段表現細膩而多變 的聲響;自第 91 小節起,連四個小節強調第二拍,藉此將音域移低一個八度;於第 99 小節起標示為溫柔甜美的(dolce),此處應放開弱音踏板,展現較明亮的音色。

譜例三十九:第四樂章,第86-98 小節

第99 小節起,力度為 ,運用明亮的音色詮釋此段以五度循環為支撐的優美旋律;

並須運用雙手交叉彈奏的技巧,同時應注意大跳之間的連接,避免拇指重音產生旋律斷 層;使用重複音D,造成音響上不和諧音程的撞擊,此時踏板的切換尤須留心,可選擇 於每拍第一拍踩之外,亦於第三拍連結線之處,快速切換,第99 小節和聲有 2 度不和 諧音,Breitkopf 版的標示此處不踩踏板,筆者試過兩種方式後,傾向此處以踏板切換,

可避免音響流於混濁,亦可協助音樂往前流動。

譜例四十:第四樂章,第99-105 小節

107 小節起,速度越來越快(accel.)、音域愈寬廣、彷彿不斷累積能量以達下一段 小尾奏(codetta)的炫麗高潮,需掌握內聲部的持續音 E 與級進上行的線條交錯進行,以 穩定速度不致紊亂。針對左手十度和弦的技巧克服,受限於演奏者手掌的大小,應顧全 低音的級進線條,上聲部僅需在和聲內輕輕帶過,不突出;切勿因左手大跳而干擾右手 的節奏,此段落應強調每小節的正拍,若是將左手第107、108 小節的開離和弦分開彈 奏則易顯破綻且略嫌凌亂。第115 小節起,以迅速華麗的(brilliant veloce)連續突強

(sforzando、rinforzando)和弦營造燦爛絢麗的音響效果,並持續維持力度 。此段落的 觸鍵需集中且確實,尤其在最高音(top note)的聲響應俐落清亮。

譜例四十一:第四樂章,第107-123 小節

第126 小節起,回到原速,以兩小節為單製造強烈的力度對比( ),以 二度、三度、六度的密集和聲、級進旋律與強力的八度重音(sforzando)為素材,時值皆 為穩定的八分音符或四分音符。第134 小節起,以一小節為一大拍,左右手快速的十六 分音符銜接,力度從 至 ,須注意重音位置與音型走向使其有切分音之感。

譜例四十二:第四樂章,第126-136 小節

第142 小節起,技巧性樂段,右手需以單手控制兩個聲部的比重,並凸顯上聲部的 附點節奏 ,左手連續級進下行跳音,上下聲部以反向進行表現了鋼琴高低音域間豐富 的音色,以兩小節為單位,到達力度 後立即回到力度 的密集和弦繼續反向發展。

譜例四十三:第四樂章,第142-145 小節

至149 小節,音域愈高且情緒愈激昂,運用雙手交叉之技巧,需留意左手拇指的旋 律音與橫越右手的高音之音色應清亮勿急躁;至153 小節起,左右手以相隔兩個八度之 距離同音齊奏半音級進動機,於第156 小節標示漸弱(poco a poco decresc.),但須留意此 段不適合再漸慢,下個段落即是和緩且速度較自由的樂段(ad libitum),應有所區別為宜。

譜例四十四:第四樂章,第149-158 小節

第159 小節起,力度 ,此段在速度與裝飾音的處理上皆可較自由(ad libitum),雙 手接應完成像風鈴似的裝飾奏,風格單純的(semplice)單旋律線條及簡單的三和弦伴奏,

為進入澎湃過門樂段前的單純寧靜,在第166、168 小節各有第一拍突強的裝飾奏,於 首拍同時彈下並於一小節內漸弱,應留意四十八分音符裝飾音之收尾。

譜例四十五:第四樂章,第159-173 小節

第174 小節起,以力度 的低音持續顫音,第176、178 小節每拍的第一音突強 (sforzando)以及後半拍八分音符上的重音記號(>)製造節奏認知上的混淆;密集和弦的堆 疊與音域擴張,營造緊湊的張力,為再現部前的過門樂段。

譜例四十六:第四樂章,第174-185 小節

381 小節起,為尾奏樂段,第五次出現的 a 段,力度為 fff 到達全曲力度最強,

調性走到升F 大調,緊接著第 397 小節的尾奏。

譜例四十七:第四樂章,第377-386 小節

譜例四十八:第四樂章,第397-411 小節

尾奏以平行八度的齊奏方式奏出,四小節後左右手應答般奏出主要節奏型,須注意 力度上的銜接,並不斷加速至第407 小節熱情如火(con fuoco)的段落,每小節第一拍重 音使演奏者可以一小節一大拍為思考脈絡,並適時於弱拍時放鬆肌肉,避免長時間繃緊 而疲乏;至第422 小節,移至中低音域,力度收為 ,標示為如撥奏般(quasi pizz.)輕巧 且安靜的(tranquillo)跳音,至第 429 小節,以圓滑的語法堆疊和聲,於第 433 小節漸慢 漸弱(smorz.)後,風雲再起,以標示熱情洋溢的(con passion)往前行進;至第 438 小節,

以力度 平行八度的齊奏下行並瞬間轉為最後一波 的級進上行音形,開始堆疊累積,

此段的密度更加緊湊(string. molto)、織度加重、音域大跳,以重音記號為八度的齊奏製 造出更為磅礡的聲響,使尾奏樂段技巧益發困難,考驗著演奏者體力、耐力與意志力,

但也更顯現出無與倫比的氣勢,彷彿再度呼喊克拉拉的五度動機,清亮如鐘聲般的音響,

像是回顧、反思、傾盡全力的吶喊,永恆留在燦爛的瞬間。

譜例四十九:第四樂章,第420-427 小節

譜例五十:第四樂章,第428-441 小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