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策略規劃相關理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6-5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策略規劃相關理論

(一)定義

策略規劃源自於軍隊之戰術應用,而企業組織利用策略規劃分析組織競爭力,研擬 未來發展方向已做出最適合之經營管理決策。在這激烈環境,對於經營管理須妥善規劃 才能創造最佳經濟價值(陳世達,2004),如表 2-15 則是有關策略規劃的定義,專家學 者皆有不同見解。

表 2- 15 策略規劃之定義

學者 定義

Chandler, A.

(1962)

策略乃是企業基本長期目標的決定,以及實現這些目標所需採取的一 連串資源分配合行動方案,以達成該長期目標。

Ansoff, H. I.

(1965)

策略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提供企業經營方向,並引導企業發覺機會的 方針。

Newman & Logan (1971)

企業策略首在確認所要針對之「產品及市場」的範疇,使祖之取得相 對優勢;其次,策略需決定企業如何由目前狀態達到所期望的結果,

其具體步驟如何,以及如何衡量最後成果,策略是確認企業範疇與決 定達成目的的方式。

Kotler, P.

(1976)

策略是一個全盤性的概略設計,企業為了達到其所設立的目標,需要 一個全盤性計畫,策略就是一個融合製造、行銷與財務等功能所擬定 之作戰計畫。

Haner, F. T.

(1976)

策略是一個步驟與方法的計畫,為了完成目標所設計的一套步驟與方 法就是策略,其中包括兩大要素:(1)協調分配公司中的成員與資源,

與(2)實施的時間排程。

Glueck, W. F.

(1976)

策略是企業為了因應環境挑戰所設計的一套統一的、全面的與整合性 的計畫,以進一步達成組織的基本目標。

McNichols (1977)

策略是由一系列的決策所構成,策略存在於政策制定程式中,反映出 企業的基本目標,以及為達成這些目標之技術與資源分配。

Quinn (1980)

策略是一種能將組織主要目標、政策和行動順序整合在一起的型態或 計畫,一個良好的策略能將組織的資源加以引導與配置為獨有且可行 的態勢,而此態勢乃基於組織相對之內部能力與缺點,且能夠預測環 境之改變與對手之臨時行動。

McDonnell (1990)

策略是指導組織行為的一套決策規則,包括四類獨特的規則:

1. 組織目標:衡量現在及未來績效的指標。

2. 事業策略:發展企業與外在環境關係之規則。

3. 組織觀念:建立企業內部關係與程式的規則。

4. 營運政策:管理每日事務的規則。

Barney (1997)

策略乃是一種資源配置的型態,能夠讓企業維持或改善他們的績效,

一個好的策略能夠利用企業本身的強勢並且避免或固定助若是來抵 銷威脅並開發出機會。

吳思華 (1998)

策略至少顯示了以下四種意義:評估並界定企業的生存利基、建立並 維持企業不敗的競爭優勢、達成企業目標的一系列重大活動、形成內 部資源分配過程的指導原則。

資料來源:陳玫孜,2006

(二)特性

隨著環境變遷及科技發展,隨時都有競爭者出現,須以長遠的眼光來規劃才能獲得 優勢,於是競爭策略轉為合作,聯盟觀念大為發展。莊翰華(1998)提出策略規劃應具 備五種特性:

1. 未來性-評估環境趨勢及本身資源,選出適合自己發展之方向。

2. 程式性-是一種整體性、整合性、邏輯性及系統化之程式。

3. 結構性-構成體系之一系列計畫,彼此間各具特性但相互關聯。

4. 連續性-有效且適切配合因應變動中之環境。

5. 哲學性-使組織成員與組織目標建立關連,化解矛盾與衝突。

策略規劃之目的在於組織未來發展之方向,如何在環境及條件分析與策略建立清楚 之邏輯關係,可從策略規劃之價值說、效率說、資源說、結構說、競局說、統治說、互 賴說、風險說及生態說等九個本質來切入思考,如表 2-16 所示(吳思華,1996)。

表 2- 16 策略規劃之本質分析

本質 主要論點

價值說 ● 連結價值活動,創造或增加顧客認知之價值。

效率說 ● 配合生產與技術特性,追求規模經濟及範疇經濟,以降低營運成本。

● 發揮學習曲線效果,獲取成本優勢。

資源說 ● 經營是持久執著之努力。

● 創造累積並有效運用不可替代之核心資源,以形成策略優勢。

結構說

● 獨佔力愈大,績效愈好。

● 掌握有力位置與關鍵資源,以提高談判力量。

● 有效運用結構獨佔力,以擴大利潤來源。

競局說 ● 經營是一個既競爭又合作的競賽過程。

● 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統治說 ● 企業組織是一個取代市場之資源統機制。

● 合所有之事業夥伴建構最適當之關係,以降低交易成本。

互賴說 ● 企業組織是一個互相依賴之事業共同體,彼此間應建構適當之網路關係。

● 事業共同體應共同爭取環境資源,以維繫共同體之生存。

風險說

● 維持核心科技之安定,促使效率發揮。

● 追求適當之投資組合,以降低經營風險。

● 提高策略彈性,增加轉型機會。

生態說

● 環境資源主宰企業組織之存續,應採行適當之生命繁衍策略。

● 建構適當之利基寬度,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盡量調整本身狀況和環境同形。

資料來源:陳世達,2004;蔡佩雯,2001

二、策略規劃之方法

策略規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特點在於透過系統性的分析方法(Syseematic Approach)來確認該組織發展條件及方向,來達到目標的策略方案。而策略規劃有許多 應用方法,包括 SWOT 矩陣分析法、專家意願法及問卷調查法等,以下則針對 SWOT 矩陣 分析法及問卷調查法做比較說明。

(一) SWOT 矩陣分析法

Weihrich(1982)提出之 SWOT 矩陣分析法,其最重要部分在於評估組織內部環境 所擁有的優、劣勢,外部環境所面臨之機會、威脅,及衍生出關於組織現況之吸引力和

所需求的適當目標與因應策略。即以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機會、威脅的策略配對

(Matching)分析方法,結合內外環境因素等情勢條件做交叉模擬分析,以發揮優勢、

掌握機會、克服威脅、彌補劣勢之原則為基礎,來研擬各情勢下之配套策略。其配對原 則如表 2-17 所示:

表 2- 17 SWOT 矩陣分析配對原則

內部因素

外部因素 內部優勢(S) 內部劣勢(W)

外部機會(O) SO 策略 善用優勢利用機會

Maxi-Maxi 原則

WO 策略 克服劣勢掌握機會

Mini-Maxi 原則 外部威脅(T) ST 策略

利用優勢避免威脅 Maxi-Mini 原則

WT 策略 減少劣勢避免威脅

Mini-Mini 原則

資料來源:Rober,1993

(二) 問卷調查法

問卷是目前蒐集資料最常用的方法,是研究者用來資料蒐集的一種技術。一般調查 研究之問卷可分為「結構型問卷」與「非結構型問卷」,結構型問卷可讓受訪者依據研 究者所設計的問卷格式進行作答;非結構型問卷則是讓受訪者自由回答(楊國樞等,

1994)。

問卷設計原則須要使人能清楚明白其意義,不要使用複合句、避免使用全稱性的字 詞(如全部、經常…等)、雙重否定的語句、應迴避一些假設性及猜測性的語言,而使 用大家的日常用語(洪武詮,2004)。另外,問卷設計或調查時應秉持學術中立的立場,

應力求客觀公正、無私心的偏袒,問題應盡可能避免使用引導性、暗示性及傾向性的語 詞,忠實的登錄資料,以便於資料的處理和分析。問卷設計基於許多文獻和專業人員之 意見來設計完成,之後應進行測試,綜合受訪者的建議,再審慎的檢討改進,針對缺失 部分修正,其內容期望能提高信度和效度,獲得更精確之研究成果(洪武詮,2004)。

(三) SWOT 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之比較

根據上述可發現 SWOT 分析法主要是調查現況後,以主觀性的角度來擬出策略;而 問卷調查則是依據調查結果來決定策略,因受訪者所抱持之意見較為客觀,研究者根據 此所做出的策略也較客觀性,因此將二者分析方法之優、缺點列於下表 2-18 所示:

表 2- 18 SWOT 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之比較表

方法 優點 缺點

SWOT 分析法 瞭 解 組 織 之 影 響 因 素 與 競 爭 地 位,以提升競爭力,強調執行面。

規劃人員立場易受外界影響,傾向 主觀分析。

問卷調查法 藉 由 受 訪 者 的 答 案 所 得 出 之 數 值,做為策略客觀性之依據。

問卷期間耗時較長,並須注意數值 的精確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小結

根據文獻所得知大多策略規劃是採用 SWOT 分析來研擬其策略,但 SWOT 分析是透過 實地調查及訪談所得出其優劣勢、機會威脅等條件,藉由這些條件所寫出的策略會較為 主觀;而問卷方式,無論是遊客問卷或專家問卷皆是採數值進行統計,藉由這些數據來 建立策略之客觀依據。因本研究想以客觀的角度來研擬出策略,故本次研究將採用問卷 方式來得到客觀的策略標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6-5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