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分析

第四節 節奏分析

一首作品包含曲式、旋律、和聲外,還必須擁有掌握樂曲生命、律動的「節 奏」,若缺少了節奏就如同缺少骨骼的人體,只剩下分辨不出是何種生物的脂肪 和五臟六腑。因此,要成為一個美麗、有曲線的人,就必須擁有完美的骨架支撐,

就如同音樂必須有完美的節奏呈現一樣。現代的作曲家創作作品,常常追求創新、

多變,因此常使用複雜、變化多端的節奏和拍號,多以單拍與複拍交錯、變態拍 子或破壞節奏律動…等方式,打破傳統單一規律地節奏型態,試圖將器樂演奏的 難度提升至更高的層次。為了解現代作品的創作內容,須將節奏與拍法的運用充

分的分析並了解,才能真正的掌握作曲家賦予作品何種生命色彩。關迺忠在《風

【譜例 51】210~213 小節

【譜例 52】353~357 小節

【譜例 53】327~330 小節

【譜例 54】128 小節

二、弱起拍的運用與重音位移

在預覽整首樂譜的節奏後,可明顯的發現,作曲者大量地使用弱起拍,尤其 是在 B 樂段的慢板以及運用副部主題發展的段落。弱起拍的運用使得旋律的重拍 出現在前一拍的伴奏或是主奏的下一個小拍上,而這樣的安排使得演奏者必須特 別的安排弓法及弓段的使用。以下舉 B 段片段旋律來探討(見譜例 55),從樂譜上

可看到,其每一小句旋律皆以弱起拍開始。

【譜例 55】66~88 小節

此外,作曲家還使用了「重音位移」的節奏(破壞原有的律動重音),就如同 他在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金華》中所用的手法,黃湞琪於〈關迺忠二胡協奏曲

《追夢京華》之研究〉一文中提到:「……如第一樂章第 33~38 小節所示,關迺忠 在 12/8 之中,還加上的許多休止符及連結線,使得重音被延遲到下一個小拍上,

而不在原本的邏輯重音之上,也因此與伴奏的重音交錯開,形成重音位移有節奏 交錯的效果。」46樂曲旋律中,運用了連結線,使得旋律的重音有延遲的效果,以 下從 A、B、E 段落中各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見譜例 56、57、58)。

46 黃湞琪,〈關迺忠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39。

【譜例 56】26~30 小節(A 段)

【譜例 57】66~69 小節(B 段)

【譜例 58】205~208 小節(E 段)

小結

於本章節的樂曲分析中,可以發現作曲家在創作作品時,有屬於自己的創作 風格,在創作理念及創作手法也有自己較常使用的部分,筆者歸納出下列的手法 為作曲家於本研究的作品《風雨思秋》及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中皆有使 用,其創作理念如本章一開始所提到的「以傳統為根基並借鑑西方」;創作手法 則為節奏分析中所提及的「低音二度進行」、「縱向的交錯節奏」及「重音位移」。

此外,筆者還認為作曲家受學習背景的影響,在創作上常以「中西合併」為主,

將中國的古琴素材、調式和音階融合西方的樂曲曲式及創作手法,使其成為含有 東方民族味的協奏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