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精熟學習相關研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35)

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是 Bloom 在 1968 年提出的觀念。Benjamin S. Bloom 為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但精熟學習的概念,最早來自於 John Carroll 在 1963 所提出異於 傳統的學習概念;Carroll 認為教學應該注重在不同的學生學習相同的教材,所需的時間 是不等長的;這樣的看法與傳統的概念是對立的,傳統教學係對所有學生皆給予相同的 學習時間。

Bloom 收受 Carroll 的影響,進ㄧ步提出精熟學習的觀念;這個觀念主要是以時間 本位設計的教學方法,他認為教學者只要調整教學方式,給學習者適當的教學品質和分 配足夠的教學時間,大部分學習者都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Bloom 預估採用精熟學習的班級大約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學生都可達到精熟學習的 目標。

精熟學習的要項可分為:[53]

1. 確認明確學習目標與細分學習單元 2. 實施形成性測驗(formative tests) 3. 充實性與補救性的教學活動 4. 總結性評鑑(Summative evaluation) 如圖 10、

32

圖 10、精熟教學的過程:參考 Thomas Guskey(1985) (林生傳,2000,p.160[63])

精熟學習主要優點有:[70]

1. 清楚指出要學習什麼,以及如何評量之。

2. 學生擁有足夠的時間及學習情境,減少在競爭氣氛下的緊張壓力及情緒障礙。

3. 評量學生的進步,且提供正確的回饋或補救。

4. 檢驗是否已經達成最終的學習標準。

5. 強調只要給學生學習機會和時間,學生就可以學的很好。

凱勒個別化教學理論(P.S.I)

凱勒個別化教學理論,係以學習者自學為主,並由學習者決定速度(learner-paced)。

這一類通常被應用在大學階段的教學上,所以可以稱為「個人化教學系統」[65]。

凱勒的教學理論主要來自下列 3 種:

1. John B. Carroll(卡羅)的「學校學習模式」理論,1963:

學生所達的學習程度=

ƒ

[實際所花的時間 / 真正所需時間]

Carroll 進一步提出影響學生實際所花時間及真正所需時間的各種因素;他認為影響 這二項因素與學習者的特質及教育特質有關,因此 Carroll 的公式可化為:

第一單 元教學

下一單 元教學

形成性 測驗

補救 教學

第二次形 成性活動 充實型活動

33

學習的程度=

ƒ

[(毅力+學習的機會)/學習的速率(性向)+(教學的品質+了解教學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速率是指在理想的教學情境下學習某項教材所需時間。

教學品質高,學生易了解,則費時少。

教學品質不高,學生不易了解,則費時多。

所以教學品質及學生了解能力決定了學生的學習速率。

2. Benjamin S. Bloom(布魯姆)的精熟學習理論,1968:

布魯姆的精熟學習法(Learning for Masterty,簡稱 LFM),係採用團體教學,並由教 師決定進度,這一類主要應用在中小學階段。

3. B. F. Skinner(施金納)的增強原理:

Skinner 認為,增強原理是強調行為的改變是依據行為所產生的「反應」或「後果」

而定。凱勒本人曾指出有 7 項行為的增強原理對他的教學模式主張有影響:

(1) 行為是透過增強或獎勵而習得或強化。

(2) 己經習得或強化的行為會因為增強的終止而減弱或消滅。

(3) 懲罰會減少行為再發生的次數。

(4) 當行為在某一刺激的情境中被增強,但在另外的情境中被減弱時,個體的行為 即可被控制。

(5) 造成增強或懲罰行為的「刺激」本身具有獎勵或懲罰作用,稱為次級增強物。

(6) 有些次級增強物又可增強人類行為,故可稱為類化增強物。

(7) 行為的反應在刺激情境不變時仍會在某些層面加以改變。[65]

個人化教學系統包含七要素:

1. 學生自我控速(Self-pased) 2. 單元考試和複習考試

3. 精熟標準:學生必須通過單元考試才算達到精熟標準,若未通過則需反覆重新學習 該單元後再考試,直到通過後才能繼續學習下一單元。

34 4. 立即回饋

5. 助理制度:除了擔任客觀的評量者外,還可一對一的學習指導並回答各項問題。

6. 書面資料

7. 講述和展示:凱勒的目的主要為激發學生的動機及興趣,不是用來提供該科的內 容,因此,講述和展示內容不列入考試的題材。

表 1、凱勒教學模式 PSI 與布魯姆精熟學習法差異表(LFM) [65]

教學模式 區別項目

凱勒的教學模式 PSI

布魯姆的精熟學習 LFM

熟練標準 100﹪ 80-90﹪

學習進度 由學生自行決定。 由教師決定進度。

教學方式 完全是由學生依據教材個別學

習。

是由教師進行團體教學。

單元考試 學生自認熟練時,即可個別參

加,考完由助理立即評分,並告 知是否通過。

所有同學在同一時間參加,考 完可由學生按標準答案自行 評分。

成績評定 由單元考試及期末考試來決定,

前者佔 75﹪,後者佔 25﹪,大多 數人得 A 和 B,少數得 C 和 D 以下。

最後的成績是由期末考試分 數決定,如果得分超過預定之 精熟標準者,即得 A,大約有 80-90 人得 A。

適用對象 大學 中小學

有學者將精熟學習理論在電腦輔助測試系統上加以應用[6],也有將精熟學習精神應用 在網絡評估管理系統上( nams )。[39]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3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