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乘客預約與車輛派遣系統之開發與測試

6.2 建議與後續研究課題

本論文的成果仍屬於初期研究的階段,距離系統實際上線與運作仍有很大的努力空 間。茲提出相關建議與後續研究應注意的相關課題如下:

一、本研究回顧國內相關法規與辦法後發現,國內目前相當缺乏副大眾運輸或需求回應運 輸之法規,導致無法順利發展與推動DRTS 系統於國內運作。因此建議交通部應積極 檢討現行有關大眾運輸的相關法規,重新界定出副大眾運輸或需求回應運輸之法律定 位,並研提其監理管制法規。

二、長期而言,高齡者的DRTS 營運方式應與國內其他社會福利機制相結合(例如復康巴 士),並共享相關設備資源(人力、車輛、派遣系統),以及建立一套完整的收費標準、

財務制度及補貼機制。

三、在電腦輔助車輛派遣方面,必須加強使用者介面的設計與開發,使其操作流程更加簡 單與方便;此外,由於各種DRTS 系統的營運方式不盡相同,如何配合各種 DRTS 系 統開發出適當的電腦輔助車輛派遣系統,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四、由於DRTS 的定位係作為輔助大眾運輸不足之服務系統,未來應考慮與當地的大眾運 輸系統進行有效整合,以達到無縫運輸的目標。除了服務高齡者外,DRTS 系統上有 其他的功能,例如社區巡迴、幹線接駁或通勤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應積極規劃與整合 DRTS 系統的資源。此外,為使資源使用達到其經濟規模,未來亦可考慮將鄰近地區 的相關DRTS 系統整合起來,共同使用一套電腦輔助派遣系統。如此一來,不僅可提 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亦能降低營運業者的相關成本。

五、除了高齡者需求回應運輸服務之課題外,本研究在資料蒐集與訪談的過程中亦發現一 個值得探討的相關課題「高齡者餐點配送服務」。該服務亦屬於社會福利政策的一環,

由社福機構針對弱勢或獨居高齡者提供餐點配送到家服務。本報告附錄二收錄了本研 究團隊近期發表的一篇有關「高齡者餐點配送服務路線規劃」之論文。

參考文獻

Anderson, J.C. (2006), “Lack of unified system hurts dial-a-ride: High demand, low funds cause issues,” Knight Ridder Tribune Business News, Washington, Dec. 28, p.1.

Benjamin, J., Kurauchi, S., Morikawa, T., Polydoropoulou, A., Sasaki, K. and Ben-Akiva, M.

(1998), “Forecasting paratransit ridership using discrete choice models with explicit consideration of availability,”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No. 1618, pp. 60-65.

Burkhardt, J.E. (2003), “Better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for older person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No. 1843, pp. 105-112.

Carp, F.M. (1988), “Significance of mobility for th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in Transportation

in an Aging Society: Improving Mobility and Safety for Older Persons, Vol. 2, TRB special

report 218.

Chen, W.-H., Gross, F., Pecheux, K. and Jovanis, P.P. (2005), “Modal preference for ITS-enhanced ridesharing and paratransit services for disabled and elderly travelers,”

Advances in Transportation Studies, Vol. 5, pp. 53-67.

Collia, D.V., Sharp, J. and Giesbrecht, L. (2003), “The 2001 national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A look into the travel patterns of older Americans,”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Vol. 34, pp.

461-470.

Cordeau, J.F. and Laporte, G. (2007), “The dial-a-ride problem: models and algorithms,”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Vol. 153, pp. 29-46.

Crain, J.L. (1976), “Role of paratransit in serving the needs of special group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No. 164, pp. 183-190.

Culverwell, W. (2002), “Kennewick, Wash.-Area bus service to stay door-to-door,” Knight

Ridder Tribune Business News, Washington, Feb. 22, p.1.

Gyllenspetz, H. (2002), “Dial-a-ride service waits for cash news,” Northern Echo, Darlington (UK), Jan. 17, p. 6.

Dessouky, M., Rahimi, M. and Weidner, M. (2003), “Jointly optimizing cost, servi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 demand-responsive transit schedul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Vol. 8, pp. 433-465.

Dial, R.B. (1995), “Autonomous dial-a-ride transit introductory overview,”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Vol. 3, pp. 261-275.

Gray, G. (1975), “Planning for new and integrated demand-responsive system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No. 154, pp. 27-31.

Hoey, W.F. (1976), “Dial-a-ride in the context of demand-responsive transportation: a critical appraisa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No. 608, pp. 26-29.

Horn, M.E.T. (2002), “Fleet scheduling and dispatching for demand-responsive passenger service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Vol. 10, pp. 35-63.

Lau, S.W. (1998). “Autonomous dial-a-ride transit benefit-cost evaluation,” Volpe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enter, August.

Mageean, J. and Nelson, J.D. (2003), “The evaluation of 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 services in Europe,”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Vol. 11, pp. 255-270.

Melachrinoudis, E., Ilhan, A.B. and Min, H. (2007), “A dial-a-ride problem for client transportation in a health-care organization,”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Vol. 34, pp.

742-759.

Nelson, J.D. and Mageean, J. (1999),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and market assessment of

SAMPLUS technologies, Telematics Application Programme Transport Sector Project

TR3321 Contract Report No. 7.2,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Bruxelles.

Newman, D.A., Sharfarz, D. and Abkowitz, M. (1981), “Retrospective view of dial-a-ride service in Rochester, New York,”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No. 818, pp. 26-33.

Palmer, K., Dessouky, M. and Abdelmaguid, T. (2004), “Impacts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 on 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 system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Vol. 38, pp. 495-509.

Parajon, J. (2002), “City launches transit service for seniors, disabled,” The American City &

County, Vol. 117, No. 3, p.35.

Reitz, S. (2005), “House vote may be near on transit aid for aging,” Knight Ridder Tribune

Business News, Washington, May 15, p.1.

Rosenbloom, S. (1988), “The mobility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Transportation in an Aging

Society: Improving Mobility and Safety for Older Persons, Vol. 2, TRB special report 218.

Sandlin, A.B. and Anderson, M.D. (2004), “Serviceability index to evaluate rural demand-responsive transit system operation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No. 1887, pp. 205-212.

Sherbert, E. (2006), “Manteca budgets for bus system,” Knight Ridder Tribune Business News, Washington, Jul. 5, p.1.

Stringer, E. (1999), Action Research,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Teal, R.F., Goodhue, R.E., Rooney, S.B. and Mortazavi, K. (1982), “Taxi-bas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for the elderly and the handicappe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No.

863, pp. 26-32.

Williams, D.E. (2007), “Free rides are a luxury,” Knight Ridder Tribune Business News, Washington, Feb. 20, p.1.

Wright, T. (2005), “Dial-a-ride may be privatized,” Knight Ridder Tribune Business News, Washington, Apr. 12, p.1.

孔正裕 (1999),臺灣地區敬老乘車優待方案之執行評估─以「彰化縣資深國民免費乘車方 案」為研究分析個案,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所碩士論文。

王穆衡、張贊育、蔡欽同 (2006),「偏遠服務路線營運虧損補貼機制之檢討」,中華民國 運輸學會第21 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光碟版),新竹。

史習平 (1995),全球定位系統、運輸地理資訊系統與無線電通訊整合之研究-應用於公車 動態資訊與撥召系統,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1986),運輸營運手冊(中譯本),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向美田 (1996),公車動態資訊與撥召系統之研究與建立-以金門縣為例,交通大學交通運 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宗翰 (2001),建立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免費乘車福利業務有效機制之研究,交通大學運輸 工程與管理學系所碩士論文,90 年。

李思葦 (2004),高齡者交通安全問題之探討,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辛孟鑫 (2005),撥召運輸系統路線規劃問題之研究─以台北市復康巴士為例,成功大學交 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良泰、周榮昌、張式先 (1994),「老年人旅次特性之分析─以臺中縣市為例」,中華民

國運輸學會第九屆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南,頁49-55。

林佳鴻 (2005),智慧型撥召公車預約派遣模式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聖偉 (2005),需求反應運輸服務需求分析之研究─以醫療運輸為例,淡江大學運輸管理 學系所碩士論文。

林萬億 (2006),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五南出版。

卓裕仁、朱佑旌 (2008),「兩階段回溯式門檻接受法求解時窗限制回程取貨車輛路線問題 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37 卷,第 4 期,頁 405-430。

施惠真 (2002),臺北市老人運輸優惠之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所碩士論文。

徐文遠 (1996),老人運輸問題之研究,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子儀 (1993),「探討我國高齡者之交通安全問題」,交通建設,第 42 卷,第 11 期,頁 17-34。

陳昌益 (2001),都市地區老人旅運需求初探─活動基礎理論之應用,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 系所碩士論文。

陳菀蕙、李思葦 (2004),「高齡者交通安全問題及對交通安全設施觀感之探討」,交通學 報,第4 卷,第 1 期,頁 31-46。

陳菀蕙、徐淵靜、陳正芬、高桂娟 (2008),「高齡者旅運特性與需求回應運輸服務系統需 求分析」,發表於高齡社會的來臨成果發表暨學術研討會。(NSC-95-2420-H-216-002-KFS) 陳若平、張祐綾等譯 (2007),社會工作研究法,五南出版。

許銓倫 (2001),高齡者交通特性與交通設施之檢討,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子駿 (2004),無線電計程車智慧型派遣系統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書嫚 (2005),需求反應運輸營運模式之模擬分析,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所碩士論文。

黃頡 (1999),市區公車高潛力需求路線之研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書強、魏健宏、李仕勤、辛孟鑫 (2005),「需求回應運輸系統績效評估之研究」,2004 海峽兩岸智慧運輸系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光碟版),中國哈爾濱。

黃漢瑄 (2006),撥召服務最佳化指派作業之研究,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所碩士論文。

張勝雄、林聖偉 (2007),「需求反應運輸系統應用於醫療運輸服務之需求預測」,中華民 國運輸學會96 年年會暨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劍潭,頁 65-80。

曾俊傑 (1991),撥召公車路線設計之研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進俊 (1992),靜態撥召服務問題啟發式解法之研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琮平 (1999),智慧化貨車營運管理系統雛形之建立,中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003),智慧型運輸系統技術於高齡化社會之應用研究,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趙文銖 (2005),公眾運輸資訊無障礙之探討─以老人為例,中央大學土木學系所碩士論文。

鄭秉元 (2004),非都市化地區服務補貼路線乘客對引進副大眾運輸選擇行為之研究,交通 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武王、林大煜 (1990),無障礙運輸服務方式之規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藍武王、楊幼文 (1992),「老人運輸方式之規劃」,中華道路,第 31 卷,第 2 期,頁 19-27。

魏健宏、王穆衡、蔡欽同、辛孟鑫 (2007),「台北市復康巴士路線規劃問題之研究」,運 輸學刊,第19 卷,第 3 期,頁 301-332。

蘇昭銘、楊琮平 (2002),「先進撥召公車營運管理系統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第 1 卷,

第1 期,頁 89-114。

蘇昭銘、楊琮平、莊子駿 (2004),「整合 PDA 及 GIS 發展智慧型撥召公車系統之研究」,

2004 臺灣地理資訊學會年會暨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光碟版),台北。

內政部社會司網站 (2008),http://www.moi.gov.tw/dsa。

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2008),http://law.moj.gov.tw。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 (2008),http://www.dgbas.gov.tw。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網站 (2008),http://www.cepd.gov.tw。

台南縣西港鄉公所網站 (2008),http://web2.tainan.gov.tw/Sigang/。

台北縣政府網站 (2008),http://www.ntpc.gov.tw/web/。

附錄一 高齡者旅運需求特性調查問卷內容

「高齡者旅運需求特性調查」日誌調查表(一)

※本調查專供統計分析用,個別資料絕對保密,不對外提供※

訪問日期: 月 日(星期 ) 壹、受訪者一般資料

A.姓名 B.年齡 C.性別(1 男、2 女) D.教育狀況 E.生理狀況(疾病) F.行業或工作狀況 G.跟誰居住 H.個人每月所得

B、年齡狀況代碼 1:65(含)~74 2:75~84 3:85~94 4:95(含)以上

D、教育狀況代碼

0:不識字,也看不懂數字 1:不識字,但看得懂數字 2:識字(但未接受過教育)

3:小學(包括未畢業)

4:國中 5:高中職以上

E、生理狀況代碼 0:無

1:老花眼 2:視覺障礙 3:聽覺退化 4:關節性疾病 5:其他(直接填寫)

F、行業或工作狀況代碼 0:無工作/退休 1:農林漁牧業

2:工業(含製造業、營造業) 3:服務業(含軍、公、教)

4:其他(直接填寫)

G、跟誰居住代碼 0:獨自居住 1:僅與配偶同住 2:僅與兒女同住 3:與配偶及兒女同住 4:其他(直接填寫)

H、個人每月所得等級代碼 0:無所得

1:1 萬以下 2:1(含)~2 萬 3:2(含)~3 萬 4:3 萬(含)以上 5:不願意回答 編號:<第一碼代表調查地區編號> 1 板橋、2 台南

<第二、三碼代表調查村里編號>01 成和里、02 堂春里、03 溪福里、04 崑崙里、05 溪北里、06 溪州里、

07 慶安村、08 西港村、09 南海村、10 港東村、11 營西村、12 新復村、13 後營村、14 劉厝村、15 竹林村、16 永樂村、17 檨林村、18 金砂村 <第四、五碼代表調查員編號>01:阿培、02:小黃、03:秀娗、04:小賴、05:啟宇、06:蓉芝、07:彭琳、08:紹俞 09:…依此類推

活動性質代碼

1. 住家 2. 上班 3. 休閒活動 4. 購物、市場、逛街 5. 運動 6. 醫院、診所 7. 下田 8. 宗教活動 9. 老人會 10. 當義工 11. 用餐 12. 上課 13. 接送孫子 14. 股票市場 15. 探訪親友 16. 返鄉 17. 圖書館 18. 其他(直接填寫)

交通工具代碼:

1. 步行 2. 腳踏車 3. 機車(自騎) 4. 機車(被載) 5. 小客車(自開) 6. 小客車(被載) 7. 公車/客運車 8. 計程車 9. 接駁車 10. 捷運 11. 火車 12. 其他(直接填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