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文利用兩種溫度邊界條件,來探討構裝體凸塊與線路部分的應 變值。首先在熱循環過程中的溫度邊界條件所模擬出來的結果,可以 得到塑性應變振幅,並藉由疲勞的數學模式使我們可以知道若塑性應 變振幅越低,將有越高的可靠度,藉此比較不同參數變異對可靠度之 影響。另外由於不同結構形狀的構裝體對在其運作後所產生的溫度場 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再利用不同結構形狀的構裝體在運作後所產生的 應變值,來更精準的預測構裝體之可靠度。

4-1 溫度梯度以及不同升溫曲線對構裝體產生的影響

底下,我們為了探討內部的溫度梯度以及不同的升溫曲線其對構 裝體的應變有多大的影響。首先我們探討內部溫度梯度的影響,圖 4-1 為構裝體運作後的升溫曲線,其整體的溫度場會在 Max T 和 Min T 之間,而在這兩條曲線間我們再取一條介於兩者之間的溫度曲線 Mid T,我們除了以構裝體實際運作後所得到的應變值,亦即將內部的溫 度梯度列入考慮,另外以圖 4-1 中的三條溫度曲線代入構裝體中,此 為不考慮內部的溫度梯度之影響,其中圖 4-2 和圖 4-3 分別為構裝體 運作後所產生的彈性應變圖以及塑性應變圖,而圖 4-4 和圖 4-5 則分 別為溫度邊界為 Mid T 所產生的彈性應變圖以及塑性應變圖,所有計

算出來的應變值整理於表 4-1,從圖 4-2 到圖 4-5 之相互比較可發現,

不僅應變最大值皆發生在同一處且值也相近,因此我們可以推論出即 使是不考慮內部的溫度梯度,構裝體所產生的應變值仍然會接近有考 慮內度溫度梯度的應變值,所以可以判定其內部溫度梯度幾乎不影響 構裝體的應變值。而在三條不同的升溫曲線中,其最終的溫度皆各差 大約兩度,而其應變值也以線性的關係隨最高溫度的下降而下降(圖 4-6)。

4-2 填膠對構裝體的影響

我們從文獻得知填膠對構裝體有主要兩個功用,一個為能使構裝 體的溫度下降,另一個為可有效降低其破壞。

以原始設計尺寸來做探討,首先對溫度場來做比較,圖 4-7(a) 和(b)分別為未填膠以及填膠在構裝體運作 60 秒後的溫度場圖,可以 發現填膠後對構裝體的最高溫度僅能下降約 0.4℃,因此為了使溫度 可以再下降,我們將熱傳導係數從原始的 1.6W/m℃,提升兩倍和三 倍成為 3.2 和 4.8W/m℃,所得到的溫度場(圖 4-7(c)和(d))與未填膠 的最高溫度做比較分別下降 0.7℃和 0.93℃,其下降幅度依舊不大,

為了探索其原因,我們將凸塊部分從金凸塊換成傳統的錫鉛合金,並 探討未填膠以及填膠後的溫度場。在錫鉛凸塊未填膠及填膠後的溫度

場方面(如圖 4-8(a)與(b)),我們可以發現最高溫部分下降了約 2.7

℃,因此在相同熱傳導係數之填膠物質,且不同凸塊之材料性質有著 讓最高溫度下降的不同幅度,此一現象合理的推測係由於金的熱傳導 係數(K=313W/m℃)跟填膠物質的熱傳導係數差異極大,所以填膠後對 其溫度場的下降能力有限,也就是說熱源的熱幾乎是藉由金凸塊往下 傳遞,僅少量的熱藉由填膠物往下傳遞;而在傳統的錫鉛凸塊上,其 熱傳導係數為 46W/m℃,與填膠物質的熱傳導係數相差較近,因此填 膠後有比較多的熱從填膠的區域往下傳遞,所以溫度場有較大的下降 幅度。

而在應變方面,我們採用構裝體運作後的升溫過程當溫度邊界條 件,然後分別觀察未填膠及填膠後的彈性應變以及塑性應變圖,由圖 4-9 (a)和(b)可看出不管是彈性應變或者是塑性應變,其最大值皆發 生在凸塊與線路的連接處。在填膠後,由圖 4-10(a)和(b)之結果,

我們觀察凸塊與線路連接處,可以發現其塑性應變值已經大幅的下 降,且最大值也已經沒有出現在凸塊與線路的連接處了,反而是出現 在線路與基板的連接處。

另外我們採用熱循環過程的溫度當邊界條件,觀察在循環最後一 刻所產生的累積塑性應變圖。如圖 4-11 (a)和(b)所示,其結果跟上 述一樣,在未填膠時,凸塊與線路連接處有最大的累積塑性應變值,

在填膠後,其最大值則是產生在線路與基板連接處,且從構裝體下視 圖來看(圖 4-12),填膠反而會對下金線產生塑性應變。由此我們可 得知填膠後將可對凸塊與線路連接處的部分做拘束,使其應變值下 降,所以構裝體填膠後確實可以降低破壞,但膠體卻會對下金線另外 產生額外的破壞;整體而言,填膠後的塑性應變值通常還是會小於未 填膠的塑性應變值。

4-3 構裝體幾何形狀的變異

如前所述,構裝體基本尺寸設計如表 2-1,底下我們分別針對凸 塊高度、凸塊半徑、線路厚度、基板厚度和晶片厚度做改變,且分別 針對未填膠模型以及填膠模型來做比較,分析各項參數的影響其模擬 結果如表 4-1 和表 4-2,表中左邊第一行的五個數字分別代表凸塊高 度、凸塊半徑、線路厚度、基板厚度和晶片厚度。

4-3-1 凸塊高度變異之影響

首先我們藉由改變凸塊高度(50μm、75μm、100μm),其他參數 不變,來探討其溫度及應變值。從文獻[24]得知,構裝體中熱主要會 藉由 PCB 板以及基板以對流的方式散熱出去,所以凸塊高度的增加,

雖然會使得熱源處的熱更難往下傳至基板,不過卻又可以使得散熱體 積的增加,因此在不管有無填膠上改變凸塊高度,在 50 和 75μm 上

溫度變化不大,但再往上增加高度到 100μm 時,溫度則呈現將比較 大幅的增加(圖 4-13)。

圖 4-14 為熱循環過程中在不同凸塊高度下所產生的塑性應變振 幅,在未填膠部分,我們可以發現其凸塊高度越高,將有較小的塑性 應變振幅,換言之將有較好的壽命,這與文獻[12]所做的模擬有相同 的結果;另外在填膠部分,填膠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構裝體的可靠度,

從圖 4-14 可發現,構裝體在填膠後的塑性應變值的確會比未填膠來 的小,不過我們也發現:在不同凸塊高度的填膠模型與未填膠模型,

在最小塑性應變方面有著不同的趨勢,也就是填膠模型隨著凸塊高度 的增加,其塑性應變振幅將呈現微幅的上升,換言之代表其壽命反而 減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原因在於兩種模型所產生最大破壞位 置並不一樣,而導致趨勢不一樣。

在構裝體運作後的塑性應變值分析結果,如圖 4-15,其趨勢與 熱循環過程中的塑性應變振幅有著相同的趨勢,亦即在未填膠部分,

凸塊高度越高,塑性應變值越低,而在填膠部分,塑性應變隨著凸塊 高度的增加有著微小幅度的上升。

4-3-2 凸塊半徑變異的影響

接著,我們探討改變凸塊半徑(15μm、25μm、35μm),其他參數 不變,來探討其溫度及應變值。在構裝體運作後的溫度方面(圖

4-16),由於凸塊半徑的增加將可大幅增加熱源處的熱往下傳至基板 的能力,所以不管有無填膠,其凸塊半徑的增加,都將有助於最高溫 度的下降。

圖 4-17 為熱循環過程中在不同凸塊半徑下所產生的塑性應變振 幅,在未填膠部分,我們可以發現其凸塊半徑越小,其塑性應變振幅 越小,代表其壽命越高,同時這也與文獻[12]的結果一致;而在填膠 部分,其凸塊半徑的改變幾乎不影響塑性應變振幅的大小,其原因在 於:我們改變的是凸塊半徑,但最大的應變值是在線路處,因此其值 變化極小;整體來看,在未填膠且半徑為 15μm 的凸塊,有最低的塑 性應變振幅,甚至比填膠的還低,原因在於填膠額外會造成線路的破 壞,而此破壞則可能會比凸塊與線路連接處值還大。

在構裝體運作後的塑性應變值分析結果,由圖 4-18,我們可發 現其趨勢與熱循環過程中的塑性應變振幅有著相同的趨勢,也就是在 未填膠部分,凸塊半徑的縮小,雖然會造成溫度小幅度的上升,但還 是使塑性應變大幅減小;在填膠部分,其凸塊半徑的變化,將對塑性 應變影響不大。

4-3-3 線路厚度變異的影響

接著,我們探討改變線路厚度(2μm、4μm、8μm),其他參數不 變,來探討其溫度及應變值。在構裝體運作後的溫度方面(圖 4-19),

由於線路厚度的增加,將有助於構裝體散熱面積的增加,因此線路越 厚,不管有無填膠,對於散熱是有幫助的。

圖 4-20 為熱循環過程中在不同線路厚度下所產生的塑性應變振 幅,在未填膠部分,我們可發現塑性應變振幅隨著線路厚度的增加,

有著明顯的下降,也就是線路越厚,將有較佳的壽命;另外在填膠部 分,其線路厚度越厚,則塑性應變振幅會越大;整體來看,對未填膠 的模型而言,其線路厚度越厚越好;反之對填膠模型而言,則以線路 厚度越薄越好。另外在構裝體運作後的塑性應變值方面,從圖 4-21 與熱循環過程中所產生的塑性應變範圍趨勢是一致的。

4-3-4 基板厚度變異的影響

接著,我們探討改變基板厚度(225μm、250μm、275μm),其他 參數不變,來探討其溫度及應變值。在構裝體運作後的溫度方面(圖 4-22),由於基板厚度的增加,使其增加了構裝體整體的體積,因此 最高溫度也會有所下降。

圖 4-23 為熱循環過程中在不同基板厚度下所產生的塑性應變振 幅,在不管有無填膠部分,我們知道最大應變值會產生在線路與凸塊 連接處或者在線路處,因此改變基板厚度,對其壽命影響將會比上述 幾個參數來的小。但整體來看,在未填膠模型裡,基板的厚度越薄會 有較佳可壽命;另外在填膠模型裡,基板厚度越厚,則有較佳壽命。

在構裝體運作後的塑性應變值分析結果,由圖 4-24 可發現,我 們可發現不管有無填膠其塑性應變值皆隨著厚度的增加而下降,此與

在構裝體運作後的塑性應變值分析結果,由圖 4-24 可發現,我 們可發現不管有無填膠其塑性應變值皆隨著厚度的增加而下降,此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