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作者所關注,並對此一環境進行描寫,呈露邊地的風景、民情等珍貴的資料。

第一節 對自然邊景客觀的描繪 一、具體親臨的實地記載 二、虛構想像的遙遠異地

第二節 對胡地生活深切的體認 一、駐邊的荒寒情境

二、華夷的共榮盛景

第三節 對行旅羈客辛苦的敘述 一、表現道途行旅之苦

二、敘述羈客思鄉之恨

第六章 結論

本章即綜合前五章,歸納出此時邊塞詩的四項特點,即進取積極的寫法固定、

宣揚文化的優勢、否定戰爭的價值、還原風景的客觀面貌等要素,並針對這四項 要素進行討論,以顯示此時邊塞詩所具有的特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第二章 五代至宋初異族的政治情勢

邊塞詩的發展與政治息息相關,因「邊塞」本身具有的性質,即是由政治權 力所界分出的疆域空間,而形成此一劃分的現象,主要是以中原政治權力為核心,

在現實地理位置上,輻射出權力核心能控制的最遠處,所形成的疆域界線。因此,

中國國力的強弱,包括政策方向、經濟、制度、軍事策略等,都替此疆域界線提 供了很大的變因,使得現實地理上的邊塞,並不具備恆久且明確的特質。邊塞詩 所反映的,即是現實政治局勢的版圖推移,並藉由文學性的表述方式,說明當時 創作者的主觀立場與理想。除此之外,又因現實的邊塞與他國相互接壤,當創作 主體行經邊塞,出使異域感受不同風情,或邊塞地理界域產生改變時,往往容易 體現出,以我國看待他國的文化落差視角,顯現出當時兩種文化之間的傳遞與染 習。邊塞詩除了能反映當時政治現實,作為一種歷史性材料之外,更保存了當時 中國看待異族的文化視角,同時又具備詩歌本身的藝術特徵,故考察五代至宋初 的邊塞詩,就不得不關注當時的政治條件。

唐末五代至宋初期間,中原的政治權力核心,正面臨易代之際的紛亂凌夷,

五代延續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問題,唐滅以後,各地藩鎮自立為國,引發規模龐 大的內亂,同時也帶給周邊民族發展國家的機會。1自梁太祖朱全忠篡唐後,至 五代結束,歷時共五十四年(907-960)2,一直到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北宋 將北漢政權吞併,歷時共七十餘年(907-979)。這段時間雖短,卻正如內藤湖南所 提出的唐宋變革論一般,中國在政治、經濟、制度,以及周邊國家情勢,都走入 了一個新的階段。就周邊國家來說,由耶律阿保機領導的契丹民族建國為遼,其 後更資助石敬塘建立後晉,並割燕雲十六州予遼,埋下終宋之世無可收拾的隱

1 ﹝宋﹞歐陽脩:《新五代史‧王進傳》:「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與俱勇夫悍將,各裂土 地封侯王,何異豺狼之牧斯人也。」(臺北:鼎文書局,1978 年。),卷四十九,頁 558。

2 傅樂成主編、張鳴序著《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史》:「五代只是唐代藩鎮的延續,每代的創始者,

都是前一代或兩代的軍人。每代的版圖,也都是割據形式的,它們的主要領域,只是黃河下游和 渭水下游之地。」(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年 3 月。),頁 17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創作主體,再也非單方面的克服異族以建功,而是一方面延續著舊有的建功立名 的脈絡,另一方面,則是漸漸改變看待異族的方式,以武征伐的部分,相對於盛 唐已削弱許多。由周邊國家的政治制度、財富程度、軍事力量、邊境疆界的改變 四個方面,顯示當時的異民族已非同早期一般,而是在制度相對完備的情況下,

與中國分庭抗禮。

其二,則是邊境地界推移所帶來的影響,在列國體制之下,相對於唐代的邊 境界域已產生了推移,最為明顯的是,在後晉石敬塘時所割讓的燕雲十六州,使 得宋朝失去了養馬之地,同時更提供契丹遼軍長驅直下的缺口。由於過往認知的 邊疆產生改變,入宋以後,在政治現實方面,地理上的缺口成為不利的軍事環境,

同時也使當時創作者心中,改變了對空間意義的認知,轉向了紀實性的寫作方 向。

其三,綜合上述兩項政治現實因素,當時的知識階級,也正面臨由過往天朝 上國的榮光,轉向承認強大外族存在的矛盾心理,而華夷之辨的論述也在此時逐 步加劇。這些因素也都相繼反映在邊塞詩中,使邊塞詩的內容,開始對異族產生 不同的看法之外,更對戰爭意義的敘述有了不同過往的表現。

第一節 體制趨向完善

自梁太祖朱全忠篡唐後,中國正式進入五代十國的動盪時期,與此同時,周

遭環伺的異族部落,歷經由隋到唐這段時間與中國、西域的交流,進行著農產、

畜牧等知識性的相互染習外,原本以游獵為主的散居部落,也逐漸統合為幾個較 大的政治勢力,並漸以明確的行政制度,保障其人民的富足安康,以及政體的長 期發展。

在中國以外的異族領域,國家的主體意識,漸走向擁有相對明確的敵我本位,

且在此意識的推行下,對行政管理制度、經濟、軍備武力等,有著明確擴張的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勢,而五代至宋初這段時間內,正處於內亂中的中國,再也無法有效的將政治勢 力囊括至遙遠的邊疆地帶。舉例來說,在五代時期,各地藩鎮亦曾多次向遼國求 取資源的協助,以獲得逐鹿中原的資本,而遼亦以外交手段遊走斡旋於各藩鎮之 間,以謀取自身政權成長的機會。據此,若以許倬雲在《我者與他者──中國歷 史上的內外分際》,以及《華夏論述:一個複雜共同體的變化》7中所提出的論點,

中國自宋代以後,周遭的國家,國力多已能與宋朝匹敵,與過去漢唐時期有所不 同,因此將這段歷史時期命名為「列國體制」。即指宋朝已不能像漢唐一般,已 漸由征伐異族為主,走向以歲幣求和的內向保守。

但周遭異族政權的發展,不可能在入宋後的一夕之間,就成為令中原政權忌 憚的龐大勢力,其必然是在宋代建國之前,藉由種種的歷史條件,給予了滋長的 土壤。本章將探討宋代周邊國家的發展情形,並區分為國家行政制度、財富、軍 事擴充、邊境地界推移四方面,以顯示從五代至宋初期間,周遭異族國家已有一 定的規模,而這些政治因素,又必然或多或少的反映在邊塞詩中。這些異族政權 在相對完備的國家制度下,促進當地人民的財富,而經濟行為的滋長,更推動國 家在軍事武力的擴充,軍事的擴張又可再為國家換來其他的利益,這三者相互循 環推動,缺一不可,進而帶來地界疆域的改變。為論述方便,以下即以當時與中 原地區政權接壤的異族,如:遼、西夏、吐蕃、大理南詔、渤海國為主,顯示當 時的國際情勢已與漢唐大有差異。

五代至宋初七十餘年,中原地區歷經戰亂動盪,中央政權對周邊國家的控制 力大幅削減,正給予邊疆異族發展勢力的外在條件,同時也因周遭國家的內部,

漸漸統合部落,開始建立相對完整的制度,有效管理其人民,使得國家得以在相 對穩定的體制中成長,財富、技術、軍事等,都得到了發展的保障。這些國家,

如:遼、西夏、女真等,直接與中原地區接壤的民族,一方面吸收中原政權的典

7 許倬雲:《華夏論述:一個複雜共同體的變化》:「如果只以宋朝代表中國,宋所處的情況,實 際上是列國制度,而不是一統天下。……宋自居是中國正統,可是四周鄰邦都比自己強大,甚至 人口僅有數百萬的西夏,由於兵強馬壯,也不是宋能夠抵禦。」,頁153-16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耶律阿保機在權力統一後,即開始建立宮殿都邑,並劃分君臣之間的名份法度,

使得收歸後的權力能夠有效層層指揮。相關的資料如《契丹國志》亦有記載:

延徽始教太祖建牙開府,築城郭,立市里,以處漢人,使各有配偶,墾蓻 荒田。由是漢人各安生業,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諸國,延徽有助焉。16

這段資料顯示出,當時中原正逢戰亂,而契丹正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吸 收了很大一部分的漢族人民,普通百姓在遼的統轄之下,能夠安居其業,也仰賴 遼在參考漢制後所建立的運作制度。再如《遼史‧韓知古傳》記載了另一位大臣 韓知古,在建立適用於遼的儀典的同時,也參考了漢人的律儀,讓國境內的人民 知而易行,如:

其子匡嗣得親近太祖,因間言。太祖召見與語,賢之,命參謀義。神冊初,

遙授彰武軍節度使。久之,信任益篤,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時 儀法疏闊,知古援據故典,參酌國俗,與漢儀雜就之,使國人易知而行。17

遼的二元統治制度,一方面顯示國家內部已有大量的漢人需要管理,另一方面也 顯示在漢族人民大量入境的情況下,遼必然吸收漢族的制度、經濟模式,甚至意 味著遼已將自身的邊界疆域,擴張至漢族的生活圈,使得遼在取得燕雲十六州之 地後,能與宋朝長期對峙,形成強大的威脅。且在法理制度的建立下,遼的軍隊 更能有效被訓練指揮,而非當時中原軍隊所能及,如:《資治通鑑》記載,遼軍 與晉王李存勗作戰失敗,晉王引兵隨之追擊,發現遼軍的管理令其驚嘆:

16 ﹝宋﹞葉隆禮撰、掃葉山房校刊:《契丹國志‧韓延徽傳》卷十六(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 年。)

17 ﹝元﹞脫脫等撰:《遼史‧韓知古傳》卷七十四‧列傳第四‧第五十二冊,頁 84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黨項羌者,三苗之後也。其種有宕昌、白狼,皆自稱獼猴種。東接臨洮、

西平,西拒葉護,南北數千里,處山谷間。每姓別為部落,大者五千餘騎,

小者千餘騎。織犛牛尾及醿惣毛以為屋。服裘褐,披氈以為上飾。俗尚武 力,無法令,各為生業,在戰陣則相屯聚。無徭賦,不相往來。牧養犛牛、

羊、豬以供食,不知稼穑。其俗淫穢蒸報,於諸夷中最為甚。無文字,但

羊、豬以供食,不知稼穑。其俗淫穢蒸報,於諸夷中最為甚。無文字,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