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第六章 結論

本論文的研究,可以從兩個方面檢視俄羅斯對外文化政策之成果。第 一,由奈伊所提出柔性權力的資源(文化、政治價值觀和外交政策)檢視 俄羅斯柔性權力的建構是否符合奈伊所提出的標準。第二,從俄羅斯與其 他國家在文化方面的互動情形,歸納出俄羅斯對外文化政策的特色以及所 面臨的問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第二章 柔性權力理論

國際政治學者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指出,世界政治進入了一 個新的階段,文化將成為全球政治的一個關鍵且核心的因素。在新的世界 裡,衝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基於(政治)意識形態上或是經濟上。人類最 大的分歧和衝突的主導性根源是在於文化意識形態的衝突。全球政治的首 要衝突將發生在擁有不同文明的國家和集團之間。文明的衝突將主宰著全 球政治,文明之間的斷裂將成為未來的交火線 36

本章第一節將先論述柔性權力的發展背景和來源,並從歸納出和剛性 權力的差異性,接著探討柔性權力的理論和架構,深入瞭解其真正的意含。

最後從國際事件的角度出發,說明柔性權力的重要性。第二節則是探討公 眾外交和文化外交兩者的相關性和差異性。接著,分析文化外交之方法及 策略,並且說明文化外交和柔性權力之間的相互關係。

。也就是說,人類之間的 衝突主要都是因為文化價值和政治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所造成的結果。如何 讓國際社會接受自己的文化並分享其價值,這就是展現一國柔性權力的策 略方針。

第一節 柔性權力

柔性權力對於很多人來說或許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是,柔性權力卻 在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在國際關係的學界,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 熱烈討論相關的議題。柔性權力一詞,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院長 約瑟夫.奈伊最先提出來的;而這個想法的提出是基於 20 世紀 80 年美國 國內關於美國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的衰退的言論在美國流行起來,並由此 引發爭論。奈伊認為美國的力量並沒有衰弱,而是美國力量的本質和構成 產生了變化。他注意到從權力的本質上來看,權力不意味著威脅、嚇阻、

36 Samuel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 Foreign Affairs, Vol.72, No. 3(Summer 1993),p.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壓迫和利誘等手段的結果,從觀察後冷戰時期的國際趨勢中看出全球化和 資訊革命等觀點出發,提出同化、勸說力和吸引力在國際社會中扮演日趨 重要的角色。從 1990 開始,奈伊在一系列的發表文章中不斷地概括論述 並且完善他的柔性權力的理論。1990 年,奈伊陸續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發表「柔性權力」,說明關於權力的定義開始從武力轉向文化吸引,

並且強調柔性權力和剛性權力之間的關係重要性;在《政治學季刊》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上發表「世界權力本質的變遷」(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power),其分析了權力、均勢和霸權的概念,並以柔性權力 作為出發點,說明受到全球化的影響,世界正面臨權力架構的轉型;於 1994 年在《外交政策》中發表「凝視未來」(peering into the future),解釋在冷 戰過後,各國的當權者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以及如何在其中做出抉擇;2002 年於《亞太評論》(Asia Pacific Review)上發表「資訊革命與美國的柔性 權力」(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American soft power),這裡奈伊表示 為了因應資訊革命等改變,國家應該要制定新的策略以擴大在國際社會的 影響力,其一系列論文為柔性權力的理論架構打下了基礎。除了期刊論文 的發表,奈伊於 1990 年也出版了《勢必領導:美國權力本質的變遷》(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一書,其明確地說明了柔 性權力的概念,並將其界定為:通過吸引而非威脅或收買他人,而獲得我 們所需的能力。2002 年,出版《美國的霸權困惑:為何美國不能專斷獨行》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Superpower Cant

Get Alone),進一步說明了柔性權力的理論,這是奈伊提出柔性權力的代

表作。2004 年,出版《柔性權力:在世界政治中的成功途徑》(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專書,在這本書中系統性地歸納了 柔性權力的理論與實踐 37

37 陳正良,中國“軟實力”發展戰略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年),頁 20。

。最後,2008 年,在《強權的柔性權力:美國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日本的文化和國家財產》(Soft Power Superpowers: Cultural and National assets of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的書序中,再次重申柔性權力在大國 之間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

根據字典的定義,權力的意思是做事情、控制他人、迫使他人做違反 其意願的事情。由於控制他人的能力通常和擁有某些資源相關,政治家和 外交官往往會把權力的高低和人口、領土、自然資源、經濟規模、軍隊和 政治穩定有關 38。著名政治學羅伯特.道爾(Robert A. Dahl)將權力界定 為:讓其他人做其不願意做的事情的能力 39。現實主義大師摩根索(Hans Morgenthau)表示,權力是指人們對他人思想和行為施加影響的控制力 40。 奈伊自己對於權力的定義為,權力是一個人實現意圖或目標的能力 41。綜 合上述,我們可以歸納出權力就是一種以威脅或是利誘等手段,控制他人 意志,以達到個人或是團體所要達成的目標或是意圖。那我們又要如何去 控制別人,指使他人遵從我們的意志,達到目的?過去,所謂的權力往往 跟自己本身的實力連結,擁有強大的武力、廣闊的領土、眾多的人口、雄 厚的資源等都是傳統上判別權力高低的準則。根據歷史學家珀西瓦爾·泰 勒(Alan John Percivale Taylor)的分析,傳統上對於大國的檢驗就是對戰 爭能力的檢驗 42。也就是說,剛性權力越強大,國家的權力地位也會隨之 增加。而現在,權力的定義不再注重過去所積極強調軍事力量和征服力量。

相反地,技術、教育和經濟成長因素在國際權力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 地理、人口、資源等因素,相對來說就不那麼重要了 43

38 Joseph S. Nye,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No.80(Fall 1990), p.154.

39 Joseph S. Nye,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 New York: Basic Books(1990),p.26.

40 Morgenthau Hans Joachim,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85), 6th ed.,p.35.

41 Joseph S. Nye,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Power”,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105,No.2, 1990,p.177.

42 A.J.P Taylor,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Europe,1828-1918,Oxford,E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4), p.xxix.

43 Joseph S. Nye,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op.cit., p.15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壹、柔性權力與剛性權力

權力的資源包含有形的、具體的和無形的、抽象的兩個方面,要全面 地評估一個國家的權力地位,必須同時檢視這兩項因素。奈伊將前者歸納 為剛性權力,意指藉由威脅或是利誘,讓別人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之能力;

後者則是歸類為柔性權力,意指通過吸引力而非強制的手段,讓他人自願 追求你所想要東西的能力 44

剛性權力,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權力分類。而我們也清楚地知道軍事和 經濟力量常能讓人改變立場,剛性權力可以建立在誘惑(胡蘿蔔)或是威 脅(棍棒)之上,但有時候無需威脅利誘,也能達到我們所要的結果。這 種迂迴的方式稱為「權力的第二面」。奈伊認為一個國家可以活躍於世界 舞台的成功因素的背後,是因為其他國家認同其價值觀且願意效法,渴望 其富足開放而想要追隨。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國家權力的建構,不是只有 武力恫嚇或是經濟制裁就夠了,設定議題以吸引別的國家也很重要。這種 讓他人欲己之所欲的柔性權力,意在懷柔,而非威逼。柔性權力建立於塑 造他人喜好的能力之上

45

44 李國正,國家形象的建構(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頁 40。

。從國家的立場來看,藉由讓國際社會看到我國 好的那一面,而增加他國對我國的喜好,並且認同我國的作為和價值觀,

進而前來學習我國的優點。這樣的權力來源是來自於魅力的施展,如果可 以運用感化的方式,就不需要大舉揮動干戈,威脅利誘他國遵從我國的意 志。柔性權力是民主政治的家常便飯,讓人偏愛的能力往往與無形的長處 有關,如性格、文化、政治價值與制度有號召力,以及政策合理正當且具 有權威道德。柔性權力不同於影響力,因為影響力也能建立在威脅利誘的 剛性權力之上。柔性權力不只是說服力,也不只是以理服人的能力,雖然

45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著,吳家恆、方祖芳譯,柔性權力(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06 年),頁 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柔性權力也是吸引別人的能力,而吸引力往往 讓人順從 46

剛性權力和柔性權力之間有什麼差別,根據奈伊的解釋,如果行為者 由可察知但有無形的好感決定,那麼就是柔性權力發生了作用。換言之,

雙方訴諸彼此關係之中的好感、愛或是責任感,或訴諸雙方共同的價值觀 和理念,為共同追求的目標有所貢獻。在沒有明顯威脅或是利益交換之下,

使對方被說服而支持行為者的目標。相反地,以命令的方式改變對方的喜 好,用武力威脅或經濟制裁來得到行為者想要達成的目的。但行為者也可 以運用經濟的力量,勸誘對方去做行為者想要做的事情,或是透過設定議 題的方式,讓對方的奢望看似不切實際且限制對方的喜好,則是對於剛性 權力的運用的範圍。柔性權力和剛性權力,兩者之間的關係密切相連,因 為兩者都是藉著影響他人行為來達到目的的能力。其中的差別是在於行為 的本質和資源的有形和無形。強制力,也就是改變他人的行為能力,其可 以建立在威嚇或誘惑之上。同化力,則是型塑他人願望的能力,可以根植 於對文化、價值的好感,或是左右政治選擇議題的能力,使他人因為自己

使對方被說服而支持行為者的目標。相反地,以命令的方式改變對方的喜 好,用武力威脅或經濟制裁來得到行為者想要達成的目的。但行為者也可 以運用經濟的力量,勸誘對方去做行為者想要做的事情,或是透過設定議 題的方式,讓對方的奢望看似不切實際且限制對方的喜好,則是對於剛性 權力的運用的範圍。柔性權力和剛性權力,兩者之間的關係密切相連,因 為兩者都是藉著影響他人行為來達到目的的能力。其中的差別是在於行為 的本質和資源的有形和無形。強制力,也就是改變他人的行為能力,其可 以建立在威嚇或誘惑之上。同化力,則是型塑他人願望的能力,可以根植 於對文化、價值的好感,或是左右政治選擇議題的能力,使他人因為自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