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106-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法等類別與主題進行研究。

此亦顯示景觀的相關研究與當時的環境議題有著相當密切的關 係,自 1991 年開始,有關環境及生態工程或工法的研究,亦在全球各 地重視環境問題及資源的再利用,至永續環境成為全球人們所重視的 重大議題之下,歷年景觀研究所的碩士論文,幾乎都針對此部分議題 作了探討,研究者提包含了生態保育、生態工法、及環境復育等等。

如 1993 年及 1994 年文化大學景觀系,即發表了兩篇以環境與生態為 方向的研究論文,篇名分別是河岸土地使用與植生緩衝帶特性對水質 影響之研究--以七家灣溪濱水區為例,及景觀生態概念與指標應用於 景觀規劃之探討。1995 年東海大學景觀系,亦發表兩篇以生態與自然 環境為主題的研究論文,篇名分別是台灣都市地區河岸綠地生態綠化 計畫之擬定為議題的研究論文、與地方居民對於濁水溪口設置水鳥保 護區之態度研究的研究論文。

另在蒐集歷年景觀研究論文資料的同時,亦發現台灣的景觀研究 論文多偏重於環境或景觀規劃設計問題的發現與探討,且其研究成果 多未真正落實於景觀實務應用的現象甚為普遍,此亦顯示,多數研究 者雖在全球化環境議題的影響之下,對環境相關議題有諸多的探討,

但仍以較偏重理論性質的研究為主。

而近十年來,台灣地區在國民休閒概念的普及之下,許多地方競 相設立公共的休閒環境空間的現象,也讓休閒遊憩空間的環境與規劃 逐漸被重視,此一現象,除了讓多樣化的休閒遊憩空間迅速發展之外,

也使得以休閒遊憩為主題的景觀研究逐年受到重視,其所發表的論文 雖不是篇數最多者,卻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二、研究方法的現況與應用趨勢

就景觀研究論文的研究方法現況而言,從選用問卷及訪談調查法 佔 33.2%最高;其餘依序為內容分析法佔 26%;個案研究法佔 15.8%;

觀察法佔 13.9%,實驗法佔 10%;權重分析法佔 1%等比重分析(參照表 5-1),整體而言亦可以顯示景觀論文較偏重質化研究方法,即包含內 容分析法、個案研究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的比重將近五成半;量化 研究方法,即包含問卷及訪談調查、實驗法、權重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的比重略為偏低,僅有四成半。此一現象亦使許多研究議題僅見樹不 見林,對於客觀資料的呈現則稍嫌不足。

另在研究方法的應用趨勢上,依據時間來區分,1995 年的研究方 法比重為以問卷及訪談調查,與內容分析法為主要的研究方法,雖自 1996 年起觀察法、與個案研究法皆呈現微幅上升的趨勢,其中觀察法 1995 年前使用次數多為 1~4 次,1996~2006 年使用次數則提升為 3~28 次,與個案研究法 1995 年前使用次數多為 1~8 次,1996~2006 年使用 次數提升為 10~18 次;但整體而言,歷年景觀研究論文在研究方法的 選擇上仍偏重採用問卷及訪談調查與內容分析法。

三、統計方法的現況與應用趨勢

就景觀研究論文的統計方法現況而言,可以發現國內景觀研究論 文多不以統計分析的方式作資料分析與步驟推演,而以質性研究為 主;此亦可從歷年景觀研究論文統計方法使用次數,未使用任何統計 方法進行論文研究佔 34%最高的現象得知;其餘依序為差異性檢定佔 21%;相關分析佔 14%,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佔 21%,因素分析佔 7

%,迴歸分析佔 6%,層級分析佔 4%,群集分析則僅佔了 1%等比率。

另在統計方法的應用趨勢上,依據時間來區分,1984 年以前,景 觀學學術界多使用質性研究來探討相關議題,另自 1994 年起,除了質 性研究外,尚有相關分析、差異性檢定分析、因素分析、描述性分析、

層級分析、以及群集分析方法等六種方法被使用,其中以差異性分析 檢定方法被使用的次數最多,1995〜1999 年,差異性檢定之統計方法,

是這四年間被使用來呈獻景觀議題相關研究中,全國被使用最多的統 計分析方法;2000 年後,質性研究,仍然是國內景觀學界最常使用的 研究方法,其中,相關性分析於 1997-2001 年間頻繁的被使用來推估 論文的結果;迴歸分析方法則於 2003 年有明顯被重視的趨勢。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106-11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