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目的旨在透過文件分析法與比較教育法,進行臺灣與韓國高中第二外語教育 之比較研究,進而對臺灣高中的第二外語教育發展提出建議。因此本章第一節將根據兩 國比較之結果提出研究結論;第二節則根據研究結論,提出韓國對臺灣高中第二外語教 育發展之啟示與建議。

結論 第一節

以下分別依據高中第二外語教育發展歷程、高中第二外語課程、高中第二外語師資 與培育,以及第二外語於大學入學採計等面向的比較結果歸納結論。

壹、臺灣與韓國高中第二外語教育發展歷程之比較

一、戰後兩國高中皆有第二外語編制,但後續對第二外語教育的重視度不同,而拉大了 發展差距

臺灣與韓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同樣脫離日本殖民,高中課程發展的時代背景與基礎 點相似。初期兩國高中皆有第二外語科目編制,但第二外語科目因不被臺灣當時社會重 視,在 1962 年課程標準中已遭到刪除,直到 1983 年才將第二外語又重編回高中課綱。

相反地,韓國高中不僅維持第二外語科目編制、增加第二外語語種,甚至在 1973 年第 三次教育課程期開始將第二外語科目獨立為必選修,高中第二外語教育因此普遍發展。

兩國對第二外語教育的重視度不同,導致高中第二外語教育發展差距拉大。

二、1990 年代以後兩國皆注重多元適性教育,臺灣逐漸加強第二外語教育,而韓國第二 外語教育普遍性逐漸式微,轉向分化專精

1990 年代以後資訊科技快速發展,進入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兩國的高中教育皆 開始強調多元適性教育,並增加學校自主權力。臺灣的第二外語教育順應加強選修潮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9

而開始落實;而韓國的第二外語科目則因此由必選修轉為選修,選修比例從 90 年代初 期的 95%左右,下降到至今選修比例已不過半,教育普遍性逐漸式微。不過此時韓國的 第二外語科目開始分化專精,自 1992 年第六次教育課程期開始,第二外語科目分化成

Ⅰ與Ⅱ,並增設外語專門科目。普通高中學生可適性進階學習,而外語高中透過專門科 目培育第二外語人才,高中第二外語教育走向越趨分化與專精。

三、兩國第二外語教育目標皆由注重語言能力,進而融合文化與態度的培養,但課綱規 劃以韓國較為完整且具有體系

隨著時代與教育潮流的演變,高中的第二外語教育目標也有所更動,兩國皆由偏重 語言能力的培養,轉為融合文化學習、態度培養和國際視野的提升。然而韓國因第二外 語教育發展歷史悠久,除了訂有第二外語教育之關鍵語言,課綱編制也較詳盡並具有體 系,相較之下臺灣的第二外語課綱內容簡略許多。兩國的第二外語課程發展上雖脈絡相 同,但課綱的規劃詳盡程度仍有差距。

四、在第二外語教育發展上,臺灣主要仰賴大型計畫推動,韓國因課綱保障及列入大學 考科而深植在高中教育

臺灣高中第二外語因長期未列入課綱,即便在 1983 年開始列為選修,仍面臨發展 不易之困境。直到教育部連續以大型政策推動高中第二外語教育,才逐漸帶起學校開設 第二外語課程之風氣。而韓國自 1973 年第三次教育課程期開始將第二外語納為必選修 科目,第二外語課程受到課綱保障而普遍開設,種下了高中第二外語教育深厚的根基。

雖然第二外語科目逐漸走向選修編制,但 2001 學年度開始被編列為大學入學考科之一,

其對學校開設課程及學生選修的影響性仍非同小可。整體而言,兩國的第二外語教育發 展方式不太相同,而韓國高中第二外語教育不論重要性和普及度皆較臺灣高出許多。

五、第二外語選修比例臺灣呈成長趨勢,韓國呈下滑趨勢。兩國皆陸續增加語種,臺灣 以日語為主選修,韓國由德語轉為日語,另外中文也越來越興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0

在高中第二外語選修比例發展上,臺灣從無至有,呈成長趨勢;韓國因由必選修改 為選修,呈減少趨勢,但還是遠較臺灣高出許多。語種方面,臺灣在初期主要開設日、

法、德、西語,而後陸續增韓、俄、拉丁語、東南亞語等,但始終以日語為選修主流,

且人數差距極大;韓國開設語種依照課綱規劃,從第一次教育課程期的德語及中文開始,

陸續增加法、西、日、俄、阿、越南語等,語種選修 1990 年代以德語為主流,但德語 及法語明顯呈現減少趨勢,而到 2000 年代以後,日語成為高中生主要的選修語種,另 外因中韓兩國交流越加頻繁,中文也急起直追成為第二大選修語種。

貳、臺灣與韓國高中第二外語課程之比較

一、兩國高中的第二外語科目皆為選修,但韓國的第二外語學分開設空間較多,且科目 分化專精

兩國高中的第二外語科目皆為選修,並有科目群必須修習學分數之規定以保障開設

,臺灣在包含第二外語的八類選修科目中須至少修習 8 學分,韓國則是在包含第二外語 的生活教養領域須至少修習 12-16 學分,相較之下韓國的第二外語課程學分開設空間較 多。且韓國的第二外語科目分化專精,語種有八種,科目有一般科目十六門與深化科目 四十八門,分化且專精。而臺灣課綱未將第二外語科目分門別類,較無系統性。

二、韓國有外語高中與國際高中專門培育外語人才,規定修習深化科目學分極高,更利 於第二外語教育發展

韓國高中類型多元,屬特殊目的高中的外語高中與國際高中因專門培養外語人才,

其第二外語科目之規定修習學分比例極高。外語高中學生在外語相關深化科目須修習 80 學分以上;國際高中學生在專業相關深化科目、英語深化科目與第二外語深化科目合計 須修習 80 學分以上。此不僅促使第二外語科目規劃更為深化與專精,第二外語修習學 分規定也遠多於普通高中,更利於第二外語教育發展。而此也為臺灣所欠缺的部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1

三、兩國高中第二外語課綱編撰方向大致相同,但學習深度不同,韓國著重語言能力培 養,臺灣則偏向通識教育

兩國高中第二外語課程綱要的方向大致相近,課程目標重視語言能力也強調文化與 態度的培養、教材編撰應包含語言與文化內容、教學方法重互動並運用多樣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綜合評量聽說讀寫與文化認知。但兩國的課程學習深度有很大不同,韓國尤其 對語言能力的學習指標編寫詳細,另外還收錄基本詞彙表及溝通基本用語表,而臺灣課 綱則編制得不夠具體,也無發展高中專用教科書。相形之下,臺灣的第二外語課程以引 起學習興趣之通識教育形式發展,而韓國則偏重語言能力的培養,且因第二外語是大考 考科之一,課程對語言能力之訓練較為紮實。

四、臺灣的第二外語課程開設語種較韓國多元,但選修比例仍以韓國為多,而兩國學生 的選修語種皆明顯偏好日語

兩國的第二外語皆為選修科目,由高中自主開設課程。臺灣第二外語科目無開設語 種之規定,除了既有的日、法、德、西、韓、拉丁、俄語等,近年陸續增加東南亞語種,

較韓國課綱制定的八語種還要多元。不過整體選修比例臺灣目前約 15%,仍不及韓國約 33%的比例。且韓國的第二外語科目在外語高中與國際高中多為必修,且又是大考考科 之一,各校通常普遍開設。而兩國高中學生的選修語種皆明顯偏好日語,與國家交流和 語言相近程度有關。

五、特色開課臺灣以針對學生的進階學習為主,而韓國則注重推廣各語種教育,使整體 第二外語教育普及

在特色開課方面,臺灣實施AP課程,提供高中生進階學習第二外語的機會,韓國 則有學校合作課程、課後學校課程及 EBSi 線上學習課程等多樣靈活的方式推廣第二外 語各語種教育之普及。韓國透過以上特色開課方式不僅能解決學校無法開設多語種課程 之情形,也能減少教育的城鄉差距,值得臺灣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2

六、兩國高中的第二外語課程未來發展動向相同,皆強調全球化時代所須具備的能力與 涵養,另臺灣加強開設保障,課綱規劃也漸具系統性

兩國未來的課程發展動向相同,皆強調全球化時代下所須具備的能力與涵養,且課 程配合總綱的核心素養∕核心能力發展,除了語言能力的培養,也注重綜合應用能力、

邏輯思考與創造力的表現。臺灣還訂定 Level -1、Level -2、Level -3 與 Level -4 四個學習 級數的學習表現,規劃漸具系統性。另普通高中學生在「加深加廣選修課程」中,英語 文與第二外國語文科目須任選一科或合計修習至少 6 學分,對第二外語課程開設更有保 障。

參、臺灣與韓國高中第二外語師資與培育之比較

一、臺灣與韓國的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制度皆為多元開放模式,但臺灣師資培育制度較韓 國嚴謹

臺灣與韓國的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制度皆為多元開放模式,除了傳統師範體系,一般 大學亦得成為培育機構。兩國的師資職前教育主要差異為臺灣的教育專業課程較韓國多 了 4 學分,並且另須實地學習 54 小時,注重教育專業訓練。且臺灣師資生在畢業後,

還須通過教師資格考試以及半年的全時教育實習,才得以申請中等學校合格教師證書,

還須通過教師資格考試以及半年的全時教育實習,才得以申請中等學校合格教師證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