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第三章 韓國高中第二外語教育

本章以韓國高中第二外語教育之發展歷程為始,接著探討韓國高中第二外語教育現 況,並依課程、師資與培育,以及大學入學之採計等三大面向整理敘述。

高中第二外語教育之發展歷程 第一節

本節從歷年韓國高中教育課程的編制來看第二外語教育發展。韓國的教育課程發展 至今共有七次教育課程,目前為第七次教育課程修改期。本章節將依第一次至第六次教 育課程期、第七次教育課程期、2007 修訂教育課程期、2009 修訂教育課程期的分類,對 第二外語的發展狀況做整理與探討。

壹、第一次至第六次教育課程期─1954-1997 年

本節整理過去第一次到第六次的教育課程中,第二外語教育的變化22。 一、第一次教育課程期(1954-1963)

韓國高中教育課程最早在 1954 年公布。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韓國脫離日 本的殖民統治,隨後 1948 年大韓民國政府成立,並於 1949 年公布《教育法》。當時的文 教部23(即現在教育部)開始著手制訂教育課程,然而因 1950 年爆發了韓戰,教育課程 制定因此中斷,最後文教部終於在 1954 年 4 月 20 日公布《高等學校教育課程時間配置 基準令》,即高中課程綱要,並於隔年公布完整的教育課程。

韓國在第一次教育課程期中即有第二外語課程之編制。教育課程中的外語科目群包 含英語、德語及中文等三種語言選修科目,一週安排時數為 0-5 小時,課程著重培養學 生對外語文章與會話內容的理解能力,以及能了解他國文化與韓國文化之差異。德語納

22 第一次到第六次課程期內容參考整理自韓國國家教育課程情報中心(국가교육과정정보센터:

http://ncic.kice.re.kr/)之教育課程原文檔案。

23 韓國主掌教育之政府單位依年代不同有不同之名稱。1948 年最初依政府組織法設立文教部(문교부);

1990 年改名為教育部(교육부);2001 年改名為教育人的資源部(교육인적자원부);2008 年與廢止的科 學技術部部分業務結合,成為教育科學技術部(교육과학기술부);2013 年朴瑾惠前總統上任後,再次改 編為教育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入外語科目的原因乃因德國為歐洲先進強國之一;而中文則是因中國人口廣大,且韓國 自古與韓國有密切交流,當局認為學生有學習中文之必要。然而此時第二外語與英語皆 為選修科目,課程普遍未落實。

二、第二次教育課程期(1963-1973)

1950 年代末期韓國社會與政局動盪,1961 年軍人首長朴正熙發動 516 軍事政變奪權 成功,於 1963 年當上大韓民國總統,開啟第三共和國時代。隨著韓國政經發展的變動,

原有的教育課程已不適合時代需求,文教部於是在 1963 年公布《第二次教育課程》。此 次高中外語科目群中的英語Ⅰ改為必修;第二外語與英語Ⅱ屬同一外語選修科目群,即 英語Ⅱ、德語、法語、中文等四個科目。而後 1971 年增加西班牙語,第二外語增至四 種語言。

外語科目群的教育課程形式也於第二次教育課程開始固定,主要特徵是統一外語教 育的方向與目標,以個別科目的方式呈現教育課程,而各語種科目的內容也統一發展。

此期外語科目的學習目標為培養日常生活聽與說的能力、學習基礎文法以培養閱讀與寫 作能力,以及能以外語介紹韓國文化,並透過了解外國文化來培養國際協助之心及眼界。

目標方面除了著重語言能力的培養,也強調培養國際觀和宣揚韓國文化的精神。然而指 導內容著重詞彙、文法、閱讀、聽解、寫作項目,對文化內容無特別撰寫,整體而言課 程仍以傳統的文法學習與文意理解為主。

三、第三次教育課程期(1973-1981)

1968 年朴正熙政府頒布《國民教育憲章》24欲加強國民精神教育;1972 年頒布《維新 憲法》25建立第四共和國。隨著政治情勢的變化,當局有了教育課程改制之需求。尤其 1957 年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後,美國等世界各國開始加強基礎科學教育,韓國政府也 因應國際潮流「以學問為中心」改革教育課程,最終文教部於 1973 年公布《第三次教

24 1968 年韓國頒布了《國民教育憲章》,提出教育的目標應著眼於人的道德修養、理性的崇高、個性的豐 滿和精神的健康,注重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精神。

25 1972 年朴正熙透過《維新憲法》建立第四共和國。《維新憲法》給與韓國總統無限任期和足夠的控制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育課程》,著重加強國民精神教育,以及知識與技術教育。

第二外語方面,1970 年代隨著對日外交逐漸正常化,1973 年第二外語增加日語科目,

此期將外語科目群中的第二外語科目與英語科目分離,第二外語科目獨立為必選修,學 生必須要在德語、法語、中文、西語、日語中選擇修習 10-12 學分,第二外語教育開始 普遍落實。

第三次教育課程期外語科目的教育目標與前期類似,惟更重視透過基本文法習得培 養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能力,並首次在課程內容明列出聽、說、讀、寫語言能力 的指導要點;另外也強調在了解外國文化之後能反身謀求韓國的發展。

四、第四次教育課程期(1981-1987)

1981 年全斗煥當選大韓民國總統,韓國進入第五共和國時期。隨著朴正熙維新政權 沒落,新政府欲刪除已不合時宜之維新教育內容,以及減輕高中生過度的大學升學壓力,

教育課程改革之需求再起。此外 80 年代韓國經濟結構由「勞動密集型」轉向「資本、

科技密集型」,使得政府更加重視透過教育來培養各類高級人才。文教部遂於 1981 年底 公布《第四次教育課程》,主要內容為強化職業教育與科學教育、科目學習份量適當化,

並以全人教育為教育目標。

此次課綱第二外語依高中(普通系列高等學校)與高職(專門系列高等學校)兩大 類,安排不同的修習節數。高中的第二外語承襲第三次教育課程期,修習 10-12 學分;

高職則減少修習學分,為 6-10 學分。第二外語科目於此期初次附有學習詞彙表,各科目 收錄約 750 個詞彙左右,並以此為基礎學習約 1200-2200 個詞彙。目標為學習與日常生 活有關主題之聽、說、讀、寫的能力,以及該語言國文化。此期學習重點由文法學習轉 為日常生活常用之內容。

另外,由於韓國自 1974 年開始各地區陸續實施高中平準化政策26,而有無法培育國

26 為解決 1969 年取消小學升初中免試帶來的升高中考試競爭激烈問題,韓國在 1972 年提出實行高中「平 準化」的政策,即取消重點、非重點高中的劃分,對普通高中實行抽籤定校的招生制度,教師、設備實 行統一標準。平準化政策 1974 年首先在首爾和釜山實施,而後擴大到全國(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教育處,

199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家資優人才之疑慮,因此其後陸續有藝術高中、體育高中、科學高中、外語高中設立,

以補強平準化政策下資優教育之不足。韓國的第一所外語高中─大元外語高中於 1984 年正式設立與招生,同年接著有大一外語高中、仁川外語高中設立,揭開外語高中專門 培育外語人才之序幕。

五、第五次教育課程期(1987-1992)

為符應教育理論的演變、韓國民主化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文教部也隨時代需求進行 教育課程改革,於 1987 年公布《第五次教育課程》。此次課程改革的理念為「培養在資 訊化與國際化的 21 世紀中具有主體精神、創造精神和道德精神的韓國人」。另外,韓國 將於 1988 年舉辦奧運,第二外語教育為因應環境所需,更加強調語言的實用性,以學 習溝通能力為重心,注重聽力與口說。並強調提升國際視野,了解該國的生活與思考方 式。

此期的第二外語仍為必選修,學生須選修一個科目,高中須修習 10 學分。比起第 四次教育課程,第五次教育課程在「目標」與「學習評量留意點」上有更詳細的描寫。

六、第六次教育課程期(1992-1997)

隨著民主化社會發展,地方教育自治的聲浪興起,因而開啟了教育部改革課程的契 機,於 1992 年公布《第六次教育課程》。此次課程改革側重因應 21 世紀的挑戰,韓國 看準資訊化與國際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不僅增加多樣化的選修課程以反映時代所需,

也開始重視學生為學習主體,追求適性發展。此外,教育部也下放部分權力給地方教育 廳及學校自主決定開設課程27,像是第二外語科目就可由地方教育廳決定開設與否。

高中第二外語科目考慮培養學生外語學習興趣及減輕學習困難感,於此期首次分第 二外語Ⅰ與第二外語Ⅱ,分階段循序漸進學習。第二外語Ⅰ注重聽力與口說能力;第二

27 課程架構由共同必修、各課程必選修科目和各課程選修科目三部分組成,共同必修科目為所有學生必 修,包括倫理、國語、共同數學、共同社會、國史、共同科學、體育Ⅰ、音樂Ⅰ、美術Ⅰ、共同英語等 10 個科目,由教育部規定開設。各課程必修科目由地方教育廳決定後讓學校開設;各課程選修科目則完 全由學校依需求選擇開設。第二外語科目屬各課程必修科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開設外語課程。第二次教育課程期時,外語科目為必選修,學生在外語科目中必須至少 選則兩個科目修習,然而兩個科目可選擇英語Ⅰ和Ⅱ,因此不一定須要修習第二外語。

第二外語真正被納入學校的課程安排可說是從第三次教育課程期開始。此時外語科 目將第二外語與英語劃分,第二外語科目自成一區,為必選修科目,學生必須要選擇一 個語種修習,須修習 10-12 學分。而第四次與第五次教育課程的第二外語編制基本上延 續第三次教育課程。第六次教育課程開始,第二外語開設語種為六種,科目分為Ⅰ與Ⅱ,

第二外語真正被納入學校的課程安排可說是從第三次教育課程期開始。此時外語科 目將第二外語與英語劃分,第二外語科目自成一區,為必選修科目,學生必須要選擇一 個語種修習,須修習 10-12 學分。而第四次與第五次教育課程的第二外語編制基本上延 續第三次教育課程。第六次教育課程開始,第二外語開設語種為六種,科目分為Ⅰ與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