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1 結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錯視手法的應用表現,藉由相關圖像的蒐集彙整出錯視的種 類、發展脈絡、色彩對比性、議題呈現及訴求的語彙詮釋方式等,最後藉由創作 試驗錯視表現的多樣性,及議題表達的應用。因此,以錯視手法應用於土地政策 議題中,具有以下幾項特點:

一、錯視圖像的色彩多以強烈對比來強化畫面的視覺張力。

從文獻探討中已知初期錯視圖像尤以圖地反轉,多使用黑與白的強烈對比色 彩,引發視覺的震動作用。而案例分析則更進一步比對各類錯視圖像的色彩應用,

可發現除了黑與白之外,錯視手法也以各種強烈的色彩對比展現,運用高對比、

高反差,省略不重要的顏色或輪廓,將曖昧、矛盾關係強力襯托出來,提升畫面 視覺張力,吸引觀者目光。而幾何錯視的應用則將此法發揮極致,運用色彩的對 比性使畫面產生扭曲、晃動的錯覺,使主題若隱若現,來強調訴求的重要性。

二、錯視圖像多具有時間性與空間性的表現。

以案例分析的結果顯示,在空間及時間感地傳達上,多數錯視表現皆可達成,

尤其在時間性的陳述,由 A 轉變為 B,或 A 與 B 的矛盾關係乃因時間的積累所 加深的差異,皆具強烈的敘事性,能完整傳達一事件的始末、因果關係。空間感 的詮釋則多半可在二維及三維空間中相互轉換,以增強錯視的表現效果,尤以空 間悖理的表現性最為多元,可因其空間謬誤傳達諸多暗喻的訊息。

三、錯視圖像譬喻語彙以明喻為主,僅少數錯視種類如多義圖形與空間悖理比較 能以暗喻手法來表達訴求。

從本研究的案例分析歸納出,不同的錯視手法有著不同的敘事方式,多數的 錯視表現以明喻為主,即喻體與喻依相同,以提升複雜的錯視圖像的被理解程度。

而空間悖理、多義圖形使用暗喻的空間相對較大,因其圖像的多元、多義性,使

124

得圖像造型限制較低,可運用隱喻中的「形似」、「意似」可能性也比較大。

四、自然物媒材的開創有助於土地政策議題的論述。

本研究之創作實證以土地、建材相關自然物創作,旨在回歸土地政策議題的 探討,希冀藉由人類熟悉的自然物媒材,呼應台灣社會、生態、人文現況的觀察,

除了符合錯視表現張力之外,也期盼引發更多觀者的共鳴。

5-2 建議

以土地政策的公共議題之視覺表現為核心,旨在探討錯視的手法應用及土地 政策執行時爭議,盼能引發觀者更多共鳴與討論。本研究建議為下列三點:

一、法律政策的訂定:土地政策相關法條應明確規範且落實。

從創作實證對於土地政策議題的整合中可發現,議題的爭端多起因於相關法 令無完善的準則或充分資料做全盤規劃,導致政策執行模稜兩可、朝令夕改。如 歷史建築等級分類標準、修復標準等,或土地使用、環境評估的細則等,皆須更 多相關背景的專業人員予以明訂之,且確實執行。再者,公共利益該如何保障少 數人的權益或降低其損失?其配套措施亦需要明確規範,以保護諸多弱勢群體基 本權益。

二、視覺表現的研究:錯視分類可更趨多元,以提升視覺表現層次。

從文獻探討中可發現錯視分類方法相當多元,本研究分類法以案例分析實際 應用的手法為考量,未必為最精確之分類法,如後續能補足更多錯視表現性及完 善歸納,將有助於當今設計應用或教學研究。

三、視覺表現的影響:可應用更多媒介來表達相關議題訴求,讓更多人參與。

錯視之土地政策議題表現不僅於海報設計形式可發揮,也期盼未來能應用於 更多元的載體上,如:書籍裝幀、產品設計……等,甚至結合影音、動畫製作,

讓更多不同領域、背景的觀者能參與議題探討,引發思考與共鳴。

125

參考文獻

專書

1. Benedikt Taschen. 1992. M.C. Escher The Graphic Work. Köln: taschen

2. Gentner, D. 1989. The mechanisms of analogical learning. In S. Vosniadou & A.

Ortony (Eds.), Similarity and analogical reasoning.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Haim Darin-Drabkin. 1977. Land Policy and Urban Growth.

Michigan :Pergamon Press

4. Immanuel Kant. Lara Denis(Ed.). 2005. Groundwork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Mississauga: broadview editions.

5. Marshall, Alfred. 1890.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New York:Prometheus Books 6. William James. 1980. The Principle of Psychology. New York: dover.

7. Charles Wallschlaeger & Cynthia Busic-Snyder。呂靜修譯。1996。設計基礎(下 冊)。台北:六合。

8. Jacqueline, B Thurston&Ronard, G Carraher。蘇茂生 譯。1975。錯覺與錯視美 術。臺北:大陸。

9. Michael J.Sandel。樂為良 譯。正義 一場思辨之旅。台北:雅言。

10. Nicholas Roukes。呂靜修 譯。1996。設計基礎下冊。台北:六合。

11. Richard L. Gregory。瞿錦春、張芬芬 譯。2006。視覺心理學。台北:五南。

12. Richard J. Gerrig & Philip G. Zimbardo。游恆山 譯。2006。心理學。台北:五 南。

13. Robert L. Solso。梁耘瑭 編譯。2004。視覺藝術認知。台北:全華。

14. Tsutsumi Namio。劉建國、劉子倩譯。2002。造型的發想。台北:六合。

15. 今井省吾。 沙興亞 譯。1988。錯視圖形。台北:遠流。

16. 王受之。2000。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台北:藝術家

126

17. 王受之。2002。世界平面設計史。北京:中國青年 18. 王秀雄。1975。美術心理學。高雄:三信。

19. 朱寶榮。2004。應用心理學教程。北京:清華大學。

20. 丘永福。1987。造型原理。台北:藝風堂。

21. 呂清夫。1984。造型原理。台北:雄獅圖書。

22. 李硯組。2010。視覺傳達設計欣賞。台北:五南。

23. 近江源太郎。楊清田 譯。2006。造型心理學。東京:福村。

24. 吳岳剛。2008。隱喻廣告-理論、研究與實作。台中:五南。

25. 何廣政。2008。科學思維版畫大師。台北:藝術家。

26. 周秉钧。1981。古漢語綱要。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7. 林俊良。2005。基礎設計-現代設計叢書 8。台北:藝風堂。

28. 孟慶茂、常建華。2000。心理學實驗。台北:心理。

29. 秦興和。2015。系列影像的概念、敘事與管理。新北:千華。

30. 陳俊宏、楊東民。199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科技。

31. 陳淑娥。1984。超現實的美術設計,台北:五洲。

32. 黃益中。2015。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台北:寶瓶文化。

33. 黃慶萱。2002。修辭學(增訂三版)。臺北:三民。在譬喻修辭中。

34. 楊清田。1992。反轉錯視原理與圖形設計:錯視造形的原理,台北,藝風堂。

35. 張彪。2002。圖形創意。安徽:安徽美術。

36. 葉國松。1991。平面設計之基礎構成。臺北:藝風堂。

37. 朝昌直巳。呂清夫 譯。1985。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梵谷。

38. 朝倉直巳。呂清夫 譯。1993。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芸術・テ サ インの 平 面構成。台北。北星。

39. 趙惠玲。2011。美術鑑賞。台北:遠流。

40. 趙毅衡。2012。符號學。台北:新銳文創。

127

期刊論文

1. Boozer, Wyld & Grant. 1992. Using metaphor to creat more effective sale messages.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7(1).

2. Gentner & Markman. 1997. Structure mapping in analogy and similar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52.

3. 林亮吟。2001。服裝設計中應用幾何錯視詮釋之探討。台北:實踐大學。

4. 張瑜軒。2002。群論應用於艾雪鑲嵌藝術之對秤構成研究-以多媒體為例。桃 園:中原大學

5. 陳惠珠。2009。多義圖形之設計文法探討:以臉之上下顛倒為例。景文學報 第 19 卷第 2 期。新北:景文科技大學。

6. 楊義隆。2008。空大資訊。經濟學概要-土地問題與土地政策。新北:國立空 中大學。

7. 蕭嘉猷。2001。連環圖畫視框的心理意象導向構成探討。商業設計學報第五 期。台中:台中科技大學。

網路資源

1.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

瀏覽時間:2017.02.10

2.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 瀏覽時間:2017.07.13

3. Illustrations Of Tang Yau Hoong http://tangyauhoong.com/about/

瀏覽時間:2017.07.28

128

129

附錄

表 36:錯視圖像發展史(依年代排序)

年代 發表者 作品/圖像 釋義

1591 Giuseppe Arcimboldo . vertumnus

Arcimboldo 為義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肖

wiki/Vertumnus

1847 歌川國芳 「隠し絵」

%8B%E8%8A%B3

130

1856 Wilhelm Maximilian Wundt lian-wundt

1860 Johann Karl Friedrich Zöllner

「Zöllner 圖形」

1860 年,Zöllner 在一 封給物理學家和學者 Johann Christian Poggendorff 的信件中 提出此系列錯視圖 Christian Poggendorff

「Poggendorff 圖形」

Poggendorff 從 Zöllner 錯視中發現了它。圖中

131

1861 Ewald Hering

「Hering 圖形」

由德國生理學家 Ewald Hering 提出。當兩條直 線和平行線呈現在徑

wiki/Orbison_illusion 1867 Hermann

von Helmholtz

「Helmholtz 圖形」

由水平線組成的正方 Jastrow

「Jastrow 圖形」

並列的扇形大小均 等,卻有上小下大的錯 覺。

https://en.wikipedia.org/

wiki/Jastrow_illusion 1889 Franz Carl

Müller-Lyer

「Müller-Lyer 圖形」

由箭頭組成的視覺錯

132

1892 Charles Allan Gilbert

「All is vanity」

Charles Allan Gilbert 的 作品中經常可見頭

1897 HugoMünst erberg

「Café Wall 圖形」 Ebbinghaus

「Titchener 圖形」

由 Edward B. Titchener 在 1901 年的實驗心理 學教科書中普及,因此 名為「Titchener 圖 形」 。 兩個相同大小

133

wiki/Ponzo_illusion 1911 Marcel

Duchamp.

「Jeune homme triste dans un train」

wiki/Marcel_Duchamp

1934 OscarReuter svärd

「Penrose 圖形」

首先由瑞典藝術家 OscarReutersvärd 於 1934 年創建。1950 年 Roger Penrose 將其推 廣,將其描述為「不可

wiki/Penrose_triangle

134

「Metamorphosis」

1936 年 Escher 深受牆 elgium/

1937 Victor Vasarely.

「Zebra」

Vasarely 的 Zebra 被視為歐普藝術先 驅。

http://cn.wahooart.com/

@@/6WHLWW-Victor-Vasarely-%E6%96%91

%E9%A9%AC 1939 William

Orbison

「Orbison 圖形」

由美國心理學家 William Orbison 發 表 。錯視由二維圖形組 成,例如圓形或正方 形 ,疊加在徑向線或同 心圓的背景上。矩形似 有些扭曲。

135

https://en.wikipedia.org/

wiki/Orbison_illusion 1942 Josef Albers 「Shrine」

1920 開始餘包浩斯學 習課程。1942 年,Josef Albers 開始一系列鍍鋅 平版印刷術,名為“ 平 面構造” ,這個標題既 引用了地質和運動的 堅實性。

http://www.theartstory.o rg/artist-albers-josef.htm 1961 Bridget

Riley.

Movement in Squares

「Movement in Squares」

1960 年左右,Riley 開 始發展她的標誌性 Op

wiki/Bridget_Riley 1965 Richard

Anuszkiewi cz 發光

「Luminious 」

Anuszkiewicz 為 Op Art 的創始人之一。關注不 z_en.html

136

1965 René Magritte

「The Blank Check」

Magritte 為法 .org/le-blanc-seing.jsp)

1975 福田繁雄 「日本京王百貨海報」

Wilcox.

「Nature」

在這篇論文中,作者發

137 Hockney

「Petersburg Press 」 David Hockney 為英國 畫家、版畫家、舞台設 1/david-hockney.html

2000 Naor-Raz &

Sekular

「不連續的 6 灰階」

138

覺似乎因此強化了許 多。

https://sites.google.com/

a/chsc.tw/82/zhuan-ti-ya n-jiu

2003 Rob Gonsalves

Rob Gonsalves 為魔幻 現實主義 (magic realism)畫家。2003 於 Sarah L.Thompson 著作 Imagine a Nigh 插畫書 而成名。

https://www.demilked.c om/magic-realism-painti ngs-rob-gonsalves/

(本研究整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