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與綜合分析

在文檔中 碩 士 論 文 (頁 58-77)

表 4-5-9

變項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預測值 256 31.7768 3.24105

原始值 256 31.78 6.072

皮爾森相關係數 0.444

R2 0.240

由樣本一所得之二個變項對攻擊與敵意的整體相關為 0.488,聯合解釋力為 23.8%,

而樣本二依實際預測值與攻擊與敵意的相關為 0.444,解釋力為 24.0%,與樣本一之 23.8%

差異非常小,故本研究所建立之預測 A 型行為的攻擊與敵意之迴歸方程式,若應用於另一 樣本其相關縮減情形並不會很嚴重。

型的人很明顯的較偏向A型行為的人格,次高者為血型O型的國中學生,而以血型為B型或 AB型的國中學生較不偏向A型行為的人格。

貳、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生血型其A型行為組型之差異分析

(一)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血型在A型量表總分及各分量表間之差異分析

就性別與國中生血型之交互作用而言,均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兩變項沒有交互作用存 在,因此進一步檢查性別與國中生血型的主要效果。由F檢定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及不同 血型的國中學生在「整體A型行為」及各量表間之差異分析,均未達顯著水準,表示不管是 在性別或血型方面,在A型行為總量表及各量表間並沒有顯著差異存在。雖然未達統計顯 著水準,但仍然可以從個別的平均數來得到一些結果。

男生的平均分數較女生高,表示整體而言,男性較女性偏向A型行為人格。雖然在A型 行為的個別層面,男女性的分數差不多,但仍可以發現在「時間緊迫感」及「努力與競爭」

層面上,女性的分數較男性高,這可能是因為女性在自我要求及時間的掌控上比較嚴格,

而「攻擊與敵意」層面,則是男性較高於女性,這可能是因為男性比較容易衝動,容易因 為壓力而無法控制情緒。

(二) 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血型在A型量表總分及各分量表間之差異分析

由表 4-9 發現,就年級與國中生血型之交互作用而言,均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兩變項 沒有交互作用存在,因此進一步檢查年級與國中生血型的主要效果。由F檢定結果發現,

不同年級及不同血型的國中學生在「整體A型行為」及各量表間之差異分析,均未達顯著水 準,表示不管是在年級或血型方面,在A型行為總量表及各量表間並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雖然未達統計顯著水準,但仍然可以從個別的平均數來得到一些結果。

由表 4-10 我們可以發現,不論是「整體A型行為」或是A型行為的各個曾面,三年級的 平均分數較其他低年級的分數高,表示三年級的國中學生較其他低年級的國中學生偏向A 型行為人格。而一年級與二年級國中學生在A型行為的表現則差不多,這可能是因為三年 級的國中學生正面臨升學壓力所造成的結果。

(三)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國中學生血型在A型量表總分及各分量表間之差異分析 國中學生的性別及年級與國中學生的血型都沒有交互影響,所以在不同性別、不同年 級的國中學生血型在 A 型量表總分及各分量表間之差異分析,我們的 Model 會剔除這兩者 的交互影響,只考慮國中學生的性別與國中學生的年級之間的交互影響,利用三因子多變 量分析來檢驗其差異狀況。

由表 4-11 可知,國中學生的性別、年級與血型之間的三三交互影響並不顯著,顯著 性均大於 0.05 以上,而且國中學生的性別與國中學生的年級之間在國中學生 A 型行為量表 總分及各分量表上,交互作用的顯著性分別為 0.851、0.447、0.706、0.561,均大於 0.05,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其交互作用沒有顯著影響。而國中學生的性別、年級與血型在 國中學生 A 型行為量表總分與各分量表之間的主效果影響,皆未達顯著水準。

(四)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國中學生血型在 A 型量表總分及各分量表間之差異分析 在本主題我們將考慮國中學生的性別、年級、及血型與 A 型行為量表總分與分量表之 間的差異。我們以 A 型行為量表分數為依變數,採用三因子變異數分析來進行差異性檢 定。

由表 4-12 可知,國中學生的性別、年級與血型之間的三三交互與兩兩交互影響並不

顯著,顯著性均大於 0.05 以上,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其交互作用在國中學生 A 型行為量表 總分與各量表之間沒有顯著影響。而國中學生的性別、年級與血型在國中學生 A 型行為量 表總分與各分量表之間的主效果影響,就如同前面主題所介紹的相同,皆未達顯著水準。

參、課業壓力同儕關係 vs A 型行為結論

(一)"課業壓力、同儕關係 vs A 型行為-時間緊迫感"

共有四個變項達到顯著水準進入迴歸方程模式(F=31.864,p<.05),其多元相關係數(R) 為 0.448,能聯合預測 A 型行為之時間緊迫感 20.1%的變異量。

就個別變項而言,以「課業壓力_個人因素」的解釋力最高,可以解釋 15.7%的變異量,

其次為「課業壓力_學校因素」的解釋力,可以解釋 1.9%的變異量,再其次為「同儕關係_

友誼」,可增加的變異量為 1.6%,最後為「性別」,可增加變異量為 0.9%。

由分析結果顯示,當國中學生在課業壓力_個人因素及課業壓力_學校因素方面承受較 大壓力,且與同儕互動較頻繁時,則男性國中學生較女性國中學生之時間緊迫感就越傾向 A 型行為人格。

(二) "課業壓力、同儕關係 vs A 型行為-努力與競爭"

共有三個變項達到顯著水準進入迴歸方程模式(F=45.778,p<.05),其多元相關係數(R) 為 0.461,能聯合預測 A 型行為之努力與競爭 21.3%的變異量。

就個別變項而言,以「課業壓力_個人因素」的解釋力最高,可以解釋 13.2%的變異量,

其次為「同儕關係_友誼」,可增加的變異量為 1.7%,最後為「課業壓力_學校因素」,可增 加變異量為 1.0%。

由分析結果顯示,當國中學生在課業壓力_個人因素承受較大壓力,而在課業壓力_學 校因素方面承受較少壓力,且與同儕互動較頻繁時,則國中學生之努力與競爭就越傾向 A 型行為人格。

(三)"課業壓力、同儕關係 vs A 型行為-攻擊與敵意"

共有五個變項達到顯著水準進入迴歸方程模式(F=30.382,p<.05),其多元相關係數(R) 為 0.481,能聯合預測 A 型行為之攻擊與敵意 23.1%的變異量。

就個別變項而言,以「課業壓力_學校因素」的解釋力最高,可以解釋 16.8%的變異量,

其次為「課業壓力_個人因素」,可增加的變異量為 2.7%,接著依序為「性別」,可增加的 變異量為 1.5%,「同儕關係_共同參與」可增加變異量為 1.3%,最後為「同儕關係_社交技 巧」,可增加變異量為 0.7%。

由分析結果顯示,當國中學生在課業壓力_個人因素及課業壓力_學校因素方面承受較 大壓力,且與同儕互動較頻繁、與同儕關係較親密時,則男性國中學生較女性國中學生之 時間緊迫感就越傾向 A 型行為人格。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淑卿(2003)。國中生父母衝突、親子衝突、課業壓力與自殺意念之相關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一真(1990)。中國人 A 型量表建構效度。測驗年刊,37,73-95。

林一真(1993)。國小兒童敵意,A 型人格和身心適應。中華輔導學報,1,25-57。

林一真(1989)。中國人 A 型量表編製初步報告。測驗年刊,36,13-24。

林一真(1991)。兒童 A 型量表編製初步報告。測驗年刊,38,171-188。

林珠琴(2003)。國小資優生A 型行為與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梅琴()。國小資優生其父母管教方式、 A型行為關係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 李嗣蕙〈1995〉。國小學童 A 型行為組型與其家庭氣氛關係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茂興譯;(柯瑞 Corey, G. 著)(1998)。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台北市:揚智。

李雅怡(2003)。年級、城鄉別、出生序、建設性思考、情緒能力與國小高年級學童科技 創造力之關係。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秋雯(1996)。手足變項、父母教養態度與子女手足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佩芳(2001)。國小學童A 型行為、導師權力類型與學校壓力之相關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瑛昭(1994)。國小兒童的A 型傾向與其母親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維素(1992)。家庭組型、家庭氣氛對兒童自卑感、社會興趣、生活型態形成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維素(1994)。阿德勒學派「家庭組型」的再認識。輔導季刊,3 0 (1),31-40。

陳冠中(2000)。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手足關係與高中生寂寞之相關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羿足(2000)。影響青少年偏差行為之家庭因素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靜華(2003)。國小資優生與績優生A型行為組型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怡貞(1998)。國小學童獨生子女女與非獨生子女女同儕關係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貝萍(2000)。單親家庭青少年自我分化、情緒穩定與偏差相關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虹雯(1999)。父母爭吵時的三角關係運作與兒童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黃玉臻(1997)。國小兒童A 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琴雅(1992)。不同產序子女之生活適應、學業成就及對父母管教態度知覺差異 之比較 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素秋(1998)。國小自然科教學班級氣氛與創造表現之評量研究。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端真(1997)。國小學童生活型態及其手足因素之研究。台北:揚智。

楊慧萍(1997)。兒童之衝動性格、自我韌性、家庭因素與違犯行為之相關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蘭(1990)。認知—行為傾向團體諮商方案對A型人格傾向大學生非理性信念,

行為組型,壓力知覺輔導效果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蘭(1993):競爭與卓越-A型行為組型理論與實務。台北:天馬文化出版。

塗惠玲(1996)。臺灣中部地區國小兒童民主法治知識與態度之調查研究。

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奕樺(1996)。父母管教、社會行為、同儕喜愛與被拒絕男生之關係研究。

國立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志明(1988)。大學生A 型行為組型調查研究。

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姿娟(1999)。國中生社會支持、生活適應與寂寞感之相關研究。

在文檔中 碩 士 論 文 (頁 58-7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