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碩 士 論 文 "

Copied!
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 國中生A型行為之背景分析

系 所 別:應 用 數 學 系 碩 士 班 學號姓名:M09709005 彭 兆 駒

指導教授:楊 錦 章 博 士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2)
(3)
(4)

國中生 A 型行為之背景分析 摘 要

青少年期正好進入狂飆期,是個體在生長與發展的過程當中,面臨身心與社會環境 變動最劇烈的一個時期。值此時期,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方能順利渡 過此一關鍵時刻,因此發展良好的同儕關係,與家人的支持,在此時就變得極為重要。

我國有關青少年A型人格之學術性研究起步較晚,且多針對醫學層面作探討,也較少針 對國中學生做研究,個人以為這個議題應當重視,因此將以目前所任教之國中學生,針 對其課業壓力、同儕關係與A型人格傾向之間的關係,期有更進一步的瞭解。研究結果 發現如下:

(一)、國中學生血型為 A 型的人很明顯的較偏向 A 型行為的人格,次高者為血型 O 型的國中學生,而以血型為 B 型或 AB 型的國中學生較不偏向 A 型行為的人格。

(二)、男性較女性偏向A型行為人格。雖然在A型行為的個別層面,男女性的分數 差 不多,但仍可以發現在「時間緊迫感」及「努力與競爭」層面上,女性的分數較男性高,

這可能是因為女性在自我要求及時間的掌控上比較嚴格,而「攻擊與敵意」層面,則是 男性較高於女性,這可能是因為男性比較容易衝動,容易因為壓力而無法控制情緒。

(三)、三年級的國中學生較其他低年級的國中學生偏向A型行為人格。而一年級與二年 級國中學生在A型行為的表現則差不多,這可能是因為三年級的國中學生正面臨升學壓 力所造成的結果。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對教師、家長與未來研究提出各項建議。

(5)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of Behavior A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ummary

The young people to enter th in junior high happen e so-called hurricane time, because they individually grow and change so rapidly that they need the various support from the family, school, the society. During this important period, how they develop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eer to cross this critical moment smoothly becomes very important.

The research concerned Behavior A among young people is scarce. But I personnally think this kind of research aiming at middle-school students must be taken seriously.Thus we have better and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ou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view point of their academic pressur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eer and tendence of Behavior A student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Blood A students obviously tend to the personality of Behavior A.

And Blood O students, the second highest, are side with the personality of Behavior A . Other blood type B or AB students are not so inclined to the personality of Behavior A .

(2) Male students compared the female ones are more partial to the personality of Behavior A. We can also find that female students score higher than male in “the sense of time urgency” and “the diligency and the competition”

categories.Because the female students are quite strict in setting higher standards and in the control of time. But in “attack and hostility” categories , the male is higher than the female. Because the male students are quite easy to impulse and lose their control because of pressure.

(3) The third grade students compared other lower grades students are more

inclined to the personality of Behavior A .Probably the third grade students are

facing more pressure of the academic tests. That is the reason why they score

higher than grade one and grade two students.

(6)

誌 謝

感謝上天的眷顧,使我在進修學習當中能夠平安順利,才得以完成學業。

本篇論文得以付梓,首要感謝恩師楊錦章教授的諄諄教誨、誨而不倦,恩師不辭辛勞地 利用課餘時間教導我們,無論是問卷發放、統計分析及論文撰寫的過程中均予以最大的 支持與耐心的指導,在此向恩師要致上最深的敬意與謝意。

此篇論文初稿時仍有未臻完美的不足,幸賴楊錦章教授睿智的觀察及細心的提醒, 提攜我度過每一道難關,不論在主題的選定與研究過程中,都有美好的建言及邏輯思考 的指點,使學生在研究中獲益良多;也要感謝本校應用數學系田方正教授及中原大學李 金城教授在論文口試時,提供寶貴意見,使本論文更臻完善。感謝本校應用數學系研究 所全體敬愛的老師在學習中給予諄諄教誨與共聚一堂切磋的同學,謝謝您們的辛勞,謹 此感謝每一位提供意見的老師,由衷感謝。學業雖然已告一段落,但學習是永無止境的,

我將謹記這段學習過程的收穫,並將之運用於工作上,以迎接未來的每一個挑戰。

最後,謹以此論文獻給我心目中最感激的家人,在這段期間必須兼負教學的工作,

難免有時感到疲困,所幸家人給予我最大的包容及支持,讓我全力以赴,無後顧之憂地 完成學業。,家人的支持永遠是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向前的推動力。

(7)

目 次

目次---1

表目次---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5

第二節 研究目的---7

第三節 名詞解釋---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A型行為的理論與研究---10

第二節 同儕關係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24

第三節 課業壓力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31

第二節 研究假設---32

第三節 研究對象---32

第四節 研究工具---33

(8)

第五節 研究程序---34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樣本分配情形--- ---37

第二節 不同血型的國中學生與其A型行為之差異---38

第三節 不同背景選項國中學生血型其A型行為組型之差異---40

第四節 國中生課業壓力同儕關係與A型行為之分析---44

第五節 國中學生之背景變項、及知覺不同「課業壓力」、「同儕關係」 情況下對其「A 型行為」具有聯合預測之功能---46

第五章 結論與綜合分析 ---5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57

英文部分---60

附 錄---66

(9)

表 目 次

表2-1-1 國外測量青少年Type A型行為量表---20

表2-1-2 國內測量青少年Type A型行為量表---21

表2-2-1 相互依賴理論圖---27

表 3-1-1 研究架構圖---32

表 3-5-1 研究實施流程圖---35

表 4-1-1 班級分佈圖---38

表 4-1-2 背景變項分佈---38

表 4-2-1 四種血型在A型行為各層面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39

表 4-2-2 四種血型在A型行為各層面的Hotelling T2 考驗摘要表--40

表 4-2-3 不同血型之國中學生在A型行為總量表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ANOVA)---40

表 4-2-4 四種血型在A型行為總量表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40

表 4-3-1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血型在A型量表總分及 各量表間之差異分析---41

表 4-3-2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A型行為總分及各量表間

的平均數統計表---41

(10)

表 4-3-3 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血型在A型量表總分及

各量表間之差異分析---42 表 4-3-4 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在A型行為總分及

各量表間的平均數統計表---43

表 4-3-5 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國中學生血型在 A 型量表總表及 各分量表間之差異分析---44 表 4-3-6 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國中學生血型在 A 型量表總表及

各分量表間之差異分析---45 表 4-4-1 國中學生之課業壓力與 A 型行為量表總分與

各分量表之 Pearsom 積差相關---46 表 4-4-2 國中學生之同儕關係與 A 型行為量表總分與

各分量表之 Pearsom 積差相關---46 表 4-5-1 預測國中學生的時間緊迫感之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N=512)---47 表 4-5-2 預測國中學生的時間緊迫感之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N=256):---48

表 4-5-3 預測國中學生的時間緊迫感之多元迴歸分析

(11)

摘要表皮爾森相關---48 表 4-5-4 有效預測國中學生的努力與競爭之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N=512)---49 表 4-5-5 再進一步進行跨樣本有效性的檢驗,

其摘要如下所示(N=256):---49 表 4-5-6 樣本二的實際預測值及其原始努力與競爭之

皮爾森相關---50 表 4-5-7 有效預測國中學生的攻擊與敵意之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N=512)---50 表 4-5-8 再進一步進行跨樣本有效性的檢驗,

其摘要如下所示(N=256):---51

表 4-5-9 原始努力與競爭之皮爾森相關---52

(12)

第一章、緒論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研究動機

從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對象從十七、八歲的高中職學生,到五、六歲的幼稚園小朋 友都接觸過。在一次的心理學相關論文瀏覽時,無意間發現A型人格(type A personality)

一詞,繼而瞭解 Friedman 及Rosenman 於1959 年提出了A 型行為組型(Type ABehavior Pattern,簡稱TABP)與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關係研究的影響,一些相關的研究開始發現到兒 童期 經驗不僅會衝擊個體的日後人格發展,其更會間接地影響個體的身體健康(Rosenman, 1990)。為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而其中家庭被認為是一項影響兒童的重要因素(楊慧萍,

1997)。研究證明許多兒童期的發展對於日後心理、社會適應的影響,常源自於其家庭;父 母所傳遞的信念、價值觀不僅僅影響個體的心理及社會適應,更同時影響著個體的健康(許 瑛昭,1994)。

Friedman 及 Rosenman (1959)與西方協同群體研究(WesternCollabroation Group Study,簡稱 WCGS)中將他們對於存在於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簡 稱 CHD)病人行為所做的觀察命名為「A 型行為組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簡稱 TABP),即開始引起各界對於 A 型行為組型的高度重視(楊淑蘭,1990)。Friedman 和 Rosenman 將 A 型行為組型定義為一種「行動和情緒的情結」包括:(1)行為特點(behavioral disposition),如野心、攻擊性、競爭性和缺乏耐心。(2)特殊行為,如肌肉緊張、警覺

(13)

性、快速、用力的語言風格和對多數活動加快速度。(3)情緒反應,如暴躁易怒、敵意和 生氣(Rosenman,1990)。整體而言,其不利於個體的身心衝擊仍多過於其所帶來的正向 助益。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個體持續使用 A 型行為組型在處理生活事務? Rosenman〈1978〉

的研究中即強調文化及環境因子或許扮演著較重要的角色,Rosenman 更指出 A 型行為組型 不可能是由人格屬性〈Personality Attributes〉單獨產生的,而是由特殊人格屬性與周 圍環境交互作用產生的生活風格和特殊的行為。許多的研究在探討環境的重要因素後,皆 指出父母所傳遞的信念、價值觀是兒童 A 型行為組型的重要相關因素,而 A 型兒童即會成 長為 A 型成人(Robinson,1996)。Visintainer 和 Matthews(1987)的研究結果也顯示 兒童的 A 型行為與成人的 A 型行為之間有延續性關係,確認 A 型行為組型的成人多源自 A 型行為組型之兒童,由此可知兒童期的行為問題會影響其日後的發展及生活適應。

台灣的國中,小學生歷年來就都身處於課業壓力沉重的狀況下, 自1984 年 起,我國為因應世界潮流,全面推動教育改革,其目的亦是要減輕孩子的壓力,

讓孩子們「快樂學習」,然而二十年來,在一波波的教改政策下,學生的壓力是 否有降低呢?還是更加的沉重?

80 年代以後,美國學界將研究壓力的對象延伸到學生,發現壓力在學生身上 所造成的效應和以成年人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相似,與成人並無不同。因此,

壓力並非是成年人的專利,任何人都會面臨到壓力,學生自然也不例外。根據中 國時報(1999)報導:西元1999年台灣跨世紀兒童有高達九成以上有煩惱,主要 是課業問題。2003年兒童福利聯盟公布的「兩岸及香港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指出:台北、上海有六成以上的小學生不上學時總是在做作業,其中台北的小朋 友課業壓力最大(人民網,2003)。

(14)

當壓力產生時,種種的因應方式便會出現,有些人會選擇勇敢面對,並積極 尋求協助,但也有些人會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不論是抱持著何種心態,因應策 略會因不同的情況或不同的問題,而有不一樣的解決方式。而就課業表現的因應 上也會因其態度與策略上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

青少年期正好進入狂飆期,是個體在生長與發展的過程當中,面臨身心與社會環境變 動最劇烈的一個時期。值此時期,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方能順利渡過此 一關鍵時刻,因此發展良好的同儕關係,與家人的支持,在此時就變得極為重要。我國有 關青少年A型人格之學術性研究起步較晚,且多針對醫學層面作探討,也較少針對國中學 生做研究,個人以為這個議題應當重視,因此將以目前所任教之國中學生,針對其課業壓 力、同儕關係與A型人格傾向之間的關係,期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基於此因,本人擬以國 中學生之A型人格背景分析做出相關的研究。

第二節、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

一、不同血型的國中學生與其A型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1 不同血型之國中學生其A型行為「時間緊迫感」的顯著差異。

1-2 不同血型之國中學生其A型行為「努力與競爭」的顯著差異。

1-3 不同血型之國中學生其其A型行為「攻擊與敵意」的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之國中學生在其A 型行為上之顯著關係。

2-1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其A 型行為量表上之顯著關係。

2-2 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在其A 型行為量表上之顯著關係。

(15)

三、國中生知覺之「課業壓力」、「同儕關係」與其「A型行為」間有顯著關係。

3-1國中生知覺之「課業壓力」與其「A型行為」間有顯著關係。

3-2國中生知覺之「同儕關係」與其「A型行為」間有顯著關係。

四、國中生不同「背景變項」及知覺不同「課業壓力」、「同儕關係」情況下對其「A型 行為」具有聯合預測之功能之顯著關係。

第三節、名詞解釋

本研究的重要名詞釋述如下

一、 國中學生

本研究所指之國中學生,係指就讀於新竹縣國中的一、二、三年級學生。

二、背景變項

本研究之背景變項,包括性別與年級二項。

1、性別:指男生與女生。

2、年級:指國中生ㄧ年級到三年級。

三、A 型行為組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

個體行為特徵為,過度競爭,追求成就,攻擊性,敵意,缺乏耐心,說話大聲激烈,

有時間緊迫感,具致力克服環境障礙與極端挑戰性。在本次研究中,以林一真(1991)修 編「中國人 A 型人格量表」上,三個分量表得分均高於兩個標準差者,表示具有 A 類行為 組型者。

(16)

1、時間緊迫感(time urgency)

以林一真(1991)「中國人 A 型人格量表」上之「時間緊迫感」分量表為代表,受試者在 此分量表所得分數越高,表示受試越自覺,時間不夠用,生活忙碌。

2、成就動機與努力競爭(competitive striving)

以林一真(1991)「中國人 A 型人格量表」上之「成就動機與努力競爭」分量表為代表,

受試在此分量表所得分數越高,表示受試越自覺,有把事情做好,出人頭地的意願。

3、攻擊性與敵意(aggression and hostility)

以林一真(1991)「中國人 A 型人格量表」上之「攻擊性與敵意」分量表為代表,受試在 此分量表所得分數越高,表示受試越自覺,容易發脾氣,對人有敵意。

四、課業壓力

課業壓力是指學生對課業問題方面,判斷會超越其身心負荷的壓力源,經 其自身判斷後的感受程度。本研究將課業壓力界定為:國中一、二、三年級學 生在課業學習過程中,知覺到環境中有礙課業表現的困擾因素,經其判斷自己 的能力以及可因應的資源,自覺無法排除困擾而形成一種被壓迫的感受。

本研究所指之學生「課業壓力」,係指受試者在「課業壓力量表問卷」上 的係指受試者在「課業壓力量表問卷」上的得分。該問卷將課業壓力的來源分 成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等三種。

茲將此三種因素定義如下:

(17)

(1)個人因素:個人因素的課業壓力主要來自個人對自己的期許、學 業成績為主。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的課業壓力主要來自父母的期望。

(3)學校因素:學校因素的課業壓力主要來自師長的期望以及同儕之 間的競爭。

五、同儕關係(peer relationship):

李美華、蔡瓊月(1999)認為同儕關係是指同學與同學間相處互動的歷程與情況。本 研究對同儕關係之測量工具,乃參酌林世欣(2000)之「同儕關係問卷」及陳怡君(2003)

之「同儕關係量表」後所編擬之「國中生同儕關係量表」,得分愈高者,表示其同儕間關 係愈好;得分愈低者,表示其同儕間關係愈差。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探討A型行為模式的理論與研究;第二節探討同儕關係的理論及其相 關研究;第三節探討課業壓力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第一節 A型行為模式的理論與研究

A型人格特性的相關研究把心理特質連結至某一重要疾病的發生,是所謂「行為醫 學」的濫觴。 近 50 年來有關A型人格「type A personality」特性的

科學研究由盛而衰,最近的醫學期刊與教科書中有關於A型人格的醫學語彙已逐漸消失,

還出現取而代之的「D型人格」與心臟病發生相關的研究。

(18)

Friedman 和 Rosenman 在西方合作團體研究(Western Collaboration Group Study,簡稱 WCGS)進行一系列探討人格行為因素和神經系統在 CHD 所造成影響的臨床實 驗研究後,將具有冠狀動脈傾向行為組型命名為 A 型行為組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

簡稱 TABP),這些行為與長期的時間緊迫感、無耐性、追求成就、競爭、敵意有關。1974 年,

由於 Friedman 和 Rosenman 出版了 Type A Behavior and Your Heart 一書,掀起了研究 A 型行為組型的熱潮。一些學者開始注意到 A 型行為組型的特定內容,如生氣、敵意與 CHD 的關係研究(楊淑蘭,1990;Burke, 1985;Palmero, et al., 2001;Williams, 2001;

Williams, Haney, Lee,Yi-Hong Kong, Blumenthal & Whalen, 2001;)。

壹、A 型行為的定義和特徵

國內外學者對於 A 型行為組型的人格特質的定義及特徵分別提出自己的觀點,擇主要 學者;其敘述如下:

(一)、Friedman 和 Rosenman 的觀點

Friedman 和 Rosenman(1974)研究中認為 A 型行為是一種情緒與行為的情節,可 以從任何有強烈執著於長期奮鬥中,想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最多事的人身上看到。如 果必要時,他會起而對抗妨礙他的人。這是一個社會可接受,甚至給予讚賞的衝突 形式,而不是精神症或擔心、恐懼、強迫性的情節

(Rosenman,Swan,&Carmelli,1988)。A 型行為組型的特徵如下

(賴正珮,2004):

1. 持續而強烈的驅力,期望達成不很明確但為自我選擇的目標。

2. 極端的渴望與他人競爭。

3. 執意追求認知及成就的進步。

(19)

4. 同時做很多事,並對每件事訂下最後期限。

5. 習慣性加速運作身體的各項生理與心理功能。

6. 超於常人的心理與生理警覺性。

7. 攻擊和敵意的情感。

(二)、Jenkins 的觀點

Jenkins(1971)研究認為 A 型行為者為極端的競爭性,追求成就、具攻擊性、急促、

無耐性、不休息、高度警覺、說話急躁、臉上肌肉緊張、覺得生活在時間壓力下,及 責任感挑戰下,常疏忽生活其他層面。(林梅琴,2001)。

A 型行為組型特徵如下(楊淑蘭,1990):

(1)價值

1.A 型者用強烈無彈性的方法對良心負責。

2.喜歡因他們所做的而受到尊敬。

3.較B 型者渴求認可和權力。

4.強迫性地沉溺於競爭和挑戰。

5.追求工作和競爭性事務。

(2)想法

1.會同時思考幾個不相干的想法或行動。

2.零碎期待目標反應(fractional conticpatory goal reactions);在進行一件事就 開始對接著來的事做反應。

3.行為和姿勢都是機警的。

4.以自己的方式,強迫完成事情,快速的克服困擾。

(20)

5.對日常事物也採競爭態度。

6.不會紀錄物理或社會環境的細節。

(3)人際關係 1.自我中心。

2.不會停留在他人的參考架構。

3.容易生氣。

4.在工作情境知覺較多的挫折。

5.表面虛張聲勢,事實上是為了遮掩深層的不安全感。

6.較B 型者更喜好性方面的攻擊,喜愛追求勝於婚姻。

7.經常陷於自己的行為組型的困擾中。

(4)反應風格

1.反應、說話快速。

2.說話的氣氛是確定強調的。

3.總是直接說出觀點,很少浪費字。

4.說得快比說得慢容易。

5.聽話時常給予對方期待的點頭或嗯嗯的聲音。

6.在被問到情境或個性的挫折或阻擾時,A 型者常會重溫情境中的情緒。

(5)姿勢和動作

1.姿勢緊張、有活力、肌肉緊縮、爆發式動作

2.緊張時經常緊握雙手或拳頭,強調觀點時會敲桌子。

3.搖手用力且主動。

(21)

4.休息或坐或站時,常改變姿勢。

(6)臉部表情

1.笑容常是短暫、緊張的。

2.用短暫的笑容強調意見且顯示不耐煩。

3.強調意見時,會拉緊下顎肌肉或咬緊牙關,聲音會跳動。

(7)呼吸

1.經常中斷呼吸節奏,偶而會嘆氣,談話時用力吸氣。

2.說話時比必要時吸入更多的氣。

3.在壓力下或意外事件裡行動,明顯交感神經活動。

(三)、Glass 的觀點

Glass(1977)也認為 A 型行為者知覺外在環境對他們構成威脅時,他們會更加努 力,以企圖再度控制外在環境。

A 型行為組型的特徵如下:

1.攻擊(aggression)敵意(hostility)

2.缺乏耐性(impatience)或時間緊迫感(time urgency)

3.追求競爭性成就(competitive achievement striving)國內學者的觀點

(一)、楊淑蘭(1990)也對A 型行為組型下了如下的定義:「指個體表現下列行為特徵:

過度競爭、追求成就、攻擊性、敵意、缺乏耐心、說話大聲劇烈、有時間壓迫感。

致力克服環境障礙,具極端挑戰性,則稱之為A型人格特質」。

(二)、林ㄧ真(1989)則根據 Friedman 和 Rosenman(1974)的研究,認為所謂 A 型行 為組型,乃包括有強烈的事業心及競爭的鬥志,及一種時間緊迫感。

(22)

林一真(1991)歸納許多學者的研究指出,A 型兒童與A 型成人有許多相似的行為 特徵:

1、時間緊迫感:注意時間、行動快速、缺乏安閒、匆忙、時間運用。

2、努力競爭與成就:認真負責、喜歡競爭、精力旺盛、出人頭地。

3、攻擊性與敵意:攻擊行為、缺乏耐性、敵意生氣。

綜合上述學者的觀點,A 型行為組型的特徵可以歸納為(陳靜華,2003): 1. 具有強烈競爭性。

2. 努力追求成就。

3. 缺乏耐性。

4. 有時間緊迫感。

5. 講求速度。

6. 具有攻擊性及敵意。

貳、 A 型行為理論架構

自 1950 年代,有關 A 型行為的研究不斷從領域層面增加當中。同時也提出不同的理 論論證;以下由不同的學術領域中列出其重要的理論基礎。

(一)人格傾向與環境互動觀點

Rosenman & Chesney(1982)特別強調 A型行為不是一種人格型態(personality type),當環境處於競爭時,任何人都會反應出A型行為。1978年Rosenman特別指出 A 型行為,不可能只有人格屬性單獨產生,而是週遭環境與特殊人格交互作用,產生的 生活風格和特殊行為。譬如,因愉快或困擾的情境當中,藉由姿態或快速談話及人際 關係的表現;而產生的特殊行為。Friedman 和Rosenman 即認為西方社會的工業化發

(23)

展、經濟開放及過度強調競爭與效率的結果,造就了許多的A 型行為者 (楊淑蘭,

1993)。而在Glass(1977)的研究中,亦證實了環境的確是引起A 型行為的重要因 素,並指出當A 型行為者知覺到對環境控制有威脅時,他們會形成「過度反應」,包 括升高生理及心理的警覺、加快腳步等;但亦因無止境的追求和時間壓迫感導致心靈 力量的衰竭,形成「低度反應」。即對環境愈有把握時,愈勤奮工作,並且不能忍受 中斷或遲緩;但如對環境失去控制時,則A 型行為者會表現出難過、挫折、生氣及無 力感(施佩芳,2000;楊淑蘭,1993; Glass,1977)。

(二)心理分析觀點

Friedman & Ulmer(1984)發現,A 型行為者都隱藏了不安全感與不適當的自尊,且兩 者都始於童年期間。 A 型行為者一開始可能在不安全感上得到疏解,但最後卻造成時 間緊迫感的壓力;反而更感覺不安全感,甚至形成自我毀滅的驅力或生理上的疾病。

(三)模糊的評量標準(ambiguity of evaluation standard)

Matthews & Siegel(1982)認為A型行為起源於人生的早期,由於父母對結果的重視與 要求的標準不明確所造成的。Murry在1986年表示社會化的過程中,父母只重視成果,

並設高而模糊的標準,使得具有 A型行為傾向的兒童內心缺乏明確內在的標準來自我 引導,將成就歸因於努力,失敗歸因於工作困難,促使A 型行為的產生。(楊淑蘭,1993;

賴靜瑩,1999;Thoresen & Pattillo,1988)。Siegrist(1985)提出A型行為者不真 實的評估包括許多方面,但有兩種形式最容易說明: 1.個體不了解自己的因應能力,

而對情境的要求做過高的評估。2.個體過低評估情境要求,一再高估自己的能力,使 自己處於過度負荷,終至能力耗竭。而過度高估或低估都可能使個體增加責任,不斷

(24)

努力付出而獲得成功,亦可能因責任不斷加重,而導致身心崩潰(林梅琴,2001;張 春興,1994)。

(四)生態學的觀點(ecological approach)

Margolis 等人於1983年,主張從生態學的角度來探討A型行為。考慮多層次的人類經 驗,以便探討A型行為本質及其與健康的關係,如下列四點:(楊淑蘭,1993;賴靜瑩,

1999):

(1)、個人內在因素

追求成就的動機和歸因歷程是個人內在的兩大因素;A 型者將成就歸因於努力而非 能力,而且期望日後的成就,是由於勤奮努力而非能力所造成。

(2)、人際間的因素

1.A 型者傾向於選擇競爭情境而非合作情境。

2.A 型者的社會網路薄弱且較少有互動存在。

3.為社會中不同性別角色化過程的影響,男性A 型者高於女性。

(3)、組織因素

在組織中對成功與失敗較難掌握,再加上角色的多重要求,以及必須在同一時間內 作許多事,因此容易產生A 型行為。

(4)、文化的因素

工業化的社會中,社會凝聚力毀損,責任由較大的社會團體移至個體,因此A 型者 在工業社會中較多。

(五)自我評估的觀點(self-appraisal model)

Strube 於1987 年的研究中認為A 型行為就是企圖減少能力的不明確,因此競爭性、

(25)

努力驅力和追求成就,就是為了收集自我評估能力的訊息。當某些能力不明確時,尤 其更明顯。Strube 於1987 年從實驗中證明:1.只有在問題明確性相當不足時,或無 法得到新資訊時,A 型者的表現才會變差,而與失敗大小、成敗歸因無關。2.A型者在 能力不明確時比明確時,會尋求更多診斷性的社會比較。3.A 型行為者期望與好成績 者比較,反映出與追求成功一致的向上比較,只有在表現比預期差時,才會與較差者 比較。以上的結果支持了Strube 的觀點(引自楊淑蘭,1993)。

(六)認知社會學習理論(cognitive social learning theory)

傳統的認知社會學習理論,強調認知、行為、環境三者間的交互作用(reciprocal interaction),無法了解關於人類功能的生理向度。因此, Price(1982)指出A 型 行為者通常持有以下三種認知信念(黃玉臻,1996;楊淑蘭,1993; 林梅琴,;Price,

1982):

(1)一個人必須不斷證明自己的價值在成就取向、物質化的社會,經常讚美一個人的成就、

競爭,因此正向的自我評價大部分來自物質成功,個體學會將自尊與成就的數量和 品質視為相等,因此產生「不夠有價值的恐懼」。

(2)相信沒有普遍的道德存在,相信意圖和結果沒有規則性關係存在,且產生「善良不會 戰勝邪惡的恐懼」。

(3)所有的資源是匱乏的所有資源都是不足的,很容易轉化成「你得到」,就是「我失去」。

生活是零總合的遊戲,需無止盡的追求,故產生「供給不足的恐懼」。

這三種信念分別造成了以下的結果:

1.因為需要成就,所以過度的工作投入。

2.因為沒有普遍道德存在,於是產生「善是無法達成的恐懼」,並且視報復行為或敵

(26)

意是生存的權宜之計。

3.因為成功的資源是不足的,於是必須追求速率與競爭。

由以上的觀點來看,A 型行為的形成不僅和個人所處的環境有關,也和個人的內在認知信 念及整個社會文化生態有密切關聯。Forgays (1996)研究認為管教方式顯示出父母對其 子女的表現期待與評價,而這種期待與評價與環境、個人認知、社會文化相結合,更加強 化A 型行為的形成(楊淑蘭,1993)。

參、A型行為組型之測量

A 型行為的評量方法很多,各有其優缺點,主要的評量方式可分為三大類:包括結構 式晤談法、自陳式量表、評定法等。研究者參考賴靜瑩(1999)整理國內外學者對A型人格 特質所做的測量工具

(一)、國外測量A型行為工具:見2-1-1表。

(二)、國內測量Type A行為工具如表2-1-2

表2-1-1 國外測量青少年Type A行為之主要工具 工具

名稱

學 生 A 型 行 為 量 表 (STABS)

美 修 氏 少 年 健 康量表(MYTH)

漢吳A-B評定量表 (H-WA/BRS) 編製者 Kirmil-Gray

Eagleston,Thoresen 等人(1987)

Mattews &

Angolo(1980)

Wolf,Sklov,Wenzl,Hunter 與Berenson

(1982)

適用對象 青少年 5-13歲 10-17歲兒童及青少年 內容 66 題 (65 題 採 6 點 量

表;1題採12點量表) 為綜合敘述

17個敘述句 17個題目

測量 因素

1.成就取向/競爭2.

時間迫切3.生氣敵意 4.認知、行為與環境 因素

1.競爭性 2.無耐性/攻擊 因素

評分 方式

6點及12點評分法 教 師 對 兒 童 做 五點評分法

自評的七個連續等級

(27)

信度 重測信度(3-4週) r=.84 內 部 一 致 性 α=.90

重 測 信 度 (3-4 週)

r=.84 內 部 一 致 性 α=.90

評分者信度r=.30

效度 區辨效度.22-.56 0.22 0.27

(資料來源:賴靜瑩,1999)

表2-1-2 國內測量青少年Type A型行為之主要工具 工具名稱 人 格 特 質

TYPE A/B 量表

傑金斯 量表(JAS)

大 學 生 行 為 組型量表

中 國 人 A 型 量表

(心靈城堡)

兒 童 A 型 量 表

(學生版) 編製者 呂勝瑛

侯望倫 (1984)

林玟玟 (1987)

蔡志明 (1988)

林一真 (1989)

林一真 (1991) 適用對象 成人 成人 大學生 成人 國小

五、六年級 內容 20題LIKER

是五點量表

52題 多元計分

65題 採11點量尺

30 題 LIKER 式五點量表

29個題目

測量因素 A型因素:

1. 速 度 / 無 耐性因素2.

工作投入因 素 苦 幹 / 競 爭因素

1. 競 爭 性 成 就

2. 時 間 迫 切 感

3. 攻 擊 與 敵 意

4.活動特徵

1.時間緊迫 感

2.努力競爭 與成就 3.攻擊與敵 意

1.時間緊迫 感 2.努力競爭

與成就 3.攻擊與敵

意 信度 內部一致性

α=.79

內部一致性 α=.59 重測信度 .27-.91

內部一致性 α=.595-.90 重測信度 .69-.85

內部一致性 α=.88 各分量表的 內部一致性 α=.70-.80

內部一致性 α=.72各分 量表的內部 一致性 α=.58-.60 效度 無效度考驗 區別效度 具建構效度

與同時效度

良好的內容 效度及效標 關聯效度

良好的內容 效度及效標 關聯效度 (資料來源:賴靜瑩,1999)

本研究所使用的『中國人 A 型量表』,乃是由國內學者林一真〈1989〉參考我國及西方

(28)

有關 A 型行為的文獻及理論及我國國情編製而成,這份量表具有及高的信度〈0.89〉及效 度〈0.90〉。『中國人 A 型量表』是以 482 位男性及 553 位女性健康及病患為樣本,經三次 預試編製成一份三十題的自陳式人格量表。

本量表內容包含『時間緊迫感』、『努力競爭與成就』及『攻擊性與敵意』三項分量表。

本量表分別有自陳式、他評式二種版本,適用於任何年齡層的國人,本研究所採用的是自 陳式『中國人 A 型量表』,其內容共有 30 題,本量表所有的題目都採正面敘述,由受試者 依自己日常生活的習慣或對事情的看法,不同於先前,『兒童 A 型行為量表』的答案選項,

本量表的答案選項為『不曾』、『很好』、『有時』、『經常』、『總是』五個選項中勾選一項。

若是選擇回答『不曾』者將獲得 1 分,選擇回答『很少』者將獲得 2 分,選擇回答『有時』

者將獲得 3 分,選擇回答『經常』者將獲得 4 分,選擇回答『總是』者將獲得 5 分。每位 受試者將會有總分分數以及三個分量表的分數。總分愈高,代表受試者的 A 型行為程度愈 高;分量表分數愈高,代表受試者該項 A 型行為特質愈高。

肆、A型行為組型之相關研究

在A 型行為發生之理論模式的介紹中,A 型行為的發生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個體與 環境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在兩者互動歷程中,環境與個體是相互影響的。因而背景變項 的探討,其目的乃在協助瞭解何種變項個體之A 型行為與當前環境有多少關聯。在國內外 有關A型行為組型的相關研究,整理分述如下:

(一)、A 型行為與年齡之關係:

1.Bergman 等人(1986)的研究顯示,受試者在27 歲以前以自陳量表所測得的A 型 行為與他們在13 歲時由老師評定的A 型行為之間有顯著相關

(林一真,民82)

(29)

2.Visintainer 和 Matthews(1987)的研究顯示,追溯A 型行為的來源和其與兒 時冠狀動脈心臟疾病關連時發現,在五歲兒童的A 型特徵持續維持超過五年的時 間仍有相當穩定性,兒童的A 型行為與成人的A 型行為之間有延續性關係 3.Jenkins 在英格蘭十二個城鎮的研究結果證實年齡和A 型分數無關,若將研究對 象年齡範圍加大,包括較多年輕人(20-25 歲),則年齡與A 型分數呈中度負相關

(林珠琴,2003)。

4.李嗣蕙(1995)以國小四、六年級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在「努力競爭與成就」

及「時間緊迫感」兩項層面得分,六年級學生均比四年級學生高。

5.賴靜瑩(1999)研究發現:在「努力競爭與成就」層面,一年級顯著高於二、三 年級,在整體A 型行為上,則是一年級高於二年級。

6.蔡志明(1988)調查台灣中部地區七所公私立大學的大學生,結果發現在競爭性 成就、時間緊迫感、攻擊性與敵意等三個分量表上,各年齡間均無顯著差異,即不 同年級大學生在A 型行為上無顯著差異。

(二)、A型行為與性別之關係:

1.林一真(1993)研究顯示,我國大學生之A類行為組型分數與成就關係依學校、班 級及成就效標而異,結果並不穩定,大學生性別之於A類行為組型的關係,亦未呈 現顯著差異

2.林一真(1991)研究指出西方的A 型行為傾向,除學齡前的幼兒無差別外,不論 小學生、大學生及成人,男A 型均高於女A 型者。女大學生的攻擊性與敵意分數 高於男生。

3.蔡志明(1988)對國內大學生A型行為的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A型行為組型受到

(30)

遺傳與環境因素交互影響,男同學的攻擊與敵意行為高於女同學。

4.施佩芳(2001)研究發現,在「努力競爭與成就」上女生高於男生。

5.黃玉臻(1996)研究發現,以整體A 型行為而言,性別並無顯著的差異。

6.李嗣蕙(1995)、黃玉臻(1996)、謝佩倫(2000)研究發現A 型分數在性別間有 顯著差異,在「努力競爭與成就」上女生高於男生,在「時間緊迫感」上則是男生 高於女生。

(三)、A型行為與出生序之關係:

1.Antoinecte,Rebecca,Arthur(1990)的研究顯示,男性的A 型分數高於女性,

且第一胎生者和獨生子女的A 型分數較之後出生者為高。

2.Ivancevich,Matteson,Gamble(1987)的研究顯示,不同測驗工具,結果稍有不 同,但仍指出第一胎出生和獨生子女的白種人男性及黑種人女性A 型分數較高。男性 的A 型分數高於女性,且第一胎生者和獨生子女的A 型分數較之後出生者為高。

3.李嗣惠(1994)研究發現不同出生序在A 型分數得分上有顯著差異存在,獨生子女 高於老二、老么;老大高於老么。

4.賴靜瑩(1999)的研究則發現,在「努力競爭與成就」層面上是獨生子女的A 型分 數較之後出生者為高。

5.黃玉臻(1996)的研究發現,在「努力競爭與成就」獨生子女的A 型分數較之後出 生者為高。

伍、小結

就上述研究中發現,國內外有關A 型行為的研究,多數以學生為對象作相關性的研究,

探討兒童的A 型行為與學業、生活適應、父母管教、家庭環境等因素之關係; A型行為組

(31)

起源於幼時父母對結果的重視與要求的標準不明確所造成的。兒童在社會化過程中,不斷 的追逐『好,還要更好』,促使了A型行為的產生。學生時期的A型行為與家庭環境之相關研 究顯示,父母希望子女成功的期望不斷升高,對於不滿意的表現經常要求改善,這可能是 造成子女產生長期競爭行為以及覺得時間緊迫的原因〈李嗣蕙,1995〉。此外A型子女較常 知覺到的父母教養方式為權威、拒絕、批評、缺乏情感性溫暖或不贊同〈許瑛昭,1994〉。

這些研究顯示,家庭與A型行為關係密切,雙親的管教方式、期望水準、語言互動、教育態 度與家庭學習的環境、家人之間的關係,都可能對兒童A型行為的形成扮演重要的角色。出 生序影響兒童的人格發展,出生序與A 型行為的關係究竟如何?實有探討的必要。從過去 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A 型行為發生與出生序有呈現分歧的研究結果,本研究將以多元 迴歸分析探討出生序、性別、年級(齡)、父母親教育程度,能否預測A 型行為。以便對 國中學生的人格特質有更深入的了解。研究者希望藉由探究出生序與A 型行為的關係,能 夠提供教育者更充分、多元的訊息來瞭解身為教育主體的學生,提高教育成效。

第二節 同儕關係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同儕關係不但是青少年階段的重要任務,也對其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功 能,並影響其日後人際關係適應及社會能力的發展。

壹、同儕的意義

在劍橋國際英文字典(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中對同儕

(peer)的定義是:「在一個團體中之個人,其年齡或社會地位或能力與此團體中的其他 人相同」。同儕關係是指與同等地位的他人互動交往的情形與程度(陳怡君,2003)。Coleman

(1991)指出同儕是一種同質的青少年文化,其中往往會帶著他們的價值觀及獨特的社會

(32)

系統(引述自雷庚玲、曾慧芸,1999)。

有一些學者則針對青少年與同儕,容易形成團體的特色,而對同儕團體下定義,如張 春興(1989)提到同儕團體,是指兒童或青少年們自由組合的團體,成員們在年齡上極為 相近,團體中成員間的關係非常親密,成員們認同團體中的行為標準,有隸屬感,且持有 類似的價值觀念。

貳、同儕關係的理論

(一)人際關係論

本理論是由美國精神醫學家Sullivan 於1953 年所提出,強調人格是人際關係交互作 用的結果,進而建立了「人際關係的人格論」(鍾思嘉譯,1984)。他相信每一個人在出 生之後,就有想獲得「人際安全」(interpersonal security)的衝動,因此當人際關係 受到威脅時,就會產生焦慮和緊張。針對兒童而言焦慮或其他心理疾病的成因,大多來自 於與父母或重要他人的關係缺乏安全感所致(Zinbardo,1988)。所以若能在各個人生階段,

都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將有助於個人的人格發展。

(二)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Exchange Theory)是由Thibaut 和Kelle 於1958 年所提出的,他們 認為在人際交往的互動當中,可藉由酬賞(reward)和成本(cost)的互換來加以了解。

而且人們常期待高酬賞、低成本的互動(曾端真、曾玲冺譯,1998)。酬賞包括物質性的 酬賞,或能滿足對方需求的語言和非語言行動;成本則是為了維持繼續的關係,所必須付 出的時間、金錢或精力等。交往的過程中酬賞與成本會相抵,而得到一個正或負的結果。

(三)平衡理論

平衡理論(Balance Theory)是由Heider(1958)根據認知論的觀點建立的。他認為

(33)

人際關係的建立,經常是透過某種事物或人物而發生交互作用。也就是說人際關係的發生 除了行為者本身及別人外,尚包括涉及情境的某件事或某個人。因此,人際關係的好壞,

取決於兩者之間彼此對於事物的看法是否一致,當出現不平衡狀態或失調時,就必須透過 溝通、協調以達到再一次的平衡。

(四)相互依賴理論

相互依賴理論乃由Levinger 和Snoek 於1972 年所提出,在描繪人們由偶然的互動,

發展到親密關係的歷程。圖2-2-1 顯示甲與乙兩個體,互賴關係逐漸增加的發展階段。

零 接 觸

(兩個無相關的人)

甲 乙

知 曉

(單方面的態度或印象)

甲 乙

表 面 接 觸

(雙向態度:有一些互動)

甲 乙

(34)

共同關係:連續的過程 輕 度 互 賴

甲 乙

中 度 互 賴

甲 乙

強 烈 互 賴

(親 密 關 係)

甲 乙

圖2-2-1 相互依賴理論圖(資料來源:引自陳皎眉,1997)

(五)人際關係需求理論

Schutz(1973)是最早提出人際關係需求理論(Interpersonal Need Theory),亦即 人際關係三向度理論(Three-dimensional Theory)的學者。他認為每個人都有人際關係 的需求,而人際關係的滿足與否,可能影響自我概念。人際關係的需求可分為三類即接納

(inclusion)、控制(control)、及情感(affection)三方面需求。不同需求類型的人,

會發展成不同的人際反應特質。敘述如下(黃淑玲,1995):

(35)

1.接納

接納的需求即歸屬的需求,是存在於團體中的慾望,亦即一種覺得自己重要,有價值 而且被愛、被關懷的感覺。雖然每個人滿足這種需求的人際互動量有差異,但一般而言每 個人都有這方面的社會性需求。

2.控制

控制的需求是成功的影響週遭人、事、物的慾望,指個人在權力、人際間影響力及權 威之間作決定的過程,而且每個人的控制需求是有差異的。

3.情感

情感的需求及愛的需求,反映出一個人表達和接受愛的慾望。情感代表兩個人之間親 密的情緒感覺,尤指不同程度愛和恨的感覺。

參、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

邱招婷(2001)在其以「國民中學青少年次及文化、同儕關係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

為題的研究中發現,國民中學青少年同儕關係,與生活適應之間有相關性存在。

施玉鵬(2001)在其以「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同儕關 係、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為題的研究中發現,自我概念、同儕關係與社會興趣間有顯著 相關。

羅瑞玉(1997)在其研究中提到,學校是兒童成長的重要社會化情境。對於在學學生 而言,跟同儕之間的互動甚至超過兄弟姊妹。

石培欣(2000)在其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中指出 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間是兩兩相關的。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同儕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6)

除了逐漸取代家庭的地位,給予青少年支持外;也能提供其行為學習與試驗的場所;同時,

同儕能提供情緒的抒發與生活經驗的分享,滿足親密的需求,更提供基本的社交地位,讓 青少年為進入未來的社會作準備。若能善用同儕力量將可以對高中生之憂鬱傾向,產生預 防的作用。

第三節 課業壓力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壹、課業壓力的定義

針對課業壓力所作的研究並不多見,大多附屬於生活壓力的研究當中。因此,文獻上 少有對課業壓力作單獨、直接的定義。林銘宗(1999)將課業壓力定義為學生在課業學習 過程中,感受到來自個人因素、外在環境對課業表現的要求,知覺到環境中有妨礙課業表 現的干擾因素。在評估過自己的能力和可運用的資源,自覺無法達成要求排除干擾,經其 主觀評估後形成的一種受壓迫的感覺,進而引發身體上、認知上、情緒上和行為上的連鎖 反應。Helms(1996)在一篇學校壓力的研究當中,將課業壓力界定為,學生對他們課業表 現或成就的知覺。

貳、課業壓力和學業成就

White(1974)提出學校課業表現不斷的失敗會使孩子自尊受損、感到無望以及覺得自 己無價值。Dukes 與 Lorch(1989)研究發現青少年對目前學業成就不滿意,而感到無望、

空虛、缺乏生命意義及自我價值低與青少年的憂鬱傾向有關。Greening 與 Dollinger

(1993)也發現青少年成績低落,和逐漸增加的學業壓力和青少年產生憂鬱的傾向有極大 的相關。

(37)

參、父母或個人對學業過度期待

來自於父母或個人過高的學業期待也往往是一個重要的壓力源,特別是當青少年發現 自己的學業成就與期望,有相當落差的時候。Braaten 與 Darling(1962)研究發現通常 有較佳的成績表現及父母親有較高的期待的學生較常有憂鬱的傾向。可能的結論是這些學 生對於學業表現都有不尋常的高期待。Madison(1978)研究發現美國的青少年因為父母介 入其課業、過度的期待而造成很大的壓力,因而導致嚴重的憂鬱傾向。

肆、同儕競爭

來自於同儕的競爭也是一個壓力來源。為了獲得課業上的好成績,同儕間彼此競爭、

彼此排斥,影響了同儕關係。Madison(1978)發現沒有珍貴友情的青少年特別容易沮喪和 有自殺意念。

綜合以上相關研究,學校考試制度、父母或個人對學業過度期待、同儕競爭 均會導致青少年課業壓力繁重,影響身心健康,引發憂鬱症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自 殺行為的產生。所以如何紓解青少年課業壓力,提升個人信心,是不容忽視的工 作。研究者認為,適度的壓力有助於學生學習,但過度的學習壓力不但不利於學 生學習,對於學生身心發展更有負面影響,因而在青少年學習過程中,營造適性 的學習環境是重要的,其中父母和教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之,首先採用文獻調查蒐集相關之資料與文獻,予以整理分 析,作為本研究的學理基礎,接著採用問卷調查法以「中國人A 型量表」為研究工具,旨

(38)

在探討國中生A 型行為組型與父母管教方式分佈之情形,及了解相關背景變項在A 型行為 組型呈現上是否有差異。本章共分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假設;第三節 為研究對象;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為研究程序;第六節為資料處理分析,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3-1)係依據文獻探討及研究動機與目的而設計,藉以瞭解本 研究各變項間的關係,說明如下:

壹、研究架構圖

研究架構圖:3-1-1

貳、研究架構圖說明

(一)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國中生與A 型行為組型的差異。

(二)

、探討課業壓力、同儕關係與A 型行為組型的差異。

(三)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國中生(性別、年級)受父母管教方式與整體A型行為 組型總量表及分量表之分布情形。

國中生 A 型行為組型研究 架構

背景變項

1.性別:男、女 2.年級:一、二、三年級

整體A 型行為組型

1. 時間緊迫感 2. 努力與競爭 3. 攻擊與敵意 課業壓力、同儕關係

1. 課業壓力 2. 同儕關係

(3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根據前述的研究目的、待答問題及文獻探討結果,本研究擬驗證之研究假設如下:

研究假設一:不同血型的國中學生與其A型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1 不同血型之國中學生其A型行為「時間緊迫感」的顯著差異。

1-2 不同血型之國中學生其A型行為「努力與競爭」的顯著差異。

1-3 不同血型之國中學生其其A型行為「攻擊與敵意」的顯著差異。

研究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之國中學生在其A 型行為上有 顯著差異。

2-1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其A 型行為量表上有顯著差異。

2-2 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在其A 型行為量表上有顯著差異。

研究假設四:國中生知覺之「課業壓力」、「同儕關係」與其「A型行為」

間有顯著相關。

3-1國中生知覺之「課業壓力」與其「A型行為」間有顯著相關。

3-2國中生知覺之「同儕關係」與其「A型行為」間有顯著相關。

研究假設五:國中生不同「背景變項」及知覺不同「課業壓力」、「同儕關係」情況下對 其「A型行為」具有聯合預測之功能。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新竹縣湖口高中為例,該校國中部一、二、三年級 學生共有48個班1643人,隨機抽取國中部一、二、三年級各五個班級學生共555 人為樣本

(4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為主,所使用的調查工具為「個人基本資料調 查表」、「中國人A型行為量表」,茲說明如下:

壹、個人背景資料

本調查表係研究者依研究目的需要而編製。主要目的在蒐集受試者的背景資 料,內容包含:年級、性別、姓名、出生序、父母親教育程度。

貳、中國人A型行為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之「中國人A型行為量表」乃國內學者林一真(1989)參考國內 外的A 型行為文獻及參酌我國國情編製而成。其內容、計分方式及使用方法 說明如下:

(一)、量表內容

自陳式的「中國人A型行為量表」,共有三十題,分為三個分量表:

1、時間緊迫感:測量「注意時間」、「缺乏安閒」和「行動快速」等行為。

2、努力競爭與成就:測量「成就與競爭」、「工作認真」和「喜歡在同一 時間完成很多事」等行為。

3、攻擊性敵意:測量「焦躁」、「缺乏耐性」和「敵意」等行為。

(二)、量表計分方式

本量表所採用的計分方式乃採Likert五點量表評量,以「總是」、「經常」、

「有時」、「很少」、「不曾」,分別給予5、4、3、2、1分的得分方式。總量

(41)

表得分愈高者,表示受試者愈傾向該構面所描述的A型行為的人格傾向。

第五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之進行採問卷調查,並以統計方法分析研究結果,其程序如圖3-5-1所示,

圖 3-5-1 研究實施流程圖 研究程序圖:3-5-1

本研究之程序分別說明如下:

壹、文獻閱讀與題目擬定

在研究初期,廣泛地閱讀有關文獻、搜集感興趣主題,並藉由研究者本身在國中教學工 作之經驗及參考他人之意見,最後與指導教授討論,以訂定研究主題。

完成式論文 文獻閱讀與題目擬定

相關文獻搜集與閱讀

建立研究架構、工具選擇與編製

正式量表施測

研究結果分析

論文撰寫

(42)

貳、相關文獻搜集與閱讀

在確定研究主題後,研究者開始大量蒐集與研究主題相關文獻,包括書籍、論文、期刊、

報章雜誌、網路等資料。加以閱讀、分析、整理,以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並依據相 關文獻,在與指導教授討論下,擬定研究架構,確定各變項的範圍與性質,建立具體的 研究方向

參、建立研究架構、工具的選擇與編製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研究者建立出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工具的選擇經研究者參考相關研 究,再經與指導教授討論,確定適合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的測量工具。

肆、正式量表施測

正式量表問卷調查,研究者與施測學校約定施測日期,並商借場地施測;由研究者進行 施測,施測時間約40-45分鐘。

伍、研究結果分析

正式量表回收之後,研究者刪除填答不完整的量表,繼之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進 行統計分析整理,以考驗研究假設。

陸、論文撰寫

在統計分析之後,即對所呈現的結果加以解釋,並與文獻探討相比較後,進行論文的撰 寫。提出研究結果、結論與建議,並請指導教授指正,最後進行檢核及定稿,完成正式 論文。

(43)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經驗核再將資料編碼,輸入電腦建檔處理。依研究需要以 統計套裝軟體SPSS 進行研究假設之考驗。本研究所使用的統計方法,敍述如下:

壹、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以「個人背景資料」、「中國人A型行為量表」之正式量表的施測結果進行統計 分析,先求取樣本結構之描述性統計分析及各變項之平均數、標準差,以瞭解個人背 景資料變項之次數分配、百分比,及各分量表、全量表之集中或分散的情形。

貳、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各別考驗年級、性別、出生序、父母親教育程度 對國中學生在A 型行為是否有顯著差異。

參、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

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的結果達顯著水準,則再以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

分析,各別考驗年級、性別、出生序、父母親教育程度對國中學生在A 型行為的各項 指標是否有顯著差異。

肆、全部進入法多元迴歸分析

以全部進入法多元迴歸分析,檢驗年級、性別、出生序、父母親教育程度對國中學生 在A 型行為是否有顯著的預測效果。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樣本分配情形

表 4-1-1 班級分佈

取樣班級 有效樣本數 百分比(%)

101 39 7.6

102 39 7.6

107 34 6.6

109 34 6.6

111 32 6.3

202 27 5.3

212 27 5.3

214 31 6.1

215 38 7.4

217 37 7.2

301 40 7.8

305 32 6.3

307 31 6.1

308 36 7.0

315 35 6.8

Total 512 100.0

表 4-1-2 背景變項分佈

背景變項 組別 有效樣本數 百分比(%)

年級 一年級 178 34.8

二年級 160 31.3

三年級 174 34.0

性別 男 254 49.6

258 50.4

血型 A型 125 24.4

B型 122 23.8

O型 220 43.0

AB型 45 8.8

本研究,班級取樣分佈平均,一年級至三年各取五個班級,各佔 34.8%、31.3%、

34.0%。男性佔總樣本 49.6%,女性佔總樣本 50.4%。在受試者血型方面,以AB型的受 試者最少,僅佔 8.8%,而O型的受試者最多,佔 43.0%,顯示受試者的血型以O型居多,

A型及B型居中,以AB型為少數。

(45)

第二節 不同血型的國中學生與其A型行為之差異

本研究使用Hotelling T2 考驗不同血型的國中學生在A型行為的「時間緊迫感」、「努力與 競爭」、「攻擊與敵意」上的得分,若整體效果達到顯著水準,則進一步以t-test 考驗不同 血型的國中學生在A型行為的「時間緊迫感」、「努力與競爭」、「攻擊與敵意」上的差異情形。。

此外,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考驗男女生在「A型行為總量表」得分上的差異。首先呈 現Hotelling T2 考驗的統計結果:

四種血型在A型行為各層面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如表4-3

表 4-2-1 四種血型在A型行為各層面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A型行為 ‥受試者血型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A型 32.50 5.586 125 B型 31.74 5.166 122 O型 32.03 4.947 220 AB型 32.04 4.927 45 一、時間緊迫感

Total 32.08 5.152 512 A型 29.30 6.128 125 B型 28.37 6.386 122 O型 29.48 5.976 220 AB型 28.36 6.958 45 二、努力與競爭

Total 29.07 6.204 512 A型 32.88 6.481 125 B型 31.18 6.138 122 O型 31.59 6.205 220 AB型 31.29 5.562 45 三、攻擊與敵意

Total 31.78 6.221 512

由表 4-2-1 我們可以發現,國中學生不論血型為何,在「努力與競爭」方面的分數普 遍都較低。在「時間緊迫感」及「攻擊與敵意」層面,以血型為A型的國中學生比較偏向A 型人格,雖然在「努力與競爭」的分數,血型為A型的國中學生不是最高分的,但卻是次高 的;所以平均而言,國中學生血型為A型的人比較偏向A型人格。接下來我們進行單因子多 變量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的國中學生血型在A型行為各層面是否有顯著影響。

(46)

表 4-2-2 四種血型在A型行為各層面的Hotelling T2 考驗摘要表--

SSCP Matrix

變異 df 一、時間緊迫感 二、努力與競爭 三、攻擊與敵意 T2 一、時間緊迫感 36.486 38.278 85.035 0.415 二、努力與競爭 38.278 126.279 82.316

組間

3

三、攻擊與敵意 85.035 82.316 213.841 一、時間緊迫感 13525.543 9652.903 8699.496 二、努力與競爭 9652.903 19542.047 7059.778 組內

508

三、攻擊與敵意 8699.496 7059.778 19559.659

*p<.05

由表 4-2-2 可知,不同血型之國中學生在A型行為的各量表上的整體效果未達顯著水 準(Hotelling T2=0.415 > 0.05),表示國中學生血型不同在A型行為量表的三個層面上沒 有顯著差異存在。為了進一步瞭解國中學生的血型在A型行為總量表的表現,我們進行單 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

表 4-2-3 不同血型之國中學生在A型行為總量表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組間 787.865 3 262.622 1.290 .277 誤差 103451.603 508 203.645

Total 104239.469 511

由表 4-2-3 可以發現, 不同血型之國中學生在A型行為的總量表上的整體效果未達顯 著水準(0.277 > 0.05),表示國中學生血型不同在A型行為總量表上沒有顯著差異存在。雖 然結果沒有達到顯著水準,但我仍可以由平均數的差異來看出一點端倪。

表 4-2-4 四種血型在A型行為總量表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受試者血型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A型 94.68 14.238 125 B型 91.29 14.951 122 O型 93.10 13.715 220 AB型 91.69 15.128 45 Total 92.93 14.283 512

由表 4-2-4,雖然四種血型的平均分數都很相近,但我們仍然可以很清楚發現,國中 學生血型為A型的人很明顯的較偏向A型行為的人格,次高者為血型O型的國中學生,而以

(47)

血型為B型或AB型的國中學生較不偏向A型行為的人格。

第三節 不同背景選項國中學生血型其A型行為組型之差異

壹、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血型在A型量表總分及各分量表間之差異分析

本研究使用二因子多變量分析考驗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血型在A型量表總分及各分量表間 之差異分析

表 4-3-1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血型在A型量表總分及各量表間之差異分析

來源 依變數 自由度 均方 F檢定 顯著性

整體A型行為 1 0.477 0.002 0.961 時間緊迫感 1 2.707 0.102 0.750 努力與競爭 1 13.400 0.348 0.555 性別

攻擊與敵意 1 35.962 0.932 0.335 整體A型行為 3 255.378 1.252 0.290

時間緊迫感 3 11.388 0.427 0.734 努力與競爭 3 43.127 1.121 0.340 血型

攻擊與敵意 3 71.857 1.862 0.135 整體A型行為 3 214.675 1.052 0.369

時間緊迫感 3 27.781 1.042 0.374 努力與競爭 3 38.455 0.999 0.393 性別*血型

攻擊與敵意 3 12.902 0.334 0.801

由表 4-3-1 得知,就性別與國中生血型之交互作用而言,均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兩變 項沒有交互作用存在,因此進一步檢查性別與國中生血型的主要效果。由F檢定結果發 現,不同性別及不同血型的國中學生在「整體A型行為」及各量表間之差異分析,均未達顯 著水準,表示不管是在性別或血型方面,在A型行為總量表及各量表間並沒有顯著差異存 在。雖然未達統計顯著水準,但仍然可以從個別的平均數來得到一些結果。

表 4-3-2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A型行為總分及各量表間的平均數統計表

依變數 性別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93.02 14.256 254 整體A型行為

女 92.84 14.336 258 時間緊迫感 男 32.04 5.331 25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above learning targets are translated into learning objectives arranged within the six strands of the PSHE KLA, defining more specifically what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learn,

 For students of other class levels, arrangements of reading out the papers / using screen readers / asking for pronunciations of words are only applicable

(A) South Korea sends the second largest number of students to America.. (B) India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B) Some students went to the concert last night; the other stayed at home studying. (C) Some of the students went to the concert last night; others stayed at

an insider, trades or procures other persons to trade in the securities or derivatives of the company so as to make profits or avoid losses before the public are aware of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Debentures are (3) loan capital and are reported as (4) liabilities part in the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No adjustment is required. If Cost &gt; NRV, inventory is valued

For example, even though no payment was made on the interest expenses for the bank loan in item (vi), the interest expenses should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number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