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中國現當代文學 的分期問題

在「中國新文學史」的研究階段,由於新文學發展歷史太短,無法科學地給以分期。

王哲甫的《中國新文學運動史》(傑成印書局,1933 年 9 月;上海書店,1986 年 2 月 影印),是山西省立教育學院的授課講義,後來整理成書出版。他把 1917-1933 年的 新文學運動分作兩期,以「五卅事件」為界,開了以政治事件為文學史分期的先河。

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則分別以 1919 年的「五四」愛國運動、1927 年的北伐和 大革命失敗(國共第一次分裂)、1937 年的抗日戰爭和 1942 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為標 誌,由於近百年來中國的政治事件對文學運動和文學創作產生過重大的影響,王瑤的 分期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後出的文學史著作基本沿用這一分期法。「文革」後較 有影響的現代文學史,有的把新文學發展史分成三個十年,如錢理群等著《中國現代 文學三十年》;有的把新文學分成四個時期,如黃修己的《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分 別以 1917-1920 為現代文學發生期,1921-1927、1927-1937、1937-1949 為三個 發展時期。他們的分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淡化了抗戰時期「抗日民主根據地」

的文藝運動及其理論上的倡導,把抗戰到第一次全國文代會期間的各個不同地區的文 學籠統視為一個整體。77

1950 年代中期,陸侃如、馮沅君在〈關於中國文學史分期問題的商榷〉中,提出了文 學史分期除了「文學標準」,還有「歷史標準」。他們指出:「沒有人否認文學有它自己 的發展過程與發展規律,所以文學史的分期首先應該以文學本身演變情況為標準,這 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認為文學史的現象僅僅受制於文學發展本身的規律,企圖把 文學的發展看成為孤立的東西,那是反科學的。」78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分期,如「抗 戰文學」、「文革文學」、「新時期文學」等,這些名稱明顯地帶著政治痕跡。洪子誠在

〈「當代文學」的概念〉文中即指出:「文學史的概念和分期方法,都包含著政治、歷 史、社會、教育、文學等因素的複雜影響和制約——因而,也可以說都有著『意識形態』

的涵義……」79

1940 年初,毛澤東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對中國左翼文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也 奠定了五、六十年代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解釋結構。毛澤東指出:「一定形態的政治和經 濟是首先決定那一定形態的文化的;然後,那一定形態的文化才給予影響和作用於一 定形態的政治和經濟。」毛澤東認為,現階段的中國社會形態是「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因而,中國革命的性質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進入二十世紀之後,由於資 本主義已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並且發生了俄國十月革命。在這種情況下,中國 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己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組成部分,領導權已掌握在無產階級及 其政黨手中,它已不屬「舊」民主主義革命範疇,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革 命,將導向社會主義革命目標。1940 年,周揚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講稿《新文學運

77 陳思和:〈關於編寫 20 世紀文學史的幾個問題〉,《陳思和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年 9 月),

頁 26-27。

78 曠新年:〈中國現代文學史分期的政治學與文學〉《涪陵師範學院學報》2002 年第 6 期。頁 6。

79 洪子誠:「當代文學」的概念〉《文學評論》1998 年第 6 期。頁 39。

動史講義提綱》,被認為是最早以〈新民主主義論〉作為新文學史論述基準的嘗試,但 這份「講義提綱」遲至 1986 年才正式發表,在長時間裡並未對文學史研究產生直接影 響。

1950 年代中期以前最重要的文學史著作,如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上卷 1951 年,

下卷 1953 年),蔡儀的《中國新文學史講話》(1952 年),張畢來的《新文學史綱》(1955 年)、劉綬松的《中國新文學史初稿》(上下卷,1956 年)等,都採取「新民主主義」

的新文學史觀來定義「新文學」。王瑤的《史稿》更是率先以〈新民主主義論〉作為文 學史敘述的基本架構,在「緒論」中不惜以巨大的篇幅引述毛澤東的看法,甚至在文 學史分期上也直接參照其中對「五四」後中國政治與社會變遷的幾個階段性說明,並 且極力突出〈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歷史作用。王瑤將中國新文學發展分做 四個時期:「第一時期是 1919 年到 1927 年,相當於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論〉裡所分 的第一第二時期。……第二時期是 1927 年到 1937 年的十年,相當於〈新民主主義論〉

第三時期。……第三時期是 1937 年到 1942 年的五年。即從抗戰開始到〈在延安文藝 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發表,抗戰期間前五年的文學。……第四時期是 1942 年到 1949 年的七年。即自〈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發表到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 表大會的召開的時期。」王瑤還特別說明了為何不以抗戰八年為一期,而以〈在延安 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分期的界線,「就因為這講話太重要了,解決了新文學運動以 來的許多問題,使文學運動和作家的實踐都有了一個明確方向。」80

1950 年代中後期出現的文學史著作大都以「現代文學」取代了「新文學」,如:孫中 田、何善周、思基、張芬、張泗洋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卷,1957 年)、復旦大學 中文系現代文學組學生集體編著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冊,1959 年)、吉林大學中 文系中國現代文學史教材編寫組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第 1 冊,1959 年)、復旦大學 中文系 1957 年級學生編纂的《中國現代文藝思想鬥爭史》(1960 年)、中國人民大學 語言文學系文學史教研室現代文學組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冊,1961 年)等。

與「現代文學」同時出現的是「當代文學」概念,如山東大學中文系編寫組的《1949

-1959 中國當代文學史》(1960 年)、華中師範學院中文系編著的《中國當代文學史稿》

(1962 年)、北京大學中文系 1955 級編寫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當代部分綱要》(內部 鉛印本,未正式出版)等。洪子誠進一步指出:「新文學」概念(或「新文學史研究」) 被「現代文學」(或「現代文學史研究」)取代的過程,也就是「當代文學」概念(或

「當代文學史研究」)生成的過程。甚至可以說,這種「新文學」與「現代文學」概念 的更替,正是為「當代文學」提供生成的條件和存在的空間。81。不過,在 1960 年以 前官方的文章、報告中,未見「當代文學」的字眼,包括 1959 年,中共「建國」十周 年時,文學界的權威機構和批評家們在描述 1949 年以來的大陸文學時,並沒有用「當 代文學」這一概念;甚至 1960 年的第三次全國文代會,也未見在大會的報告和文件中 出現「當代文學」的字眼,但已使用了可與「當代文學」相互取代的用語,如「新中 國文學」或「建國以來的文學」等。

1976 年以前,由於大陸當代文學誕生不久,作為一門學科顯得太年輕研究也顯得粗疏 和膚淺,因此,還未將分期問題列為討論對象。進入 1980 年代以後大陸當代文學的分 期問題才被學術界提出並熱烈討論。當時的研究從兩個層面展開:一是大陸當代文學 在整個中國文學中應該如何劃分時限,或者說當代文學與傳統的古代文學、近代文學、

80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緒論(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4 年),頁 1-22。

81 同注 3,頁 39。

現代文學諸概念如何界定時限,如何區分其內容、特質的問題。二是大陸當代文學自 身,又應如何根據文學發展的總體風貌劃分內部的階段。

從 1950 年代末期到 1980 年代以前,大陸學術界對中國文學的分期,幾乎是採「四分 法」,即:古代文學:指鴉片戰爭以前;近代文學,指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現代文學,指「五四」運動到中共政權建立;當代文學:中共「建國」以後。這 是按照政治和社會形態來區分文學發展階段,在 1980 年代中期就遭到學者的質疑與挑 戰。

1985 年,黃子平、陳平原、錢理群在《文學評論》上發表〈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

率先主張打通近、現、當代文學的分期,主張對近百年的中國文學作宏觀、整體的考 察研究。這篇論文強調:

一、「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這一概念首先意味著文學史從社會政治史的簡單比附中獨立 出來,意味著把文學自身發生發展的階段完整性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

二、在「二世紀中國文學」這個概念中蘊含著一個重要的方法論特徵,就是強烈的「整 體意識」。

三、在這一概念中蘊含的「整體意識」,還意味著打破「文學理論、文學史、文學批評」

三個部類的割裂。

以上的概念在 1980 年代中期提出,反映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大陸的文學史研 究,終於擺脫了按照社會的、政治的事件劃分文學史階段的傳統模式,開始把文學自 身發展規律的研究,作為文學史研究的主要內容。

這是 1980 年代文學觀念更新的一項重要成果,其意識遠遠超過了提出一種新的文學史 分期的模式本身。

隨後,陳思和在《當代文藝思潮》上發表文章,認為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分為三 個階段,在發展中形成一種螺旋上升的趨勢。他指出:從「五四」到三十年代的文學,

是第一層;四十年代解放區文學和「十七年」文學,以不同的特質形成了第二層。新 時期文學在人的解放、文學的解放等重大問題上,回應著中國新文學的第一層,而又 區別於魯迅所開創的文學,是為第三層。這種描述,值得注意的有以下數點:一、擺 脫了文學對社會政治事件的依附,而直接從文學自身的發展著眼。二、發現四十年代 解放區文學與「十七年」文學在文學觀念上的驚人的一致;強調新時期文學對「五四」

以及三十年代文學的復歸和發展,都是極有開拓意義的。

文學史家王瑤在〈關於現代文學史的起訖問題〉文中認為: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起訖時

文學史家王瑤在〈關於現代文學史的起訖問題〉文中認為: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起訖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