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1    結論 

5-1 結論

本研究於宜蘭地區國民中學表演藝術學習空間進行現況之調查,以釐清表演藝 術課程之教學現況與學習空間現況問題,其結果分述如下:

一、 課程之教學現況

(一) 表演藝術課程內容

      表演藝術課程之教材分為市售教材與教室自編教材。而目前市售表演藝 術課程教材之內容大部分著重於戲劇類方面,舞蹈部分則相對較少。本研究 案例之實際教學內容,則由教師選擇某一市售之表演藝術課程教材版本進行 改編而成。

(二) 課程使用場所

案例之表演藝術課程進行場所包括普通教室、專用教室、地板教室及視 聽教室四類。此外,案例之學校亦會於體育館或大禮堂舉辦與表演藝術課程 相關之活動或配合校內外競賽活動進行表演或比賽。

(三)課程教學型態

目前宜蘭地區表演藝術課程教學型態主要包括講述、討論、欣賞、演練 及表演五種類型,案例之表演藝術課程教學型態每堂課至少會產生兩種不同 之教學型態,而表演藝術課程之教學型態可整合成兩大類,一為包括講述、

討論、欣賞型態之靜態教學(48.25%),二為演練及表演之動態教學(45.5%), 兩者約各佔了實質教學課程之一半時間。

案例之表演藝術課程進行時,其教學型態之師生間之相對位置與時程比 例描述如下:

1. 講述型態:教師於前方進行教學,而學生分組席地而坐或坐於設有討論桌 椅之討論區(23.5%)。

2. 討論型態:學生依分組散開於學習空間內或坐於設有討論桌椅之討論區進 行相關課程討論(8.75%)。

3. 欣賞型態:教師位於前方控制教學設備進行課程,而學生則坐於座椅區內

(16%)。

4. 演練型態:教師移動於學生四周,學生則為圍成一個大圓圈方式或分組群 聚方式進行演練(23.75%)。

5. 表演型態:表演之學生依分組於教師及觀賞者前方進行表演(21.75%)。

二、學習空間現況與問題

(二)多樣性表演藝術學習需求的滿足

表演藝術課程乃為多元化之教學課程,其學習空間之規劃須能符合講述、

討論、欣賞、演練及表演等各教學型態之空間需求,建議每人平均講述與討論 型態之使用面積應為0.9平方公尺以上;為了讓學生能夠完全伸展肢體而進行 演練課程,每人平均使用之演練空間建議值應在2平方公尺以上;而在表演型 態方面,每人平均表演使用空間建議值約在1.7平方公尺以上。另外,學習空 間之數量及大小亦需能符合學校之實際班級數與班級學生人數。

(三)舒適之室內環境

1. 表演課程進行中,室內會產生很大之噪音,學習空間須設置適當的吸音材 料,避免室內餘響時間過長,及造成語言清晰度不佳而影響學習效果。

2. 學習空間之區位與室內開窗須避免陽光會直射進入空間,造成室內眩光,

影響表演藝術課程進行。

3. 表演藝術課程活動量較大,夏季學生於課程進行時容易流汗。此一問題除 了可透過開窗方式進行調整,以強化自然通風效果改善室內溫熱環境外,

亦應進一步考慮設置空調冷房設備。

四、充實教學設備與置物空間

為了滿足表演藝術課程之豐富性與安全性,學習空間內應設置符合表演 藝術不同教學型態所需之教學設備,提升課程學習的完整性與學習效果,亦能 減低校園危險與意外的發生。另外,藝術學習空間內亦須依課程內容規劃置物 設施,供教學設備、教具與個人物品之收藏與放置。

5­2  後續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由於時間、人力及物力之限制,僅針對「宜蘭地區國民中學之表演藝術學 習空間」之個案進行現況調查,相關課題尚有許多待值得探討之處,可做為後續相關 研究之方向。

一、本研究調查對象僅針對宜蘭地區設有專業表演藝術師資之國民中學學習空間與 使用者,未來可將研究對象擴展至未設有專業師資之學校及國小部份。

二、本研究之問卷與空間實測內容並未完整涵蓋所有表演藝術學習空間建築計畫之 細節,後續研究可針對尚未涵蓋之部分進行探討。

三、教育發展為動態之過程,本調查僅先對目前表演藝術課程之現況進行瞭解,研 究所提出之改善建議對於表演藝術教育之相關教學型態與內容是否能充分適用,待 後續相關研究驗證。 

參考文獻

Benjamin Stein、John S .Renolds(2003)。建築機械與電氣設備。中國:大連理工大學。

Michael Billington et.al.,蔡美玲譯(1989)。表演的藝術。臺北:桂冠。

丁金環(2003)。台中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研究所碩論。

張曉華(2003)。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台北:成長文教。

張麗珠、江映碧、嚴子三、林春梅、陳旭芬(2000)。藝術欣賞課程教學手冊-中學舞蹈篇。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教育部(1988)。教育行動改革方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莊慧君(2003)。南投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學現況及師資專業發展之探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論。

彭立沛(1995)。公寓式住宅洗晾行為與空間現況調查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

湯志民(1993)。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教師天地,63,37-51。

黃世孟、高忠敏、陳燕菁、林明志(1998)。台北市立國民小學教學設施現況水準之分析。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二十六期。

黃夙霞(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統整課程教學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論。

黃美序、司徒芝萍、沈敏惠、柯曉珊(2000)。藝術欣賞課程教學手冊-中學戲劇篇。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黃貞燕(2005)。班群教室內物理環境品質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專班碩論。

劉家蓁(2005)。表演藝術設施使用者特性及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台南市東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

賴育成(2003)。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普通教室照明環境現況與效能之研究-以南投縣災後重建國小為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論。

賴榮平、林憲德、周家鵬(1991)。建築物理環境。台北:六合出版社。

薛方杰(2002)。國民小學班群空間教室多元彈性規劃與評估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論。

薛方杰(2003)。國民小學班群教室多元彈性規劃與評估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論。

韓瑜興(1993)。現代建築照明手冊。中國: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簡夙蓮(2003)。從使用後評估的觀點探討國小校園空間。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論。

附錄

附錄一、探索性訪談問卷

國民中學表演藝術學習空間使用現況調查與評估 專家訪談說明書

老師,您好!

九年一貫教育實施後,學校課程、教學及學生學習型態上都產生了變化。在藝術與 人文領域教學方面,已從傳統的分科教學轉變到包含視覺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之統整 及協同教學,此種變化促使表演藝術學習空間之使用需求與以往有所不同。為了提供師 生一個合適的表演藝術之教學與學習環境,校園內既有學習空間是否能滿足使用者需 求,將是本研究所欲探討的議題。

感謝 老師百忙之中撥冗接受我的訪談,謝謝您!

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碩士班研究生 廖柏銓

助理教授 謝宏仁 敬上 聯絡地址:宜蘭市神農路一段一號 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聯絡電話:0921325686

E-mail :fellingway@yahoo.com.tw 訪談的主要問題分述如下:

九年一貫教育表演藝術課程內容有哪些?

表演藝術課程包括哪些教學型態?(演講、欣賞、演練、表演等等…)

這些型態的課程是否在不同的校園內室內、外學習空間進行?這些學習空間包括哪些?

上述各種學習空間在實際教學時是如何使用?

以老師過去的教學經驗來說,上述各種學習空間在實際使用時,於物理環境(採光照明、

通風換氣、噪音、室內溫溼度)、空間規劃(空間量、尺寸、位置)、教學設備(設備種 類、數量)上,曾遇到哪些問題?

以老師過去的教學經驗來說,是否曾因既有學習空間之物理環境、空間規劃或教學設備 等現況限制,使得老師無法採用某種很想使用之教學型態或課程內容?

附錄二、行為調查工作事項及調查表

表演藝術學習空間行為調查工作事項及調查表

一、 調查時間 二、 調查對象 三、 調查人員

四、 個人攜帶物品 1.數位相機 2.捲尺 3.紀錄用具(色筆) 4.調查資料表 五、 調查對象及詳細時間

六、 調查對象聯絡資料 七、 調查方法項目

(1)行為調查:將學生表演藝術教師在音樂與表演藝術空間的行為,利用記錄方式,

在旁觀察學生的行動,並在圖紙上及其他的方式記錄。

(2)問卷調查:表演藝術教師、學生

(3)訪談:表演藝術教師

(4)設施與設備調查 (樣式、尺寸) 八、 調查方法說明

1. 行為調查內容

(1)觀察時間與記錄

○班級、人數、課程時間、科目詳細課程內容等並記錄上課內容及學生的行為 狀況。

○學習型態的變化,設備與家具的使用和移動情形。

○其他特殊的地方。

(2)平面圖記錄方面

○以不打擾音表演藝術學習空間使用者上課情形為主

○照相記錄,用調查符號記下學生的行為以及上課的型態,並記錄課程時間、

科目以及學習空間環境。

○統計表演藝術教師與學童的人數以及性別。以時間為區隔,利用不同顏色 的 色筆記錄區分,

○利用休息時間需把學生的人數以及個人行為狀況明確記錄,

○利用休息時間需把學生的人數以及個人行為狀況明確記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