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與未來發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85-90)

由於本研究的目的在於驗證當語句開啟詞與衝突管理理論均建構在一個開 放性領域的群體輔助機制下所產生的衝突行為,是否真契合會議參與者當下對於 會議狀態的反應,因此,為瞭解該機制在電子會議上實際運作的效用,本研究採 實驗室研究法,於開發系統後做相關資料的搜集,並就實驗收集的資料來進一步 驗證。

5.1節闡述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5.2節為本論文之研究結論,5.3節描述未來 研究方向。

5.1 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

關於本研究語句開啟詞與會議參與者衝突行為的反應的究範圍包括下列幾點:

1. 本研究所謂的「語句開啟詞」是指一句話的句首,人們在說話時常用到的發 語詞,透過模糊德菲法來搜集其特徵值,可讓語句開啟詞有一個估計值,可 做為量化的參考。

2. 透過資訊科技的輔助,使得語句開啟詞得以應用於文字型的會議系統中,使 得會議中會議參與者的衝突行為狀態得以區別出來,進而為會議的這個範疇 提供更多的知識與價值。

3.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會議的概念、語句開啟詞特徵值的訂定、系統會議狀態是 否真契合與會議參與者所認可之狀態一致。

73

二、研究限制

1. 於本研究問題性質具有人員判斷的主觀性及不確定性,故採用模糊德菲法來 收集語句開啟詞之資料。受限於研究時間及資料取得不易,本研究將只針對 個案進行分析與探討。雖然會議衝突狀態可適用於一般的會議,但其評估指 標必須依據相關的會議活動進行適當的調整。

2. 因為使用實驗室實驗法且受限於時間、成本的關係其樣本採便利取樣,其中 雖不乏校外人士參與,但均為年紀相仿的學生所組成,因此在應用的普遍性 和廣泛性上都有限制。且樣本數過少 (語句開啟詞的問卷為36個樣本數,實 驗組_A為十組每組三人,共30個樣本數,實驗組_B為三組每組三人,共9個 樣本數),因此,本論文在學術領域恐不足以建立其代表性,但論文本身的貢 獻度也應不容被抹滅才是。

3. 究所設計之會議系統畫面,為了把所有可能的干擾因素降至最低,因此其界 面設計恐過於平實簡單,亦較無特色。

4. 系統跳出的會議狀態畫面,此部份的步驟為了實驗結果穩健,須經由每位使 用者多次點選才能確認其衝突行為,雖然畫面設計簡單,但頻頻需要點選,

相對也較為繁鎖。因此會議開始前與會議參與者的先前的溝通是必須的。

5.2 研究結論

就本研究各個分析結果,可歸納成以下研究結論,望能對會議輔助這個研究 領域提出一點貢獻,結論如下所述:

1. 語句開啟詞之特徵值的萃取結果,攫取了樣本中對此特徵值的模糊範圍,為 反覆驗證的結果,因此其代表的語意較廣泛亦較能契合現實面。

2. 語句開啟詞雖然經過前人的研究而選定為 26 項,但經分析整理後,得知有些 許的語句開啟詞雖然有使用但頻率明顯過低,或許可以針對某一特定議題,

進行研究後加以刪減。

74

3. 會議探討的議題範圍是否較具有衝突性議題其系統面中對於衝突行為的計算 較能符合會議參與者的認同。

4. 會議衝突行為的強度,亦可透過本研究進行進一步的確認,藉以辨別會議參 與者對於其會議的衝突行為所感覺到之堅持度與合作度的大小。

5. 不論會議議題之衝突性大小為何,其語句開啟詞評估類別的使用頻率之差異 均不大。

6. 會議參與者在發言的同時,較願意選擇類別歸屬於「通知、激勵、討論、作 業」之語句開啟詞。

7. 會議參與者參與會議時多半選用『正向、贊同、直接、自我表述』語氣之語 句開啟詞,且較不採用『反詢問』的語句開啟詞來進行會議討論。

5.3 未來研究方向

1. 本研究僅針對會議「模式分類中_非正式會議」以及「機能別分類中,調整性 會議」來加以實驗評估,可加以探討多方面的會議題材,以充沛此會議內容 提昇本研究之價值。

2. 萃取語句開啟詞特徵值的問卷,實應由具語言學習相關背景之專家來評定,

唯本研究因實驗的方便取樣以及時間、成本等因素,雖然問卷內容經由二次 評定,但在問卷填寫者的部份找了資訊管理研究背景的學生來填寫,並不具 普遍性與代表性。

3. 會議參與者的意圖取向與系統判別之意圖取向的配對比率,雖已達到本研究 的期望值,但若就其配對比率僅僅超過七成,可就其改善配對比率的方式著 手進行之,如增加系統反饋或過程引導的機制等。

4. 內容分析的探討可以針對其語句開啟詞的發言過程次數來做,例如什麼樣的 會議議題,會造成語句開啟詞的發言次序?發言次數會否與語句開啟詞的發 言次序有關係?均可用來做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75

參考文獻

[1] 張希誠編譯 (1988),開好會議61要訣,尖端出版。譯自上原學。

[2] 黃鳳如編譯 (1988),開會藝術,尖端出版有限公司。譯自市川覺。

[3] 葉行編譯 (1988),會議的運作與技巧,尖端出版有限公司。譯自高原真。

[4] 沙興亞編譯 (1989),會議技術100,提高會議績效的具體實例,遠流出版社。

譯自宇治野憲治。

[5] 毛國棟 (1992),會議的攻防戰術,先見出版公司。

[6] 陳炳宗編譯 (1993),會議的召開方法,建宏出版社。譯自高橋誠。

[7] 黃南斗編譯 (1993),如何領導會議,如何參加會議,臺華工商圖書出版公 司。譯自日本經營協會,。

[8] 廖玉山編譯 (1993),說no的技巧,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譯自石川弘義。

[9] 佟子華 (1997),會議的奧秘與秘訣,旭升圖書有限公司。

[10] 張銘晃,王存國,范錚強 (1997),電子會議使用效果之實驗室研究_群體大 小、任務特性與匿名之影響,中山管理評論,第五卷第四期,pp.751-778 [11] 劉科成、蔡錫鈞 (2000),使用動態規劃拙尋股市線形之探討及實作,國立

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李俊毅 (2002),語音評分,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鄭滄濱 (2001),軟體組織提升人員能力之成熟度模糊評估模式,國立台灣 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14] 蔡宗霖,羅家駿 (2004),電子會議系統中衝突管理協調機制之研究,中華 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Blake, R.R. and Mouton, J.S. (1964), The managerial grid. Houston: Gulf Publishing.

76

[16] Chotirat, A.R. and Eamonn , K. (2004), Making Time-series Classification More Accurate Using Learned Constraints.

[17] Cherny, L. (1999), Conversation and community: Chat in a virtual world.

Stanford, CSLI Publications.

[18] Eamonn, K. and Shruti, K. (2002), On the Need for Time Series Data Mining Benchmarks: A Survey and Empirical Demonstration.

[19] Rahim, M.A. (1983),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nflict.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109, 189-199.

[20] Pierre, G. (2001), Pattern Extraction for Time Series Classification.

[21] Rahim, M.A. (1992), Managing Conflict in Organizations, Westport, CT.

[22] Robbins, S.P. (1989), Organization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4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23] Robbins, S.P. (1992),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24] Robert, D. (1999),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meeting success: revalidation and modification.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36.

[25] Soller, A., Cho, K.S., and Lesgold, A. (2000), Adaptive Support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n the Interne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aptive and Intelligent Web-based Educational Systems, Montreal, Canada.

[26] Soller, A. (2004), 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Collaborative Distance Learning, User Modeling and User-Adapted Interaction14

[27] Thomas, K.W. (1976), Conflic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In Dunnette, M.

(ed.).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85-9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