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經濟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生活週遭不論小到所面對的個人生活事情或大到所遇到的社會生活,基本 上都與經濟活動有相關,處理這些事情的能力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培養成的,從小要 讓學生學習如何應用經濟概念與思考方式來做正確的判斷是經濟教育所強調的重 心。經濟教育學者也不斷的宣揚經濟教育的重要性,讓政府與更多人能對經濟教育 的重視,能使經濟教育的教材納入學校課程內,讓學生從小就能接觸到並運用在日 常生活裡。

壹、 參與經濟生活

經濟學雖然是一門內容嚴肅的科學,但是經濟學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學習經 濟學應該是充滿趣味的。(張清溪等人,2000)舉凡周遭可遇到的事,例如:生活 物價、原物料價格(麵粉、米、蔬菜、石油…)、學費、房租、娛樂費用…等,衝 擊了大人的生活方式也跟著影響學童的理財與消費行為。

經濟學家 Stigler(1970)說過:「人們喜歡思考和討論影響他們的經濟議題,

如有關消費者、工作者和公民角色的扮演等。」所以,每個人要有經濟知識,這將 有助於人們對經濟議題的溝通。

Moret and Oosten (1985) 指出,學生對經濟的學習,大抵上有三個層次。最 低的、也是最基本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對經濟的名詞和概念的了解。這種了解,可 能是一般性的,也可能是混淆不清的。例如,學生未必知道「消費」在經濟學上的 定義,但是他們肯定知道「買東西」的意義。他們可能聽過、說過「製造」這個詞 語,例如「製造玩具」、「製造衣服」、「製造噪音」「製造垃圾」等。

Miller(1991)更指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常面對的問題都與經濟話題脫 離不了關係。

這 就 是 為 什 麼 我 們 要 將 經 濟 教 育 融 入 學 校 課 程 中 ,Kourilsky and Wittrock

(1987),亦發現在課堂上先由學生所熟識的事物、方式、語言引導他們學習經濟 學,比任何其他方式更為有效。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學到的是帶著走的能力,而不 是死讀書,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貳、 提升思考與決策能力

學習若能考慮學童的能力與經驗,並配合學童的生活經驗,才能使學童融會貫 通,讓學童面對問題時能去深思熟慮的思考並做出正確的決策。

經濟學家 Keynes(1930)曾云:「經濟學能幫助人們做出正確結論的思考技 巧」。Stigler(1970)更指出每個人在一生中每天都要進行經濟的決策,經濟知識 可促進每一個人成為好的決策者。Tumrong(1980)認為經濟學與每個人的日常生 活息息相關,基於合理的思考可以提升決策能力。Banaszak(1987)也強調經濟教 育是一種邏輯和謹慎思考的訓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強化學生以理性的行為去分 析議題和解決經濟問題。Miller(1991)也認為學生必須學習經濟知識,瞭解問 題、分析問題,以便提升思考能力並做出合理的決策。

國內學者溫騰光(1992)認為經濟教育是根據學生經濟基本概念理解力的發展 以及教育的原理,教導學生瞭解經濟知識、學習分析的能力,讓學生能以理性的態 度和有效的方法來處理個人和社會所面臨的問題,做出理智的抉擇,使學生成為有 效率的公民。

因此,經濟教育的目的在教導學生面對問題能加以思考並選擇決定,而國小的 求學階段剛好是我們義務教育的起點,正好適合培育學童面對問題能理性分析的最 佳時機。

參、 與其他學科息息相關

經濟學本身是一門嚴肅的學科,但又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經過許多學者的努 力之下,由抽象理論結構結合各個學科與日常生活貼近的常用知識呈現出來,讓學 童能瞭解經濟概念,學到可以帶著走的能力。

經濟學家 Shaw(1985)認為經濟學是生活的藝術,在學校實施經濟教育是提 升藝術、語言、數學和解決問題等基本能力的重要媒介。

Johnson(1990)主張經濟概念可以和其他學科相連結,透過經濟活動的扮演 和經驗,可以讓兒童瞭解到現實周遭的生活,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並建立自信心,

成為ㄧ個理智的消費者和生產者,管理自己的所得,進而暸解並能批判政府的經濟 政策。

Buckles(1991)也提出這樣的主張:學生若不具備經濟學概念,則無法了解社 會科及歷史學科。

Miller(1994)認為沒有經濟教育則社會教育無法達成,所以經濟教育是教育 有效率公民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由以上學者的觀點,可發現經濟學為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像機會成 本、邊際效益遞減…等較為抽象的概念,可結合其他學科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有 不可或缺的ㄧ環。

肆、 對國家社會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由於經濟型態不斷的變遷,公民所需具備的經濟素養愈形重要。在人類活動的 過程中,不斷的面臨到資源有限、慾望無窮的問題,而在此種限制下,如何做出適 當的抉擇,便是經濟學研究的基礎。抉擇將幫助人們從經濟體系中獲得最大利益,

使國家、社會能達到最好的經濟成長。

Senesh(1969)亦指出,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應具有經濟學的原理與概念,方 能對社會相關的經濟問題從事合理的計畫與決策。

美國經濟教育全國特別委員會(National Task Force on Economic, NTFEE)主 張:每個人在某個程度範圍內必須扮演經濟學者的角色,不論在生活中或扮演社會 公民時,都能夠有充分的知識面對經濟問題並能客觀、清楚的思考,個人和社會皆 能得到更好的服務。

Tumrong(1980)認為每個人日常生活都與經濟學息息相關,K-12 教導經濟學 是發展健全社會的重要部份,基於合理的知識思考做出決策。這些決策將幫助我們 在經濟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利益,並使經濟體系達到美好的境界。

Frankel(1988)在這個自由的經濟社會體系中,個人的決策和行動已經決定了 經濟的發展,如果這個決策是明智正確的,社會會進步、國家也會跟著繁榮;因為 個人的偏見、自私想法所做出的決策,國家將會衰退與腐敗。Talbert(1990)也主 張經濟教育是維持世界競爭地位的重要關鍵因素。

透過經濟教育的學習,使人們能適應變動中的經濟世界,具備了解生活環境的 經濟素養,做出適當的經濟決定,使國家、社會達到穩定的經濟成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