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部地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經濟素養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部地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經濟素養之探討"

Copied!
10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

教學碩士學位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許天維 博士

廖博毅 博士

中部地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經濟素養之探討

研究生:林玟秀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

(2)

謝 誌

南風又輕輕的吹送,四年的暑期研究所生涯,就這樣劃上句點。回想求學的 這段過程,深深的感謝台中教育大學對我的栽培,感謝良師指導、益友相伴,更 感謝一路上陪伴我、支持我的家人及好友,因為有你們的鼓勵與協助才能讓我順 利完成學業。 碩士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恩師許天維博士、廖博毅博士、胡豐榮 博士,讓我的論文一步步的從荒蕪到結實。感謝老師這些時間對我的悉心指導與 鼓勵,讓我在學術研究方面給予許多寶貴意見,使我獲益良多。口試期間也承蒙 辛俊德老師、范瓊盛老師、胡豐榮老師於百忙之中撥冗詳閱並於口試時提出寶貴 的建議,使本論文能更臻完善,在此至上無限謝忱。 最後,僅以此本論文獻給我最親愛的家人,感謝你們對我的支持與栽培,一 路上不斷的為我加油打氣,也感謝親愛的同學們、同事們的鼓勵與關心,因為有 你們的陪伴與關心,才讓我研究所的生活如此精采豐富、順利完成學業。

林玟秀

謹誌於 台中教育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

(3)

中文摘要

本研究是以國小六年級社會科經濟概念知識的試題為施測資料,應用 S-P 表 理論區分學童學習狀況及答題類型的表現,瞭解學生透過九年一貫教育,學習到 多少經濟素養方面的知識,並透過 S-P 表分析結果找出學習上需注意的學生及異 常的試題。 透過研究可診斷出學生的學習成效、給予分類,並比較出不同學校在教學上 是否差異性很大,進而改進教學、給予適性化的補救教學。研究的主要結果整理 摘要如下: 一、國小學童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經濟活動單元主題上,具清楚的概念和知 識,測驗結果顯示學童整體表現良好,答對 20 題以上的學生佔 90.04 %。 二、透過研究結果顯示,各校學生注意係數雖然有些微差異性,但差異的範 圍並不大,顯示各校學生的學習情形沒有包含太多異質因素影響學習成 效。 三、試題的整體表現不錯,以中、低難度為主,可以測出學生的基本概念, 只有少數幾題有些爭議,期待後續研究者可以用更嚴謹的研究方法加以 研究。 關鍵詞:經濟素養、S-P 表、學生診斷分析、試題診斷分析

(4)

Abstract

The study was based on the test of economic concept knowledge of social studies for sixth graders. Student-problem chart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distinguish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d question-answering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much economic literacy knowledge students learned through the grade 1-9 education. The results of student-problem chart analysis were also used to find out the students who need our attention when learning and some unusual test questions.

The study can diagnose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s, classify them, and compare if there are teaching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schools. Then schools can improve teaching and provide suitable remedial instru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in the following.

1.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clearer concept and knowledge in the economic unit in relation to their daily lif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students perform well – about 90.04% of the students get more than 20 correct answers.

2.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re is a little difference of students’ caution index in each school, but the range isn’t big. It shows that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in each school doesn’t include too many factors to affect learning performance.

3. The whole performance of the test is good, which is mainly middle and low difficulty. It can test students’ basic concept. Only few questions are ambiguous. Hope the following researchers can investigate it with more careful methods.

Keywords: economic literacy, student-problem chart analysis; S-P, student diagnostic analysis、test diagnostic analysis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9

第二節 經濟教育的重要性

……….………12

第三節 國小階段實施經濟教育的必要性

………..………15

第四節 S-P 表的分析理論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25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6

第二節 試題篩選

………2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9

(6)

第五節 資料分析處理

……..………3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探討………33

第一節 S-P 表分析結果

…..………33

第二節 注意係數探討

………37

第三節經濟素養之理解

………...………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3

參考文獻………65

附錄一 甲乙丙三校各班級的 S-P 表圖形分析………71

附錄二 國小高年級學童經濟素養認知測驗 ……… 86

(7)

表次

表 2-4-1 原始資料表

………20

表 2-4-2 將學生總分排序後的表

………20

表 2-4-3 再將試題總分進行排序

………21

表 2-4-4 學生與試題總分排序後的表

………..…………21

表 3-2-1 預測學生一覽表

………..……27

表 3-2-2 預測試題一覽表

………..…………27

表 3-2-3 經濟素養之學習狀況預試問卷信度分析表

………..………28

表 3-3-1 正式施測對象一覽表

………...………29

表 3-5-1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屬於經濟領域的分段能力指標

………30

表 4-1-1 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

………34

表 4-1-2 甲校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

………34

表 4-1-3 乙校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

………35

表 4-1-4 丙校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

………36

表 4-2-1 甲校學生類型分析表

………...………38

表 4-2-2 乙校學生類型分析表

………...………41

表 4-2-3 丙校學生類型分析表

………...………45

表 4-2-4 甲校各班學生類型比較表

………49

(8)

表 4-2-5 乙校各班學生類型比較表

……….………51

表 4-2-6 丙校各班學生類型比較表

………...………53

表 4-2-7 甲校試題診斷分析表

………...………56

表 4-2-8 乙校試題診斷分析表

………...………57

(9)

圖次

圖 2-1-1 個體與總體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11

圖 2-4-1 學生診斷分析圖

………..…………18

圖 2-4-2 試題性質診斷分析圖

………19

圖 3-1-1 研究流程圖

………26

圖 4-1-1 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長條圖

………34

圖 4-1-2 甲校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長條圖

………...………35

圖 4-1-3 乙校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長條圖

………36

圖 4-1-4 丙校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長條圖

………37

圖 4-2-1 甲校學生類型分析長條圖

………38

圖 4-2-2 甲校 1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39

圖 4-2-3 甲校 2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39

圖 4-2-4 甲校 3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0

圖 4-2-5 甲校 4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0

圖 4-2-6 甲校 5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1

圖 4-2-7 乙校學生類型分析長條圖

………42

圖 4-2-8 乙校 1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2

圖 4-2-9 乙校 2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3

(10)

圖 4-2-10 乙校 3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3

圖 4-2-11 乙校 4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4

圖 4-2-12 乙校 5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4

圖 4-2-13 丙校學生類型分析長條圖

………45

圖 4-2-14 丙校 1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6

圖 4-2-15 丙校 2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6

圖 4-2-16 丙校 3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7

圖 4-2-17 丙校 4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7

圖 4-2-18 丙校 5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48

圖 4-2-19 甲校 A & A’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49

圖 4-2-20 甲校 B & B’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50

圖 4-2-21 甲校 C & C’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51

圖 4-2-22 乙校 A & A’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52

圖 4-2-23 乙校 B & B’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52

圖 4-2-24 乙校 C & C’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53

圖 4-2-25 丙校 A & A’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54

圖 4-2-26 丙校 B & B’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55

圖 4-2-27 丙校 C & C’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55

(11)

圖 4-2-28 甲校試題診斷分析長條圖

………57

圖 4-2-29 乙校試題診斷分析長條圖

………58

(12)

第一章 緒論

經濟學是一門選擇性的學科,其內涵在於探討人類如何在有限或者缺少的資 源下,合理的配置以滿足人類無窮的慾望。從民國六十四年、八十二年的國小課 程標準,到現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經濟學的概念在整個社會領域中 持續的出現,扮演著重要的指引角色。 教育的先驅 Senesh(1972)主張「小學是開始經濟教育最佳的時機,因為問題 的解決需要分析、思考的能力,而這些思考的能力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與經歷」。 經濟素養的學習不僅在教導學生熟悉各種經濟概念,更能使學生學會思考、分 析、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國小階段透過經濟素養的教育,培養學生 對經濟概念的認識並參與日常生活中各種經濟活動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一門 學科。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二十一世紀初,全世界面臨了最嚴重的金融海嘯,這場危機的開端 2006 年美 國房地產市場明顯放緩。這只是揭開嚴重危機的序幕而已,隨之而來的是一波又 一波的狂風大浪:九月初,美國政府接管兩大房屋按揭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 ;九月十五日,主要經營債券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佈申請 破產;同日,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以台灣而言,雖然 有傲視全球的經濟成長率,但也躲不過這一次的金融大海嘯,在「台灣經濟奇蹟」 的背後隱藏著一顆不定時爆發的炸彈,以目前政府的財政窘困的情況下,這顆炸 彈的引爆點慢慢的浮現出來,像是各種金錢遊戲(例如:股市炒作、職棒黑金、彩 卷賭博)盛行,在人性貪婪的弱點趨使下,國人不勞而獲與佔便宜的心態,忽視了 利益背後所需考量的成本,以至於影響到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高希均,2002)。

(13)

由於次級房貸、二房危機以及雷曼兄弟等事件接連爆發,2008 年台灣經濟成長率 0.1%,近乎零成長,而台灣對外貿易依存度又高,國內需求低迷,在國內需求與 外貿表現負面影響相互深化下,台灣經濟惡化程度較其他國家情勢更為嚴峻(王 儷容、彭素玲,2009)。王若文(1992)認為經濟問題的認識必須深植於經濟認知 上,而問題的解決要有正確的經濟態度。 美國在 1821 年就將經濟知識納入中學課程當教材,經過許多學者的努力, 到了 1960 年代,經濟知識的教育已成為學校教材課程的主流之一。而我國的教 育早期較不重視學生經濟知識的教育,直到 1968 年才將經濟知識納入學校課程 中,到了 1983 年才在國、高中的公民課程中教導經濟知識概念的教材,而國小 部分則更晚,直到了 1975 年才將經濟知識納入社會課程中當教材。由於國內對 經濟教育的重視起步較晚,再加上國、高中階段有確切的經濟教育課程及實施年 段,因此,大多數學者研究的範圍也多以中學階段為主。 九年一貫課程希望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本土與國際意 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的學生。為達成上述目標,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 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讓學 生有帶著走的能力,而不是只有死背應付考試而已。國小階段是我國義務教育的 起點,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黃金期,此一階段的的學生可塑性很大,正處於 人生的啟蒙時期,此時課程若能著重學生的思考、決策、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及有效參與社會活動,將來為更高階段的學習也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當前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教育部,2003),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 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廣義而言,人的環境包括:(1) 自然的物理環境;(2)人造的物質環境;(3)人造的社會環境;(4)人類的精神環境。 第一種環境屬於人生的「生存」(survival)層面,與自然科學、地理學有關。第二 種環境屬於人生的「生計」(living)層面,從「縱」的方面來看,它與歷史學有關, 從「橫」的方面來看,它與經濟學有關。第三種環境屬於人生的「生活」(life)層

(14)

面,主要與政治學、法律學及社會學等學科(disciplines)有關。第四種環境屬於人 生的「生命」(existence)層面,涉及每一個人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與哲學、道德、 宗教、藝術等處理精神層面的學科有關。人的生存、生計、生活與生命四大層面 彼此互有關連,而社會學習領域正是整合這幾個層面間互動關係的一種統整性領 域。 由上述內容可知「人的生計」在國小社會教材裡具有重要的位置,而「經濟 學」在生計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Everett(1968)認為在國小階段 沒有將經濟學分化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來教的必要,但應該在不同年級的社會課程 中,融入適當的經濟教育,並配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逐漸加深加廣,能使學生融 合貫通的學習。所以「經濟學」概念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單元。 綜觀國內外相關文獻,其大部分的研究方法以傳統紙筆測驗或診斷教學為 主,事後再進行個別訪談,來瞭解學生的概念結構。這些研究方法耗費大量人力 與時間,才獲得少數學生的知識結構,也較偏重於質性研究。有關分析學生在社 會領域之經濟知識概念結構的量化研究,目前很少有相關文獻。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培養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及帶著走的能力,對於老師而 言,老師的任務不外乎「教學與評量」。為了提供學生適當的有效的教學,不同 類型的學生都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教導,老師應採取更多元的教學與評量方 法,不能只使用一種方式來進行教學。 綜合以上可知,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社會領域經濟知識之學習狀況確實有其 重要性及迫切性。探究影響學生對經濟知識理解的因素,以做為提升國小經濟教 育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藉由 S-P 表來分析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教師自編教材的測驗結果,並 從中獲得學生的學習能力表現,瞭解學生經濟知識評量的結果在教學與編製評量

(15)

的能力,檢驗國小經濟教育的成效,進而協助國小社會科教師,以做為提升國小 經濟教育的參考依據。據此,本研究的目的有以下幾點: 一、 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經濟素養的理解概況。 二、 應用 S-P 表分析方式,瞭解試題編製情況與學生的學習狀況。 三、 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國小教師在教學輔導時之參考及提供未來國小經濟教育 的參考。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問題:

壹、 應用 S-P 表分析瞭解學生學習類型分布情況:

一、學習穩定型學生的分布情況為何? 二、粗心大意型學生的分布情況為何? 三、努力不足型學生的分布情況為何? 四、缺乏努力型學生的分布情況為何? 五、學力不足型學生的分布情況為何? 六、學習異常型學生的分布情況為何?

貳、 應用 S-P 表分析瞭解試題編製的優劣情況:

一、優良型試題的分布情況為何? 二、異質型試題的分布情況為何? 三、困難型試題的分布情況為何? 四、拙劣型試題的分布情況為何?

(1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方便於研究之進行與結果有所依循,將本研究重要相關名詞定義如下:

壹、 九年一貫

1998 年 9 月教育部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以培養具備人本情 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本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 九年一貫課程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強調合科精神,統 整學科取代傳統分科教學,提出七大學習領域:「語文」、「健康與體育」、「社 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 各學習領域學習階段是參照該學習領域之知識結構及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 原則而劃分,每一階段均有其能力指標 (教育部,2003) 。

貳、 社會領域

「社會領域」係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強調合科精神,培養國民 具備基本能力的七大領域中的社會學習領域。其中,能力指標分為四個階段,第 一學習階段為小學二年級結束;第二學習階段為小學四年級結束;第三學習階段 為小學六年級結束;第四學習階段為國中三年級結束。並包含九大主題軸為:「人 與空間」、「人與時間」、「演化與不變」、「意義與價值」、「自我、人際與 群己」、「權力、規則與人權」、「生產、分配與消費」、「科學、技術與社會」、 「全球關聯」,將在國中小九年的課程達成本領域一百四十五條基本能力指標(教 育部,2003)。

參、 能力指標

「能力指標」是一種以能力為導向的課程目標,應以有內涵與水準的命題方 式將某種能力表現出來。換言之,也就是說「能力指標」係指將學生所應具備的

(17)

能力項目轉化為可觀察評量的具體數據,藉以反映學生學習表現(楊思偉, 2002)。「能力指標」之課程轉化要能轉化成課程要素,為教師決定教學目標、 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活動、擬定學習評量策略之用;也要契合「九年一貫課 程」的課程理念,此為「課程設計」、「課程發展」的重要步驟(陳新轉,2002)。 教學時能依據指標決定目標、教材與內容;透過教學活動、評量,使學生學習到 帶得走的能力,而不只是知識的獲得。

肆、 經濟素養

經濟素養(economic literacy)的意義包含廣義與狹義兩層面來加以界定: 在廣義方面,經濟素養泛指能使學生學習有用的經濟知識,在面對經濟問題 時,能夠產生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問題解決的能力。 在狹義方面,指的是有關經濟認知方面的概念,而經濟認知包含有:基本經 濟學概念、個體經濟學概念、總體經濟學概念、國際經濟學概念等(余宗羲, 2001)。狹義的經濟素養主要著重於經濟知識的學習,有效的經濟解決策略才能 幫助我們認識經濟問題。

伍、 S-P 表分析

1970 年代日本學者佐藤博隆(Takahiro Sato)創立S-P表分析(Student-Problem chart analysis;S-P),將學生在試題上的作答反應予以圖形化分析的方法,目的 在獲得每位學生的學習診斷資料,以提供教師實施有效的學習輔導之參考(余民 寧,2002)。

第五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由於人力及時間上的不足,所得的推論會有以下的限制:

(18)

壹、 取樣的範圍

本研究的範圍只在台中市的國小六年級學童為施測樣本,因此,推論的範圍 僅台中市之國小六年級學童,無法推論到其他縣市。

貳、 採用選擇題的題型

選擇題題型對瞭解學童社會領域之經濟素養的知識部份會有部分的效果,但 是在技能和情意方面,因為性質特殊較難被評量出來。

參、 自編測驗無法涵蓋所有指標及內容

經濟知識在國小社會領域中屬於生計(living)層面,就分段能力指標的第七 主題軸「生產、分配與消費」進入經濟與商業生活的層面外,其他主題軸也可見 到經濟素養的影子。因為,內容甚廣、且部分能力指標太抽象,或無法透過選擇 題題型測出,所以在自編測驗內容取樣上無法做到盡善盡美。

(19)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討論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經濟素養的特徵與不同能力水準學生表現 之分析,及影響學童經濟素養表現的因素之關係。設計出評量試題以為工具,提供 教師在自編測驗時,判斷試題是否優良,經由 S-P 表的分析結果,協助教師瞭解學 生的學習情況。本章分四節探討:第一節介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第二節介紹經濟 教育的重要性,第三節介紹國小階段實施經濟教育的必要性,第四節介紹 S-P 表的 分析理論。

第一節 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經濟學是一門內容嚴肅的科學,但是經濟學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學習經濟學 本身理應是充滿趣味的(張清溪、許嘉棟、流鶯釧、吳聰敏,2000)。在經濟教育 的發展過程中,學者們不斷的宣揚經濟教育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希望政府能對經濟 教育的重視。

壹、 經濟學的本質

Miss 認為「經濟學是行為學當中最精密的一部分」(引自夏道平,1991),所 處理的是人類的行為問題。經濟學所研究的範圍很廣,小到一般的儲蓄、消費、市 場活動,大到政府的財政政策。 Marshal 認為經濟學是「研究一般人類生活的概況」(引自林金源,1990)。 簡單來說,人類受到環境、社會、文化…等多元交互關係影響,經濟學所研究的就 是個人與社會的經濟行為,也就是所謂的選擇的行為。

經濟學之父 dam Smith 在他的著作「國富論」( The Wealth of Nations, 2000)中所提到:「個人既未打算促進公益,他只注意到自己的利益,卻被一隻看

(21)

不見的手(即無形的手)所引導,而完成了他自己並未關注的目的;我們之所以能 有飯吃,並非由於屠夫、酒店、麵包師的好心,而是由於他們對本身利益的關切, 我們不必訴諸於他們的人道精神,而應是他們對自己的夢,我們也不必和他們談我 們的需要,而應談他們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說人類行為如何將有限或者稀缺資源 進行合理配置的社會科學,在「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的牽引下,一己的私 利變成社會的公益,也就造福了整個社會。

在 2002 年美國全國教育進展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in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所公佈的報告書中,認為經濟學應包含三個內容來進行: 一、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盡的,經濟資源是稀少的;因此在有限的資源情形下, 人類面對交易時,必須做出最好的選擇。 二、經濟體系、市場的運作與人的行為,交互影響下所扮演角色的應有行為。 三、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相互互動與依賴的情況下,所帶來的好處與可能付 出的成本。 從上述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發現每個學者對經濟學的定義並無ㄧ致性認知。可 以將經濟學定義為,人們在總機會成本最低之限制條件下,研究如何選擇,利用稀 少資源,來從事生產、消費產品與服務,以追求滿足程度最大的一門社會科學(張 玉琳,2008)。

貳、 經濟學研究的範圍

經濟學研究的範圍很廣,而研究的方法與內容也不一樣,大部分的學者以研究 對象來劃分(方世杰,1990;歐陽勳,1990;張清溪,1993;黃柏農,1997;王睦 舜,2000;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2000;毛慶生、朱敬一、林全、許 松根、陳昭南、陳添枝、黃朝熙,2001;陳平,2007;歐陽繼德、李思亮,2007; 張玉琳,2008),將經濟學分為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 一、個體經濟學

(22)

研究的對象為經濟個體,如消費者、加計單位、個別廠商(生產者)以及產 業。研究內容主要為消費理論、生產理論、要素理論。價格為研究核心的問題,探 討 個 別 產 品 或 勞 務 如 何 透 過 市 場 供 需 來 決 定 其 價 格 , 故 個 體 經 濟 學 (microeconomics)又稱為價格理論(price theory)(張玉琳,2008)。 二、總體經濟學 研究的對象為經濟全體,如社會或國家。研究主要內容為所得、就業、物價、 利率、匯率、國際收支。所得為研究的核心問題,探討所得之構成、變化與成長, 故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又稱為所得理論(income theory)(張玉琳, 2008)。 因此,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的區別,主要在於分析對象加總的程度。兩者 之間的關係猶如樹木與森林,只研究森林中個別樹木之類型、成長及其性質,而不 考慮整個森林本身之性質及其變化,如同個體經濟研究的內容;而總體經濟學的研 究內容,則猶如以整個森林為對象,研究其性質、結構及變化等,對個別樹木則不 予以考慮。由此可知,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並非相背而馳,兩者是相輔相成 的,兩者主要研究內容如下圖所示(方世杰,1990): 消費者理論-效用、均衡價格與數量的決定 生產者理論-成本、效益、利潤 市場行為-完全競爭、獨占、寡占、壟占性競爭 個體經濟學 分配理論-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所得決定理論-均衡國民所得的決定、消費函數、投資 函數 物價水準理論-通貨膨脹、貨幣數量學說 就業理論-充分就業、自然失業率 總體經濟學 經濟成長-景氣循環、技術進步 圖 2-1-1 個體與總體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23)

第二節 經濟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生活週遭不論小到所面對的個人生活事情或大到所遇到的社會生活,基本 上都與經濟活動有相關,處理這些事情的能力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培養成的,從小要 讓學生學習如何應用經濟概念與思考方式來做正確的判斷是經濟教育所強調的重 心。經濟教育學者也不斷的宣揚經濟教育的重要性,讓政府與更多人能對經濟教育 的重視,能使經濟教育的教材納入學校課程內,讓學生從小就能接觸到並運用在日 常生活裡。

壹、 參與經濟生活

經濟學雖然是一門內容嚴肅的科學,但是經濟學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學習經 濟學應該是充滿趣味的。(張清溪等人,2000)舉凡周遭可遇到的事,例如:生活 物價、原物料價格(麵粉、米、蔬菜、石油…)、學費、房租、娛樂費用…等,衝 擊了大人的生活方式也跟著影響學童的理財與消費行為。 經濟學家 Stigler(1970)說過:「人們喜歡思考和討論影響他們的經濟議題, 如有關消費者、工作者和公民角色的扮演等。」所以,每個人要有經濟知識,這將 有助於人們對經濟議題的溝通。

Moret and Oosten (1985) 指出,學生對經濟的學習,大抵上有三個層次。最 低的、也是最基本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對經濟的名詞和概念的了解。這種了解,可 能是一般性的,也可能是混淆不清的。例如,學生未必知道「消費」在經濟學上的 定義,但是他們肯定知道「買東西」的意義。他們可能聽過、說過「製造」這個詞 語,例如「製造玩具」、「製造衣服」、「製造噪音」「製造垃圾」等。 Miller(1991)更指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常面對的問題都與經濟話題脫 離不了關係。

(24)

這 就 是 為 什 麼 我 們 要 將 經 濟 教 育 融 入 學 校 課 程 中 ,Kourilsky and Wittrock (1987),亦發現在課堂上先由學生所熟識的事物、方式、語言引導他們學習經濟 學,比任何其他方式更為有效。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學到的是帶著走的能力,而不 是死讀書,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貳、 提升思考與決策能力

學習若能考慮學童的能力與經驗,並配合學童的生活經驗,才能使學童融會貫 通,讓學童面對問題時能去深思熟慮的思考並做出正確的決策。 經濟學家 Keynes(1930)曾云:「經濟學能幫助人們做出正確結論的思考技 巧」。Stigler(1970)更指出每個人在一生中每天都要進行經濟的決策,經濟知識 可促進每一個人成為好的決策者。Tumrong(1980)認為經濟學與每個人的日常生 活息息相關,基於合理的思考可以提升決策能力。Banaszak(1987)也強調經濟教 育是一種邏輯和謹慎思考的訓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強化學生以理性的行為去分 析議題和解決經濟問題。Miller(1991)也認為學生必須學習經濟知識,瞭解問 題、分析問題,以便提升思考能力並做出合理的決策。 國內學者溫騰光(1992)認為經濟教育是根據學生經濟基本概念理解力的發展 以及教育的原理,教導學生瞭解經濟知識、學習分析的能力,讓學生能以理性的態 度和有效的方法來處理個人和社會所面臨的問題,做出理智的抉擇,使學生成為有 效率的公民。 因此,經濟教育的目的在教導學生面對問題能加以思考並選擇決定,而國小的 求學階段剛好是我們義務教育的起點,正好適合培育學童面對問題能理性分析的最 佳時機。

(25)

參、 與其他學科息息相關

經濟學本身是一門嚴肅的學科,但又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經過許多學者的努 力之下,由抽象理論結構結合各個學科與日常生活貼近的常用知識呈現出來,讓學 童能瞭解經濟概念,學到可以帶著走的能力。 經濟學家 Shaw(1985)認為經濟學是生活的藝術,在學校實施經濟教育是提 升藝術、語言、數學和解決問題等基本能力的重要媒介。 Johnson(1990)主張經濟概念可以和其他學科相連結,透過經濟活動的扮演 和經驗,可以讓兒童瞭解到現實周遭的生活,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並建立自信心, 成為ㄧ個理智的消費者和生產者,管理自己的所得,進而暸解並能批判政府的經濟 政策。 Buckles(1991)也提出這樣的主張:學生若不具備經濟學概念,則無法了解社 會科及歷史學科。 Miller(1994)認為沒有經濟教育則社會教育無法達成,所以經濟教育是教育 有效率公民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由以上學者的觀點,可發現經濟學為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像機會成 本、邊際效益遞減…等較為抽象的概念,可結合其他學科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有 不可或缺的ㄧ環。

肆、 對國家社會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由於經濟型態不斷的變遷,公民所需具備的經濟素養愈形重要。在人類活動的 過程中,不斷的面臨到資源有限、慾望無窮的問題,而在此種限制下,如何做出適 當的抉擇,便是經濟學研究的基礎。抉擇將幫助人們從經濟體系中獲得最大利益, 使國家、社會能達到最好的經濟成長。 Senesh(1969)亦指出,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應具有經濟學的原理與概念,方 能對社會相關的經濟問題從事合理的計畫與決策。

(26)

美國經濟教育全國特別委員會(National Task Force on Economic, NTFEE)主 張:每個人在某個程度範圍內必須扮演經濟學者的角色,不論在生活中或扮演社會 公民時,都能夠有充分的知識面對經濟問題並能客觀、清楚的思考,個人和社會皆 能得到更好的服務。 Tumrong(1980)認為每個人日常生活都與經濟學息息相關,K-12 教導經濟學 是發展健全社會的重要部份,基於合理的知識思考做出決策。這些決策將幫助我們 在經濟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利益,並使經濟體系達到美好的境界。 Frankel(1988)在這個自由的經濟社會體系中,個人的決策和行動已經決定了 經濟的發展,如果這個決策是明智正確的,社會會進步、國家也會跟著繁榮;因為 個人的偏見、自私想法所做出的決策,國家將會衰退與腐敗。Talbert(1990)也主 張經濟教育是維持世界競爭地位的重要關鍵因素。 透過經濟教育的學習,使人們能適應變動中的經濟世界,具備了解生活環境的 經濟素養,做出適當的經濟決定,使國家、社會達到穩定的經濟成長。

第三節 國小階段實施經濟教育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紀是經濟知識的時代,經濟是個人、企業、國家取得競爭優勢的主要 因素。而經濟知識不僅是代表個人與組織最關鍵的資源,同時也表示人類能夠應用 與創造更多的知識。 經濟知識與社會的巨變中,教育首當其衝,教育政策、學校、教師、學生、家 長皆面臨挑戰。就教育政策而言:我們需要規劃好國家資訊教育總藍圖;就學校而 言:需要學校組織轉型、推動全人教育;就教師而言:需要採用多元創意教學;就 學生而言:需要學習解決問題、培養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信心、學會建構知識。 就家長而言:需要學習成長,身教重於言教、面對經濟問題,家長不能缺席、教會 孩子,學習控制選擇。

(27)

國小經濟教育先驅 Senesh(1972)主張國小階段就應該學習經濟教育,此外, Ramsett(1972)主張小學階段是實施經濟教育的重要階段;Mckenzine(1977)認 為學生進入國小之前已經具備一些經濟概念的知識,因此,國小階段可以進行經濟 教育。 小學經濟教育重點與生活概念息息相關,而問題的解決需要有分析的思考能 力,這些能力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國小階段的是學生正規教育的起始點,我們要利 用機會和學生討論經濟概念的知識,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的經濟問題,並訓練學 生的思考能力。

第四節 S-P 表的分析理論

學校老師常藉由考試來作為評量學生的方式之一,分數也往往被視為學習成果 的依據指標,但不同能力的學生在實際能力上的估計應該不同,選擇良好的記分是 對學生能力的估計有相當大的助益。試題經過分析後,教師可以瞭解自編測驗品質 的好壞、提升測驗的信度與效度,進而建立優良試題的題庫。 在過去,教師對於學生試卷往往只計算總分,很少對學生作答情形與命題技巧 再做分析;而傳統的試題分析大多只分析試題的難度與鑑別度,我們也只能知道測 驗的信度和效度,無法知道學生對該測驗每一試題的反應與作答情形。 S-P 表的分析可彌補傳統測驗分析之不足,呈現出學生的「作答反應組型」, 所謂「作答反應組型」指的是學生在某份測驗卷上,針對每道試題做答結果的原始 資料(包含答對與答錯)所組合成的向量(余民寧,2002)。

壹、 S-P 表的意義

學生問題分析理論(Studtnt-Problem chart analysis theory,以下簡稱S-P表)是 由日本學者佐藤隆博(Takahiro Sato)於 1970 年代所創,不僅可幫助教師做好試題

(28)

分析、改進命題技巧,更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學生在學習上的個別差異及觀念不清之 試題。以便日後教師能對學生進行補救教學或輔導的措施,減少學生間的差異,進 而提升學習動機。

隨後,美國學術界對S-P表分析的研究,更遠超過佐藤隆博當初所發展的S-P表 分析理論與技術,正式成為當代測驗理論的研究主流;尤其近年來,又與認知心理 學結合,已逐漸延伸發展成為「認知診斷測驗學」(cognitive diagnosis testing)新 興學門的趨勢(余民寧,2002)。

對 ㄧ 個 資 料 矩 陣 而 言 , 假 設 共 有 N ( i = 1,2,…,N ) 位 學 生 和 在 M ( j =

1,2,…,M)的二元計分試題,令矩陣 Y=(yij)N×M為 N 位學生在 M 個試題上的反

應資料矩陣。令 為第 i 位學生的總分且學生已經過排序 y1. y2.≥… yN.。

同樣的, 為第 j 個是題的答對人數,且試題以經過排序為 y.1≥y.2 … y.M。

以下為學生注意係數(caution index for students,簡稱 CS)如式和試題注意係數 (caution index for items,簡稱 CP)。

≥ ≥ ≥ ≥ 則第 i 位學童的注意係數(CS)將如式(2-4-1)所表示: (2-4-1) 則第 j 個試題的注意係數(CP)將如式(2-4-2)所表示: (2-4-2)

= = − − − = 1 j CS . 1 . . 1 . . ) ' )( ( ) ' )( ( ) )( ( yi j i j M i j ij i u y y u y y y

= = − − − . 1 . . 1 . . ) )( ( ) )( ( ) )( ( yi i j i N i j i ij j u y y u y y y = M j ij j 1 .

= y y = = M j ij i y y 1 . = 1 CP

(29)

簡而言之,愈偏離「完美的作答反應組型」,注意係數就會愈高。也就是說當 一個高分組的學生答錯了極簡單的題目,該名學生的注意係數就會偏高。這時候教 師可以依據全部學生得分百分比與學生注意力指數兩個向量去判斷學生的特質,依 據余民寧(2002)的看法將學生分成六大類如圖 2-4-1: 圖 2-4-1 學生診斷分析圖 A 學習穩定型學生:代表學生學習良好、穩定性高,在班上的學習成就是屬於比較 高的,程度比較好的學生。 A’粗心大意型學生:代表學生學習狀況較容易因為粗心大意、不細心造成錯誤,能 力好但學習較不穩定。 B 努力不足型學生:代表學習狀況良好、穩定,但努力程度不夠,需要再用功一 點,屬於中上程度的學生。 B’缺乏努力型學生:學生準備不夠充分,也會粗心而犯錯,需要再多加努力。 C 學力不足型學生:學生基本能力不夠,學習狀況也不夠努力,屬於班上學習成就 低落的學生。 C’學習異常型學生:學生學習極不穩定,具隨性讀書的習慣,對考試的內容沒有充 分的準備。

(30)

以試題的注意係數為橫軸,答對試題的人數百分比為縱軸,將試題的類型分成 四個區塊(余民寧,2002)如圖 2-4-2: 圖 2-4-2 試題性質診斷分析圖 A 優良試題:試題題型相當良好,可以區別低成就者與其他學生的不同。 A’異質性試題:試題中有些異質成份,需要局部修正,或者選項中有些琢劣的選 項。 B 困難試題:試題困難度高,適合區別高成就者與其他學生的不同。 B’拙劣試題:試題含有相當多的異質成份、極為拙劣,可能題意不夠清楚,必須加 以修正題目。

貳、 S-P 表製作過程

一、假設有 N(i=1,2,…,N)位學生在 M(j=1,2,…,M)個二元計分試題的作答反 應矩陣。 二、將學生總分從高到低,由上而下排列。 三、將試題答對學生人數從高到低,由左而右排列如下範例(余民寧,2002):

(31)

表 2-4-1 原始資料表 試題 學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總分 910001 0 1 1 0 0 0 1 0 1 1 5 910002 0 1 1 1 1 1 0 0 1 0 6 910003 0 1 0 0 0 0 1 0 1 0 3 910004 1 1 1 1 0 1 1 0 1 0 7 910005 1 1 1 1 1 1 1 0 1 1 9 910006 1 1 0 1 1 0 0 0 0 1 5 910007 1 1 1 1 1 1 1 1 1 1 10 910008 1 0 0 0 0 0 1 0 0 0 2 910009 0 1 1 1 1 1 1 1 1 0 8 910010 0 1 1 0 0 1 1 0 1 1 6 910011 1 1 0 0 1 0 0 1 0 0 4 910012 0 0 1 0 0 0 0 0 0 0 1 910013 0 1 1 1 0 1 0 1 0 0 5 910014 1 1 1 1 0 0 1 0 0 0 5 910015 1 0 1 1 0 0 1 0 0 0 4 總分 8 12 11 9 6 7 10 4 8 5 80 表 2-4-2 將學生總分排序後的表 試題 學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總分 910007 1 1 1 1 1 1 1 1 1 1 10 910005 1 1 1 1 1 1 1 0 1 1 9 910009 0 1 1 1 1 1 1 1 1 0 8 910004 1 1 1 1 0 1 1 0 1 0 7 910002 0 1 1 1 1 1 0 0 1 0 6 910010 0 1 1 0 0 1 1 0 1 1 6 910001 0 1 1 0 0 0 1 0 1 1 5 910006 1 1 0 1 1 0 0 0 0 1 5 910013 0 1 1 1 0 1 0 1 0 0 5 910014 1 1 1 1 0 0 1 0 0 0 5 910011 1 1 0 0 1 0 0 1 0 0 4 910015 1 0 1 1 0 0 1 0 0 0 4 910003 0 1 0 0 0 0 1 0 1 0 3 910008 1 0 0 0 0 0 1 0 0 0 2 910012 0 0 1 0 0 0 0 0 0 0 1 總分 8 12 11 9 6 7 10 4 8 5 80

(32)

表 2-4-3 再將試題總分進行排序 試題 學生 2 3 7 4 1 9 6 5 10 8 總分 910007 1 1 1 1 1 1 1 1 1 1 10 910005 1 1 1 1 1 1 1 1 1 0 9 910009 1 1 1 1 0 1 1 1 0 1 8 910004 1 1 1 1 1 1 1 0 0 0 7 910002 1 1 0 1 0 1 1 1 0 0 6 910010 1 1 1 0 0 1 1 0 1 0 6 910001 1 1 1 0 0 1 0 0 1 0 5 910006 1 0 0 1 1 0 0 1 1 0 5 910013 1 1 0 1 0 0 1 0 0 1 5 910014 1 1 1 1 1 0 0 0 0 0 5 910011 1 0 0 0 1 0 0 1 0 1 4 910015 0 1 1 1 1 0 0 0 0 0 4 910003 1 0 1 0 0 1 0 0 0 0 3 910008 0 0 1 0 1 0 0 0 0 0 2 910012 0 1 0 0 0 0 0 0 0 0 1 總分 12 11 10 9 8 8 7 6 5 4 80 表 2-4-4 學生與試題總分排序後的表,粗黑線為 S 曲線,細紅線為 P 曲線 試題 學生 2 3 7 4 1 9 6 5 10 8 總分 910007 1 1 1 1 1 1 1 1 1 1 10 910005 1 1 1 1 1 1 1 1 1 0 9 910009 1 1 1 1 0 1 1 1 0 1 8 910004 1 1 1 1 1 1 1 0 0 0 7 910002 1 1 0 1 0 1 1 1 0 0 6 910010 1 1 1 0 0 1 1 0 1 0 6 910001 1 1 1 0 0 1 0 0 1 0 5 910006 1 0 0 1 1 0 0 1 1 0 5 910013 1 1 0 1 0 0 1 0 0 1 5 910014 1 1 1 1 1 0 0 0 0 0 5 910011 1 0 0 0 1 0 0 1 0 1 4 910015 0 1 1 1 1 0 0 0 0 0 4 910003 1 0 1 0 0 1 0 0 0 0 3 910008 0 0 1 0 1 0 0 0 0 0 2 910012 0 1 0 0 0 0 0 0 0 0 1 總分 12 11 10 9 8 8 7 6 5 4 80

(33)

參、 作答反應資料的重要性

教學評量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評量結果可以提供教師有關學生學習與教 學成效之相關回饋訊息。過去試題分析只分析每個試題的難度和鑑別度,測驗分析 也只分析整個測驗的信度和效度,並未對學生的作答反應資料給予細部分析,以致 無法幫助教師診斷出學生學習困難所在及進行補救教學。 舉例而言:假若一份社會測驗卷有六題,其中甲、乙、丙三位學生「作答反應 組型」資料如下(答對為 1,答錯為 0): 甲生:「110000」答對兩題錯四題,得分 2 分。 乙生:「001100」答對兩題錯四題,得分 2 分。 丙生:「000011」答對兩題錯四題,得分 2 分。 以上的例子中,三位學生的得分相同,但答對及答錯的題目卻不盡相同,雖然 這三位學生分數相同,但所學的能力並不相同。如果評量只用分數來判斷學生的學 習能力與成效,並不十分妥當。

肆、 S-P 表的功用

S-P 表分析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現適應不良的學習及不當的命題,診斷出 學習困難的學生以作為補救教學的依據,利用探究試卷的答題情況分析出學生的學 習狀況與試題的適當與否(余民寧,2002)。 佐藤隆博研究指出S-P表在教學評量上的功用,有下列四項(陳騰祥,1986): (一)S-P 表的處理與分析手續簡單,方便教師使用。 ,也能做個別學生和個 (三)S 教學、輔導及發問…等,均能提供改進的資料或線 (二)S-P 表的研判與讀出一目瞭然,可掌握全班情況 別試題的判讀。 -P 表分析結果對 索。

(34)

(四)S-P 表不僅可用於測驗結果的分析及試題分析,同時對前、後測的分 析,亦有很大的功用。

由以上文獻我們可以發現 S-P 表分析可提供教師許多指標,協助教師診斷出學 生表現與測驗品質,瞭解學生的學習類型與狀況,調整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的學 習成效。

(35)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研究主要透過S-P表分析研究者所任職台中市國民小學社會科學生經濟素養 之學習狀況,根據分析結果幫助教師診斷學生的學習類型,進而瞭解學生的學習狀 況與個別差異,協助並即時補救學生之學習落差,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對自我價 值的肯定,並增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本章依序分成研究流程、研究對象、研究工 具、資料蒐集與處理方式,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自編試題與受測學生為主要研究工具與對象,透過傳統試題分析及 S-P 表,針對國小六年級社會科學生經濟素養之學習狀況自編試題的編製情況、學生 經濟素養的理解概況及學習能力分布情況加以探討。 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之流程各階段內容如圖 3-1-1:

(37)

蒐集社會科領域經濟概念之能力指標 收集教師自編社會科經濟概念測驗試題 試題篩選 預試 傳統試題分析 (信度、效度、內部一致性) 題目修正 完成正式測驗試題 圖 3-1-1 研究流程圖 試題編製現況談討 學生學習現況探討 S-P 表 試題診斷分析 學生診斷分析 測驗實施

(38)

第二節 試題篩選

本研究的測驗試題是研究者本身參考社會科領域經濟概念之能力指標、研究者 本身所任教學校社會科老師平日所編製給予學生的測驗試題而自編的測驗。由於分 析工具的限制,故研究分析的試題類型皆為選擇題,為了提高正式測驗資料的可信 度,正式施測前先做預試、篩選試題,期望減少一些設計不良的試題而影響測驗的 結果。

壹、 預測考生樣本

施測對象為本研究者所任教國小隨機取樣兩班的學生共 63 人,學生填答時間 為四十分鐘,表 3-2-1 為預測學生一覽表。 表 3-2-1 預測學生一覽表 學校 甲國小 總計 班級 A 班 B 班 2 班 人數 33 人 30 人 63 人

貳、 預測試題樣本

本研究的測驗試題參考學校社會科老師給予學生的測驗試題,包含平時測驗及 定期評量,再根據社會科能力指標加以修正,測驗的內容分成三個主題內容,表 3-2-2 為預測試題一覽表。 表 3-2-2 預測試題一覽表 年級 六年級 總計 經濟概念 基本經濟 個體經濟 總體經濟 3 試題數 13 題 12 題 5 題 30 題

(39)

參、 篩選試題

經由統計分析軟體 SPSS,分析學生經濟素養學習狀況預試結果之統計分析, 分以下幾個層面來篩選試題: 一、信度分析: 整體試題信度為.743 相當的高,更以「內部一致性」性度中的 Cronbach’α係 數為主,經由預試結果由表 3-2-3 可知,本研究所自編之問卷量表具有好的信 度。 表 3-2-3 經濟素養之學習狀況預試問卷信度分析表 觀念 題數 信度度分析 (α值) 基本經濟概念 1、7、8、10、11、12、14、15、16、17、 18、23、24 共 13 題。 .537 個體經濟概念 2 、 3 、 4 、 5 、 6、 9 、 19 、 20 、 21 、 22 、 28、30 共 12 題。 .513 總體經濟概念 13、25、26、27、29 共 5 題。 .421 二、效度分析: 本測驗的效度以內容效度為主。問卷在編製時為力求謹慎,除了參考相關文獻 與問卷外,並就初步的試題請教實地任教的老師與學者,刪除不適當的題目並修 改題意,使題目更加清楚明白,期望每一道題目均能符合經濟概念,因此,符合 專家的內容效度。

(4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以台中市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範圍,為了使樣本具有代表性, 採取分層隨機取樣(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先依台中市學校規模分層,再隨 機抽取施測學校及施測班級。 本研究計抽取台中市國小三所,每個學校各五個班級,人數共 475 人,每次測 驗的時間比照國小教學時間為 40 分鐘,施測學校皆實施常態性編班,教學正常 化,施測地點為各班教室,並委託各班導師協助整個測驗的過程,以期望學生能用 心回答問題,增加本研究的效益(表 3-3-1)。 表 3-3-1 正式施測對象一覽表 學校 甲校 乙校 丙校 班級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人數 32 32 30 33 30 33 32 35 33 35 29 29 29 32 31 總數 157 人 168 人 150 人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係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而設計,有關測驗工具使用 S-P 表分析軟 體-TESTER for Windows 程式 2.0 版,整體說明如下所述:

S-P 表分析的最大價值在於它適用於以班級為單位的少數人資料分析,很適合 國小老師作為任教班級研究學習成效來使用。本研究採用余民寧(2002)設計的 TESTER for Windows 程式 2.0 版,本程式有其使用上的限制:學生人數在 10000 人 以內,試題數在 250 題以內,最多 5 個選項的選擇題試題,此外,本程式的繪圖功 能,僅限於學生 60 人、試題 50 題以內的資料,才能夠啟用。

(41)

第五節 資料分析處理

本研究收回試卷的施測結果後,先進行資料的編碼與數值化,再透過試題分析 軟體來進行探討,相關研究如下所述:

壹、 資料蒐集

經濟學在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屬於生計(living)層面,就分段能力指標,第七 主題軸的「生產、分配與消費」進入經濟與商業生活的層面。但不只在第七主題軸 裡有出現關於經濟學的範疇,在其他主題軸裡也可見到經濟學的影子,歸納如下表 3-5-1 為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屬於經濟領域的分段能力指標。 本研究測驗先蒐集符合的能力指標,再依能力指標蒐集本校及附近小學社會科 測驗符合經濟領域能力指標之相關試題,經完成試題篩選後,並委請各班教師協助 施測,以期望學生能夠認真作答,已完成試題增加本研究資料的可信度。 表 3-5-1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屬於經濟領域的分段能力指標 主題軸 能力指標 人與生活 1-3-7 說明城鄉之間或區域與區域之間有交互影響和交互倚 賴的關係。 人與時間 2-2-1 了解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 變遷。 生 產 、 分 配 與 消費 7-2-1 指出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及其所滿足的需求 與動機。 7-2-2 辨識各種資源並說明其消失、再生或創造的情形,並 能愛護資源。 7-2-3 了解人類在交換各種資源時必須進行換算,因此發明 貨幣。

(42)

表 3-5-1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屬於經濟領域的分段能力指標(續) 生 產 、 分 配 與 消費 7-2-4 了解從事適當的儲蓄可調節自身的消費力。 7-3-1 了解個人透過參與各行各業的經濟活動,與他人形成 分工合作的關係。 7-3-2 針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消費進行價值判斷和選 擇。 7-3-3 了解投資是一種冒風險的行動,同時也是創造盈餘的 機會。 7-3-4 說明政府有時會基於非經濟原因,去干預社會的經濟 活動。 7-3-5 了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量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全球關聯 9-2-1 說明各種關係網路(如交通網、資訊網、人際網、經濟 網等)的全球化對全球關連性所造成的影響。 9-2-3 舉出外來的文化、商品和資訊影響當地文化和生活的 例子。 9-3-3 舉出國際間因利益競爭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的例 子。 9-3-4 列舉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 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並提出問題解決的途 徑。 9-3-5 列舉主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紅十字會、WTO 等) 及其宗旨。

(43)

貳、 資料編碼

配合不同試題分析工具所需要的格式,將學生的作答反應進行數值化的編碼工 作,以方便分析。

參、 試題測驗信度大小分析、檢定

利用 SPSS 軟體進行資料的信度分析、檢定各影響因子,並計算試題的內部一 致性α係數大小,了解本研究試卷整體的可信度。

肆、 S-P 表的分析

一、試題診斷分析: 試題經由 S-P 分析之後,分別求出試題注意係數與答對率,以試題注意係數為 橫軸,答對試題學生人數百分比為縱軸,提供試題修訂的依據,及兩校間學生對試 題的反應比較。 二、學生診斷分析: 以學生注意係數為橫軸,學生得分之百分比為縱軸,將學生分為六大類型,利 用分析的結果了解各類型學生的人數,並比較三校間的差異性。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根據研究動機、目的、待答問題和方法進行相關的研究與分析,並以正式 施測所蒐集到的資料來進行相關的探討。因此,本章將研究結果的探討分為三節來 加以討論:第一節為「學生問題表」分析結果探討,第二節為注意係數的探討,第 三節為學生經濟素養之理解。

第一節 S-P 表分析結果

S-P 表分析主要在探討學生們的學習類型供教師參考,以提升教師對學生學習 狀況的了解,方便未來作補救教學。

壹、 S-P 表圖形分析

各班級的 S-P 表圖形 S 曲線與 P 曲線左上角對試題平均答對率平均都在 70%, 可能是因為常態編班,看的出來學生學習的差異情形差異性並不會太大,各班的 S-P 表圖形,紅色虛線是 S 線,綠色雙實線是 S-P 線,詳見附錄一所示。

貳、 試題作答整體表現

本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生的表現都集中在答對 20~29 題之間,代表整份自編試題 中大都是以中、低難易度值的試題。因此,整份試題如果要針對中、高程度的學生 進行測驗的話,在試題的難度編製上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本研究根據學生對試題 的反應繪製下列圖表,以方便讀者了解。

(45)

表 4-1-1 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 答對題數 答對人數 答對比例 30 11 2.33% 25~29 230 48.73% 20~24 184 38.98% 15~19 41 8.69% <15 6 1.27% 0 50 100 150 200 250 30 25~29 20~24 15~19 <15 答對題數 答對人數 圖 4-1-1 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長條圖 表 4-1-2 甲校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 答對題數 答對人數 答對比例 30 題 10 6.37% 25~29 題 83 52.87% 20~24 題 52 33.12% 15~19 題 10 6.37% <15 題 2 1.27%

(46)

0 20 40 60 80 100 30 25~29 20~24 15~19 <15 答對題數 答對人數 圖 4-1-2 甲校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長條圖 表 4-1-3 乙校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 答對題數 答對人數 答對比例 30 0 0.00% 25~29 73 44.24% 20~24 73 44.24% 15~19 17 10.30% <15 2 1.21%

(47)

0 20 40 60 80 30 25~29 20~24 15~19 <15 答對題數 答對人數 圖 4-1-3 乙校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長條圖 表 4-1-4 丙校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 答對題數 答對人數 答對比例 30 1 0.67% 25~29 74 49.33% 20~24 59 39.33% 15~19 14 9.33% <15 2 1.33%

(48)

0 20 40 60 80 30 25~29 20~24 15~19 <15 答對題數 答對人數 圖 4-1-4 丙校試題作答的整體表現長條圖

第二節 注意係數探討

利用此分析程式可分別算出各學生之學生注意係數與各試題間之問題注意係 數。當個別注意係數小於 0.5 時,表示該學生或試題之反應組型情況較不嚴重,都 是在可接受之範圍內;若注意係數大於 0.5 時,表示情況不理想,老師要多加注 意。

壹、 學生診斷分析圖

從下圖中可以了解甲、乙、丙三校學生及各班學生的學習情形,學生的學習狀 況分布多屬於 A 區及 B 區。正常常態編班下,各班學生的素質相接近,努力學習 的學生屬於 A 區,較不努力的學生則屬於 B 區,如果再加上粗心大意、準備不充 分的學生則會落在 A’區與 B’區。

(49)

表 4-2-1 甲校學生類型分析表 學生類型 人數 比例 A 96 61.15% A' 31 19.75% B 21 13.38% B' 7 4.46% C 2 1.27% C' 0 0.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A A' B B' C C' 學生類型 人數 圖 4-2-1 甲校學生類型分析長條圖

(50)

學生診斷分析圖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 圖 4-2-2 甲校 1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學生診斷分析圖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1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5 圖 4-2-3 甲校 2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51)

學生診斷分析圖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 圖 4-2-4 甲校 3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學生診斷分析圖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 圖 4-2-5 甲校 4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52)

學生診斷分析圖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 圖 4-2-6 甲校 5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表 4-2-2 乙校學生類型分析表 學生類型 人數 比例 A 94 56.97% A' 26 15.76% B 30 18.18% B' 13 7.88% C 1 0.61% C' 1 0.61%

(53)

0 20 40 60 80 100 A A' B B' C C' 學生類型 人數 圖 4-2-7 乙校學生類型分析長條圖 學生診斷分析圖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 圖 4-2-8 乙校 1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54)

學生診斷分析圖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8 19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 圖 4-2-9 乙校 2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學生診斷分析圖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 圖 4-2-10 乙校 3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55)

學生診斷分析圖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 圖 4-2-11 乙校 4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學生診斷分析圖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5 16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 圖 4-2-12 乙校 5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56)

表 4-2-3 丙校學生類型分析表 學生類型 人數 比例 A 81 54.00% A' 30 20.00% B 18 12.00% B' 19 12.67% C 2 1.33% C' 0 0.00% 0 20 40 60 80 100 A A' B B' C C' 學生類型 人數 圖 4-2-13 丙校學生類型分析長條圖

(57)

學生診斷分析圖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1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5 圖 4-2-14 丙校 1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學生診斷分析圖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1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5 圖 4-2-15 丙校 2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58)

學生診斷分析圖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 圖 4-2-16 丙校 3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學生診斷分析圖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25 0.5 0.75 1 0 0.5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 圖 4-2-17 丙校 4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59)

學生診斷分析圖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2 1 0 0.25 0.5 0.75 1 0 0.5 1 學生注意係數 學 生 得 分 百 分 比 1.5 圖 4-2-18 丙校 5 班學生診斷分析圖 之前,我們從 S-P 表圖形曲線中研判,甲、乙、丙三校各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分 布情形差異並不大,而得到學校分班是屬於常態分班的推論;此外,從學生診斷分 析圖中顯示各班各區的人數分布情形也差異不大,因此我們也得以推論學校是屬於 常態分班,其結論得以支持我們在 S-P 表圖形曲線中的推論。 另外,我們也發現受測學生的學習能力以中高程度者比例佔多數,即 A & A’ &B & B’區的學生人數,其人數約佔總體學生人數的 80%以上,推論學生在社會 科經濟概念知識的學習成效上都有不錯表現,只是偶有粗心大意或準備不夠充份而 需要再努力,畢竟,經濟概念方面的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本研究再針對各班學生學習加以比較,並可將各班學習狀況提供給研究班級的 教師作為輔導學生的參考資料,期望班級老師能更了解班上學生的學習狀況。 表 4-2-4 係甲校各班學生類型的比較。

(60)

表 4-2-4 甲校各班學生類型比較表 A 比例 A' 比例 B 比例 B' 比例 C 比例 C' 比例 1 班 18 56.25% 4 12.50% 7 21.88% 0 0.00% 2 6.25% 0 0.00% 2 班 16 50.00% 12 37.50% 3 9.38% 1 3.13% 0 0.00% 0 0.00% 3 班 19 63.33% 2 6.67% 5 16.67% 4 13.33% 0 0.00% 0 0.00% 4 班 22 66.67% 6 18.18% 5 15.15% 0 0.00% 0 0.00% 0 0.00% 5 班 21 70.00% 6 20.00% 1 3.33% 2 6.67% 0 0.00% 0 0.00% 我們再將各班級各類別的學生學習狀況分別比較,我們可以發現甲校 A & A’ 區的比較下,5 班 A 區學生的表現明顯高出其他班級學生,推測社會科經濟概念知 識的學習狀況較為良好;2 班在 A’區的學生比例明顯高出其他班級學生,推測 2 班 學生能力雖然不錯,但學習上較為粗心。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比例 1 2 3 4 5 班別 A' A 圖 4-2-19 甲校 A & A’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由圖 4-2-20 顯示甲校各班 B 區&B’區&的學生比例,B 區的學生學習能力比 A 區的學生差一些,但學習還算穩定,需要更加的用功、努力,學習狀況將會有不錯

(61)

的表現;至於 B’區的學生又更需要用心準備,減少因為粗心所造成的錯誤。其中 甲校 3 班的學生在 B’區的比例明顯高出其他班,老師要多花時間提醒並指導這些 類型的學生。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比例 1 2 3 4 5 班別 B' B 圖 4-2-20 甲校 B & B’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由圖 4-2-21 可以看出甲校各班在C區學生的比例並不高,除了 1 班有兩位學 生,這一區的學生老師要更加的注意,給予及時的補救教學,並發揮更多愛心加以 指導。而甲校在C區及C’區比例不高,推論甲校位於台中市市中心,屬於住商混合 區,家長教育程度也偏高,學生有很多機會接觸到經濟方面的行為與資訊。

(62)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比例 1 2 3 4 5 班別 C' C 圖 4-2-21 甲校 C & C’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由下表 4-2-5 彙整乙校各班學生類型的比較,進而提供老師了解班上學生的學 習狀況,再以圖表方式呈現,讓讀者能更清楚各類型學生的比例,進而推論乙校學 生的學習狀況。 表 4-2-5 乙校各班學生類型比較表 A 比例 A' 比例 B 比例 B' 比例 C 比例 C' 比例 1 班 15 45.45% 7 21.21% 5 15.15% 5 15.15% 0 0.00% 1 3.03% 2 班 18 54.55% 2 6.06% 10 30.30% 3 9.09% 0 0.00% 0 0.00% 3 班 21 63.64% 8 24.24% 4 12.12% 0 0.00% 0 0.00% 0 0.00% 4 班 23 69.70% 4 12.12% 4 12.12% 2 6.06% 0 0.00% 0 0.00% 5 班 17 51.52% 5 15.15% 7 21.21% 3 9.09% 1 3.03% 0 0.00% 由圖 4-2-22 可以清楚看出乙校 3 班、4 班 A 區學生所佔比例明顯比其他班級的 學生來的高,學生學習的穩定度比其他班級來的好;而乙校 1 班 A 區的學生比起其 他班級,比例上稍微少一些,A’區的學生比例也偏高,代表班上學生資質也不錯, 但穩定度不夠,會因為粗心而表現失常,老師要在旁邊多加提醒。

(63)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比例 1 2 3 4 5 班別 A' A 圖 4-2-22 乙校 A & A’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由圖 4-2-23 可以發現乙校 3、4 班的 B 區的學生比其他班級少,其中 3 班 B’區 的學生更少,班上學生穩定度比其他班級來的佳,只要稍加提醒少數不夠用心的學 生。相對於乙校 2 班的學生 B 區學生明顯高出其他班很多,雖然班上學生程度不 錯,卻不太用功,沒有發揮實力;而 1 班 B’區學生高出其他班很多,老師平時要 多提醒這些學生的學習,減少因粗心而造成的錯誤。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比例 1 2 3 4 5 班別 B' B 圖 4-2-23 乙校 B & B’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64)

由圖顯示,在 C&C’區應是老師特別關注的學生,因為該區是學生學習狀況不 穩定的一群,整體比例上並不多,除 1、5 班上有少數幾位學生。乙校的學區結構 與甲校很相似,位於市中心、家長教育水準也比較高,主要是住商混合區,學生有 較多機會接收經濟知識的資訊也比較多,乙校學生整體在經濟知識的認知上都有不 錯的表現。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比例 1 2 3 4 5 班別 C' C 圖 4-2-24 乙校 C & C’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由下表 4-2-6 彙整丙校各班學生類型的比較,進而提供老師了解班上學生的學 習狀況,再以圖表方式呈現,讓讀者能更清楚各類型學生的比例,進而推論丙校學 生的學習狀況。 表 4-2-6 丙校各班學生類型比較表 A 比例 A' 比例 B 比例 B' 比例 C 比例 C' 比例 1 班 15 51.72% 9 31.03% 2 6.90% 2 6.90% 1 3.45% 0 0.00% 2 班 16 55.17% 2 6.90% 5 17.24% 6 20.69% 0 0.00% 0 0.00% 3 班 15 51.72% 9 31.03% 1 3.45% 4 13.79% 0 0.00% 0 0.00%

(65)

表 4-2-6 丙校各班學生類型比較表(續) 4 班 23 71.88% 6 18.75% 1 3.13% 2 6.25% 0 0.00% 0 0.00% 5 班 12 38.71% 4 12.90% 9 29.03% 5 16.13% 1 3.23% 0 0.00% 由圖 4-2-25 可以清楚看出丙校 A 區學生所佔比例各班都差不多,代表丙校也 是屬於常態編班,所以,各班程度並不會相差太多,其中 4 班 A 區學生又比其他班 級高一些,代表 4 班學生學習的穩定度比其他班級來的好;而丙校 1、3 班 A’區的 學生比起其他班級稍微偏高,代表班上學生資質也不錯,但穩定度不夠,會因為粗 心而表現失常,老師要在旁邊多加提醒。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比例 1 2 3 4 5 班別 A' A 圖 4-2-25 丙校 A & A’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由圖 4-2-26 可以發現丙校 3、4 班的 B 區的學生比其他班級少,大部分都集中 到 A 區,但 B’區人數卻偏高,老師要多加注意那幾個容易因粗心、準備不夠充份 的學生。相對於 5 班 B&B’區的學生比起其他班級來的多,雖然班上學生程度不 錯,卻不太用功,沒有發揮實力,老師平時要多提醒這些學生的學習,減少因粗心 而造成的錯誤。

(66)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比例 1 2 3 4 5 班別 B' B 圖 4-2-26 丙校 B & B’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由圖顯示,在 C&C’區應是老師特別關注的學生,因為該區是學生學習狀況不 穩定的一群,整體比例上並不多,除 1、5 班上有少數幾位學生,老師要多花點心 思留意這一群的學生。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比例 1 2 3 4 5 班別 C' C 圖 4-2-27 丙校 C & C’型學生學習類別圖

(67)

綜合圖 4-2-19 至 27 三校各班的比較可以發現以下三點: 一、每校各班學生學習類型的落差並不會太大,代表三所學校都採用常態分 班。 二、隨機抽樣的三所國小,雖然家長教育程度、學校規模、學校位置…呈現差 異情形,但都位於台中市,屬於都會型學校,學生有較多機會接觸並吸收 經濟方面的常識,因此,各校學生學習類型主要集中在A、B區,C&C’ 區的學生都偏少,甚至沒有。 三、甲乙兩校A區學生比例比B區學生比例稍為高一點,兩校的結構也比較 像,家長的教育程度較高、屬於住商混合區、校齡都在十年內屬於新學 校;反觀丙校,B區學生所佔的比例比起甲、乙兩校稍微偏高,雖然學生 程度也不錯,但穩定性不夠,不夠用心於課業上,常因粗心或準備不夠充 份影響該有的水準表現,推論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丙校位在台中市屯 區,比較靠近台中縣,家長教育程度比起甲、乙兩校偏低,校齡在 30 年 以上,屬於老舊社區,外籍配偶的比率也比較高,因此,丙校學生雖然有 不錯的資質,但在課業上的準備較不充分,影響學習成效。

貳、 試題診斷分析圖

根據問題注意係數與各題答對人數百分比,可以將試題的屬性分類為四個區 域,橫軸以試題注意係數 0.5 為試題診斷功能的分界;縱軸以試題答對人數百分比 50%為試題的分界,下面圖表在根據各校學生的作答反應來加以分析。 表 4-2-7 甲校試題診斷分析表 試題類型 題數 比例 題號 A 17 題 56.67% 1、2、4、6、7、9、13、14、15、18、21、23、 24、25、26、27、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Is the school able to make reference to different sources of assessment data and provide timely and effective feedback to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 in order

Learning elements of the knowledge contexts at junior secondary level in the TEKLA Curriculum Guide was enriched to give students a broad and balanced. foundation on

The objects on orange orbits (Mercury, Venus, Mars, Jupiter, and Saturn) rotate around the sun.. Johannes Kepler, Weil, Württemberg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CYUT was to expose students to a broad knowledge in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rather than

Instruction  Teachers systematically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how the writing of life stories could help them apply knowledge of different life stages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Literacy Skills and Positive Values is a resource package produced by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easur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stud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tested with “The Chinese rhetoric question are (pre-test)” before teaching and “Th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Question Answering, Intelligent Agents and Feedback technologi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online SQL learning system with automatic chec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