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經營績效相關實證文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衡量經營績效的基礎,取決於企業本身的策略或目標,因此,目前並 無所謂最佳的衡量標準。由於財務性績效指標具有易於衡量且較不具爭議 性等優點,加以傳統研究上,仍多採用財務性績效做為經營績效的衡量指 標(朱博湧等,2005),由此可知,儘管採用財務績效來衡量企業經營的 方式受有諸多限制,惟仍是最重要的衡量績效之一(Woo and Willard, 1983)。

基於以上分析,本研究將以財務性績效指標-獲利率(稅後盈虧/營業收 入)作為績效的衡量指標,藉以瞭解僑外在台投資事業之經營績效概況及 相關影響因素。

第三節 經營績效相關實證文獻

廠商在決定對外直接投資前,必須綜合考量內外部環境及本身的優劣 勢等因素,並瞭解產業經營環境與關鍵成功因素,選擇最適方式配置有限 資源,使企業內部資源與環境相互配合,據以決定適當的營運策略,進而 追求最大之經營績效。歷年來探討廠商投資經營績效之研究甚多,如有學 者指出廠商特性的不同對經營績效有所影響(曹為忠等,2002),或檢視 本身擁有的競爭優勢(杜富燕、陳柏丞,2008)等,因此,本研究參考並 彙整相關文獻,將影響經營績效之因素歸納為廠商特性、競爭優勢及營運 策略等三方面進行分析,是以在簡述對外投資理論及經營績效的定義後,

本節將更進一步整理國內、外有關經營績效之實證研究,並彙整於表 2-1,

做為後續實證模型變數設定之參考依據。

一、廠商特性與經營績效

(一)產業類別

產業特性不同可能會影響到廠商的獲利,如在地主國以內銷為主的民 生工業,因需頻繁接觸當地消費居民,導致銷管費用大幅提升,而對營業 費用率有顯著影響,進而降低廠商的獲利率(林祝英、周冠伶,20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李文瑞等(2010)的研究亦獲得證實,廠商經營績效顯然受到產業差異的 影響。

若依經濟部統計處分類,製造業可分成金屬機電工業、資訊電子工業、

化學工業及民生工業等四大行業,姚美慧(2000)針對對外直接投資的實 證研究發現,此四大行業在經營績效上有顯著的差異存在。吳萬益(1994)

的實證則更進一步指出,四大行業依績效高低排名依序為民生工業、金屬 機械業及與電子精密業。其排名與吳秋樺(2004)赴大陸投資產業不同對 台灣母公司之經營績效產生影響的結果不同,金屬機械業最佳,其次為化 學、民生及其他產業,資訊電子業則最差。

(二)廠商規模

無形資產說指出,廠商在地主國可運用規模經濟的優勢,降低生產成 本並獲取利潤(Hymer, 1960)。Kotabe et al.(2002)研究顯示,規模較大 的廠商,因具有較豐富的資源及容易達到規模經濟等優勢,所以能擁有較 佳的經營績 效。換 言之,企業 規模與 海外市場的 績效表 現具有正向 關係

(Samiee and Walters, 1990;顏怡音等,2008)。另由於資源容易集中在大 企業手中,因此,Garcia-Fuentes et al.(2013)更進一步指出,對外投資的 公司規模達一定門檻下,對經營績效有正向關係。

若以成本角度來看,鍾開欽(2008)認為,公司規模愈大,因需負擔 的人事成本愈沈重,導致對組織績效造成負向影響。然而,也有發現廠商 規模與經營績效無顯著影響的研究結果,如 Radice(1971)以迴歸分析法 探討 1957 年至 1967 年間英國 68 家廠商的大小與總資產報酬率之關係即是 如此。

(三)平均薪資

廠商雇用員工支付的薪資,除代表公司所支出的營運成本外,亦可視 為員工生產力的指標。以成本角度觀之,營運成本對組織績效是負向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黃智聰等(2013)研究證實,在新北市中小型的製造業,薪資費用占銷售 額比率對經營績效呈現負向影響。而許恩得等(2010)的結論亦指出,在 未提升企業與外界合作關係的前提下,提高薪資酬勞只會徒增營運成本,

反不利企業的經營績效。即證實薪資酬勞愈高,廠商的經營績效因營運成 本提高而愈低。

另一方面,效率工資理論(efficiency wage theory)5認為,企業如果提 供員工較高的薪資,將能提高員工的生產力,即薪資水準是影響組織績效 的重要因素(Fey et al., 2000)。Ingham and Thompson(1994)亦提出相同 的實證結果,效率工資會產生較佳的工作績效,同時也是企業必須的工具。

因此,薪資酬勞具有激勵效果,可使員工更努力工作,進而提高廠商經營 績效(Robinsons, 1991)。

二、競爭優勢與經營績效

(一)成立時間

先占優勢指出,企業進入新市場、提供新商品或服務時,因進入時間 較早,可較後進者獲得相對的優勢或利益。而廠商成立時間愈久,表示僑 外進入台灣投資的時間愈早。因此,廠商會隨著投資年數的增加,愈來愈 熟悉地主國的營運事務,進而提升經營績效(邱正仁等,2003),在當地 市場的成長率與資產週轉率亦會高於較晚進入者(Luo, 1998)。

以台灣赴大陸投資的中小型製造業廠商為例,愈早進入大陸市場,可 能因擁有豐富之當地營運經驗且容易掌握當地市場狀況,故在獲利率上有 較佳之表現(曹為忠等,2002);在中大型製造業廠商方面亦是如此(趙 永祥等,2012)。這種情況,不僅在台商赴大陸投資上獲得實證,鄰近的 東南亞地區亦獲致相同結論(邱正仁等,2003)。

5 效率工資理論為員工的生產力與其所獲得之報酬呈正向關係的勞動理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研發密集度

「研究發展」為創新活動的投入面,企業可透過研究發展的投入,建 構與增進無形資產,對提升組織之績效有所幫助(鍾開欽,2008)。而不 斷持續性及高度投入研究發展,可使企業提升或強化外部競爭環境的應變 能力(Brenner and Rushton, 1989),創造更高的經營績效,即企業研發密 集度高低與盈餘具正向關係(林宛瑩等,2012;趙永祥等,2012)。亦符 合 Kotabe et al.(2002)結論,當公司擁有研發與行銷兩種能力時,可以擴 展海外市場,為創新產品收取較高的價格,或達到規模經濟、降低生產成 本。

研發活動通常需要長期且持續的投入,故難以在短期產生明顯的效益。

因此,許多廠商並不重視或缺乏投入的意願。如劉榮芳等(2013)指出,

增加研發支出會對公司的長期經營績效有負面的影響,可能是因為當某家 公司增加研發支出時,會引起競爭者採取跟隨策略,導致同業紛紛投入同 類型研發範圍,進而影響該研發活動未來的獲利性。

(三)技術取得來源

近年來國際專利權訴訟金額動輒高達上億美元,影響廠商經營績效甚 鉅,由此可知,技術取得策略的重要性。一般而言,技術取得來源可分為 委外取得及內部自製兩大類。高子荃等(2006)以台灣 IC 設計與製造業為 研究樣本,實證結果發現,在營業收入淨額方面,技術委外廠商的績效是 優於內部自行研發者。另外,當廠商所必備的競爭技術或資源大多存在於 廠商外部,且被盜用的可能性極低,此時,若選擇技術委外決策可藉由委 外廠商的專業性,補足自身的不足,提高經營績效(Teece, 1992)。

技術委外廠商雖較具有因應技術變化的能力、容易獲得外界知識,惟 亦可能降低廠商的價值創造能力,使其喪失創新機會及競爭力(Leiblein et al., 2002)。反之,採用技術內部化可累積能力來創造新的競爭優勢或維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現有優勢;而此種模式必須負擔較高的管理成本,可能較技術委外取得更 高(Dierickx and Cool, 1989)。

(四)租稅負擔

跨國企業從事國際經貿活動時,面臨的問題較國內企業複雜,尤其在 租稅部分,更是影響企業經營成果之重要因素,向為企業所高度關注。研 究發現,政府實施租稅優惠可使高科技產業增加研發經費,在培訓專業人 才、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及誘發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有正向效果(魏文欽 等,2011)。

王健全、陳厚銘(2000)的研究亦發現,政府租稅獎勵措施可顯著促 使業者提高研發及國際品牌形象支出,並與投資報酬率間呈現正向關係。

此外,租稅減免亦是影響外人直接投資之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廠商產生淨 利潤之後(孫克難,1999)。因此,租稅為廠商的重要營運成本,也影響 著廠商在海外的競爭優勢。

三、營運策略與經營績效

(一)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可區分為獨資及合資,合資可再依持股比率細分為多數股權 合資、對等股權合資及少數股權合資等三種(Pan and Tse, 2000)。有關股 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不同國家的實證結果並不一致,在中國、

印尼及菲律賓,外商持股率愈高,經營績效愈低;在馬來西亞、泰國及越 南,外商持股比率與經營績效呈正向關係,惟影響並不顯著(邱正仁等,

2003)。

曹為忠等(2002)以台灣赴大陸投資之中小型製造業廠商為研究對象,

探討影響其進入大陸市場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間的關係,實證發現獨資廠 商具有最高的經營績效,其次依序為多數股權、無股權、均等股權及少數 股權。對中大型製造業廠商之實證研究亦提出,績效表現的排名以獨資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多數股權合資最好,而成效不佳的則為少數股權合資(趙永祥等,2012)

的結論。可知在多數情況下,獨資的經營績效優於合資(Chen, 2012)。可 能是獨資的權責劃分清楚,可避免雙方爭議及機密外洩,故其經營績效較 佳(曹為忠等,2002)。

(二)國際化程度

學者對於國際化程度並無一致的衡量方式,惟大部分研究以海外銷售 額比率為指標(Contractor et al., 2003;Lu and Beamish, 2004;鍾開欽,2008;

張國忠、蔡明勳,2010),即以海外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率來衡量國際 化程度。就台灣產業的研究顯示,國際化程度與經營績效間為負向關係(林

張國忠、蔡明勳,2010),即以海外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率來衡量國際 化程度。就台灣產業的研究顯示,國際化程度與經營績效間為負向關係(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