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綜合比較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8-84)

第四章 龍潭鄉城鄉風貌改造運動發展方案分析

第三節 綜合比較分析

ㄧ、空間執行計畫對照分析

龍潭鄉城鄉風貌執行計畫之內容,整理如下表 4-8 更能了解五項執行案例 之執行年限與改造內容,其所遭遇的執行問題為何以及如何解決運用於現實空 間計畫。

表 4-8 龍潭鄉城鄉風貌計畫執行對照表

1.提供公共空間營 造正面參考案例 2.發展設計準則 3.爭取下年度城鄉 風貌規劃輔助經費 3.培養社區總體營 造發展意識 結合商圈帶動

示範作用 1.管理計畫維持

遊憩品質 2.陂塘人文景觀 塑造

3.開設遊憩服務 窗口

4.活化大池週邊 住商環境 5.環境教育場所 1.完成適宜腳

踏車動線選取 及實質推動 2.推出套裝遊

3.實質計畫以 利日後設計施

4.落實腳踏車 車專用道設置 1.開放多元體

育環境 2.創造地域性 公共空間 1.整合設計都市

計畫區外環道路 景觀建設 2.帶動地方參與 認同

3.鼓勵民眾共同 認養維護管理 4.帶動休閒旅遊 產業

5.綠道系統串聯 導覽解說 預期效益

1.公共安全問題 2.外來研究團隊進 入地方發展問題 3.各單位工作整合 協調問題 使用對象意見

協調 1.路域面積狹小 2.週邊景觀衝突 3.停車水域問題 4.活動性質限制 現有道路腹地

空間有限 1.運動習慣及

設施發展限制 2.運動組織協 會管理營運問

1.土地徵收取得 問題

2.區域用地整合 問題

遭遇問題

聚落調查分析 居民訪談 說明會 規劃設計 市調督導

商家訪談溝通 創意設計 基地調查分析

規劃設計 生態工法 基地調查分析

居民訪談溝通 規劃實質動線 說明會 基地調查分析

規劃設計 基地調查分析

規劃設計 生態工法 改造(規劃)

手法

1.以行動與居民參 與公共議題 2.聚落及公共環境 整體改善方案提出 發展限制與可行評

3.提出變更都市計 畫初步建議 設計施工統一

招牌意象 1.分區規劃管理.

休憩.植生.服務.

空間

2.動線.景觀設施 及解說系統規劃 3.景觀工程執行 1.腳踏車規劃

路線調查 2.腳踏車選線 計畫 3.腳踏車道實 質發展計畫 1.現有運動設

施調查分析 2.組織發展運 動設施配合程

3.地方體育會 帶動管理.宣傳 及營運 1.門戶意象與外

圍以及街區景觀 道路

2. 綠道遊憩景觀 系統規劃 3.農村水路與親 水環境規劃 4.自行車道規劃 設置

改造(規劃) 內容

1999.06規劃完成 1999年初 /

1999.12月完 成第一期施工 1999.11規劃完成

2004年底預計六 期完工 2000.08規劃完

2000.06規劃完

1999.06規劃完

規劃執行 日期 / 預計 完工日期

中原大學建築系都 市設計研究室 風向廣告事業

有限公司 日商日亞高野景

觀規劃(股)台灣分 公司

中華民國戶外 遊憩學會 象設計集團

中國文化大學環 境設計學院景觀

規劃 / 施工 單位

三坑子客家傳統聚 落空間營造暨公共 環 境 改 善 與 美 化 北龍路廣告招

牌統一美化工 龍 潭 大 池 整 體 景

腳 踏 車 道 設 置

運 動 公 園 整 體

整體公園綠地規

1.提供公共空間營 造正面參考案例 2.發展設計準則 3.爭取下年度城鄉 風貌規劃輔助經費 3.培養社區總體營 造發展意識 結合商圈帶動

示範作用 1.管理計畫維持

遊憩品質 2.陂塘人文景觀 塑造

3.開設遊憩服務 窗口

4.活化大池週邊 住商環境 5.環境教育場所 1.完成適宜腳

踏車動線選取 及實質推動 2.推出套裝遊

3.實質計畫以 利日後設計施

4.落實腳踏車 車專用道設置 1.開放多元體

育環境 2.創造地域性 公共空間 1.整合設計都市

計畫區外環道路 景觀建設 2.帶動地方參與 認同

3.鼓勵民眾共同 認養維護管理 4.帶動休閒旅遊 產業

5.綠道系統串聯 導覽解說 預期效益

1.公共安全問題 2.外來研究團隊進 入地方發展問題 3.各單位工作整合 協調問題 使用對象意見

協調 1.路域面積狹小 2.週邊景觀衝突 3.停車水域問題 4.活動性質限制 現有道路腹地

空間有限 1.運動習慣及

設施發展限制 2.運動組織協 會管理營運問

1.土地徵收取得 問題

2.區域用地整合 問題

遭遇問題

聚落調查分析 居民訪談 說明會 規劃設計 市調督導

商家訪談溝通 創意設計 基地調查分析

規劃設計 生態工法 基地調查分析

居民訪談溝通 規劃實質動線 說明會 基地調查分析

規劃設計 基地調查分析

規劃設計 生態工法 改造(規劃)

手法

1.以行動與居民參 與公共議題 2.聚落及公共環境 整體改善方案提出 發展限制與可行評

3.提出變更都市計 畫初步建議 設計施工統一

招牌意象 1.分區規劃管理.

休憩.植生.服務.

空間

2.動線.景觀設施 及解說系統規劃 3.景觀工程執行 1.腳踏車規劃

路線調查 2.腳踏車選線 計畫 3.腳踏車道實 質發展計畫 1.現有運動設

施調查分析 2.組織發展運 動設施配合程

3.地方體育會 帶動管理.宣傳 及營運 1.門戶意象與外

圍以及街區景觀 道路

2. 綠道遊憩景觀 系統規劃 3.農村水路與親 水環境規劃 4.自行車道規劃 設置

改造(規劃) 內容

1999.06規劃完成 1999年初 /

1999.12月完 成第一期施工 1999.11規劃完成

2004年底預計六 期完工 2000.08規劃完

2000.06規劃完

1999.06規劃完

規劃執行 日期 / 預計 完工日期

中原大學建築系都 市設計研究室 風向廣告事業

有限公司 日商日亞高野景

觀規劃(股)台灣分 公司

中華民國戶外 遊憩學會 象設計集團

中國文化大學環 境設計學院景觀

規劃 / 施工 單位

三坑子客家傳統聚 落空間營造暨公共 環 境 改 善 與 美 化 北龍路廣告招

牌統一美化工 龍 潭 大 池 整 體 景

腳 踏 車 道 設 置

運 動 公 園 整 體

整體公園綠地規

研究資料發現,從上位計畫的執行方向,龍潭鄉的空間政策係朝觀光與科 技之走向,民眾反應於觀光的發展趨勢亦呈正向之線性統計,然目前的城鄉發 展之空間執行,並未能完全發現觀光發展之意圖;另外目前城鄉風貌的執行結 果,使用者絕大部分為龍潭當地之民眾,使用需求之項目亦多以居民為主,可 見城鄉風貌的計畫執行係以「生活性」之景觀設施為要,這也是計畫之執行主 要定位的結果,以社區營造為先,是龍潭鄉大地區發展空間計畫之初步階段,

並非是城鄉計畫與地區發展計畫之執行落差。

二、景觀設施實質應用

本節將龍潭鄉景觀計畫的改造方式與環境景觀設置利用之景觀組成結構可 就景觀面、景觀軸與景觀點三類空間型式進行景觀組成結構分析;而環境設施 的功能即是使用性與美觀之結合,可包括功能、環境意象、裝飾以及附屬功能

等四項。(表 4-9 所列)

表 4-9 改造方式與環境景觀設置利用對照表

景觀組成結構 設施構成 設施型態 景觀型態

腳踏車道設置 地區景觀為主 之遊憩設施

結合自然環境提供使用、便 利、安全防護之服務功能性設 施

焦點型、瞬間 型開放空間 景觀 景觀面

三坑子聚落 觀光景觀為主 之傳統社區美 化設施

環境意象設施結合人文歷史 記憶的視覺印象其空間形態 佈置方式對環境予以補充和 強化之功能性設施

全景型景觀 建築景觀

景觀軸 廣告招牌美化 地區景觀為主 之商圈美化

裝飾性設施結合環境意象與 商街氛圍之功能而廣告招牌 亦具有夜間照明之附屬功能

特徵型、細部 型開放空間 景觀 龍潭大池 觀光景觀為主

之遊憩設施

環境意象設施因時、地使用者 以及設計者之異而表現出其 人文及自然景觀特點之景觀 點

特徵型開放 空間景觀 景觀點

運動公園 社區為主之遊 憩設施

環境意象設施因時、地使用者 以及設計者之異而表現出其 功能及其對土地使用的適應 彈性之人文景觀點

特徵型開放 空間景觀及 建築景觀

龍潭鄉城鄉風貌改造計畫的實踐,其使用者以龍潭鄉區內所有居民為要。

而「城鄉新風貌」這項空間改造工作除了維護地區發展地景風貌外、運用地方 特色塑造地區空間元素處理,是新舊融合的空間改造。從問卷調查,在設施使 用若以居民的樣本背景對照,龍潭鄉之景觀計畫,雖然部分景觀設施朝觀光發 展,但城鄉風貌計畫僅占所有觀光資源之ㄧ小部份,目前仍以生活性設施為主,

滿足民眾社區之使用。

三、研究結果與議題分析

發展議題為檢討分析城鄉風貌改造及實施成果,有更高研究的可信度,在 研究之時更進ㄧ步地解釋調查結果之合理性,分析並了解使用者回歸於政策執 行的真正需要與成效,以及所面對目前之情境可持續發展的潛力與限制,並利 用與評估規劃設計的手段營造空間活絡的機會,站在使用者的立場為政策構想 未來發展可行之建議,跳脫出規劃者的迷思。

研究分析之結果以圖 4-3 列示,並發展議題分析架構;

議題分析

改 造 案 例 綜 合 分 析

劣勢

‧經費有限

‧配套措施未建立

‧管理維護方式需加強(問卷調查結果) 優勢

‧具計畫式地執行流程

‧專家技術合作互惠

‧地方感建立

‧運作體系已建立

‧滿足生活空間需求 情境調查

‧ 龍潭鄉城鄉風貌計畫為中央示範計畫之ㄧ

‧ 外來專業技術之經驗傳遞

‧ 已有居民透過寺廟或社區管理委員會籌組負責維護管理運作之經驗

‧ 行政資源宣傳、社區組織發展頗具成效(問卷調查結果)

‧ 空間改造具有正面認同,將改造意念深植地方 (問卷調查結果)

‧ 城鄉改造景觀設施使用者及使用項目之需求以本地人為主,為生活性設施(問卷 調查結果)

‧ 願意共同參與城鄉改造之對象多為青年及中年人口以及具中高教育程度人口(問 卷調查結果)

‧ 民眾對於發展觀光具有共識(問卷調查結果) 議題分析 議題分析 議題分析

改 造 案 例 綜 合 分 析

劣勢

‧經費有限

‧配套措施未建立

‧管理維護方式需加強(問卷調查結果) 優勢

‧具計畫式地執行流程

‧專家技術合作互惠

‧地方感建立

‧運作體系已建立

‧滿足生活空間需求 情境調查

‧ 龍潭鄉城鄉風貌計畫為中央示範計畫之ㄧ

‧ 外來專業技術之經驗傳遞

‧ 已有居民透過寺廟或社區管理委員會籌組負責維護管理運作之經驗

‧ 行政資源宣傳、社區組織發展頗具成效(問卷調查結果)

‧ 空間改造具有正面認同,將改造意念深植地方 (問卷調查結果)

‧ 城鄉改造景觀設施使用者及使用項目之需求以本地人為主,為生活性設施(問卷 調查結果)

‧ 願意共同參與城鄉改造之對象多為青年及中年人口以及具中高教育程度人口(問 卷調查結果)

‧ 民眾對於發展觀光具有共識(問卷調查結果)

發展對策

‧改造案例之後續發展:改造案例應持續追蹤,繼續維護空間質量之品質,並逐漸 落實後續地方政策之發展與連結

‧經驗技術交流:掌握外來專家技術,留住人才,掌握地景改造之操作精神,轉為 地方空間營造及操作的自我武器

‧案例學習建立龍潭地方特色:其他地區城鄉改造案例學習與觀摩-景觀空間及管理 面、人文產業面或者為地方節慶配合產業宣導建立地方特色結構之凝聚程度

‧ 響應居民互動:有意願參與地方改造之民眾發起響應地方鄰里、組織、企業共同 參與活動,建立起地方自治行政資源之緊密程度

潛力與限制

‧ 技術合作採履約方式

‧ 民眾自發管理則為最長久之投資,然需要時間、人力、空間管理教育、經費等維

‧ 具有當地中高教育程度以及中青年人口之自發性人力資源

‧ 擁有社區宣傳體系

‧ 發展觀光需建立起相關配套措施及多重行政資源體系之合作

資 料 分 析 整

發展對策‧改造案例之後續發展:改造案例應持續追蹤,繼續維護空間質量之品質,並逐漸 落實後續地方政策之發展與連結

‧經驗技術交流:掌握外來專家技術,留住人才,掌握地景改造之操作精神,轉為 地方空間營造及操作的自我武器

‧案例學習建立龍潭地方特色:其他地區城鄉改造案例學習與觀摩-景觀空間及管理 面、人文產業面或者為地方節慶配合產業宣導建立地方特色結構之凝聚程度

‧ 響應居民互動:有意願參與地方改造之民眾發起響應地方鄰里、組織、企業共同 參與活動,建立起地方自治行政資源之緊密程度

潛力與限制

‧ 技術合作採履約方式

‧ 民眾自發管理則為最長久之投資,然需要時間、人力、空間管理教育、經費等維

‧ 具有當地中高教育程度以及中青年人口之自發性人力資源

‧ 擁有社區宣傳體系

‧ 發展觀光需建立起相關配套措施及多重行政資源體系之合作

資 料 分 析 整 合

圖 4-3 龍潭鄉城鄉風貌發展議題綜合分析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8-8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