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網路成癮之定義與衡鑑

本節整理國內外與網路成癮有關之研究,介紹網路成癮之意涵、發展及衡鑑 方式。

一、網路成癮之意涵

根據本研究回顧網路成癮定義之相關文獻後,發現網路成癮有許多定義。最 早提出網路成癮疾患一詞(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美國紐約精神科醫 師Ivan Goldberg,他以此名詞來形容因成癮於網路而導致的一種失控性行為,同時 他也在網路上成立了一個網路成癮支持團體,並且參照DSM-IV對於物質成癮的定 義,提出對網路成癮症的描述和定義(林旻沛,2011)。根據張高賓(2009)的回 顧與整理,Goldberg於1996年表示此病症的症狀包括:上網時間過長導致生活型態 改變、逃避生活之重要活動、失眠或轉變睡眠型態、生理或身體活動量下降、忽 略健康、失去朋友、忽略家人、不注重個人責任及工作、拒絕延長非上網時間,

及渴望增加上網時間。

其後,Black、Belsare 與 Schlosser(1999)認為「網路成癮必須是個體自己認 為過度使用網路而導致個人的困擾,或者是造成社會職業功能損傷、經濟的困難 或有法律相關的問題時,才能判定為網路成癮」;Shapira、Goldsmith、Keck、Khosla

與 McElroy(2000)則定義網路成癮為「個體無法控制自己對網路的依賴,因而導 致挫敗感並且已造成日常功能的損害」;Beard(2005)定義網路成癮是「因過度使 用網路而損害其學業、人際與職業的功能,以及出現精神和情緒狀態的負面影 響」;Rice(2005)定義網路成癮為「過度且失控地使用網路而干擾個體正常的生 活能力」;Young(2008)則將網路成癮疾患一詞定義為「衝動地過度使用網路,

且當無法使用網路工具時會造成躁動不安的心情與情緒化的行為反應」。

二、網路成癮定義之發展

物質成癮是定義成癮症狀最常被引用的診斷標準,當 Goldberg(1996)首先 提出網路成癮一詞時,他主要是以物質依賴(substance dependence)的七個診斷準 則來表示其概念,包括耐受性(tolerance)、戒斷反應(withdrawal)、以及持續 的渴求等標準來界定,但他並沒有發展出明確的診斷標準;然而,Pies(2009)指 出這樣的診斷標準最為人所爭議之處就是,在網路使用的過程中,有些使用者確 實會出現如多巴胺或鴉片的反應機制,但網路本身不像毒品一樣會對人體產生中 毒反應或生理的戒斷症狀,所以不能完全以物質成癮之概念視之(引自許韶玲、

施香如,2013)。

Holden(2001)認為網路成癮雖與藥物成癮有類似的腦部活動及生物化學反 應,並出現神經適應歷程,如多巴胺分泌後產生的愉悅感,但是和藥物成癮的模 式並不相同。陳淑惠、翁儷禎、蘇逸人、吳和懋、楊品鳳(2003)認為網路使用 雖足以讓人產生轉移意識的狀態,但這樣的成癮過程與強迫購物或運動類似,它 並沒有如藥癮的生理機制,因此網路成癮疾患的診斷或許可以暫時採用傳統的藥 物成癮之診斷,但並非以藥物成癮的本質來看待。由此看來,網路成癮雖然是以 物質依賴的標準作為診斷依據,但網路成癮不應被視為一種物質成癮疾患,而是 比較類似於賭博、購物等行為成癮疾患。

由於網路成癮並非化學物質依賴的結果,長期投入病態賭博行為研究的 use),或是強迫性網路使用(compulsive use of the internet)交替使用。Cao、Su、

Liu與Gao(2007)在大陸地區對網路成癮的青少年進行研究,發現網路成癮者的

者以適應觀點視之,將「網路成癮」與「有問題的網路使用」交替使用(Shapira et al., 2000; Peter & Shayna, 2007; Georgios, Elena, Mari, Dimitrios, & Artemis, 2011;

Joseph & Edelgard, 2013),亦可見得這是去病態化的重新框視。在美國精神醫學 會最新出版的DSM-V中,可以發現診斷標準的變革,未來對於心理疾患的診斷趨 勢將從一種多向度的角度檢視,連續光譜的概念正在形成中,網路成癮一詞未來 將是程度上的差別,而非僅是診斷上的有無。

三、網路成癮之衡鑑

在網路成癮的診斷方面,不同研究者也已提出不同的診斷準則(Young, 1998;

Shapira et al., 2003; Ko et al., 2009);然而,由於網路成癮仍是一項較新近之概念,

目前在診斷上仍未有定論,也尚未列入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最新出版DSM-V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之內。不過,近幾年網路成癮之相關研 究已如雨後春筍般地大量出現,許多研究者認為未來可將視之為臨床疾患(Watters

「陳氏網路成癮量表」(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為主;陳淑惠等人(2003)

綜合 DSM-IV 對各成癮疾患之診斷標準,與針對臨床個案的觀察和重度使用網路 者的焦點訪談結果,依循傳統成癮疾患的診斷概念模式,編製出中文版網路成癮 量表,再以 1,336 名大學生所得之資料進行分析,先後編製與修訂出中文網路成癮 量表與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修訂版,最後定名為陳氏網路成癮量表;陳氏網路成癮 量表共有兩個分量表,其一是「網路成癮核心症狀」,包括強迫性上網、網路成

癮戒斷反應與網路成癮耐受性之三個因素;另一分量表是「網路成癮相關問題」,

包括人際與健康問題與時間管理問題之兩個因素。此外,由於此量表為臺灣本土 化發展且結構合理、具穩定可靠之衡鑑工具,亦是許多發表於國際一流期刊之文 獻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可見此量表已受到國內外之接受與重視,故本研究將採用 陳氏網路成癮量表做為研究參與者網路成癮之調查與衡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