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台灣產業的發展歷經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傳統工業、資訊硬體產業、

半導體、平面顯示器,以及 LED 與太陽能產業等。在這樣的發展歷程中,隨 著市場與產業結構的變遷,台灣的政府與民間企業也不斷調整資源配置,使產 業的競爭優勢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持續更新,展現台灣產業旺盛的生命力。

台灣半導體產業由 1976年政府派出第一批工程師赴美國RCA受訓開始,

於 1977 年完成台灣第一座半導體示範工廠,1980 年工研院轉移四吋晶圓製造 技術成立聯華電子,開啟了台灣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重鎮的序幕。1985 年張忠 謀返台就任工研院院長,隔年台灣第一座六吋晶圓實驗工廠在工研院內完工,

1987年台積電成立,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催生了全球數以百計的 IC設計公司,

也改變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樣貌。

1995 年聯電開始轉型晶圓代工,為避免內部自有產品研發部門所生產的 IC 與客戶競爭,造成客戶在聯電投單的疑慮,於是陸續將原本的研發部門分拆 獨立後成立多家 IC 設計公司。本研究所探討的個案公司在 1997 年成立,前身 即是聯電內部的多媒體 IC 設計小組,個案公司董事長當年也是與聯電董事長 曹興誠一同赴美國 RCA 取經的第一批工程師。

個案公司年營收規模自 2001 年的 154 億新台幣,以年年成長的優異表現 到 2009 年時營收規模達到歷史新高 1,155 億新台幣,當年亦創下 EPS 達 34.12 元的新高,個案公司在 2001 年上市後,多次成為台股股王,經營績效相當優 異,也獲得相當多投資者的青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但 2010 年後個案公司的營收開始下滑,2011 年營收僅 869 億新台幣,較 2009 年的高點滑落 25%,2011 年 EPS 更從 2009 年的 34.12 大幅下滑至僅 12.35 元,為上市 11 年以來的新低紀錄。

個案公司由光儲存晶片市場崛起,並以破壞式創新的商業模式快速進入 手機晶片市場,一舉成為中國手機晶片市場的霸主。但是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的 快速興起,動搖了個案公司原本的市場地位,導致營收與獲利績效均不若以往。

個案公司在當年可以快速進行資源的移轉,由光儲存領域轉移至手機晶片,代 表擁有對外在環境變動的洞察與調整內外部資源的能力,才能擺脫「一代拳王」

的宿命,但為何現今面對智慧型手機興起的挑戰,其經營績效卻大不如前?本 研究期望藉由具體描述個案公司的發展軌跡,探討其競爭力消長的原因。

傳統的競爭優勢分析如 Porter(1985)所提出的五力分析(five forces model) 探討外部層面的競爭優勢,主要在於分析產業結構,建立成本領導或是差異化 這二種競爭優勢。進而藉由價值鏈(value chain)的觀念,探討企業內部層面的 競爭優勢來源,並與外部的成本領導或差異化競爭優勢相配合。

幾乎同時 Wernerfelt(1984)提出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 view),資 源基礎論的假設是:企業具有不同的有形和無形的資源,這些資源可轉變成企 業獨特的能力,企業擁有的資源各不相同,即具有異質性,而企業資源的異質 性決定了企業競爭力的差異。但資源基礎理論過分強調企業內部而對企業外部 環境的變化重視不夠,因而由此產生的企業策略有可能不能適應市場環境的激 烈變化。

Drucker(1994)認為,每個組織都該有一套「經營理論」,如果沒有清楚、

一致、重點明確的理論,便無法成長。但他也強調,這套理論必須「與時俱進」,

否則公司會停滯不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適應快速變遷的環境,對現在企業能力的發展提出了關鍵性的挑戰,往 往核心能力在外在環境變化下,若無法有效且即時更新,恐將成為核心僵固性 (core rigidity)。於是 Teece(1997)提出動態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觀點,動 態能力就是企業整合、建構,與重組內部與外部能力,以因應快速變遷環境的 能力。

個案公司曾經成功因應外部變遷環境,整合、建構,與重組內部與外部 能力,成功運用動態能力成為市場贏家。但 2010 年後似乎個案公司的動態能 力出現問題,於是本研究的動機在於探討個案企業之前得以成功發展的原因,

以及目前為何仍無法突破困境,以動態能力的觀點深入剖析,並提供產業界思 考持續維持競爭優勢的可能發展途徑。

第二節 研究問題

基於前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企業的動態能力是成功因應外部環境變化 以維繫競爭力的關鍵。就台灣的 IC 設計公司而言,多年來個案公司的成功經 驗一直是產業界津津樂道的典範,但是 2010 年之後個案公司雖然仍為台灣 IC 設計產業龍頭,但是在營收與獲利成長上非但未能續創佳績,反而經營績效逐 年下滑。本研究認為有以下三個的問題值得加以深入探討:

(一)個案公司如何成功由光儲存晶片事業,轉移至手機晶片事業,並成為中國 手機晶片市場的贏家,其動態能力的演進歷程為何?

(二)個案公司為何未能因應智慧型手機的興起,導致企業營收規模與獲利能力 大幅滑落,其動態能力在哪些方面未能適配或更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三)以個案公司為借鏡,在技術與市場快速變動的環境下,企業要如何維持持 續的競爭優勢?從動態能力的觀點是否可以獲得解答?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動態能力理論為基礎,探究個案公司如何累積其核心資源,並 藉由與外部環境的交互作用,更新其能力以跨足新事業領域並擴大其經營規模。

但是面對新一波的技術與市場變革,為何之前內部與外部的交互作用沒有促使 個案公司繼續更新其動態能力。基於前述之研究問題,希望產業界可以從本研 究對個案公司的分析得到一些啟示與借鏡。

於是本研究的目的分述如下:

(一)以理論基礎對個案公司做系統性的分析,藉由動態能力的觀念架構歸納其 成功的原因,以及個案公司在此階段的動態能力演進模式,所帶給產業界 的啟示。

(二)審視個案公司目前面對的內部與外部環境的變遷,藉由動態能力的觀念架 構歸納目前個案公司為何陷入困境,以及產業界可以從中得到的借鏡。

(三)透過對個案公司深入的回顧與分析,期望以動態能力的觀點,提出對我國 高科技業者在面對快速變遷的技術與市場環境下,持續維持競爭優勢,進 而創造優良經營績效之建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