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人們生活在社會當中,作為社會的一份子,直接或間接的受到社會文化的束 縛與制約,而在現今這個科技社會發達的時代中,許多荒謬和匪夷所思的事件正 在發生,人類的生活型態正在改變,思緒和溝通方式變得扁平、壓縮、圖像化。

如今大量的科技產品和訊息充斥著社會,衝擊著人們的思考,人們學習的速速趕 不上推陳出新、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這些產品除了加深世代的隔閡,在這種跟 隨在科技後面追逐的過程當中,是否也跟著媒體的運作在起舞。

觀察在環境中的人們生活情景,無論是公車上、捷運上、甚至馬路旁,人手 一支智慧型手機,許多人都成為了低頭族,曾幾何時科技的互動已經取代了人們 的真實互動,美其名為縮短,實際上為侷限,並冷卻了人們之間該有的溫度。而 網路的資訊是可以捏造的,人們在這個過程當中產生了比現實社會更多的不信任 感,接收訊息的同時也懷疑著真實性的存有,當中資訊被大量製造、散播,被改 造、重組、扭曲、異變…,資訊不斷的死亡又再生,不斷產生聯結又斷裂,處在 一個無法穩定的變動狀態。累積了各種生活上的壓力,隨著文明世界對與名與利 的追逐,對與時間的壓縮和追趕,身處文明社會的人們開始產生文明社會特有的 症狀:文明病,一種說不上來、難以被醫學定義、卻又背負著一個無比沉重的隱 形軀殼一般的存在。因此,人們開始關注與以往不同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因 外在力量的介入,導致溝通方式的改變,人彼此之間的互動將比以往要複雜的許 多,現代人也愈來愈注重自身心靈的對話和寧靜。

當外在過於龐大、過於令人產生不信任感、不安全感的時候,現代人可分為 兩種反應,一種是習慣了外在的刺激,導致無法獨處,時時刻刻必須把自己拋在 有聲有色的空間當中,否則會不似存在。另外一種應對方式則剛好相反,正因為 外在過於繁雜,他嘗試隔絕外界,讓自己的心靈進入一個空無的領域,在這個看 似虛無、實則飽滿的領域當中,他可以恣意的漫遊,凝結時間和空間,靜靜的凝 視自我。此研究基於在現代社會當中人的形態去做思考和呈現,用剖面、窺視自 身的狀態強迫現代人坦誠面對各種變異、扭曲、透析的真實自我樣貌,抽離了外

2

界偽裝和社會化的表象,抽離了科技和實際環境,只留下心靈樣貌中自我的鏡像 投射與呈現的純粹,藉由人自身不同的感受狀態去反思這個社會的時代樣貌,以 自身為例,透過剖面、單一、群體、增生等狀態的圖像呈現來探究人們對外在社 會或是他人難以言喻的深層情感。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在第一章的緒論之後,第二章用中國隱逸的思維做為開端,蒐集歷代隱逸思 想的相關資料,再拉回現代文明社會,描述外在環境的紛擾與變動性,用具體的 外在社會觀察與舉例來形塑現代人抽象的內在心靈,描繪現代人在科技社會之下 所轉變的隱逸樣貌,和現代人在社會當中感到焦慮空虛的心境。人們因焦慮心境 而創造了虛擬世界,在虛擬和真實界限模糊的情況下,現代人在圖像中的隱逸作 為一種心靈的補償,圖像呈現了真實的自我,不必擔憂外在必須扮演好的各種角 色,圖像代替人們作為一個情感宣洩的出口。第三章強調心靈想像世界比現實更 加神秘而珍貴,它並不是虛無的,而是作為現實的倒影,甚至比現實更加真實。

透過筆者對於人的觀察,並且與自身經驗連結,呼應與強調現代人在社會中的游 離和無力感。最後嘗試透過較宏觀的角度,探討人們與社會的再度連結,作為一 種與心靈對話之後的社會重生,在現代社會當中將隱逸之心寄託為圖像呈現,觀 照自身、面對不同的自我、與自我產生對話,最後如浴火鳳凰般重生,從藝術作 品的暫歇再度回到社會當中,帶著一個成長茁壯的心靈。第四章與第五章的部 分,描述筆者將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畫為圖像呈現的想法,用詭異而唯美的作品 氛圍,剖面、透視、增長、疊合的人體圖像來表現人們心中的焦慮和不安,以及 在社會中生存的各種心靈樣貌。

第三節 研究與創作的關係

本研究主軸為:觀察現代人的孤寂和焦慮的心境,並且將相關理論結合筆者 所見所想,與筆者個人主觀的心靈圖像作聯繫,兩者相輔相成,呼應了現代人以 圖像作為隱逸的躲藏領域。作品裡若有似無的背景,就像現代虛擬和真實界線已 模糊,不知何者為真實、何者為虛假。創作用人物形象為主,增生、分裂、蜷縮、

3

透視等人物的焦慮狀態為輔,將現代人焦慮、分身乏術、多重面具的複雜情緒用 圖像呈現,並且將主體置身於一個空無而虛擬的空間。在空間當中,時間是被抽 離的,作為一種凝結的心靈空間與時間,嘗試營造一個虛幻、唯美、悲傷的作品 氛圍,作品中的人或是觀者作為一個身在其中卻彷彿置身事外的旁觀者,即便我 們想脫離社會,想無視一些社會現象,卻早已置身其中、無法逃脫的無奈。人們 的死亡又重生也如外在社會一樣永遠處在變動當中,我們不可捉摸,只能珍視當 下片段的情感。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解離:「解離」為一種心理現象,個體把引起心裡痛苦的意識活動或記憶,

從整個精神活動分離出來,以求保護自我。解離症的特徵是性格失去統一性。即 個人的思想、情緒、行動分別各行其事,因而在行為上呈現紊亂現象。1

二、微解離:將「微」和「解離」兩個詞彙並置,創造出一個新詞彙,旨在形容 人在社會環境當中對於外在和內在的自我失調,這種自我統合失調即是科技社會 底下出現的文明病,尚未達到精神疾病的解離症,但潛意識中卻對社會感到茫 然,在其中產生異化的狀態。因此筆者將兩個詞彙作一個碰撞,強調一種曖昧的 中介狀態。

四、統合失調:主體對於外在的認知產生分裂,大腦無法針對各種外在訊息組織、

整合,以傳遞給主體,導致主體在外在環境之下會出現不適當、沒有效率的行為 表現。

1林寶貴、李旭原編著,〈特殊教育學名詞辭典〉,臺北市:五南,2003,頁 138。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