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時代的迭變,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的進步與更新越來越快速;

最初在組織中,只是為了取代繁雜又不斷重複的例行公事,而導入 IT 來輔助執行,但 現今已與以往不同,IT 能夠協助高層主管去做決策、分析資料並從結果來擬定計畫方針,

許多的組織或企業甚至將 IT 獨立分支出一個自己的資訊部門,由此可看出資訊科技在 組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組織在導入 IT 之前,會考量許多的面向,才能決定採用與否;常態來說,組織採 用資訊科技的原因,大多是希望能夠提升組織的經營績效,但若僅考慮降低相關成本或 提升產能績效等單一面向,很容易忽略導入 IT 對組織外部的其他影響,以一個供應鏈 來看,若上游的廠商導入了能夠整合上下游資訊的 IT,能夠讓下游的廠商得知並掌握存 貨量的變動,不僅能夠降低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所帶來的預測偏差,更能夠帶動 組織外部的成長,提升整體供應鏈的競爭力(Chou etc., 2014)。

基於每個組織採用資訊科技的原因都有所不同,因此也成為學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 題,至今已有數百多篇跟組織採用或企業採用有關的論文發表。例如,Rahimli (2013) 提出成本(cost)、IT 帶來的需求(need)、可靠性(reliability)、資訊安全(security)這 四項會影響組織採用資訊科技與否,而 Gupta etc. (2008)顯示資訊科技的準備度

(technology readiness)、使用感知障礙(perceived barriers)等是組織在採用資訊科技會 考量的因素。

由於過去研究每篇採用的理論,變數及面向可能都有所差異,因此有必要進行整合 研究,提供比較完整的全貌。本研究主要以彙整分析統整先前的論著結果,將每篇研究 影響組織採用資訊科技的變數、影響顯著與否做統整,把發散的研究結果做收斂,不只 從組織內部去看,也延展到外部供應鏈、產業、甚至是社會,了解組織在採用資訊科技 時,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然後再以 TOE(Technology-Organization- Environment)為 架構,將找出的變數依照 TOE 架構去做分類,並驗證科技-組織-環境三個面向的影響顯 著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由於過去研究組織採用資訊科技的每篇文獻都有自己的探討面相,像是採用的理論、

變數,甚至是對資訊科技的心態都有所差異,因此本研究欲找出過去研究中影響組織採 用資訊科技的各個變數,確實找出哪些變數對於組織採用資訊科技是有影響的,並驗證 TOE 理論架構的三個因素影響顯著性;在開始研究各變數的影響之前,也會先找出近三 十年此研究主題的趨勢、被引用最多的作者、在哪些期刊中收錄最多以及未來研究的潛 在方向,讓我們對組織採用新技術方面有初步的了解。

第三節 研究流程

圖 1 研究流程圖

在第一個階段-書目計量分析中(Bibliometrics analysis),我們又可以分成以下三個步 驟:

一、蒐集資料

本研究利用 Web of Science,輸入和研究主題有關的關鍵字,找尋相關文獻。

二、篩選資料

把第一步驟找到的文章,再利用進階篩選和領域篩選,挑出更符合我們主題的文 獻。

三、分析資料

此步驟我們利用 CATAR 軟體和 CiteSpace 來輔助分析,在執行處理後的結果,再人 工去觀察分析其作者被引用度、被收納最多期刊等資訊。

而在第二個階段-彙整分析(Meta-analysis),有以下三個步驟:

Meta-analysis 彙整分析

Bibliometrics analysis 書目計量分析

蒐集資料 篩選資料 資料分析

資料編碼 彙總分析

篩選資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一、篩選資料

把前面找到的文章,再利用人工篩選出符合本研究有關的文獻,在此的人工篩選,

為了避免過於主觀的偏誤,和教授討論篩選後,才選出較客觀的文獻出來。

二、資料編碼

利用前步驟整理好的資料,透過人工去找出我們要的變數及影響性並記錄下來。

三、彙總分析

將資料整理後,以彙總分析分析不同的文獻,探討的資訊科技、理論架構、變數的,

驗證 TOE 架構的適用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