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本章茲從研究動機與背景、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與限 制四部分來進行闡述。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日常生活中,經常都需要使用到數學知識或技能,無論是買賣記帳、比賽計 分,或是投資、利息等,都以數學為基礎。而國民的數學能力也常被用來象徵一 個國家的競爭力,因此,數學教育一直是各國關注的議題。而數學也常被認定為 學科學習中的「主科」,教師、家長,甚至是學生本身都相當重視數學的成績,

認為數學成績不好,學業成績就是低落。偏偏數學又是學生學習上討厭的科目之 一,在學習上,令多數學生產生焦慮感,隨著年齡增加,討厭數學的比例也跟著 正成長(陳淑美,1998;黃敏晃,1996)。

在學校教育中,大多數的教師和學生對教科書甚為依賴,李宗薇(1998)指 出國內小學教師超過 90%是按照課本進行教學,教室內 95%的教學活動會受到教 科書的影響;而學生的學習活動,超過 75%的課堂時間與 90%的家庭作業時間 著重在課文上。由此可知,教科書不但是中小學學生重要的學習資源,也是教師 教學活動的依據(藍順德,2002)。以國小數學教學為例,教師往往根據教科書 的編排順序,來進行教學活動,然而,即使是相同的單元,不同版本的教科書,

其教材呈現的內容順序,可以發現是有其差異性,此時衍生的學習困難或迷思概 念,很有可能是來自教科書的內容編排順序(沼野一男,1976,1986;赤堀侃司、

清水康敬,1989;赤堀侃司,1992;竹谷誠,1992;竹谷誠、佐佐木整,1993,

1997;竹谷誠、船橋芳雄、中內辰哉,2007)。因此,為特定學生訂出符合其能 力的教學順序,已然是個相當重要的課題。

2

一直以來,我們的數學教育都是以紙本和平面圖為主,因此對於需要立體概 念的「體積與容積」自然需要更多的想像力和空間概念,再加上單元中的體積和 容積單位換算,也需要學生去記憶和理解。不管是在哪一方面,對學生而言,基 礎若是不夠扎實,在學習上勢必需要花費更多心力,而且還不一定能達到期望的 成效。

因此,本研究將以五年級數學「體積與容積」為教學單元,配合九年一貫能 力指標「N-2-18:能理解容量、容積和體積間的關係」,並以結合策略性課題系列 化法(Strategic Task Sequencing Method,STS 法)中的脈絡型教學策略,設計一 連串的教學活動,並設計「體積與容積」的成就測驗,藉以評估本教學模式的學 習成效,得到相關的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童在體積與容積成就測驗中的成績表現情形。

二、 比較實施脈絡型教學策略與傳統教學策略教學活動下,學童在體積與容積成 就測驗中的成績表現情形。

三、 比較不同性別的學童在體積與容積成就測驗的成績表現差異情形。

四、 比較高、中、低分組的受試者在體積與容積成就測驗的成績表現差異情形。

貳、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如下:

一、 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童在體積與容積成就測驗中的成績表現情形如何?

二、 探討實施脈絡型教學策略與傳統教學策略教學活動下,學童在體積與容積成 就測驗中的成績表現差異是否顯著?

3

三、 探討不同性別的學童在體積與容積成就測驗的成績表現差異是否顯著?

四、 探討高、中、低分組的受試者在體積與容積成就測驗的成績表現差異是否顯 著?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利於本研究的分析與討論,茲將脈絡型教學策略、學習成效釋義如下:

壹、 脈絡型教學策略

本研究中的脈絡型教學策略係指日本學者竹谷誠、船橋芳雄、中內辰哉三人 於2007年,以理論的觀點建構系列化順序,提出的四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分別為 脈絡型、基礎型、應用型與非脈絡型四種型態,而脈絡型教學策略是其中之一。

貳、 學習成效(learning achievement)

學習成效係指學習者在學習數學科時對教學內容的精熟程度。本研究中所指 的學習成效,係以研究者自編的「體積與容積成就測驗」上的成績來代表學生的 學習成效。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茲從研究範圍、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來分述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九年一貫數學能力指標分年細目「5-n-18」、「5-n-19」和「5-a-05」

為主,配合相關單元「體積與容積」為研究範圍,編製及實施脈絡型教學策略教 學活動,並編製學習成就測驗。

貳、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考慮研究者的時間與方便性,以新北市某國小五年級兩班學生為實 驗對象,為顧及研究之嚴謹性,故本研究結論僅供參考,不宜過度推論。

4

叁、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瞭解脈絡型教學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在「體積與容積」單元的學 習成效,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以獲取研究相關之量化資料。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