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與國際貿易迅速成長,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遭受嚴重 破壞,各國逐漸意識到除發展貿易與經濟外,亦需減少環境的負擔,故制訂相關 法規,限制危害環境之貿易行為。且由於國際貿易的蓬勃發展,各國商品在國際 消費者間流動,影響消費者權益之事件時有所聞,如不當包裝對消費者之影響、

劣質或不安全的商品有害人類、動植物之生命或身體健康等情況,將對消費者之 健康及安全造成危險,故一國政府為保護其國民安全及健康,或其他合法目的,

需就產品規定其規格或標準以確保政策目的之達成。此種規格或標準,在日益複 雜之產品項目及產品構造,對進口國與其人民合法利益之保障甚為重要,但此種 規格或標準往往亦對進口產生不當的限制作用,而構成貿易障礙。此即所謂技術 性貿易障礙,指一國所設之技術性法規或有關標準之規定,對貿易產生之限制或 干擾1。各國制訂強制性的技術性法規雖係為了保護自然環境與人類、動植物生命 或健康安全,但亦可能會造成貿易障礙,對全球貿易影響甚鉅。

另外,以往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 WTO)下之 爭端解決機構多處理各會員間因高關稅造成貿易障礙之紛爭,近年來,由於關稅 不斷調降,WTO 會員多不再爭執此問題,轉而關注非關稅貿易障礙之議題。尤其 自 2011 年以來,非關稅貿易障礙逐漸成為國際經貿舞台之核心,許多關於具合法 目的之內國法規與國際經貿之利益產生衝突,因而產生紛爭,各國製造的非關稅 貿易障礙究竟係為了合法目的方而訂定,亦或是變相的貿易保護行為尚有疑慮,

故使 WTO 下的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

1 羅昌發,國際貿易法,頁 161-162,2010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下簡稱 TBT 協定)越趨重要。

GATT 對技術性貿易障礙雖有若干規定,但其規定並非完整。一國之技術性法 規可能極為複雜,或涉及中央政府級等之規定,甚至非政府機構之規定,進口國 可能在進出口商未能準備之前即已實施新的規範;或進口國可能以不明顯之方式 操控產品標準之檢驗或發證程序,使得進口產品不易獲得進口之機會,此均非 GATT 條文可處理。有鑑於技術性貿易障礙問題之複雜,GATT 條文無法因應,且 因各國利用技術性貿易障礙造成進口限制,東京回合時,各會員制訂技術性貿易 障礙協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烏拉圭回合時更修訂 TBT 協 定,使其更能適應日益多樣且複雜的技術性貿易障礙2

TBT 協定中,第 2.2 條規範 WTO 會員國對於技術性法規制訂之必要性原則,

即會員國應確保其為了國家安全、人類健康或安全、動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環 境之保護等目的所擬訂、採行或適用之國內法,不得對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之障 礙或產生該等效果,且會員國所制訂之技術性法規對貿易之限制,不應較為達成 合法目的所必須者嚴格,同時,亦必須考量若未達該合法目的可能產生之風險。

事實上,施行已久之 1994 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以下簡稱 GATT 1994)第 20 條亦有與 TBT 協定第 2.2 條類似之文字,

其中,又以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文字與 TBT 協定第 2.2 條內容相似,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規範當貨品貿易與該條所列之目的──「保護人類、動物或植 物生命」發生衝突、使得國際貿易受到限制時,需探討究竟係以各會員間自由貿 易為考量,亦或以各會員欲追求合法目的而採取之措施為先,即會員所採之措施

2 WTO, Detailed Presentation of the 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vailable at

http://etraining.wto.org/admin/files/Course_361/Module_1602/ModuleDocuments/TBT_Agr-L2-R1-E.pd f ; Simon Lester and William Stemberg, The GATT Origins of TBT Agreement Articles 2.1 and 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必要性為何,方得援引 GATT 1994 第 20 條予以正當化。惟 GATT 1994 第 20 條 第 b 款與 TBT 協定第 2.2.條雖條文文字與內容相近,但得否採相同的解釋方式,

WTO 相關協定並無規範。

由於 TBT 協定前言所列出之目標並非詳盡完整,除所列出的目標,如一國為 確保輸出品之品質,或為了保護人類、動植物生命或健康,或為了保護環境或防 止欺騙行為等得採取必要措施以外,會員可因其他合法目的而採取措施。然而,

該措施之適用方式,在各國間於相同狀況下不致構成恣意或無理歧視之手段,或 對於國際貿易產生隱藏性之限制,且並應符合 TBT 協定之規定,為審查此些法規 之必要性,得否以解釋 GATT 第 20 條第 b 款「必要性」之方式,套用至 TBT 協 定第 2.2 條有關必要性之部分,故本文欲探討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與 TBT 協定第 2.2 條有關「必要性」之概念,釐清 WTO 爭端解決機構對於解釋此二條文 之脈絡為何,以了解未來 WTO 各國若為保護人類、動植物生命或身體健康而制訂 相關法規時,其政策空間性有多大,是否可依據 TBT 協定所列或其他合法目標,

訂定可能對於貿易產生限制之技術性法規。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文除探究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與 TBT 協定第 2.2 條條文文字外,主要 係以 GATT 與 WTO 爭端解決案例之發展歷程為主軸,討論案例發展歷程中,WTO 爭端解決機構如何解釋 TBT 協定第 2.2.條與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有關「必要 性」之部分,二條條文是否得以用相同之方式解釋「必要性」之概念及本文觀點。

本文研究範圍除法條本身文字外,亦從 GATT 時期的泰國香菸案3、美國鮪魚

3 Panel Report, Thailand — Restrictions on importation of and internal taxes on cigarettes, BISD 37S/200 (adopted Nov. 7 1990).

(EC — Asbestos)7、巴西輪胎案(Brazil-Retreaded Tyres)與中國原物料案

(China — Raw Materials)爭端解決機構報告所探討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之 部分8,以及近期之美國丁香菸案(US-Clove Cigarettes)9、美國鮪魚案 II(US

-Tuna II)10、美國肉品原產地標示案(US-COOL)所涉之 TBT 協定第 2.2 條裁

4 Panel Report, United States – Restrictions on imports of tuna, BISD 39S/155 (Sept. 3 1991).

5 Panel Report, United States – Restrictions on imports of tuna, BISD 29/R (June 16 1994).

6 Appellate Body Report, United States — Standards for Reformulated and Conventional Gasoline, WT/DS2/AB/R (adopted May 20, 1996).

7 Appellate Body Report, European Communities — Measures Affecting Asbesto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Asbestos, WT/DS135/AB/R (adopted Apr. 5, 2001).

8 Appellate Body Report, Brazil-Measures Affecting Imports of Retreaded Tyres, WT/DS332/AB/R (adopted Dec. 17, 2007); Appellate Body Report, China — Measures Related to the Exportation of Various Raw Materials, WT/DS394/AB/R (adopted Feb. 22, 2012).

9 Appellate Body Report, United States-Measures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of Clove Cigarettes, WT/DS406/AB/R (adopted Apr. 24, 2012).

10 Appellate Body Report, United States-Measures Concerning the Importation, Marketing and Sale of Tuna and Tuna Products, WT/DS381/AB/R (adopted June 13, 2012).

11 Appellate Body Report, United States-Certain Country of Origin Labelling (COOL) Requirements, WT/DS384/AB/R and WT/DS386/AB/R (adoptedJuly 23, 2012).

12 如 Korea-Measures Affecting Imports of Fresh, Chilled and Frozen Beef, WT/DS161/AB/R,

WT/DS169/AB/R, United States-Measures Affecting the Cross-Border Supply of Gambling and Betting Services, WT/DS285/AB/R, China — Measures Affecting Trading Rights and Distribution Services for Certain Publications and Audiovisual Entertainment Products, WT/DS363/AB/R 等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採用案例分析與文獻回顧法13,以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與 TBT 協定第 2.2 條相關之案件為研究核心,針對 WTO 爭端解決機構如何判斷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與 TBT 協定第 2.2 條下之必要性概念,將其解釋做一整理,此資料 之來源係來自於 WTO 網站上之爭端解決報告,透過歸納與分析 WTO 爭端解決機 構對於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與 TBT 協定第 2.2 條必要性概念之分析,了解 WTO 爭端解決機構是否將先前涉及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案件有關必要性要 件分析之部分,套用於近期有關 TBT 協定第 2.2 條之案件。

第四節 研究架構

本文共分為五章,已於第一章討論本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方法、研究架構,以下為第二章至第五章之內容概述:

本文於第二章將探討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規範下之「必要性」概念,首 先研究其必要性審查之客體、審查之範圍及政策目標,即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 生命,再深入探究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之相關案例──GATT 時期的泰國香 菸案、美國鮪魚案 I、美國鮪魚案 II,以及 WTO 時期美國石油案(US — Gasoline)、

歐體石棉案(EC — Asbestos)、巴西輪胎案(Brazil-Retreaded Tyres)與中國原物 料案(China — Raw Materials),以深入瞭解 WTO 爭端解決機構對於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必要性審查之看法。

本文第三章接著探討 TBT 協定第 2.2 條規範下之「必要性」概念,如同上一

13 DIANA RIDLE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STEP-BY-STEP GUIDE FOR STUDENTS (2008);LAWRENCE F.

LOCKE, WANEEN WYRICK SPIRDUSO, STEPHEN J.SILVERMAN, PROPOSALS THAT WORK: AGUIDE FOR PLANNING DISSERTATIONS AND GRANT PROPOSALS (20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章之研究脈絡,亦係研究 TBT 協定第 2.2 條對於必要性審查之客體、審查之範圍 及政策目的,即不超過必要之貿易限制程度與考量未實現所可能產生之風險,再 討論近期與 TBT 協定第 2.2 條之相關案例──美國丁香菸案(US-Clove Cigarettes)、

美國鮪魚案 II(US-Tuna II)、美國肉品原產地標示案(US-COOL)等爭端解決 機構報告,以了解其對於 TBT 協定第 2.2 條必要性要件之分析。

本文第四章則比較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與 TBT 第 2.2 條「必要性」之異 同。本章首先就「必要性」之要件予以討論,即內國之法規或措施、該法規或措 施欲達成之目標、爭端解決機構對於必要性之審理方式做深入審查,即討論最低 貿易限制要求和權衡方式;再進入比較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與 TBT 第 2.2 條「必要性」之異同,研究二條條文審查順序、舉證責任之分配、合法目標和適 當保護水準之差異。本文並於此章觀察 GATT 與 WTO 爭端解決機構在檢視 GATT 1994 第 20 條第 b 款與 TBT 第 2.2 條二條文之相異處後,對於「必要性」的判斷是 否採相同方式、爭端解決機構為何採取該方式分析 TBT 協定第 2.2 條之必要性要 件以及探究是否有其他方式解釋 TBT 協定第 2.2 條下之必要性要件與本文見解。

第五章為結論,本文將總結各章節之論點,以整理及歸納結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